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25
      
    院士风彩
    应用解剖
    神经内镜经鼻经斜坡入路切除脑干腹侧肿瘤的解剖学研究
    武平华, 曾惠坤, 莫立根, 钟世镇, 欧阳钧
    2019, 37(5):  485-49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1
    摘要 ( 7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内镜经鼻入路切除脑干腹侧肿瘤的解剖可行性。  方法 采用内镜扩大经鼻经斜坡入路,解剖5具成人尸头标本,观察暴露的骨窗范围及血管、神经。  结果 所有标本可暴露中脑、脑桥和延髓;暴露中脑受到蝶鞍限制,需要移位垂体才能显露中脑。骨窗外侧边界是颈内动脉和岩下窦;切除寰椎前弓和枢椎齿突可暴露延髓及延颈髓交界区。暴露的主要血管、神经包括:基底动脉及其分支、椎动脉及其分支、Ⅲ至Ⅶ脑神经以及颈神经。  结论 内镜经鼻经斜坡入路可暴露全部脑干腹侧区域及相应的血管、神经,采用该手术入路切除脑干肿瘤在解剖学上具有可行性。
    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姚海波, 李文庆, 朱小弟, 李楚炎, 张国雷
    2019, 37(5):  491-49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2
    摘要 ( 3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基础,为足背内侧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解剖2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观察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结果 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血供主要源于以下4个方面:(1)内踝前动脉的足背内侧皮穿支;(2)跗内侧动脉发向足背内侧的皮穿支;(3)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和足底内侧深支向足背内侧发出的皮穿支;(4)母趾胫侧底动脉沿母展肌上缘发出的皮穿支。  结论 根据足背内侧动脉网的解剖学特点,可设计足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和足内侧筋膜蒂皮支链皮瓣2种类型的带蒂皮瓣。
    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的设计及精度评价
    李文睿, 杜冰冉, 李鉴轶, 范天成, 李路韬
    2019, 37(5):  494-49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3
    摘要 ( 5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设计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并评价其钻孔精度和效率。  方法 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个性化喙锁韧带重建导向器,并进行3D打印。获取90侧肩关节标本,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在微创双切口下使用徒手法和C臂导向器、个性化导向器引导法进行锁骨-喙突钻孔。测量手术时间、喙突骨隧道分区和喙突骨隧道至喙突内、外侧缘距离。  结果 徒手组、C臂导向器组、个性化导向器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03±33)、(267±62)、(155±14) s。3组分别有13、28、30个喙突骨隧道位于理想中间区。使用3种方法建立的喙突骨隧道与喙突内、外侧缘距离差分别为(3.7±2.0)、(2.0±0.9)、(0.9±0.5)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个性化导向器具有更高的钻孔精度和效率,为微创下辅助锁骨-喙突钻孔提供了新的选择。
    断层影像解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与麻醉气管插管
    纪雪霞, 邱倩琪, 周国斌, 马珏, 季文进, 王志鹏, 王晟
    2019, 37(5):  498-5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4
    摘要 ( 5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与麻醉气管插管方式和次数。  方法 收集2014年到2019年期间于我院行全麻手术且已行头颈部螺旋CT扫描的正常气道及OSAHS气道患者各30例,使用Dolphin软件对患者的气道进行三维重建及气道分析,对患者的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同时,记录患者麻醉气管插管的方式和次数。  结果 OSAHS患者气道的气道体积、气道的矢状向、水平向和冠状向最小横截面积均较正常患者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的下颌距离较正常患者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角度与正常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麻醉插管的方式和次数与正常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OSAHS患者气道及下颌骨三维解剖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利用气道和下颌骨的解剖学特点进行分析,可为临床全麻前气道评估和气管插管提供参考依据。
    利用CT薄层扫描技术研究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的位置关系
    李梦星, 程凯亮, 郭莹, 李幼琼
    2019, 37(5):  503-50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5
    摘要 ( 8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isch法在颅中窝手术入路中如何识别弓状隆起,分析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的相对位置关系。  方法 选取18~57岁无颞骨岩部占位性病变的受试者60例,其中男女各30例,左右双侧共120个样本,颞骨CT薄层扫描并建立三维坐标系,测量弓状隆起、上半规管的三维坐标值并分析两者的位置关系。  结果 弓状隆起的形态不定,约有15.00%的样本弓状隆起不明显,导致无法定位;弓状隆起与上半规管并非严格对应,约有83.75%的样本弓状隆起位于上半规管的后外侧。  结论 Fisch法进行内耳道手术时,部分样本弓状隆起的识别存在困难;大部分上半规管并不在弓状隆起下方,弓状隆起多位于上半规管的后外侧。
    基于CT三维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赵虹瑾, 郭晓光, 覃波, 汪国友, 扶世杰, 张磊
    2019, 37(5):  508-51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6
    摘要 ( 7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CT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志愿者肩胛骨CT重建形态进行分型。设肩胛上角为A点,肩胛切迹最低点为B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之交点为C点,A点在CE连线上的垂点为D点,冈盂切迹为E点,肩胛下角最低点为F点。研究参数:A点厚度;AB、AC、AD距离;∠A(AB连线与AC连线的夹角);∠ACF在矢状面的度数;∠ACF在冠状面的度数。  结果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48%,冠状面∠A(93.76±7.69)°;山峰型47%,冠状面∠A(86.69±6.23)°;烟囱型5%,冠状面∠A(85.33±7.10)°。其中,山丘型及烟囱型A点均较山峰型薄(P<0.05);在AB、AC、AD、∠A、∠ACF(冠状面)中,山丘型与山峰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D、∠A中,山丘型与烟囱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山峰型、烟囱型;不同的肩胛上角分型可能对颈肩痛及肩胛提肌综合症有着潜在的影响。
    腰椎间盘的扩散张量成像观测及临床应用
    李培, 侯新新, 徐新朝, 付升旗
    2019, 37(5):  512-51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7
    摘要 ( 6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腿痛等病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选取脊柱腰段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检查正常者200例和腰椎间盘退变者100例,在工作站划分腰椎间盘和腰椎间盘退变的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不同解剖部位、年龄组腰椎间盘和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ADC值。  结果 不同解剖部位腰椎间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1~2、L2~3、L3~4椎间盘的FA值逐渐降低,L4~5、L5~S1椎间盘的FA值则逐渐增高;L1~2、L2~3、L3~4椎间盘的ADC值逐渐增高,L3~4、L4~5、L5~S1椎间盘的ADC值则无明显变化。不同年龄组腰椎间盘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ADC值逐渐降低。不同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退变的FA值和ADC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Pfirrmann分级增高,FA值逐渐增高,ADC值逐渐降低。  结论 解剖部位、年龄均影响腰椎间盘的ADC值,DTI的FA值和ADC值可以定量评估腰椎间盘及其退变程度,为早期腰椎间盘退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实验研究
    葛根素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脊髓前角iNOS、CGRP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雨, 陈传奇, 王文晟, 喻保军, 张义, 李丹, 陈龙菊
    2019, 37(5):  517-52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8
    摘要 ( 3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brachial plexus root avulsion injury,BPRAI)脊髓前角iNOS、CGRP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葛根素低、中、高剂量治疗组进行BPRAI造模,撕脱大鼠右侧C5~7脊神经前根,后根剪断,术后3个治疗组予腹腔注射葛根素,剂量分别为50、100、200 mg·kg-1·d-1,正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4周。采用尼氏染色、免疫荧光化学、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损伤侧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alpha motorneurons,α-MNs)的存活率,iNOS、CGRP、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第4周时,低、中、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抑制α-MNs丢失(P<0.05或P<0.01);中、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抑制iNOS表达(P<0.05);高剂量的葛根素治疗可促进CGRP蛋白表达(P<0.05或P<0.01);低、中、高剂量葛根素均可显著抑制p-Akt1/2/3表达(P<0.01)。  结论 葛根素可改善BPRAI造模引起的α-MNs死亡,其机制可能与葛根素能抑制iNOS蛋白的表达、促进CGRP蛋白的表达有关,并且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其调控。
    内源性雌激素调控脓毒症小鼠心肌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的表达
    冯莹, 刘伯毅, 方志成, 陈黎, 陈伟, 郑翔
    2019, 37(5):  523-5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09
    摘要 ( 3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内源性雌激素对脓毒症小鼠心肌钙离子通道α1C亚基(CACNA1C)的影响。  方法 雌性昆明小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术后30 d利用盲肠结扎穿刺术(CLP)建立脓毒症小鼠模型,分为5组:脓毒症组(S组),去卵巢+脓毒症组(QS组),假手术组(C组),去卵巢+假手术组(QC组),去卵巢+苯甲酸雌二醇(QE组)。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造模后3 h,6 h,12 h,24 h左心室CACNA1C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造模后12 h左心室CACNA1C表达及分布情况。  结果 (1)QC组CACNA1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QE组CACNA1C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QC组。(2)CLP后3 h,S组CACNA1C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时间点。(3)CLP后3 h、6 h、12 h和24 h,QS组CACNA1C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时间点之间无差异。  结论 (1)双侧卵巢摘除后CACNA1C表达显著升高,双侧卵巢摘除后补给苯甲酸雌二醇可以逆转CACNA1C的升高。(2)正常小鼠CLP后3 h CACNA1C的表达出现短暂的升高,而双侧卵巢摘除的小鼠CLP后各时间点CACNA1C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不同浓度雌二醇对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模型的影响
    林捷琪, 阮云军, 杨儒于, 王玉筵, 苏双, 吴赛珠
    2019, 37(5):  528-53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0
    摘要 ( 1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衰老模型的影响。  方法 构建HUVECs 衰老模型后将细胞分为空白组,衰老组,17β-E2阴性对照组,低浓度、生理浓度及高浓度17β-E2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衰老程度相关蛋白p-Rb、Rb、细胞自噬水平相关蛋白P62、LC3B以及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衰老组p-Rb/Rb比值增加,细胞活力下降,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目多,与衰老组比较,高浓度和生理浓度17β-E2组p-Rb/Rb比值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P62表达量减少,LC3-Ⅱ/LC3-I蛋白表达升高,细胞活力增加。  结论 17β-E2能通过上调自噬减轻H2O2诱导的HUVECs衰老,且与其浓度有关。
    miR-128-3p过表达靶向MAPK1抑制膀胱癌5637细胞株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赵阳, 万银绪, 车吉忠, 徐延凯, 李庆元
    2019, 37(5):  534-54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1
    摘要 ( 4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R-128-3p过表达对膀胱癌5637细胞株的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影响。  方法 基因预测软件TargetScan筛选出miR-128-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RT-PCR检测miR-128-3p和MAPK1的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ERK1/2、c-Myc和c-fos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Vimentin的表达;裸鼠皮下注射建立移植瘤模型,30 d后检测瘤重量,绘制存活曲线,检测移植瘤中Vimentin、miR-128-3p、MAPK1、ERK1/2、c-Myc和c-fos的量。  结果 miR-128-3p靶向抑制MAPK1表达;miR-128-3p过表达后,侵袭细胞数目、伤口愈合率降低,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表达下调,Vimentin阳性率减少,p-ERK1/2、c-Myc和c-fos表达下调。经miR-128-3p干预,裸鼠体内移植瘤重量减轻,存活率增加,miR-128-3p表达上调,MAPK1的表达下调,Vimentin阳性率减少,p-ERK1/2、c-Myc和c-fos表达下调。  结论 过表达miR-128-3p通过靶向抑制MAPK1表达来抑制膀胱癌细胞5637的侵袭能力、迁移能力、上皮-间充质转化和ERK1/2、c-Myc和c-fos通路。
    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肖莉, 陈晓琴, 石清明, 王静, 聂政, 李健
    2019, 37(5):  542-54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2
    摘要 ( 1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半胱氨酸水解酶-1(Caspase-1)表达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n=6),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IR组)、1000 U/kg EPO低剂量(L组)、3000 U/kg EPO中剂量组(M组)、5000 U/kg EPO高剂量组(H组)和假手术组(S组)。IIR组、L、M和H组行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再灌注0.5 h。处理组于缺血前1 h,分别以1000、3000和5000 U/kg EPO腹腔注射,IIR组及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MP-9,Caspase-1蛋白表达。  结果 (1)光镜下IIR组肺泡结构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水肿。EPO预处理组肺组织结构病变程度较IIR组明显减轻,其中M组较L组和H组明显减轻。(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各组肺组织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均上升(P<0.01)。EPO不同剂量组间比较,M组大鼠肺脏MMP-9和Caspase-1表达水平较L、H组降低(P<0.05)。  结论    EPO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该作用可能与抑制MMP-9、Caspase-1介导的过度炎症反应有关。
    灵长类动物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初探
    李舒婷, 宗利丽, 何伟峰, 郜洁, 饶军华, 李比海, 刘贻颜, 刘玉洁, 冯倩, 王庭伟, 刘凌子, 伍庭凤, 汪碧云, 聂伟哲
    2019, 37(5):  547-55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3
    摘要 ( 3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食蟹猴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病证结合模型构建的方法。  方法 (1)6只雌性食蟹猴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对照组1只,实验组开腹行宫颈环扎术,对照组仅开腹。(2)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2、3个月运用PSI测量猴舌血液灌注量。(3)术后3个月腹腔镜探查,因均未见内异症病灶,改进建模方法:将猴分为实验组4只、对照组2只,实验组月经期收集子宫内膜组织盆腔内注射,连续使用3个月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不作处理。  结果 (1)宫颈环扎后3个月后腹腔镜探查,两组均未见内异症病灶。(2)猴子术后2月舌部血液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每只猴的舌面及舌底血液灌注量变化趋势一致。(4)改进建模方案后3个月腹腔镜探查示,实验组重度盆腔粘连、子宫表面血管增生并充血明显,一只猴可见内异症病灶,对照组则无。  结论 收集子宫内膜盆腔内注射、加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构建食蟹猴内异症模型。运用PSI测量猴舌部血液灌注量的方法稳定可行,有望成为疾病病证结合模型舌象的量化评价方法。
    临床生物力学
    手舟骨腰部骨折3种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张旭林, 徐永清, 何晓清, 毛羽驰, 杨龄坚, 袁礼波
    2019, 37(5):  553-55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4
    摘要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建立手舟骨腰部骨折三维模型来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的腕关节CT数据,应用软件建立舟骨腰部骨折的3种内固定方式模型:克氏针固定组、Herbert螺钉固定组、钉脚固定器组。分别在中立握拳位和腕背伸桡偏位施加载荷,并分析舟骨变形量、内固定器械的应力。  结果 在3种内固定装置下舟骨的变形量,克氏针最大,钉脚固定器最小。在两种工况下,舟骨变形量和固定装置的最大应力值不等,但趋势相同,均为钉脚固定器的舟骨变形量最小、所受的最大应力最小。钉脚固定器存在偏心效应,当载荷达到临界值时,易使舟骨愈合面出现开裂或不对称偏心现象。  结论 克氏针固定效果最差,钉脚固定器的固定效果最佳,钉脚固定器术后应适当限制手部负重。
    临床研究
    经皮加压钢板结合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疗效观察
    刘学光, 孙振中, 宋升, 庄胤, 杜世浩, 韩晓飞
    2019, 37(5):  559-56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5
    摘要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 内固定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术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3年6月至2016年3月采用PCCP内固定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术治疗8例患者,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19~42岁,平均26.5岁。Garden分型:Ⅱ型1例,Ⅲ型4例,Ⅳ型3例。两次手术时间间隔7~15个月,平均9.2个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3个月,术后8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4.6个月,未发生骨不连或股骨头坏死。末次随访患者髋关节功能良好,Harris评分达91.7分,Matta髋关节功能评价:优7例,良1例,优良率达100%。  结论 对于青壮年不宜行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骨不连患者,PCCP结合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髂骨瓣移植手术方式早期疗效满意,具有安全性高,固定牢固,愈合快,可早期负重等优点。
    基于解剖分析的梨状窝瘘微创手术方法探讨
    余静, 吕麟亚, 章均, 王珊, 杨超, 李长春, 孔祥如, 彭亮
    2019, 37(5):  563-56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6
    摘要 ( 6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梨状窝瘘解剖学特征,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改良手术方法与传统手术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8年7月诊断为梨状窝瘘的54例患儿,手术入路为甲状腺或外瘘口平面34例(传统组),手术入路为甲状软骨下角平面20例(改良组),研究改良组术中梨状窝瘘管解剖特点。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根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  结果 梨状窝瘘管分为漏斗部和移行部,漏斗部固定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后或侧方,瘘管走行有3种类型:终止于甲状腺上极、经甲状腺旁到达皮肤、直接到达皮肤形成外瘘口。改良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小于传统组(P<0.01)。术后随访6~18月,传统组复发率29.4%,改良组未见复发。  结论 经甲状软骨下角入路的梨状窝瘘管切除术,具有手术路径短、瘘管易寻、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梨状窝瘘根治手术方法。
    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的研发及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张远华, 陈为坚, 王晓飞, 陈志刚, 吴登将
    2019, 37(5):  568-57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7
    摘要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的研发及其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到2018年5月在本院骨科手术治疗的8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术中采用传统过线器固定骨折块;研究组使用自制空心可塑形引线器对骨折块进行固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随访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次数与术后引流量等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完全负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7.6%,高于对照组(78.6%),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髋内翻、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低于对照组(26.2%),P<0.05。  结论 研发空心可塑形骨折手术引线器并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临床与病理特征
    陈再励, 何育城, 黄理金, 张冠华, 夏海军, 刘铁坚
    2019, 37(5):  573-57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8
    摘要 ( 9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与病理形态特征。  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22例MPNST临床资料,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形态特点,免疫组化分析其表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 22例MPNST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15~82岁,中位年龄43岁。头颈部3例,躯干及四肢近端13例,四肢远端5例,全身多发1例。临床表现主要是局部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症状与体征与肿块的部位及进展速度有关。19例患者行肿瘤切除手术,术后其中6例患者被嘱须行后续放疗,13例患者行化疗(以多柔比星和异环磷酰胺为主)。免疫组化检测,Vimentin(15/15)、CD99(8/8)、IMP3(10/11)、S-100蛋白(16/19)阳性,Ki-67增殖指数5%~80%。1年病死率45%,中位生存时间25个月。局部复发率55%(12例),远处转移率32%(7例)。末次随访3例无瘤生存。  结论 MPNST的临床及病理有其特点,但某些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本文总结辨析要点,以期提高该病确诊率,指导治疗和康复。
    不同术式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颌面形态影响研究
    欧邦宾, 刘庭庭, 李迎霞
    2019, 37(5):  578-58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19
    摘要 ( 4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Millard法(旋转推进法)和改良Tennison法(三角瓣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对患者颌面形态的影响。  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院收治的5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分为Millard治疗组和改良Tennison治疗组,每组26例。术后6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于手术治疗前后,采用照片测量法测量患儿的鼻部形态指标,包括Enw(内眦间距)、BAW(鼻部高度)、BADH(双侧鼻翼高度差)、CHW(口角间距)、CL(鼻小柱高度)、CW(鼻小柱宽度)、NBD(鼻背倾斜度)、CD(鼻小柱倾斜度),测量患儿的健侧和患侧唇高。  结果 治疗后,改良Tennison组的临床修复优良率为88.46%,高于Millard组(69.23%),P<0.05。改良Tennison组平均BAW、CL、CW均大于对照组,平均BADH、CD均小于对照组(P<0.05),改良Tennison组健侧-患侧唇高差小于Millard组(P<0.05)。  结论 改良Tennison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整体疗效优于Millard法,能较好地保持鼻部和唇部形态的对称性,更好地控制患者颌面形态,维持颜面美观的形态学机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腰椎峡部裂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姜欢畅, 王吉兴, 杨晓东, 赖震, 吴建群, 吴峰, 咸振杰, 刘志祥
    2019, 37(5):  583-58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20
    摘要 ( 7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腰椎峡部裂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腰椎峡部裂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88例滑脱前期L5双侧峡部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重指数、运动强度、腰椎发育情况及脊柱-骨盆结构相关参数;以88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对代谢率、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峡部宽度、腰椎骶化、腰骶椎隐裂及家族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滑脱前期腰椎峡部裂为因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相对代谢率、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角、骨盆入射角及峡部宽度是腰椎峡部裂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腰椎峡部裂的发生和多种因素相关,全面认识其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其发生率,并预防进一步发展为滑脱。
    神经根二次减压对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意义
    马铮, 孙博, 陈康, 焦建宝, 陈涛平
    2019, 37(5):  586-58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21
    摘要 ( 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重度腰椎滑脱复位后神经根二次减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研究就诊于我院的36例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腰椎后路滑脱复位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滑脱复位后再次探查、减压神经根。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2年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手术时间(96±22)min,出血量(152±68)ml,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前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3个月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滑脱角及滑脱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重度腰椎滑脱患者行复位后神经根二次减压,可以充分解除神经压迫,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围手术期肾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价
    穆靓, 孙园, 徐姣姣, 刘莉, 韦爱华, 南淑良, 管湘平, 梁亮
    2019, 37(5):  590-5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22
    摘要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单发肾结石患者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围手术期肾血流动力学的评价。   方法 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共61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的单发肾结石患者,应用CDFI观察围手术期术侧肾叶间动脉血流参数,记录术前1 d、术后1 h内及术后5 d叶间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围手术期肾叶间动脉血流参数整体分析,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数值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血流参数相比,术后1 h叶间动脉Vmax及Vmin均减低,RI增高(P<0.017),术后5 d复查,Vmax及Vmin较术后1 h升高、RI较术后1 h减低(P<0.017),与术前测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  结论 CDFI可以观察并量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围手术期肾内动脉灌注,快速评价术侧肾血流动力学变化,手术后会出现短期、可逆性肾叶间动脉流速减低、RI增高。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1例
    夏红利, 刘国利, 吴岸森, 赵蓉, 李敏才
    2019, 37(5):  593-59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23
    摘要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综述
    坐骨棘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安雷雷,  苗莹莹,  刘恒兴
    2019, 37(5):  600-6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26
    摘要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生物3D打印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黄达, 李金晟, 吕昊, 张洪武
    2019, 37(5):  603-60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19.05.027
    摘要 ( 2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