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mTOR和ERK/MAPK信号通路调控自噬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
    李延芳, 邓亚楠, 王婷, 张应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2): 225-22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2.19
    摘要74)      PDF(pc) (1768KB)(69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施万细胞条件敲除SEMA3B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神经损伤后的华勒变性
    徐元涛, 许逸舟, 许淑怡, 马心蕊, 王祥海, 朱立新,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330-33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14
    摘要87)      PDF(pc) (3972KB)(560)    收藏
    目的    探究Semaphorin3B(SEMA3B)在施万细胞调控周围神经损伤后华勒退变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使用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小鼠(cKO)为实验组,同窝Cre工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体内横断坐骨神经和坐骨神经外植块培养分别建立体内和体外华勒退变模型,5d后取材开展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MBP、NF、c-Jun、MAG、p-AKT、AKT、p-GSK3β、GSK3β、p-ERK、ERK、p-JNK、JNK的表达差异,并用AKT激动剂在体外模型开展逆转验证实验。  结果    神经损伤5d后,cKO组体内外模型中MBP和NF的表达均高于Cre组,提示其华勒变性减慢。同时,cKO组的c-Jun表达下调而MAG表达量增高,提示施万细胞去分化程度降低;p-AKT和p-GSK3β表达下调,而p-ERK和p-JNK无显著差异;使用AKT激动剂(SC79)能逆转SEMA3B导致的MBP和NF的表达变化。  结论    施万细胞敲除SEMA3B后可以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延缓华勒变性过程。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迷走神经刺激通过调控M1/M2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神经炎症改善癫痫大鼠认知功能
    李永格, 周舒, 刘庆春, 未小明, 张冬, 马凤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50-55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09
    摘要91)      PDF(pc) (6400KB)(542)    收藏
    目的 探讨迷走神经刺激(VNS)对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氯化锂-皮罗卡品建立难治性癫痫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与VNS组(15只),另外设对照组(20只)。对照组与模型组只分离迷走神经并植入刺激器,但不给予刺激;VNS组采取连续4周迷走神经电刺激。观察大鼠癫痫发作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形态;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和IL-10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与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大鼠海马组织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NOS)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Arg1)相对表达。  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增加(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大鼠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持续时间明显降低(P<0.05)。②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癫痫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加(P<0.05)。③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数量明显减少(P<0.05);VNS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相比模型组明显减轻,数量明显增加(P<0.05)。④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相对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10相对表达明显降低(P<0.05);通过VNS连续干预4周后,癫痫大鼠海马组织TNF-ɑ、IL-6相对表达明显降低,而IL-10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相对表达明显增加,而Arg1相对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VNS组大鼠海马组织iNOS相对表达明显减少,而Arg1相对表达明显增加(P<0.05)。  结论    VNS具有改善难治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减轻中枢炎性反应,保护海马神经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MCU在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江晨, 王纯, 黄永杰, 杨怡然, 胡文吴海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484-48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23
    摘要42)      PDF(pc) (1314KB)(46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网络药理学联合动物实验探讨润燥止痒胶囊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
    胡辉莹, 胡银霞, 刘昌顺, 郝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72-57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12
    摘要110)      PDF(pc) (5547KB)(442)    收藏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揭示润燥止痒胶囊(RunZao ZhiYang capsule,RZZY)治疗湿疹的药理学机制。  方法    选取RZZY中23个成分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库筛选方药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湿疹关联通路,开展动物实验评价RZZY对湿疹的疗效,验证RZZY对关键靶点调节作用。  结果    RZZY与湿疹关联靶点72个,包括JAK2、STAT3、PIK3R1、AKT1、MAPK1等;KEGG富集得到AGE-RAGE、TNF、Th17 cell differentiation、PI3K-Akt等关键信号转导通路;动物研究发现RZZY显著减轻湿疹模型大鼠皮肤肿胀、表面溃烂和渗透,降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皮肤厚度和病理评分,确证RZZY对湿疹关键靶点JAK2和STAT3蛋白有下调作用,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相一致。  结论    本研究联合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验证RZZY对湿疹的作用机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远端综合征(FO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综述及个案报道
    黄勇兄, 程星, 余涛, 昌耘冰, 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6): 710-71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6.18
    摘要58)      PDF(pc) (2798KB)(427)    收藏
    远端综合征(Far-out综合征,FOS)是一种罕见的脊柱疾病,主要由于L5神经根在L5横突与骶骨翼之间受到压迫而引起,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腰腿痛和功能障碍。其病因包括骨赘形成、假关节、增厚的腰骶韧带、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及移行椎等解剖变异。FOS的诊断具有挑战性,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如MRI、CT)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治疗方面,对于轻中度症状患者,非手术治疗如药物和物理治疗可能有效,而对于严重症状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神经根管减压术(UBE)等微创手术为优选方案。本文综述了FOS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展,并通过1例成功接受UBE手术的67岁女性患者的个案报道,展示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治疗潜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股骨颈滋养孔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
    李海艳, 司丽娜, 要星晨, 杜心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258-26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03
    摘要209)      PDF(pc) (6826KB)(338)    收藏
    目的    观测股骨颈滋养孔的分布、形态特点,探讨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相关性。  方法   干燥股骨标本73例,其中骨质疏松标本12例,正常组61例。观测股骨颈滋养孔的位置、数目、孔径,计算各区域滋养孔面积及不同孔径的百分比。  结果   无论是正常组还是骨质疏松组,股骨颈上方区域滋养孔的数目、面积所占百分比均最多;骨质疏松组与正常组相比,股骨颈后方和上方滋养孔孔径、面积所占百分比明显变小,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股骨颈上方区域滋养孔数目多、面积大,使此部位结构薄弱,可能是造成股骨颈骨折的解剖因素之一。骨质疏松组股骨颈上方区域滋养孔的面积百分比明显变小、孔径也较小,提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可能与其血供较差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胆囊静脉是如何回流的? ——临床解剖学研究
    丁冉, 郑雪峰, 丁自海, 吴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249-25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01
    摘要243)      PDF(pc) (5535KB)(321)    收藏
    目的    探讨胆囊静脉的回流模式和注入部位,为了解胆囊癌血管转移途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新鲜成人肝和胆囊标本32例,制成肝门静脉和胆囊静脉铸型标本。计数胆囊静脉属支和分支的数目,测量其直径。观察胆囊静脉的回流模式和注入肝门静脉的部位。  结果    胆囊有胆囊静脉2~4支,长1.6 cm (1.1~2.1 cm),中部直径3.1 mm(2.4~4.1 mm)。胆囊静脉属支有3支(2~5支), 末端直径1.6 mm(0.8~2.8 mm);胆囊静脉分支有4支(3~5支),起始处直径1.5 mm(0.8~2.2 mm)。胆囊静脉左、右侧各1支的有10例,各2支的有8例;左侧1支、右侧2支的有6例,左侧2支、右侧1支的有7例,左侧3支、右侧1支的有1例。在胆囊体和底部起始的细小静脉与胆囊动脉分支伴行,向胆囊两侧走行,汇合成2~5支胆囊静脉属支,在近胆囊床边缘处汇合为胆囊静脉。而后胆囊静脉分出3~5支分支,走行5~8 mm后与肝门静脉右支的第3~5级分支吻合。胆囊床底部有3~5支细小胆囊静脉直接与肝门静脉右支的细小分支吻合。胆囊颈部和胆囊管的静脉与胆总管静脉或肝总管静脉汇合,上行注入肝门静脉左支或右支。  结论    胆囊体和底部的静脉以胆囊门静脉的模式与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吻合,即首先以胆囊毛细血管静脉端汇合为小静脉,各属支进而汇合为数支胆囊静脉,而后胆囊静脉分出数支分支,与肝门静脉右支的第3~5级分支吻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不同体位腹膜后大血管及腰大肌的MRI影像解剖学差异
    易红蕾, 陈虎, 王昕辉, 朱昌荣, 练沛荣, 夏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11-51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02
    摘要189)      PDF(pc) (3169KB)(224)    收藏
    目的    比较仰卧位、俯卧位及侧卧位时,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在腰椎各椎间隙水平的位移变化和腰大肌厚度及位移变化,确定经侧路进行腰椎融合术的安全工作区。  方法    15名志愿者在3种体位接受腰椎磁共振检查,记录L1/2~L4/5椎间隙水平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位置、腰大肌的厚度及位移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    相同节段不同体位下腔静脉分布相似。而在L1/2~L3/4水平,相较于仰卧位,腹主动脉在侧卧位和俯卧位部分向前方移动至椎体前缘。相同节段不同体位腰大肌厚度存在差异(L2/3 A区,L3/4 A区、IV区和P区,L4/5 II区和IV区)(P<0.05)。不同节段腰大肌前移距离存在差异,在L1/2水平,俯卧位(-7.53±3.30)mm及侧卧位(-7.25±3.96)mm的前移距离大于仰卧位(-10.90±3.31)mm,P=0.012;在L2/3水平,侧卧位的前移距离(-0.12±5.59)mm明显大于仰卧位(-5.03±2.49)mm和俯卧位(-3.38±3.99)mm,P=0.009;在L3/4和L4/5水平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   右侧卧位在L1/2、L2/3选择I、II区穿刺是安全可行的;L3/4、L4/5水平可以选择II区穿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陈文锦, 张树军, 彭伟, 庄胤, 崔巍, 孙振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93-59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17
    摘要165)      PDF(pc) (3800KB)(207)    收藏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分别应用UBED和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其中UBED组24例,PEID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及术后3 d、1月和6月功能。  结果    UBED组1例术中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出现头痛;PEID组1例术后早期出现S1神经根支配区烧灼样疼痛。UBED组切口长度(32.6±3.9)mm大于PEID组(9.8±1.3)mm,P<0.05;灌洗液使用量(11.1±2.3)L大于PEID组(6.5±1.1)L,P<0.05;术后血清肌酸激酶(351.8±99.9)U/L高于PEID组(241.4±49.6)U/L,P<0.05;手术时间(91.5±14.8)min短于PEID组(130.4±13.8)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1月及6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UBED与PEID均为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且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UBED术野开阔且操作空间更大,PEID创伤更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青少年海马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及性别差异
    刘宇宁, 滕野, 唐倩, 娄云霞, 王宇, 汤煜春,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4): 364-37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4.02
    摘要2658)      PDF(pc) (7712KB)(189)    收藏
    目的 对青少年时期双侧海马进行精细的亚区划分并统计各亚区体积的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为海马的功能和相关精神疾病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101例健康青少年3.0T脑磁共振成像。利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全脑和双侧海马的亚区分割,获取颅内体积和各亚区体积。利用Cendes法结合颅内体积对海马各亚区体积标准化,最后进行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的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使用Cendes法标准化后,HBT(head/body/tail)协议下海马头、海马体和整体体积均右侧>左侧。FS60协议下海马尾、下托等体积无侧别差异;旁下托、前下托体积左侧>右侧,CA1、CA3、海马伞等体积右侧>左侧。HBT协议下双侧海马各亚区体积均女性>男性;FS60协议下左侧下托、CA4,右侧下托、CA1、海马尾等亚区体积均存在女性>男性。  结论 青少年海马不同亚区体积具有不同的性别差异和侧别差异性,体现了此时期海马的异质性发育状态,为揭示大脑功能偏侧化的形成和相关精神疾病机制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荭草苷抑制PERK/ATF4/CHOP通路改善癫痫小鼠认知功能障碍机制
    尹珊珊, 马红, 姜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78-58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13
    摘要96)      PDF(pc) (4323KB)(188)    收藏
    目的    探索荭草苷抑制PERK/ATF4/CHOP通路改善癫痫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方法    腹腔注射东莨菪碱与盐酸匹鲁卡品,建立癫痫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荭草苷(50 mg/kg)组、MK-28(PERK激活剂,1 mg/kg)组、荭草苷(50 mg/kg)+MK-28(1 mg/kg)组,分组给药后,观察小鼠癫痫发作情况;Morris水迷宫检测认知功能;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ELISA测量血清COX-2、IL-18及IL-6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及PERK/ATF4/CHOP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荭草苷组小鼠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逃避潜伏期、海马神经元凋亡率、血清COX-2、IL-18及IL-6水平、海马组织Caspase-3、Bax、ATF4、CHOP蛋白表达及p-PERK/PERK相比模型组和荭草苷+MK-28组均降低(P<0.05),MK-28组小鼠各指标变化趋势与荭草苷组相反。  结论    荭草苷可通过抑制PERK/ATF4/CHOP通路激活阻止炎症,减轻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改善其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后交叉韧带3D模型技术获取低位胫骨隧道解剖参数研究
    陈思捷, 郭来威, 王遵林, 谭念, 张康瑞, 韵向东, 夏亚一, 滕元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05-51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01
    摘要236)      PDF(pc) (1895KB)(182)    收藏
    目的    基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3D模型技术建立低位胫骨隧道并测量其解剖参数。  方法    选取101例健康膝关节CT影像资料,利用Mimics21.0(Materialise,比利时)软件建立PCL 3D虚拟手术模型并建立前内侧与前外侧入路的低位胫骨隧道,测量胫骨隧道长度(length of the PCL tibial tunnel,LTT),胫骨隧道与胫骨平台3D夹角(3D included angle between tibial medial axis extension line and tibial plateau,3D ATPT)以及隧道入口点到胫骨平台距离(perpendicular distance of the tunnel’s entry point to the tibial plateau,PTT)。利用SPSS 25.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前内侧与前外侧胫骨隧道参数测量,LTT分别为(45.56±4.27)mm、(43.93±4.1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ATPT分别为(48.17±6.12)°、(54.49±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T分别为(61.86±6.80)mm、(63.51±6.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测量PCL的3D模型低位胫骨隧道相关参数,可为临床PCL重建手术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消耗巨噬细胞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性修复的实验研究
    李云伦, 许逸舟, 蔡家乐, 许淑怡, 张家琪, 傅兰雅, 马心蕊, 何叶, 王祥海, 郭家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3): 265-26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05
    摘要67)      PDF(pc) (4176KB)(180)    收藏
     目的    探究巨噬细胞消耗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方法    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氯膦酸盐脂质体消耗巨噬细胞后制备坐骨神经夹伤模型,另外部分小鼠注射空载脂质体后神经损伤作为对照组。术后7 d利用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和GAP43阳性再生轴突。术后28 d再次进行免疫荧光检测F4/80阳性巨噬细胞,并通过行为学、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腓肠肌称重和HE染色评估靶区肌萎缩。  结果   术后7 d和28 d,实验组神经夹伤远端巨噬细胞消耗效率均达到70 %以上,术后7 d神经远端的GAP43阳性再生轴突比对照组更少、更短。术后28 d,实验组小鼠的运动能力和神经传导强度显著下降,神经传导潜伏期延长,腓肠肌湿重比和肌纤维面积显著变小。  结论    氯膦酸盐脂质体通过巨噬细胞消耗可导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能力下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弥散峰度成像对前交叉韧带早期退变性损伤的评估研究
    夏振元, 蓝岚, 莫欣鑫, 杨成, 余小平, 李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27-53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05
    摘要91)      PDF(pc) (3968KB)(169)    收藏
    目的   探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评估前交叉韧带早期退变损伤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21年1月~2022年3月期间50例单膝关节DKI成像数据,据关节镜结果分为退变组(n=25)和正常组(n=25),对比两组患者前交叉韧带平均弥散峰度(mean kurtosis,MK)、轴向弥散峰度(axial kurtosis,AK)、径向弥散峰度(radial kurtosis,RK)、平均弥散系数(mean diffusivity,MD)及弥散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的差异性。  结果   退变组MK值、AK值、RK值以及FA值均低于正常组(t=8.132、5.313、6.885、9.035,均P<0.01),而MD值高于正常组(t=-5.145,P<0.01)。ROC曲线示DKI以上各参数对前交叉韧带早期退变性损伤均具有诊断意义,以MK值最高。当MK=0.884时,其诊断效能最大,敏感性92%,特异性96%,约登指数0.88,曲线下面积为0.979。  结论   弥散峰度成像可定量评估前交叉韧带早期退变损伤,为临床评估前交叉韧带生理退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膝关节滑膜皱襞的分型及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治
    王鑫, 马超, 黄金勇, 谢增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627-63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23
    摘要100)      PDF(pc) (527KB)(154)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影像组学不同插值预测脑转移瘤EGFR和HER2表达状态:一项双中心研究
    李嫣然, 王俭, 徐彩霞, 靳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608-61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19
    摘要67)      PDF(pc) (2357KB)(139)    收藏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的不同插值预测脑转移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状态,并探索预测效果最佳的插值方法。  方法 回顾来自两个机构共100例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56例患者基因表达为突变型EGFR或HER2阳性,44例患者基因表达为野生型EGFR或HER2阴性),在T1WI增强序列选择sitkNearestNeighbor,sitkLinear和sitkBSplines 3种插值分别提取1409个特征,将患者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选择信息性特征,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诊断模型,训练集用于模型训练,独立测试集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ROC曲线计算模型的准确率、敏感度和特异度,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 基于sitkBSplines插值选定的19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显示良好的预测能力,在训练集中,模型的AUC为0.99,分类准确率为0.95,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7;在独立测试集中,AUC为0.86,灵敏度0.82,特异度0.78,准确率0.8。sitkBSplines在中心1及中心2的建模中均表现出高于其他插值的鉴别性能。而基于sitkLinear选定的9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模型在训练集和独立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4和0.53。  结论 MRI影像组学模型对预测腺癌脑转移瘤中EGFR突变/HER2状态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其中基于sitkBSplines插值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效能最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新鲜猪心房室传导轴的显微解剖
    王德昌, 龚浙溢, 廖承浩, 支沙沙, 邹旭菲, 胡耀辉, 王凯, 娄阳云, 李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254-25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02
    摘要164)      PDF(pc) (3017KB)(138)    收藏
    目的     通过体视显微镜和组织学方法检查新鲜猪心房室传导轴,观察其形态特征。  方法 采用30例新鲜猪心进行实验,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房室传导轴的解剖探查,观察其形态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再通过HE、Masson染色等组织学技术进行形态观察和分析。  结果    成功地检查猪心房室传导轴(22/30),发现左束支近端呈束状分布,远端呈喇叭口型散开(22例);猪心His 束、左束支、右束支的被膜相对较厚,肉眼上容易识别;房室束宽度为(1.58±0.75)mm,房室束长度为(17.56±7.79)mm,左束支近端宽度为(2.40±1.11)mm,左束支与房室束的夹角为(114.46±13.06)°。  结论    猪心房室束、左束支、右束支的位置及形态可能与人及其他动物略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的CTA表现及临床意义
    韩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31-53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06
    摘要94)      PDF(pc) (1913KB)(137)    收藏
     目的   总结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的CTA表现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行头颈部CTA检查的363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颈内动脉口咽部走形进行分析。  结果    发现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发生率为4.96%(18例),其中右侧异位3.03%(11例),左侧1.10%(4例),双侧0.83%(3例);变异颈内动脉距离咽壁(3.16±1.47)mm;患者多无明显局部症状,个别有咽部异物感、睡眠打鼾或吞咽梗阻感甚至发生进食短暂晕厥。  结论    CTA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口咽部颈内动脉异位,提高其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积木式脑综合标本的制作
    李明哲, 王涛, 丛培颉, 王承涛, 刘晓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365-36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20
    摘要140)      PDF(pc) (1650KB)(13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数字优化设计在喙锁韧带重建术中骨隧道精准定位的应用
    张磊, 王锐涵, 唐自慧, 易刚, 周鑫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4): 385-38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4.03
    摘要111)      PDF(pc) (1804KB)(124)    收藏
    目的    比较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虚拟模型和3D打印模型之间的差异。  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80名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肩关节CT图像(37名女性和43名男性患者),将其CT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建立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设计并打印80个包括锁骨和肩胛骨在内的肩关节,分别测量虚拟与真实导航骨隧道的10个相关参数。  结果    两条骨隧道在9个参数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喙突针点到喙突尖的长度(OQ)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患者的所有测量值低于男性(P<0.01)。  结论    数字优化设计导航模板的的虚拟模型具有与3D打印模型相似的准确性,可用于临床肩锁关节脱位需喙锁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骨隧道定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单一改良腹直肌旁切口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对侧前环损伤的解剖研究
    陈柱宏, 李严兵, 黄华军, 林羲疆, 曾参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633-63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01
    摘要96)      PDF(pc) (4711KB)(124)    收藏
    目的    解剖实验验证单一改良腹直肌旁切口治疗骨盆后环损伤合并对侧前环损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收集大体标本3具,采用改良入路单切口显露同侧前后环并延伸至对侧前环,观察显露范围及对侧死亡冠、髂血管,收集相关数据,模拟复位固定,评价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果    显露范围:同侧内侧可至腹中线,后内侧可至S1椎体对侧缘,头侧延伸至L5椎体,真骨盆内可达S1孔,外侧显露同经典入路;对侧外侧可至对侧髂耻隆起,头侧可至对侧四方体上前方,深部达闭孔外上1/2。改良入路可显露同侧骶髂关节及对侧耻骨上支,直视下处理后环及对侧前环损伤。切口总长(7.84±0.18)cm,对侧死亡冠、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的距离分别为(57.07±1.04)、(67.43±0.87)cm。    结论    单一改良腹直肌旁切口治疗同侧骨盆后环损伤合并对侧前环损伤安全、有效,有显著的微创及视野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hERG钾通道介导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曾纤, 周颖, 殷雅楠, 谢婷, 李树基, 袁春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684-69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10
    摘要65)      PDF(pc) (5144KB)(119)    收藏
    目的    探讨马钱子碱和士的宁通过阻断hERG通道发挥抗肿瘤作用。  方法    采用脂质体转染及选择性培养基构建hERG转染CHO细胞和载体转染CHO细胞的稳定细胞株;CCK-8检测共培养24、48、72 h后马钱子碱及其结构类似物对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共培养48 h后马钱子碱及其结构类似物对hERG-CHO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载体转染CHO细胞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马HT29、A549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HT29、PC9、A549细胞中hERG蛋白表达。  结果   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HT29、PC9、A549细胞增殖,这种抗增殖作用与癌细胞中hERG蛋白表达正相关;而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氮氧化物仅在高浓度对hERG通道有较弱的阻断活性,对肿瘤细胞也仅在高浓度表现出较弱的增殖抑制作用。马钱子碱对稳定表达hERG的CH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载体转染的CHO细胞。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将HT29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对A549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马钱子碱不影响癌细胞的hERG蛋白表达。  结论   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对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hERG通道阻断相关,该研究将为hERG通道阻断剂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和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前方腹直肌外侧入路在儿童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
    叶书熙, 杨晓东, 李涛, 麦奇光, 王华, 樊仕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728-73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17
    摘要82)      PDF(pc) (5851KB)(116)    收藏
    目的   分析腹直肌外侧入路(lateral-rectus approach,LRA)治疗儿童髋臼骨折的可行性、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4例经LRA手术治疗儿童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女性3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12.5岁(10~15岁),严重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骨折1例;双柱骨折2例,前方伴后半横行骨折1例,合并骶髂关节脱位2例,合并骶骨骨折1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3例。评估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4例均采用LRA治疗,术后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评价复位效果,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  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4~72个月,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评估标准4例均解剖复位,4例患者骨折在2个月内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及影像学愈合标准,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优4例。4例末次随访髋臼形态结构正常,发育未见明显影响,行走及日常生活无异常,均已取出骨折内固定。  结论   需手术治疗的儿童髋臼骨折发生率极低,手术方法应选择尽可能微创的方式进行,本组4例均采用LRA完成手术,取得较好短期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踝关节外侧韧带解剖学进展
    谢承志, 毛海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367-37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21
    摘要104)      PDF(pc) (505KB)(11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LncRNA NEAT1对垂体瘤细胞系GH3侵袭和迁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郑锴, 罗秀玲, 张玮豪, 刘宇利, 李玉明, 廖尚高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43-54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08
    摘要68)      PDF(pc) (9258KB)(114)    收藏
    目的    探讨lncRNA NEAT1对垂体瘤细胞侵袭、迁移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qRT-PCR检测lncRNA NEAT1、miR-134和ITGB1表达;Transwell检测侵袭和迁移;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134与lncRNA NEAT1、ITGB1的调控关系;Western blot检测ITGB1/FAK/PI3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敲低lncRNA NEAT1抑制GH3细胞侵袭和迁移(P<0.05);抑制miR-134可逆转下调lncRNA NEAT1对GH3细胞侵袭、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miR-134与lncRNA NEAT1和ITGB1存在负靶向调控关系(P<0.05)。上调miR-134抑制GH3细胞侵袭和迁移,抑制ITGB1/FAK/PI3K通路激活(P<0.05);ITGB1过表达削弱上调miR-134对GH3细胞的影响(P<0.05)。  结论    下调lncRNA NEAT1靶向miR-134可能通过抑制ITGB1/FAK/PI3K通路激活抑制垂体瘤细胞侵袭、迁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国人胆道三维重建解剖变异应用研究
    江剑宏, 段仁鹏, 李晓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1): 1-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1.01
    摘要149)      PDF(pc) (1975KB)(114)    收藏
    目的    通过三维重建国人胆道系统,研究国人胆道走行及其解剖变异特点。  方法    利用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对100例梗阻性胆道疾病患者的腹部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得到胆道三维模型,观察肝内胆道系统的走形,根据黄氏分型法(右后叶胆管、右前叶胆管与左肝管的汇入方式)以及是否存在副肝管对胆道进行分型。  结果    成功重建100例国人的胆道三维模型,观察到胆道有7种类型,54%(54例)拥有典型的胆道解剖结构(Ⅰ型);46%(46例)有解剖变异,其中10%(10例)为Ⅱ型,14%(14例)为Ⅲ型,10%(10例)为Ⅳ型,2%(2例)为Ⅴ型,2%(2例)为Ⅵ型,此外有8%(8例)存在副肝管,其中6例同时伴有其他变异。  结论    通过三维重建模型,能清晰识别国人胆道系统走形及变异特点,发现新的胆道变异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策略
    刘宇, 顾三军, 徐耀增, 李海峰, 魏长宝, 殷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4): 465-46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4.16
    摘要148)      PDF(pc) (4026KB)(111)    收藏
    目的    探讨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术中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06月至2018年12月间采用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20例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男性,56例女性,平均年龄74.5岁(65-98岁),全髋关节置换术6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57例。  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24月以上随访,其中术中并发症12例,包括髋臼磨穿及骨折、股骨侧裂隙骨折、股骨柄的前倾角过小或内外翻放置等,行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髋关节功能,术后随访无感染、脱位等并发症,无二次手术。  结论    SuperPATH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采用完全肌间隙入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病人满意度好的特点,同时由于手术操作视野小,若手术操作不规范容易产生术中并发症,所以必须经过严格的正规培训及规范的手术操作,才能有效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成人骨性错牙合   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林思豆, 吴补领, 黄文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277-28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06
    摘要98)      PDF(pc) (2643KB)(111)    收藏
    目的    比较骨性错牙合    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并评估3个指标间的相关性。  方法    于治疗前收集104名骨性Ⅰ、Ⅱ、Ⅲ类错牙合    及个别正常牙合    的CBCT数据,使用MATLAB软件测量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分析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  结果    Ⅲ类错牙合    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显著小于其余3组,牙弓、基骨弓长度大于其余3组;Ⅱ类错牙合    的下切牙矢状向倾斜度显著大于其余3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与相应基骨弓长度呈中度负相关(中切牙区至尖牙区的相关系数 r 分别为-0.557、-0.554和 -0.489,P<0.001),而与牙弓长度无相关性。  结论    不同骨性错牙合    的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和牙弓、基骨弓长度存在差异。通过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的大小可以评估相应基骨的矢状向发育情况,但改变下前牙矢状向倾斜度不足以影响牙弓长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头皮和毛囊健康的多维度综合检测方法
    梁凤婷, 王雪儿, 叶理, 林枚芬, 张敏, 张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6): 720-72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6.20
    摘要53)      PDF(pc) (3165KB)(11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徐永清, 唐举玉,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5): 489-49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5.01
    摘要124)      PDF(pc) (4807KB)(108)    收藏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 (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 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 “万能皮瓣” 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腹横肌生物力学及应用研究进展
    罗香, 冷晓辉, 王扬, 李月峰, 姜平, 马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2): 236-23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2.22
    摘要55)      PDF(pc) (470KB)(10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基于CT数据融合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数字虚拟诊疗在肾上腺肿瘤的应用研究
    张云浩, 范凯, 黄从军, 程强强, 王官燕, 肖友平, 梅傲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2): 201-20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2.15
    摘要53)      PDF(pc) (3718KB)(106)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CT断层扫描影像数据融合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数字泌尿外科虚拟诊疗在肾上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9月~2023年04月期间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病例19例,三维重建肾上腺肿瘤(3D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92±13.28)岁。3D组12例患者均在术前使用增强CT影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使用重建模型了解肿瘤及占位位置,以及肿瘤处与血管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依据三维可视化模型制定手术计划、术中指导及进行医患沟通。未三维重建手术(CT组)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35.14±11.2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法、围手术期数据,并使用SPSS 26.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结果    19例手术中,1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CT组1例手术因术前评估不够精确,术中发现肿瘤巨大、解剖关系复杂,无法显露完整肿瘤、中央静脉和肾静脉,转为开放手术。3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小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拔除引流管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三维可视化及实景重建技术是构建数字泌尿外科虚拟诊疗的重要基础,三维重建模型可以减少肾上腺肿瘤手术中的解剖迷失以实现术中精准切除,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在泌尿外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CaMKIV信号缺失促进肌损伤炎症并影响肌再生
    王涵, 厉洋洋, 菅晓婷, 黄静雯, 蓝海强, 胡稷杰, 廖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6): 692-69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6.11
    摘要66)      PDF(pc) (7477KB)(103)    收藏
    目的    探究CaMKIV信号对肌损伤炎症反应及肌修复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CaMKIV基因缺失(CaMKIV-/-)小鼠,PCR表型鉴定。心脏毒素(Cardiotoxin ,CTX)诱导野生B6鼠及CaMKIV-/-鼠急性肌损伤。HE染色观察损伤肌内炎症程度及肌修复过程。Dystrophy、F4/80免疫荧光双标,观察损伤肌内巨噬细胞渗出差异。F4/80、Ly-6C、CD206、Ki67染色及流式检测,分析损伤肌内M1、M2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以及M1、M2巨噬细胞的局部增殖能力。  结果   成功构建并繁殖CaMKIV-/-鼠。HE及荧光染色观察证实小鼠体内CaMKⅣ信号缺失可致肌内炎症加剧、肌修复延迟。CaMKⅣ-/-小鼠损伤肌内再生的中央核肌纤维(Dystrophin+)数量低于WT鼠,巨噬细胞(F4/80+)数量显著高于WT鼠,以M1细胞(F4/80+Ly-6C+)为主,M2细胞(F4/80+CD206+)比例低于WT鼠。CaMKⅣ-/-鼠损伤肌内增殖巨噬细胞(F4/80+Ki67+)数量显著高于对照鼠,但以增殖的M1细胞为主(Ly6C+Ki67+),M2细胞(CD206+Ki67+)的增殖与对照鼠无显著差异。  结论    CaMKⅣ信号缺失可致肌损伤炎症加剧、促进损伤肌内M1巨噬细胞的渗出及增殖,延误肌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在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林煜倩, 赵薇, 王建琳, 王玉娟, 余青泠, 饶利兵, 李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5): 599-60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5.17
    摘要198)      PDF(pc) (2288KB)(101)    收藏
    目的    探讨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辅助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实验组(n=8)利用团队自主设计的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辅助椎间孔镜手术,术前采集患者CT数据导入软件进行个体化设计,模拟手术穿刺路径,拟定进针位置、进针角度、进针深度(即“三定”),术中将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置于体表,根据修正值调整穿刺角度和方向,实现精准穿刺。比较两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  结果    实验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5)。  结论    应用个体化“三定式”导向器辅助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实可行,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退行性腰椎侧弯患者L3椎弓根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陈永龙, 王伟, 陈炯灰, 张镇武, 李俊, 杨志超, 黄春明, 李小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5, 43 (1): 45-5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5.1.08
    摘要55)      PDF(pc) (4174KB)(100)    收藏
    目的   比较退行性腰椎侧弯(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患者和无退行性腰椎侧弯(No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NS)患者的L3椎弓根形态学参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州人民医院2018~2023年度住院治疗的DLS影像学资料,同时按照1:1匹配年龄、性别、身高和体重相近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收集L3椎体的椎弓根长度(PL)、椎弓根宽度(PW)、椎弓根螺钉轨迹长度(PSTL),椎弓根外倾角(PCA)和椎弓根高度(PH)、Cobb角。比较两组L3椎弓根的形态学参数差异,分析腰椎Cobb角与椎弓根形态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共收集56位DLS患者作为DLS组,并匹配56位NS患者作为对照组(NS组)。两组患者的性别比、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DLS组L3凸侧椎弓根PL、PW、PCA、PSTL显著变小(P<0.05),PH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凹侧椎弓根PL、PW显著变小(P<0.05),而PCA、PSTL显著变大(P<0.05), PH二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凸侧椎弓根相较于凹侧PL更长、PW更宽、PCA更小和PSTL更短(P<0.05), PH无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患者的Cobb角与凸侧椎弓根PL、PW、PCA和PSTL均呈负相关。与凹侧椎弓根PL、PW呈负相关,但与PCA和PSTL呈正相关。DLS组患者的Cobb角度也与凹侧凸侧PL差值、PW差值、和PSTL差值相关。   结论    DLS组L3凸侧椎弓根相对于NS组表现为“短”、“细”、“收”的变化,凹侧椎弓根表现为“短”、“细”、“展”的形态学改变。凹、凸侧不对称,其中凹侧椎弓根最为纤细,且外倾角较大,使DLS患者在凹侧椎弓根螺钉置入时更易发生意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淋巴外科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专家共识(2025版)
    谢庆平, 王伊龙, 潘伟人, 杨晓东, 郭辉, 肖明, 王海文, 毛之奇, 郑晓菊, 付晓红, 刘军, 熊凌云, 徐志鹏, 陆芸, 袁学谦, 侯建玺, 潘岳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5, 43 (2): 121-12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5.2.01
    摘要35)      PDF(pc) (716KB)(9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神经调节蛋白1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中的作用
    邓亚楠, 李延芳, 张应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4, 42 (3): 353-35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4.3.20
    摘要47)      PDF(pc) (482KB)(9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的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李海艳, 黎萌, 杜心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5, 43 (1): 1-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5.1.01
    摘要189)      PDF(pc) (6360KB)(97)    收藏
    目的    探讨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移行处形态特点,为明确股骨颈骨折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股骨标本102具,分别拍摄正侧位、内斜45°、外斜45°位股骨上端X线片,观测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股骨距和股骨颈后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对股骨标本60具(正常组34具,骨质疏松组26具)头颈部行CT扫描及重建,比较两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形态差异;6具股骨标本沿股骨颈轴线的垂直面、冠状面、矢状面切开,观察压力骨小梁、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形态特点。应用Graphpad Prism v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向内后方汇合,止于股骨颈后内骨皮质并与股骨距相续;股骨距向外上发出股骨距大转子间骨小梁;骨质疏松组股骨距大转子间骨小梁萎缩变细。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呈交叉连接,交叉处夹角[正常组(82.96±2.91)°,骨质疏松组(116.40±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横断面上股骨距夹角[正常组(17.52±0.71)°,骨质疏松组(13.09±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股骨头颈压力骨小梁与股骨距上端均附着在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股骨颈后内侧骨皮质及股骨距共同承接压应力,移行处是压力传导枢纽。骨质疏松时股骨距变小、移行处骨皮质薄弱是造成骨质疏松头颈型股骨颈骨折发生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天麻素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研究
    杨雪珂, 张晓丽娜, 钟正, 赵永强, 李顺达, 李晓文, 袁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3): 318-32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3.12
    摘要87)      PDF(pc) (6969KB)(89)    收藏
      目的    探索天麻素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BV2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BV2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模型激活的BV2细胞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及下游的细胞内Notch受体结构域(intracellular Notch receptor domain,NICD)、转移因子发卡和split-1增强子(transcription factor hairy and enhancer of split-1,Hes-1)、重组结合蛋白抑制子(recombining binding protein suppressor of hairless,RBP-JK)的蛋白表达,以及天麻素干预的影响。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GD诱导激活BV2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ICD、Hes-1、RBP-JK的蛋白表达升高,天麻素干预降低了上述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天麻素可显著降低激活的小胶质细胞Notch-1、NICD、Hes-1和RBP-JK的表达。  结论    天麻素可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节BV2细胞激活,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