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颅颌面数据集驱动的三维修复研究
    金泽文, 张新康, 汪文胜, 陈欣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78-38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4
    摘要3364)      PDF(pc) (1532KB)(12)    收藏
    目的 提出基于学习的颅颌面自动修复方法,在自主构建的数据集上进行学习,以自动生成缺损部分的形状,为复杂颅颌面结构的修复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头颅CT数据重建并标注了125例头骨数据,每一例构建21种缺陷分类,使用图像配准、阈值滤波等技术完成数据预处理,并提出一种新的颅颌面自动修复技术,完成颅颌面缺损部分的形状生成。 结果 提出的方法在CMF Defects数据集上能够重建出兼具美观和保护功能的形状。 结论 颅颌面骨骼形状各异,解剖结构复杂,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与数据驱动方法能很好地完成颅颌面骨骼缺损的生成,为颅颌面修复手术的术前规划和术中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3D打印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孔玥莹, 王艺霖, 赵宏, 谭思杰,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480-48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2
    摘要3038)      PDF(pc) (533KB)(1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凝炼科学问题,深入开展虚拟解剖学研究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61-36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1
    摘要2875)      PDF(pc) (482KB)(2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青少年海马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及性别差异
    刘宇宁, 滕野, 唐倩, 娄云霞, 王宇, 汤煜春,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64-37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2
    摘要2625)      PDF(pc) (7712KB)(26)    收藏
    目的 对青少年时期双侧海马进行精细的亚区划分并统计各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为海马的功能和相关精神疾病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101例健康青少年3.0T脑磁共振成像。利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全脑和双侧海马的亚区分割,获取颅内体积和各亚区体积。利用Cendes法结合颅内体积对海马各亚区体积标准化,最后进行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使用Cendes法标准化后,HBT(head/body/tail)协议下海马头、海马体和整体体积均右侧>左侧。FS60协议下海马尾、下托等体积无侧别差异;旁下托、前下托体积左侧>右侧,CA1、CA3、海马伞等体积右侧>左侧。HBT协议下双侧海马各亚区体积均女性>男性;FS60协议下左侧下托、CA4,右侧下托、CA1、海马尾等亚区体积均存在女性>男性。  结论 青少年海马不同亚区体积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和侧别差异性,体现了此时期海马的异质性发育状态,为揭示大脑功能偏侧化的形成和相关精神疾病机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3岁女童盆部虚拟解剖模型的建立
    尹兆正, 李琨, 张凤珍, 赵靖, 伊钰营, 李磊, 陈诚志, 王钰, 李志军, 张少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72-37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3
    摘要2509)      PDF(pc) (4928KB)(24)    收藏
    目的 研究女童连续超薄断层解剖及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模型,以辅助解剖学研究和模拟手术。  方法 选取学龄前女童可视人数据集自髂前上棘到会阴下区域的横切面图像,用Adobe Photoshop软件从图像中交互式分割感兴趣区域。对图像行格式转换和分割处理。用三维重建软件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提取重建该区域的数字三维模型。  结果 获取了女童盆部断层高清解剖图像,并对重要结构进行标注;成功建立了虚拟女童盆部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该三维模型精确地显示了各结构间的解剖位置关系,为盆部手术模拟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三维模型。  结论 虚拟女童盆部数字化三维重建可视化能立体真实地显示该区域及其邻近结构,为该区域的解剖、影像诊断和虚拟手术提供发育形态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器官可视化应用中的初步探讨
    唐倩, 侯兰伟, 刘宇宁, 娄云霞, 滕野, 周文娟,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93-39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6
    摘要2460)      PDF(pc) (4311KB)(8)    收藏
    目的 对CUBIC(clear, 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小鼠不同器官中的适应性进行探讨,并探究该技术与细胞核染色及病毒示踪神经元标记技术的兼容性。  方法 (1)摘取并解剖新鲜灌注小鼠的脑、心以及肝,分别取1.0 cm×1.5 cm×0.5 cm的组织块,使用clear, 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L (CUBIC-L)和clear,unobstructed brain imaging cocktail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R (CUBIC-R)组织清除液进行透明化处理;(2)对小鼠整脑进行透明化处理,应用碘化丙啶(PI)对鼠脑神经元的细胞核染色,激光片层显微镜(LSFM)获取小鼠左、右脑半球及小脑脑干的细胞核体积三维图像;(3)分别在鼠脑海马和黑质区显微注射腺相关病毒(AAV)-U6-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特定解剖部位的神经元,对完成病毒转染后的鼠脑进行透明化处理,LSFM进行三维立体成像。  结果 经过透明化处理的脑组织、肝组织、心脏组织都呈现透明凝胶样状态,但不同组织块的清除效率不同,脑组织清除效率最高,其次为肝脏组织,最后为心脏组织。LSFM可以对透明化并核染的脑组织进行整体积三维立体成像。AAV可以清楚的标记不同部位的神经元,配合透明化处理后可以观察到这些神经元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还可以观察到不同部位神经元的物理投射。  结论 CUBIC组织透明化技术在小鼠脑组织、心组织、肝组织中具有普遍应用性,其中对脑组织的透明效率最高。CUBIC组织透明化方法与细胞核染色技术及病毒示踪神经元标记技术有很好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基于MRI和解剖学测量的宫颈癌精准T分期诊断预测研究
    邹雨忻, 王瑞伟, 吴哲, 侯文静, 许杉杉, 樊汝涛, 王延洲, 吴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82-39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5
    摘要2437)      PDF(pc) (6087KB)(6)    收藏
    目的    确定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宫颈癌(CC)肿瘤三维重建后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能否精准预测其T分期诊断。  方法    回顾收集108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将其分为T1、 T2、T3和T4四组,又将T1和T2分为T1a、T1b、T2a和T2b四组。使用Amira2019软件对肿瘤、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和直肠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测量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粗糙程度、质地均一程度和侵犯阴道程度。通过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卡方检验([χ2]-test)、接收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等来评估统计学差异,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不同T分期间的临界值。  结果    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粗糙程度和质地均一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1-T4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82 cm、3.78 cm、4.82 cm和6.61 cm (P<0.001),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3.17 cm、4.24 cm和6.57 cm (AUC=0.699、0.73、0.708)。T1a-T2b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31 cm、2.84 cm、3.63 cm和4.09 cm (P=0.008),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2.32 cm、3.12 cm和3.94 cm (AUC=0.597、0.689、0.561)。  结论    MRI上宫颈癌肿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为预测宫颈癌患者T分期有价值的诊断因素。本研究有助于宫颈癌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显微内窥镜下两种不同腰椎融合术的比较研究
    张杨, 王鹏, 白明, 王俊峰, 李树文, 李志军, 吴一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453-45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16
    摘要2369)      PDF(pc) (2339KB)(12)    收藏
    目的 分析比较显微内窥镜下两种不同腰椎椎间融合手术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间符合标准的1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75例患者接受显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croendoscopic tran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E-TLIF),61例患者行显微内镜下经后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cro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E-PLIF)。对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在手术前后对组内和组间的疼痛(VAS)及功能(ODI)评分进行比较。采用Suk标准评价术后融合情况。  结果 ME-PLIF 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方面,均优于ME-TLIF组。ME-PLIF 组术中出现3例神经系统并发症,ME-TLIF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同组患者术后VAS及ODI分值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术后VAS及ODI分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率基本无差异。  结论 ME-PLIF 技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方面更有优势,更容易学习掌握,在手术中要注意向外侧的充分减压防止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股前外侧皮瓣奔赴新的山海
    唐茂林, 崔怀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00-50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2
    摘要2335)      PDF(pc) (586KB)(3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股前外侧皮瓣的穿支定位及皮瓣优化设计
    魏在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23-52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6
    摘要1913)      PDF(pc) (1579KB)(29)    收藏
    股前外侧皮瓣(ALTF)由中国学者首次报道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们40年的深入研究,不断推陈出新,被誉为“万能皮瓣”。截至目前,有近20种穿支定位方法用于辅助ALTF的穿支定位,也有近20种皮瓣设计和切取方案。本文从ALTF的应用解剖、穿支定位方法以及优化设计出发,总结了作者10余年从事ALTF的穿支定位选择和多种皮瓣优化设计流程,以期进一步提高其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股前外侧皮瓣与颌面缺损个性化修复
    蒋灿华, 付馨瑶, 朱非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29-53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7
    摘要1903)      PDF(pc) (3135KB)(1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穿支形态学的层次解剖与3D定位
    周小兵, 张兴, 姚婕, 王潜, 熊振华, 丁茂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75-58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5
    摘要1860)      PDF(pc) (7686KB)(11)    收藏
    目的    基于数字解剖学技术构建穿支血管层次解剖及定位的标准方法,为穿支血管的形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新鲜成人标本5具,行全身动脉灌注,2具用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另外3具用氧化铅-红色乳胶-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灌注。前者供大体层次解剖,后者进行多排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Mimics, Materialise, Belgium)先行数字解剖,建立皮瓣数字解剖模型,然后大体层次解剖。  结果    标本的血管填充良好,边缘连续平滑,无空泡产生及中断现象。真皮下血管网,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链清晰可见。三维图像的血管主干及大、小分支均饱满清晰, 无齿状伪影,立体感强。  结论    ①碱化、温控与混悬剂配比为数字化前期处理的三要素;②应用Mimics建立的皮瓣数字解剖模型,可对穿支进行精准的层次解剖与3D追踪定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个性化精准设计:十年1079例临床疗效分析
    唐举玉, 孙念哲, 吴攀峰, 俞芳, 曾磊, 卿黎明, 肖勇兵, 潘丁, 刘睿, 符劲飞, 贺继强, 李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10-51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4
    摘要1853)      PDF(pc) (2704KB)(32)    收藏
    目的    探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重建各种复杂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13年1月-2023年1月采用个性化精准设计的各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的1079例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切取1013例(其中小儿65例)、横支为血管蒂切取40例、斜支为血管蒂切取26例(小儿1例),以旋股内侧动脉或股动脉来源穿支为蒂切取9例。其中传统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441例、带蒂转移27例、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511例、衍生术式100例。修复下肢787例,上肢264例,躯干部17例,头颈部4例,上述多部位7例。并对各种个性化精准设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中,术后顺利成活1063例,其中发生血管危象行探查术成活14例,总成功率为98.52%。比较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带蒂转移、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术式和衍生术式各组成功率,结果显示各组间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1079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静脉危象35例(3.24%),动脉危象22例(2.04%),感染19例(1.76%),切口延迟愈合6例(0.56%),完全坏死16例(1.48%),部分坏死35例(3.24%)。统计学分析显示静脉危象方面特殊形式穿支皮瓣基本类型组发生率低于衍生术式组(P<0.001),切口感染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 =0.007),切口延迟愈合方面传统游离移植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4),皮瓣部分坏死方面带蒂转移组发生率高于特殊形式穿支皮瓣组(P=0.008)。   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个性化精准设计,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后引起皮瓣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陶先耀, 薛明宇, 糜菁熠, 施海峰, 陆征峰, 赵刚, 强力, 周晓, 张志海, 许亚军,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17-52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5
    摘要1831)      PDF(pc) (574KB)(24)    收藏
    目的 对我院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24年6月我院手术的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相关信息,对23个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特点、术前因素、术中因素和术后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与皮瓣坏死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260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成活1167例(92.6%),坏死93例(7.4%)。经统计学分析得出:静脉吻合数量、皮瓣感染、皮瓣下血肿、血管危象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坏死密切相关。   结论    静脉血管吻合数(≥2)会增加血液回流,皮瓣更易成活;术中彻底清创、精确止血和充分的引流会减少皮瓣感染和血肿的发生,可以减少皮瓣坏死;术后及时发现动静脉血管危象并对应的处理,可以提高皮瓣成活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旋股外侧动脉及其分支类型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张兴, 吴攀峰, 李诚, 周小兵, 唐举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35-54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8
    摘要1825)      PDF(pc) (7597KB)(20)    收藏
    目的 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设计与切取提供血管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34具行全身血管造影灌注、CT扫描、三维重建、标本解剖与统筹分析,观测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行程与分布区域;然后按照皮瓣的设计、切取步骤,结合三维重建的影像进行解剖验证。  结果    在65侧有效标本中共观察到大腿前外侧皮肤穿支408支(平均每侧6.3支),其中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系统391支,占95.8%(391/408),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各分支的占比分别为:升支9.1% (37/408)、横支16.4% (67/408)、降支60.8% (248/408)、斜支9.6% (39/408),其穿支起始部外径分别为(0.7±0.3)、(0.9±0.4)、(1.1±0.5)、(0.8±0.3)mm ;来源于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旋髂浅动脉17支,占比4.2%,穿支起始部外径为(0.7±0.3)mm。  结论    (1)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仍然是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主要源血管;(2)高位皮肤穿支主要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与升支;(3)斜支多起源于升支与横支的共干部,具备一定的外径与蒂长,可以斜支为蒂切取皮瓣;(4)旋股外侧动脉来源穿支纤细或缺如时,可以旋股内侧动脉、股动脉等源血管来源的高位皮肤穿支切取皮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股前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替代方案选择
    杜青晏, 臧梦青,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43-54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9
    摘要1705)      PDF(pc) (2449KB)(8)    收藏
    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   方法    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该皮瓣不可用时采用的替代方案。  结果    45例患者中,按计划成功实施的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39例(86.7%);因不存在合适的ALT区穿支血管,手术变更为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6例(13.3%),其中,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源血管包括股直肌支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股动脉,股深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各1例。2块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块皮瓣经保守治疗后成活;1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清创后继发创面。  结论    ALT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在ALT区穿支血管不可用时,以来自股直肌支、股动脉、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邻近的穿支血管为蒂,同样可以切取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新分类的41例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回顾性临床研究
    杜青晏, 臧梦青, 朱珊, 童德迪,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49-55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0
    摘要1692)      PDF(pc) (4969KB)(9)    收藏
    目的    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Ⅰ型皮瓣,以斜支为蒂者为Ⅱ型皮瓣,以横支为蒂者为Ⅲ型皮瓣,对比不同类型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修复的缺损位置以及皮瓣转归。  结果    Ⅰ型皮瓣24块,Ⅱ型皮瓣13块,Ⅲ型皮瓣4块。Ⅰ型皮瓣血管蒂较短,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大腿远端1/3和膝关节前/外侧(62.5%,15/24);Ⅱ型和Ⅲ型皮瓣血管蒂较长,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膝关节后/内侧和小腿近端1/3(84.7%,11/13;100.0%,4/4)。Ⅲ型皮瓣的并发症发生率(50.0%)和皮瓣坏死率(25.0%)较高。  结论    dALT皮瓣术前应注意评估可切取的血管蒂长度,术中需注意血管解剖、小心操作,避免破坏逆行血供,影响皮瓣血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股前外侧皮瓣:万能皮瓣,修复利器 ——历38年逾千例临床应用研究经验体会
    张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04-50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3
    摘要1663)      PDF(pc) (10362KB)(32)    收藏
    股前外侧皮瓣由于其解剖学特点的优异性及广泛的适用性,被誉为“万能皮瓣”。本文是作者38年逾千例股前外侧皮瓣临床应用的心路历程和总结。文中分享了作者学习、研究、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的经历,介绍了拓展该皮瓣应用范围和发现高位穿支的过程,总结了手术适应证和术中操作技巧。以期为股前外侧皮瓣更好的研究、发展和推广,作出绵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的应用
    孙向东, 阿布都赛米江·阿西木, 乔维龙, 麦吉米·司马义, 王先艳, 李成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70-57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4
    摘要1662)      PDF(pc) (3119KB)(9)    收藏
    目的 报道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20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35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病例资料,平均年龄62岁(45~70岁),创面大小5.0 cm×6.5 cm~24.0 cm×8.0 cm,创面位置:前足11例、足背9例、足底9例、足跟6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VSD负压引流控制感染,二期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结果   所有患者受区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3例皮瓣发生动脉危象,1例抢救成功,2例皮瓣完全坏死而截肢;1例皮瓣静脉危象及皮瓣下积液,部分坏死,换药治疗后创面愈合,其余31例皮瓣完全存活,存活率91.4%(32/35),保肢率94.3%(33/35);术后6个月,患者均能独自行走,足踝功能AOFAS评分73~95分,中位平均数87分;随访6~18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用于修复糖尿病足溃疡,可降低复发率和截肢率,并获得较好的功能及外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巨大胸壁缺损
    于峻懿, 宋达疆, 李赞, 周波, 吕春柳, 唐园园, 易亮, 罗振华, 张锐, 杨丽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555-55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11
    摘要1656)      PDF(pc) (3487KB)(7)    收藏
    目的    总结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修复肿瘤根治术后遗留大面积胸壁全层缺损的疗效和经验。  方法    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使用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钛合金支架或骨水泥重建完成22例胸壁全层重建术,患者胸壁缺损面积为300~700 cm2(中位面积360 cm2),共设计切取44块肌皮瓣,其中皮肤面积(173.55±67.78)cm2,肌瓣面积(158.68±94.93)cm2。将皮瓣转移至胸壁缺损处,动脉行端-端吻合,根据可用受区动脉数量,采取外增压或内增压的方式重建2块肌皮瓣动脉血运。吻合静脉时,根据血管蒂及受区静脉数量与形态,采取不同的吻合策略。  结果    肌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块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清创后创面愈合。双侧大腿供区伤口全部顺利愈合,遗留线性瘢痕。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8.27±8.62)月,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1例乳腺癌患者出现骨转移。重建胸壁质地良好,患者呼吸无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关节活动正常,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双侧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移植能很好地覆盖胸壁缺损,根据不同的血管解剖特点切取肌皮瓣能最大程度保护供区功能,是行胸壁重建术的可靠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