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颅颌面数据集驱动的三维修复研究
    金泽文, 张新康, 汪文胜, 陈欣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78-38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4
    摘要3359)      PDF(pc) (1532KB)(12)    收藏
    目的 提出基于学习的颅颌面自动修复方法,在自主构建的数据集上进行学习,以自动生成缺损部分的形状,为复杂颅颌面结构的修复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头颅CT数据重建并标注了125例头骨数据,每一例构建21种缺陷分类,使用图像配准、阈值滤波等技术完成数据预处理,并提出一种新的颅颌面自动修复技术,完成颅颌面缺损部分的形状生成。 结果 提出的方法在CMF Defects数据集上能够重建出兼具美观和保护功能的形状。 结论 颅颌面骨骼形状各异,解剖结构复杂,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与数据驱动方法能很好地完成颅颌面骨骼缺损的生成,为颅颌面修复手术的术前规划和术中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3D打印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孔玥莹, 王艺霖, 赵宏, 谭思杰,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480-48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2
    摘要3034)      PDF(pc) (533KB)(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凝炼科学问题,深入开展虚拟解剖学研究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61-36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1
    摘要2868)      PDF(pc) (482KB)(17)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青少年海马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及性别差异
    刘宇宁, 滕野, 唐倩, 娄云霞, 王宇, 汤煜春,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64-37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2
    摘要2617)      PDF(pc) (7712KB)(18)    收藏
    目的 对青少年时期双侧海马进行精细的亚区划分并统计各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为海马的功能和相关精神疾病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101例健康青少年3.0T脑磁共振成像。利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全脑和双侧海马的亚区分割,获取颅内体积和各亚区体积。利用Cendes法结合颅内体积对海马各亚区体积标准化,最后进行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使用Cendes法标准化后,HBT(head/body/tail)协议下海马头、海马体和整体体积均右侧>左侧。FS60协议下海马尾、下托等体积无侧别差异;旁下托、前下托体积左侧>右侧,CA1、CA3、海马伞等体积右侧>左侧。HBT协议下双侧海马各亚区体积均女性>男性;FS60协议下左侧下托、CA4,右侧下托、CA1、海马尾等亚区体积均存在女性>男性。  结论 青少年海马不同亚区体积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和侧别差异性,体现了此时期海马的异质性发育状态,为揭示大脑功能偏侧化的形成和相关精神疾病机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3岁女童盆部虚拟解剖模型的建立
    尹兆正, 李琨, 张凤珍, 赵靖, 伊钰营, 李磊, 陈诚志, 王钰, 李志军, 张少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72-37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3
    摘要2503)      PDF(pc) (4928KB)(24)    收藏
    目的 研究女童连续超薄断层解剖及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模型,以辅助解剖学研究和模拟手术。  方法 选取学龄前女童可视人数据集自髂前上棘到会阴下区域的横切面图像,用Adobe Photoshop软件从图像中交互式分割感兴趣区域。对图像行格式转换和分割处理。用三维重建软件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提取重建该区域的数字三维模型。  结果 获取了女童盆部断层高清解剖图像,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标注;成功建立了虚拟女童盆部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精确地显示了各结构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盆部手术模拟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三维模型。  结论 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重建可视化能立体真实地显示该区域及其邻近结构,为该区域的解剖、影像诊断和虚拟手术提供发育形态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器官可视化应用中的初步探讨
    唐倩, 侯兰伟, 刘宇宁, 娄云霞, 滕野, 周文娟,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93-39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6
    摘要2456)      PDF(pc) (4311KB)(8)    收藏
    目的 对CUBIC(clear, 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小鼠不同器官中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并探究该技术与细胞核染色及病毒示踪神经元标记技术的兼容性。  方法 (1)摘取并解剖新鲜灌注小鼠的脑、心以及肝,分别取1.0 cm×1.5 cm×0.5 cm的组织块,使用clear, 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L (CUBIC-L)和clear,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R (CUBIC-R)组织清除液进行透明化处理;(2)对小鼠整脑进行透明化处理,应用碘化丙啶(PI)对鼠脑神经元的细胞核染色,激光片层显微镜(LSFM)获取小鼠左、右脑半球及小脑脑干的细胞核体积三维图像;(3)分别在鼠脑海马和黑质区显微注射腺相关病毒(AAV)-U6-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特定解剖部位的神经元,对完成病毒转染后的鼠脑进行透明化处理,LSFM进行三维立体成像。  结果 经过透明化处理的脑组织、肝组织、心脏组织都呈现透明凝胶样状态,但不同组织块的清除效率不同,脑组织清除效率最高,其次为肝脏组织,最后为心脏组织。LSFM可以对透明化并核染的脑组织进行整体积三维立体成像。AAV可以清楚的标记不同部位的神经元,配合透明化处理后可以观察到这些神经元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到不同部位神经元的物理投射。  结论 CUBIC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小鼠脑组织、心组织、肝组织中具有普遍应用性,其中对脑组织的透明效率最高。CUBIC组织透明化方法与细胞核染色技术及病毒示踪神经元标记技术有很好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MRI和解剖学测量的宫颈癌精准T分期诊断预测研究
    邹雨忻, 王瑞伟, 吴哲, 侯文静, 许杉杉, 樊汝涛, 王延洲, 吴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82-39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5
    摘要2431)      PDF(pc) (6087KB)(5)    收藏
    目的    确定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宫颈癌(CC)肿瘤三维重建后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能否精准预测其T分期诊断。  方法    回顾收集108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将其分为T1、 T2、T3和T4四组,又将T1和T2分为T1a、T1b、T2a和T2b四组。使用Amira2019软件对肿瘤、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和直肠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测量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粗糙程度、质地均一程度和侵犯阴道程度。通过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卡方检验([χ2]-test)、接收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等来评估统计学差异,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不同T分期间的临界值。  结果    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粗糙程度和质地均一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1-T4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82 cm、3.78 cm、4.82 cm和6.61 cm (P<0.001),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3.17 cm、4.24 cm和6.57 cm (AUC=0.699、0.73、0.708)。T1a-T2b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31 cm、2.84 cm、3.63 cm和4.09 cm (P=0.008),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2.32 cm、3.12 cm和3.94 cm (AUC=0.597、0.689、0.561)。  结论    MRI上宫颈癌肿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为预测宫颈癌患者T分期有价值的诊断因素。本研究有助于宫颈癌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显微内窥镜下两种不同腰椎融合术的比较研究
    张杨, 王鹏, 白明, 王俊峰, 李树文, 李志军, 吴一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453-45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6
    摘要2364)      PDF(pc) (2339KB)(11)    收藏
    目的 分析比较显微内窥镜下两种不同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符合标准的1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5例患者接受显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croendoscopic tran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E-TLIF),61例患者行显微内镜下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cro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E-PLIF)。对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在手术前后对组内和组间的疼痛(VAS)及功能(ODI)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uk标准评价术后融合情况。  结果 ME-PLIF 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方面,均优于ME-TLIF组。ME-PLIF 组术中出现3例神经系统并发症,ME-TLIF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同组患者术后VAS及ODI分值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VAS及ODI分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基本无差异。  结论 ME-PLIF 技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更容易学习掌握,在手术中要注意向外侧的充分减压防止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国人胆道三维重建解剖变异应用研究
    江剑宏, 段仁鹏, 李晓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1): 1-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1.01
    摘要113)      PDF(pc) (1975KB)(66)    收藏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国人胆道系统,研究国人胆道走行及其解剖变异特点。  方法    利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100例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的腹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胆道三维模型,观察肝内胆道系统的走形,根据黄氏分型法(右后叶胆管、右前叶胆管与左肝管的汇入方式)以及是否存在副肝管对胆道进行分型。  结果    成功重建100例国人的胆道三维模型,观察到胆道有7种类型,54%(54例)拥有典型的胆道解剖结构(Ⅰ型);46%(46例)有解剖变异,其中10%(10例)为Ⅱ型,14%(14例)为Ⅲ型,10%(10例)为Ⅳ型,2%(2例)为Ⅴ型,2%(2例)为Ⅵ型,此外有8%(8例)存在副肝管,其中6例同时伴有其他变异。  结论    通过三维重建模型,能清晰识别国人胆道系统走形及变异特点,发现新的胆道变异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儿童及青少年颈椎生理弯曲相关指标测量及临床意义
    李琨, 张博然, 张宇, 韩可铭, 冯杰, 吴思瑶, 苏欣, 苏娜, 王超群, 张少杰, 李志军, 王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675-67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08
    摘要92)      PDF(pc) (1540KB)(11)    收藏
    目的    基于CT测量儿童及青少年颈椎曲度的相关基础参数,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到364例CT影像资料,以性别分组后,又按年龄分为1~3岁、4~6岁、7~9岁、10~12岁、13~15岁、16~18岁各6组。将扫描的颈椎断层影像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存贮,并导入Mimics 16.0,采用基于距离(Borden氏、颈椎曲度指数、椎体质心)和基于角度(C1~C7 Cobb角、C2~C7 Cobb角、Harrison氏)共6种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儿童及青少年的颈椎曲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Borden氏与椎体质心测量法测量值显示13~15岁组与前4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1~C7 Cobb角测量法测量值显示16~18岁组与前5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Harrison氏与椎体质心测量法测量值显示4~18岁之间的5组都与1~3岁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间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基于角度的曲度测量方法组内相关系数一致性较差,但各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颈椎曲度的测量方法较多,每个指标具有各自优势,临床可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为儿童及青少年颈椎曲度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影像学测量及可行性分析
    陈钧麟, 马向阳, 邹小宝, 付索超, 朱昌荣, 邓琛府, 马仁财, 陈泽星, 夏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2): 126-13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2.02
    摘要85)      PDF(pc) (1704KB)(30)    收藏
    目的    测量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指标,并分析该置钉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120例全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设定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即进钉点在枢椎侧块的水平中线与中外1/3垂线交点处,螺钉自枢椎侧块穿C2/3关节突关节、C3侧块止于C3椎弓根下缘。测量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数据,包括C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螺钉通道长度,内倾角度,头倾角度,最狭窄处宽度。并分析各项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结果    C3椎弓根平均宽度5.48 mm,平均高度6.82 mm,螺钉通道平均长度18.68 mm,平均内倾角度20.46°,平均头倾角度50.1°,最狭窄处平均宽度2.80 mm。C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呈正相关(P=0.000),螺钉通道长度与C3椎弓根宽度、高度呈正相关(P=0.000;P=0.000),螺钉通道最狭窄处宽度与C3椎弓根宽度、高度呈正相关(P=0.000;P=0.000)。240例置钉测量数据中,如使用3.5 mm直径螺钉,均可完成置钉,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适用于所有患者。  结论    C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可作为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补充的置钉技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尺侧副韧带后束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杨涛, 高转, 刘炳智, 李武超, 孙睿哲, 郎昱颖, 李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2): 136-13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2.04
    摘要84)      PDF(pc) (1611KB)(30)    收藏
    目的    观察肘关节尺侧副韧带(UCL)的解剖学特征,对其后束(PB)进行解剖学分类,为肘关节精确解剖、韧带的外科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82例结构完整的人上肢标本,解剖UCL,观察PB的形态特征及变异,依据其与肘关节囊的关系划分类型;测量PB的长度、起点宽度、止点宽度等。  结果 (1)根据PB与肘关节囊的关系分为:①Ⅰ型:PB的前缘及后缘均位于关节囊表面,增厚并游离,呈独立型条带61%(50例);此类型男性、女性PB的长度分别是(20.92±2.59) mm、(17.28±2.07) mm,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t=5.531);②Ⅱ型:PB的前缘与肘关节囊融合,后缘增厚游离16%(13例);③Ⅲ型:PB的后缘与肘关节囊融合,前缘增厚游离18%(15例);④Ⅳ型:PB的前缘、后缘均与肘关节囊融合,难以分辨5%(4例)。(2)男性PB以Ⅰ型与Ⅱ型较多,女性PBⅠ型与Ⅲ型较多,在类型构成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c2=8.096,P=0.035)。  结论    本实验对PB的分型,是对UCL解剖结构的补充;PB呈Ⅱ~Ⅳ等类型可能是导致其变异的重要因素;处理PB损伤时应考虑性别差异,便于结构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下颈椎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设计的解剖学测量
    刘子豪, 刘家明, 颜金祥, 吴嘉宝, 黄山虎, 张志宏,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2): 121-12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2.01
    摘要81)      PDF(pc) (1677KB)(46)    收藏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长度设计参考)、进钉外展角和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和高度(作为椎弓根螺钉直径设计参考)。计算各测量结果的均值及四分位数。  结果    纳入成年健康志愿者100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年龄,体重,合并疾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5.95岁。从C3~7,各参数左右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椎体平均长度(15.85±1.20)~(19.40±1.50)mm;椎弓根平均长度(5.42±1.06)~(6.03±0.84)mm;椎板平均长度(9.52±1.15)~(10.33±1.58)mm。进钉外展角平均值范围(39.82±2.53)°~(42.56±2.50)°;椎弓根峡部宽度平均值(5.84±0.87)~(7.10±1.05)mm;椎弓根峡部高度平均值(6.71±1.10)~(8.26±1.22)mm。  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颈椎C3~C7椎弓根螺钉进钉相关解剖参数的测量,为设计新型双螺纹颈椎椎弓根螺钉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椎神经节麻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吴文斌, 胡雨田, 代琳曦, 吕旺轩, 吕丰均, 尹袁杰, 杨红梦, 畅君达, 李文奇, 郭义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640-64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02
    摘要76)      PDF(pc) (7039KB)(21)    收藏
    目的    观测椎神经节的解剖特征,为临床颈部交感干神经节麻醉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30具(60侧)成人大体标本进行解剖,根据出现的形式区分颈中神经节与椎神经节,观测椎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  结果    椎神经节出现率为83.33%,测得椎神经节长,右侧:男(5.06±2.64)mm,女(4.72±2.56)mm,左侧:男(4.43±2.76)mm,女(4.28±2.43)mm;宽,右侧:男(3.31±1.57)mm,女(2.86±1.96)mm,左侧:男(3.14±0.93)mm,女(3.08±1.56)mm;厚,右侧:男(1.52±1.07)mm,女(1.88±1.56)mm,左侧:男(1.57±0.98)mm,女(2.14±1.21)mm,左右侧椎神经节的长、宽、厚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椎神经节的形态多为椭圆形(50%),其主要位于椎动脉起始部稍上方,发出分支与颈胸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共同分布于相应部位。两侧椎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椎神经节为颈部交感神经节的一部分,可能为低位颈中神经节,是颈胸神经节的辅助神经节,与其共同发出节后纤维至靶器官,颈胸神经节阻滞时的不完全阻滞和副反应可能与椎神经节的纤维联系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单一改良腹直肌旁切口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对侧前环损伤的解剖研究
    陈柱宏, 李严兵, 黄华军, 林羲疆, 曾参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633-63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01
    摘要75)      PDF(pc) (4711KB)(49)    收藏
    目的    解剖实验验证单一改良腹直肌旁切口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对侧前环损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收集大体标本3具,采用改良入路单切口显露同侧前后环并延伸至对侧前环,观察显露范围及对侧死亡冠、髂血管,收集相关数据,模拟复位固定,评价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果    显露范围:同侧内侧可至腹中线,后内侧可至S1椎体对侧缘,头侧延伸至L5椎体,真骨盆内可达S1孔,外侧显露同经典入路;对侧外侧可至对侧髂耻隆起,头侧可至对侧四方体上前方,深部达闭孔外上1/2。改良入路可显露同侧骶髂关节及对侧耻骨上支,直视下处理后环及对侧前环损伤。切口总长(7.84±0.18)cm,对侧死亡冠、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的距离分别为(57.07±1.04)、(67.43±0.87)cm。    结论    单一改良腹直肌旁切口治疗同侧骨盆后环损伤合并对侧前环损伤安全、有效,有显著的微创及视野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左侧头臂静脉双支变异1例
    李姝含, 刘环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1): 10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1.23
    摘要74)      PDF(pc) (1197KB)(7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副神经和迷走神经、颈神经根交通支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李海艳, 刘英东, 宋东帅, 杨志鹏, 杜心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3): 241-245.  
    摘要74)      PDF(pc) (7199KB)(56)    收藏
    目的    观测副神经与迷走神经、颈神经根交通支的形态特点及副神经在颈静脉孔处的毗邻。  方法    解剖剥离头颈标本,观测颈静脉孔内的结构毗邻、颈静脉孔下方处副神经与迷走神经间的交通支及副神经脊髓根与颈神经根的交通支。  结果   在颈静脉孔处,左侧迷走道的面积为(6.99±0.74) mm2,右侧的面积为(5.02±0.37) 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静脉孔下方处,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有交通支者29侧(76.3%),交通支有4种分型,左侧交通支的长度为(5.82±1.18) mm,右侧长度为(6.60±1.17) mm,左右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2侧标本上观测到副神经脊髓根和C1、C2颈神经后根存在交通支者17侧(77.27 %,17/22)。  结论    副神经和迷走神经在颈静脉孔下方存在交通支,这种解剖结构特点,为临床上避免损伤副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副神经和颈神经后根存在交通支,说明副神经含有感觉纤维,来源于颈神经后根,其功能可能与维持头部姿势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肝的动脉变异1例
    任一杭, 范璟源, 肖君昊, 李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64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24
    摘要70)      PDF(pc) (1144KB)(2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血管铸型结合CT三维模型评估先兆子痫胎盘血管结构
    郭红志, 王瑜, 张加琪, 梁海彬, 马梓玮, 冯伟, 吴忧, 司子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1): 5-1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1.02
    摘要65)      PDF(pc) (7840KB)(36)    收藏
    目的    通过子痫前期胎盘血管铸型及CT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分析子痫前期胎盘血管的解剖学特征,为子痫前期的临床预判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随机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的134例孕周≥34周胎盘,其中正常组68例,子痫前期66例(轻度组36例、重度组30例)。以自凝型牙托粉添加造影剂硫酸钡构建胎盘的血管铸型模型,对胎盘血管铸型模型进行CT扫描得到数字化的三维结构模型,测量铸型模型胎盘动静脉分级数、各级分支血管的直径及胎盘动静脉血管容积并比较3组差异。  结果    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胎盘与同期正常组、轻度子痫前期组相比,胎盘血管总容积及胎盘静脉容积变小(P<0.05),胎盘静脉分级数减少、静脉各级分支直径变细(P<0.05),动脉分级数减少及动脉第3、4级分支直径变细(P<0.05)。  结论   血管铸型结合CT三维模型有助于直观、全面地认识先兆子痫胎盘血管结构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解剖参数X线测量
    李佳伟, 张静, 李灿然, 兰文杰, 籍庆余, 郭志勇, 张云凤, 刘启, 陈清威,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1): 11-1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1.03
    摘要63)      PDF(pc) (2664KB)(25)    收藏
    目的    测量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为假体设计、改进及术前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内蒙古自治区三所三级医院331例蒙古族人群的股骨X线片资料,其中男性152例,女性179例。利用华海PACS系统测量股骨头直径、股骨头偏心距、股骨颈干角、小转子中点层面髓腔内径(T0)、小转子中点上20 mm层面髓腔内径(T+20)、小转子中点下20 mm层面髓腔内径(T-20)、峡部髓腔内径,计算股骨髓腔开放指数(canal flare index,CFI)、干骺端髓腔开放指数(metaphyseal canal flare index,MCFI)。利用SPSS25.0分析各解剖参数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性,并比较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参数与国内外地区间的差异。  结果    性别间比较,MCFI均值女性偏大,颈干角、CFI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参数则男性偏大;T-20及峡部层面髓腔内径与年龄正相关,CFI、MCFI与年龄负相关,其余参数与年龄无相关性;蒙古族人群股骨近端解剖参数与国内外人群均存在一定差异,与南方人群比较,蒙古族人群股骨头直径、股骨头偏心距、T0、T+20、T-20及峡部层面髓腔内径较大,颈干角、CFI及MCFI偏小。  结论    蒙古族人群相较南方人群拥有更大的股骨头直径、股骨头偏心距、更大的股骨近端髓腔内径、更小的颈干角及CFI、MCFI,假体选择及设计应考虑不同地区、民族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