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7-25
      
    应用解剖
    跟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黄海华,吴泽勇,陈秀凤,李小芳,王绥江
    2018, 36(4):  361-36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1
    摘要 ( 4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跟腱区及跟部皮肤软组织的血供解剖学,为跟外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6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跟外侧动脉“垂直段”及其穿支血管的位置、口径、数目及分布规律。  结果 位于小腿后骨筋膜鞘深部的腓动脉于外踝尖上(6.6±1.1) cm ( 5.5~9.4 cm) 发出腓动脉前穿支和跟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下行穿出分隔小腿后骨筋膜鞘浅、深部之小腿后筋膜隔到达外踝后间隙,于腓骨肌腱与跟腱之间移行,继续绕外踝向前下方分布。小腿下段腓动脉、跟外侧动脉穿支数为(3.6±0.7)支,口径为(0.9±0.29) mm,营养跟腱区及跟部皮肤软组织。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跟腱区及跟部皮肤软组织的血供主要来源于腓动脉、跟外侧动脉,为跟外侧动脉的命名、临床应用以及小腿中下段皮瓣的设计和跟部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颈交感神经干与筋膜的关系及在颈椎前外侧手术入路中的临床意义
    聂政,姜恒,单建林
    2018, 36(4):  367-37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2
    摘要 ( 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颈交感神经干(cervical sympathetic trunks, CST)与颈筋膜的解剖关系,为颈椎前外侧手术入路中避免CST损伤提供更为可靠的方法。  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42具,标本分为两组,第1组30具,观察CST与椎前筋膜浅层(Alar筋膜)的位置关系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在第2组12具,观察CST与颈动脉鞘关系。  结果 在第1组中,CST在第7颈椎椎体水平距离椎体中线的距离最小,约20 mm,所有标本中CST在第7颈椎椎体以上均紧密黏贴于Alar筋膜后面,有的甚至可视为被颈筋膜浅层包裹,不易与Alar筋膜钝性分离,当Alar筋膜被向外侧牵开时CST被一并牵开。在第2组中,所有标本中CST均紧贴于颈动脉鞘后面。  结论 CST紧贴于椎前筋膜深面,可随Alar筋膜被自然牵开,在颈椎前外侧入路的手术中不需要辨认、分离CST,仅通过牵开颈筋膜浅层即可对CST进行有效保护。

    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位置及临床意义
    陈静,李晓智,陈卓凯,官理智,庄卓凯,马铭键,丘雨旻,吴晓欣,庄宏杰,叶锋,徐达政
    2018, 36(4):  371-37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3
    摘要 ( 20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解剖118具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的双侧颈区,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情况以及起始部位到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甲状腺上动脉的起始情况可分为颈总动脉分叉处(A)、颈外动脉(B)和颈总动脉(C)三种,所占比例分别为30.93%,37.71%和30.51%;左右两侧甲状腺上动脉起始情况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起始于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小于起始于颈总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起始处距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距离。  结论 甲状腺上动脉是头颈部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动脉,其回顾性分析将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2~5掌指关节有效关节接触面的数字化研究
    康永强,芮永军,吴永伟,马运宏,杨通,潘筱云,余炯,顾珺,惠涛涛,徐鹏
    2018, 36(4):  375-37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4
    摘要 ( 5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2~5掌指关节屈伸活动中有效关节接触面的三维模型及测量有效接触面积的大小。  方法 选择身体健康的青年男性、手部既往无外伤及其他病理性疾病病史的志愿者10例。 将志愿者右手2~5掌指关节分别固定在0°、30°、60°、90°位,利用CT分别进行扫描获得图像数据,数据导入Mimics17.0进行2~5掌指关节模型的三维重建及有效关节接触面的标记,测量掌骨长度及有效接触面积,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在0°至90°屈曲过程中,掌骨头上参与关节活动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背侧至掌侧逐渐增大,其中示指有效接触面积在0°~90°时为(32.92±2.47)~(80.05±2.51) mm2;中指为 (35.90±2.48) ~(88.63±2.04) mm2;环指为(31.51±1.07) ~ (74.84±1.88)mm2;小指为(26.19±2.12) ~(57.80±0.81) mm2。   结论 2~5掌指关节屈曲过程中,从冠状面看,0°位时仅有中间约1/2的关节面属于有效关节接触面,而90°位时则100%均属于有效关节接触面,呈梯形增加。

    畸形与变异
    心血管变异1例
    吴明胜, 单增强,王文涛,程萍
    2018, 36(4):  37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9
    摘要 ( 4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层影像解剖
    年龄相关性的L4椎板腰部与下关节突尖端距离比值变化的研究
    王征,李伦超,郑帅
    2018, 36(4):  380-38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5
    摘要 ( 4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腰椎椎板、小关节形态随着年龄变化的规律。  方法 选取300例无腰椎疾患的正常人为研究对象,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6个组:(组 I:<30岁, 组 II: 31~40岁, 组 III:41~50 岁, 组 IV: 51~60 岁, 组 V: 61~70岁, 组 VI:>70岁)。测量L4椎板腰部(a)与腰4下关节突尖端之间的距离(b)的比值。  结果 a/b的比值在6个年龄组分别为0.825±0.101、0.836±0.088、0.840±0.098、0.858±0.084、0.878±0.091、0.890±0.119。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大于70岁组比值最大,与组I到组IV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论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椎板腰部的距离与下关节突尖端之间的距离比值逐渐增大,这意味着椎管横径逐渐狭窄、小关节更偏向于矢状位,发生退行性滑脱的可能性较大。

    腰椎椎板间隙的放射解剖学测量及分型
    别业俊,常晓涛,徐燕笑,武凯,张史飞
    2018, 36(4):  383-38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6
    摘要 ( 1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测腰椎椎板间隙的宽度、高度和面积的差异及其形状特征。  方法 随机选取常平医院2015年2月到2017年10月拍摄的156例腰椎正位X线片(男67例,女89例)。测量L1~2到L5~S1的椎板间隙高度、宽度及面积。对比不同节段及不同性别腰椎椎板间隙宽度、高度及面积的差异,并对其形态进行分型。  结果    (1)不同节段椎板间隙高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1~2与L2~3节段椎板间隙宽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节段椎板间隙宽度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和L5~S1间椎板间隙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节段椎板间隙面积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性别椎板间隙高度之间的差异从L1~2到L5~S1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L2~3到L5~S1椎板间隙宽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L2~3到L4~5椎板间隙面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椎板间隙宽度从L3~4到L5~S1呈显著性递增,L5~S1椎板间隙面积显著大于L4~5;不同性别L4~5和L5~S1的宽度有显著性差异;L1~2和L2~3节段椎板间隙为椭圆形,L3~4为扇形,L4~5和L5~S1近似蝶形。   

    基于3D模型并肩胛骨接骨板设计的肩胛骨测量
    史会明,王飞,胡远军,吕海侠,王盛海,陈亮,申雪莹
    2018, 36(4):  387-39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7
    摘要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肩胛骨关键部位数据,为设计类“F”形实用性肩胛骨接骨板系统提供解剖数据支持。  方法 采集50例正常成人肩胛骨CT数据,男女各25例,导入计算机建立3D模型,测量肩胛骨骨折主要固定区域数据并分析。  结果 肩胛颈CD=(10.35±0.95)mm、外侧缘DE=(72.99±6.53)mm和EF=(52.14±6.73)mm、肩胛体HJ=(36.42±2.23)mm和HK=(41.00±2.57)mm,颈-外侧缘∠CDE=(127.89±6.02)°、外侧缘扭转角∠DEF1=(167.20±3.67)°和∠DEF2=(172.46±4.76)°,各点厚度:C=(15.65±1.99) mm、D=(17.53±2.83)mm、G=(10.21±1.83)mm、H=(9.74±1.99) mm、I=(9.62±1.65) mm、J1=(10.21±1.35) mm、J2=(9.12±1.36)mm、K1=(7.22±1.99)mm、K2=(8.58±2.22) mm。其中,CD、DE、EF,∠DEF2,点D、G、H、I、J1、J2厚度,男女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根据测量数据,结合解剖及手术特点,可以设计合理实用的类“F”形肩胛骨锁定接骨板系统。

    实验研究
    冻融循环及物理匀浆制备高质量脂肪脱细胞基质
    彭章松, 何云帆, 鲁峰
    2018, 36(4):  392-39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8
    摘要 ( 5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冻融循环及物理匀浆制备脂肪脱细胞基质(Decellularized adipose tissue, DAT)以提高其自发诱导成脂能力。  方法 利用匀浆法在短时间内对脂肪组织进行脱油,再经后续脱细胞处理后制备高质量DAT(DAT-1),传统方式制备的DAT(DAT-2)作为对照。检测基质相关蛋白CollagenⅣ和Laminin的含量,并植入小鼠体内验证脂肪再生效果。   结果 DAT-1实现了有效的脱细胞处理,且DAT-1较DAT-2有更多基质关键性蛋白CollagenⅣ,Laminin的保留,小鼠体内移植结果进一步表明DAT-1比DAT-2具有更好脂肪再生能力。  结论 物理匀浆是一种快速高效地去油方式,避免化学试剂对细胞外基质的破坏,提高DAT支架上关键性蛋白的保留,促进了DAT体内脂肪再生。

    肝脏特异性DEK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制备及鉴定
    王超玄,侯宇,陈哲,孙航
    2018, 36(4):  397-40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09
    摘要 ( 15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Cre/loxp基因敲除技术构建肝脏特异性DEK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DEK基因在肝脏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动物模型。  方法 将DEKflox/flox小鼠与肝脏特异性表达Alb-Cre重组酶的小鼠进行交配和鉴定,筛选出子代中DEKflox/+/Alb-Cre小鼠与DEKflox/flox小鼠进行交配与鉴定,获得DEKflox/flox/Alb-Cre小鼠,将DEKflox/flox/Alb-Cre小鼠与DEKflox/flox小鼠进行交配,其子代基因型为DEKflox/flox/Alb-Cre的小鼠即为本实验所构建的肝脏特异性DEK基因敲除小鼠,DEKflox/flox小鼠即为对照小鼠。提取小鼠尾基因组DNA,通过PCR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提取小鼠肝脏RNA和总蛋白,利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验DEK基因在小鼠肝脏中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使用激光共聚焦检测DEK蛋白在小鼠肝脏的表达情况;对小鼠肝脏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 PCR结果表明子代小鼠基因型符合DEKflox/flox/Alb-Cre;肝脏特异性DEK基因敲除小鼠肝组织中DEK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DEKflox/flox型小鼠;肝脏特异性DEK基因敲除小鼠肝组织的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本研究利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肝脏特异性DEK基因敲除小鼠,为在动物水平进一步研究DEK基因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动物模型。

    VIP对LPS应激的小鼠成纤维细胞TREM-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李淑芬,宋卓慧,杨慧慧,刘永平,熊建兵,管茶香,孙国瑛
    2018, 36(4):  402-40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0
    摘要 ( 4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应激的小鼠成纤维细胞髓样细胞表达触发受体-2(TREM-2)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信号转导通路。  方法 利用LPS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采用VIP慢病毒气管滴注,qPCR检测肺组织TREM-2的表达。选用q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VIP对LPS应激的小鼠成纤维细胞TREM- 2表达的影响;并观察PKC信号通路阻断剂(H-7)、PKA信号通路阻断剂(H- 89)、MAPK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和CaM信号通路阻断剂(W-7)对VIP调控TREM- 2表达的影响。    结果 ALI时小鼠肺组织TREM-2 mRNA表达降低,而VIP可上调肺组织TREM- 2 mRNA的表达。LPS下调小鼠成纤维细胞TREM- 2 mRNA的表达,VIP可呈时间依赖性上调TREM- 2 mRNA的表达(0、3 、6 、12和24 h),且在6 h达到峰值;并呈剂量相关性上调TREM- 2 mRNA的表达(10-10、10-9、10-8和10-7 mol/L),以10-8 mol/L作用最明显。VIP对LPS应激6 h增加小鼠成纤维细胞TREM-2 mRNA和蛋白表达的效应可被H-7、PD98059以及W- 7所阻断。    结论 LPS下调小鼠成纤维细胞TREM-2的表达,而VIP可上调LPS应激的小鼠成纤维细胞TREM- 2 mRNA的表达,其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可能与PKC、MAPK及CaM有关。

    miR-217调控lncRNA MALAT1影响食管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徐健, 江跃全, 蔡华荣, 尹哲, 张奇
    2018, 36(4):  408-41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1
    摘要 ( 5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iR-217通过调控lncRNA MALAT1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行为及其机制。   方法 qPCR检测miR-21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217与MALAT1之间的相互作用;MTT增殖实验检测抑制miR-217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划痕愈合试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抑制miR-217后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miR-217对MALAT1下游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217的表达水平相对上调,与其他细胞株相比,Ec109细胞中miR-217表达最高;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miR-217能与MALAT1的3’ UTR特异性结合,可以调控MALAT1的表达与活性;抑制miR-217的表达后可以抑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抑制miR-217后MALAT1下游MIA2,ROBO1表达明显下调。  结论 miR-217可以调控MALAT1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小鼠前脑线粒体蛋白的增龄性变化
    吕静, 邓莉, 官伟康, 朱燕, 郭侃, 高小青, 杨朝鲜
    2018, 36(4):  414-41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2
    摘要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鼠前脑不同发育阶段线粒体蛋白的表达变化。   方法 分别取妊娠12.5 d(E12.5)及17.5 d(E17.5)的胎鼠、出生2 d的新生鼠、出生3周的幼鼠和2月龄成年鼠的前脑组织,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前脑发育不同阶段中COX IV、HSP60、OGDH、PDHE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在E12.5 ~2 d的前脑组织中COX IV mRNA呈低水平表达,3周时表达量明显升高并达到顶峰;HSP60和PDHE1α mRNA在E17.5表达明显增高,OGDH mRNA则在2 d显著上升,三者表达水平均于2月达到顶峰。COX IV、HSP60、OGDH的蛋白水平从E12.5 ~3周无明显差异,但在2月时表达显著上升;PDHE1α蛋白随前脑发育其表达水平不断提高,并于2月达到高峰。此外,COX IV、HSP60、OGDH、PDHE1α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 COX IV、HSP60、OGDH和PDHE1α可能参与了小鼠前脑发育过程且与年龄密切相关。

    低氧诱导因子对缺氧缺糖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模型中自噬的调控作用
    宋海岩, 连辉, 张毅敏, 付升旗
    2018, 36(4):  419-42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3
    摘要 ( 5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缺血缺氧模型中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影响及其对自噬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缺血缺氧细胞模型,利用western blot 检测HIF-1α siRNA的干预效果;利用CCK-8实验检测HIF-1α siRNA对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HIF-1α siRNA对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影响。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IF-1α siRNA可有效敲低模型心肌细胞中HIF-1α的表达;CCK-8实验结果显示,HIF-1α siRNA可降低缺血缺氧细胞模型中心肌细胞的活性;RT-qPCR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提示HIF-1α siRNA可降低模型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LC3I,LC3II的表达,降低LC3II/LC3I的比率。 结论 HIF-1α siRNA敲低缺血缺氧细胞模型中的HIF-1α表达后,导致心肌细胞的活性进一步降低,细胞中Beclin1表达降低,LC3II/LC3I的比率降低,HIF-1α正调控缺血缺氧诱导的自噬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牙周炎大鼠毛细血管铸型构建
    赖秋华, 张洁馨, 周晓晗, 王雅洁, 李烨, 刘阳, 毕振宇, 欧阳钧
    2018, 36(4):  423-4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4
    摘要 ( 6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毛细血管灌注的方法,构建Wistar大鼠牙周炎模型的牙周毛细血管铸型,为牙周炎的微循环研究提供形态学方法。  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从左心室的主动脉入口插管灌注颗粒状材料,皮肤肿胀发红灌注结束。灌注材料充分聚合24 h后,用腐蚀方法去除软组织。制成牙周炎的毛细血管铸型标本。S-3000N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牙周毛细血管铸型。  结果 成功构建了牙周炎毛细血管铸型模型,在30、2000、4500倍扫描电镜下清晰地观察到了龈缘、龈沟及龈乳突等部位的毛细血管三维空间形态分布与走形。   结论 Wistar大鼠牙周炎的毛细血管铸型成功构建,为牙周炎微循环的研究提供了形态学方法,有助于从不同方面揭示牙周炎的各种病理变化。

    临床研究
    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受区血管的临床应用
    刘军,黎逢峰,吴永伟,马运宏,周明,印飞,康永强,王亚朋,惠涛涛,芮永军
    2018, 36(4):  426-42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5
    摘要 ( 6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胫前或胫后血管均无法利用的情况下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受区血管的临床可行性应用。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应用于膝降动脉和大隐静脉吻合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皮瓣面积为38 cm×8 cm~18 cm×8 cm。   结果 随访6~14个月,平均8.9个月,2例面积较大皮瓣远端分别坏死约6 cm、4 cm,经切除后与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剩余5例皮瓣完全成活,受区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   结论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确定位并测量膝降动脉口径、血流,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扩大膝降动脉口径,可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受区血管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的临床应用
    李征, 张振伟, 余少校, 柯于海, 熊懿, 林慧鑫, 陈文锋
    2018, 36(4):  430-4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6
    摘要 ( 4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调节皮瓣载荷理论对静脉动脉化皮瓣进行预制减压处理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16 年1月至2017年5月,对临床上24例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皮瓣切取面积最大6.0 cm × 4.0 cm,最小2.0 cm×2.0 cm,术后应用激光闪斑多普勒血流成像仪在不同时间段测量皮瓣血流灌注量,观察皮瓣成活质量及修复效果。  结果 术后24例静脉动脉化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及皮下瘀血,其余23例皮瓣均无明显水疱形成,无明显肿胀,皮瓣血流灌注量观测发现术后72 h稳定并趋近于生理灌注水平。经过3~24个月随访,发现皮瓣外观满意,质地良好,成活质量好。   结论 预制减压型静脉动脉化皮瓣在静脉回流不充分的情况下,可调节皮瓣的灌注量与回流量达到平衡,进而提高皮瓣成活质量,达到精细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创面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携带感觉神经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肖容, 王建华, 吴毓强
    2018, 36(4):  433-43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7
    摘要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跟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自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笔者单位收治12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2例合并跟骨结节缺损(缺损长度小于1 cm)。采用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创面,创面面积(扩创后面积)为3 cm×4 cm~10 cm× 6 cm,切取皮瓣面积为3.5 cm×4.5 cm~11 cm×7 cm。通过观察皮瓣外观、血运、弹性及两点辨别觉评价临床效果。   结果 12例皮瓣完全成活。10例患者获随访6~14个月,皮瓣外观满意,质地柔软,无臃肿,弹性佳,两点辨别觉5~ 9 mm。8例无骨缺损患者穿鞋、行走不受限;2例合并骨缺损患者需穿软底带跟鞋且持续行走半小时感觉局部刺痛。    结论 携带感觉神经的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能较好的重建足跟外观、感觉及功能,是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式。

    硬膜下肿瘤的手术治疗、硬膜修补及术后脑脊液漏处理
    黄学良, 朱双芳, 林雨聪, 周初松
    2018, 36(4):  436-43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8
    摘要 ( 6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硬膜下肿瘤术中硬膜的修复方法与术后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关系。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硬膜下肿瘤200例,男89例,女111例,平均年龄46.2岁(4个月~ 82岁)。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术中留置内固定情况、硬膜修复方法、术后CSFL情况及其处理方法等资料,随访并予以总结。  结果 200例患者中26例(13%)术后出现CSFL。放置内固定85例,22例发生CSFL(25.9%);未放置内固定115例,4例发生CSFL(3.5%)。单纯缝合硬膜30例,8例发生CSFL(26.7%);缝合并覆盖脊柱膜136例,16例发生CSFL(11.8%);缝合并覆盖脊柱膜和生物蛋白胶29例,2例发生CSFL(6.9%);5例因硬膜缺损无法直接缝合,采用肌筋膜或脂肪修复,未发生CSFL。缝合硬膜后覆盖脊柱膜或/和生物蛋白胶、肌筋膜或脂肪的CSFL发生率与单纯连续缝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CSFL患者中10例延长引流时间,未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平均拆线时间(11.8±1.7)天;另16例患者早期即予拔除引流管,其中2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形成窦道,1例形成硬脊膜假性囊肿,平均拆线时间(18.5±8.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硬膜下肿瘤术中放置内固定可增加CSFL的发生率,采用脊柱膜、生物蛋白胶、肌筋膜或脂肪修复硬膜可减少CSFL的发生。术后发生CSFL适当延长引流时间,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重建螺钉置入安全性的CT扫描图像分析
    吴浩俊, 何艳霞, 陈 航, 刘衍志, 郑越瑜, 陈光华
    2018, 36(4):  440-4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19
    摘要 ( 4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三维CT和计算机软件分析以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为参考时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方向和长度,以指导手术和导向器研发。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髋臼后壁骨折螺钉、钢板双重固定患者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岁,对比双侧髋臼CT图像评估手术的复位效果,计算机软件统计分析以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为参考时螺钉置入的理想位置、方向和长度,并区分后壁螺钉置入的相对危险区和相对安全区。   结果 髋臼后壁危险区宽度对照组为(9.56±1.74)mm,手术组为(9.57±1.71) mm,安全区宽度对照组为(31.34±2.73) mm,手术组为(31.53±2.60) mm;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对照组为(63.05±3.89)°,手术组为(62.33±3.46)°,相对螺钉长度对照组为(31.36±2.75)mm,手术组为(31.67±2.61) mm;上述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所有病例手术复位效果良好,髋臼后外侧壁靠近髋臼缘侧1/4(约1 cm)范围内为螺钉置入的相对危险区,而位于内侧3/4(约3 cm)范围内为相对安全区域;髋臼后壁软骨面平行角约60°,螺钉相对长度约为3.1 cm,当长度超过3.1 cm左右,角度大于60°,且位于危险区时螺钉进入关节腔风险性增大,而螺钉以小于或等于60°角度在相对安全区内置入可避免螺钉进入关节腔。

    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印飞, 刘军, 殷渠东, 吴永伟, 陆尧, 马运宏, 黎逢峰, 芮永军
    2018, 36(4):  445-44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0
    摘要 ( 4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自制爪形卡压钢板与空心钉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前瞻性地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2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以自制爪形卡压钢板固定术(16例)和3枚空心钉固定术(16例)。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21.2个月。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制爪形卡压钢板组优于空心螺钉组。  结论 自制爪形卡压钢板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内固定牢靠,便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功能恢复较空心钉内固定好,值得临床推广。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研究
    姜良斌,肖伯莲,刘松,韦标方
    2018, 36(4):  449-45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1
    摘要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联合高位股骨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作用效果。  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 将采用改良二次离心法制作的 PRP 用于治疗早期ONFH18 例(27髋)作为PRP 组,采用非PRP治疗的治疗早期ONFH16例(24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比较,术后1、3、6个月行X线片复查,观察病情变化,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比较两组股骨头修复情况以及坏死进展并加以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①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PRP组患者股骨头外形良好,均未发生变形及塌陷,自体髂骨整合良好,股骨头密度增加。对照组7例发生塌陷,自体髂骨与股骨头界限明显,整合差。末次随访PRP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②PRP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7.85 ± 9.7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8.51 ±6.13)分,对照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69.85 ± 8.1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78.42 ± 6.28)分;PRP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5±1.3)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1.6±1.1)分,对照组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2±0.8)分下降至末次随访的(2.4±0.9)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临床使用PRP后可以减轻患者髋部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促进骨长入,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纤支镜辅助鼻饲管置入在机械通气的慢阻肺病人中应用
    张达成,邵金莲,崔海燕
    2018, 36(4):  453-45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2
    摘要 ( 6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人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辅助鼻饲管置入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科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的慢阻肺病人40 例,年龄平均(72.40±7.886)岁,随机分两组,实验组20例采用经纤支镜辅助鼻饲管置入,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方法鼻饲管置入。   结果 实验组的一次置管成功例数、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19 vs 9,95.0 vs 47.3,(8.37±1.34)vs(17.9±3.80),4 vs 12,P<0.05),但置管操作所需的医疗耗费明显高于对照组((262±0)vs(12±0),P <0.05)。实验组置管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脉氧饱和度、动脉血PaO2、动脉血PaCO2均无明显差异((87.7±13.5)vs(89.9±13.8),(114.35±10.6)vs(115.1±9.2),(67.4±14.0)vs(68.7±9.9),(96.9±2.3)vs(97.2±2.2),(88.5±2.2)vs(82.0±19.2),(45.9±18.0)vs(38.4±2.6),P >0.05)。  结论 机械通气的慢阻肺病人常规鼻饲管置入困难时,改用纤支镜辅助操作,简单迅速、安全可靠、损伤轻微、成功率高。

    等速限弧运动对膝关节炎功能影响
    梁桂英, 张鸣生, 张雷, 李新平, 叶韵怡
    2018, 36(4):  457-46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3
    摘要 ( 4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股四头肌限弧等速运动角度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方法 共78例右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法赋值从大到小分成3组,每组26例。3组除常规运动训练外,进行不同角度的限弧等速运动训练。训练弧度分别为:A组膝屈90°→10°,B组膝屈60°→10°,C组膝屈30°→10°。每周3 次, 训练 8 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改善程度,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指数评定膝关节功能情况,同时等速训练仪测定患膝峰力矩(peak torque,PT)、本体感觉误差均值。  结果 3组疼痛、HSS指数、PT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A组优于B组、C组(P <0.05);治疗后各组本体感觉较治疗前略有改善,但3组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 0.05)。  结论 不同弧度等速运动可以改善膝关节功能,较大弧度的限弧等速运动获益更明显。

    畸形与变异
    左睾丸动脉袢状型变异1例
    李振谦,马建军,段珂峰,应研敏,郑文静,谭奕珩,金伟强,荆仕翔
    2018, 36(4):  46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30
    摘要 ( 6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肉神经染色法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
    施权, 魏在荣, 杨胜波, 金文虎, 李海, 王达利, 王波
    2018, 36(4):  461-46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4
    摘要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进一步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在显示SD大鼠皮肤神经分布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6只处死后紧贴肌肉表面分别于背侧及腹侧切取皮肤,最终获得背侧皮肤6块,腹侧皮肤6块,经10%甲醛溶液固定1月,无水乙醇脱脂3 d,并于0.25%的胶原酶Ⅰ和Ⅲ溶液中消化3 d后,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  结果 12块SD大鼠皮肤经染色后,除2块皮肤染色效果不佳外,其余10块皮肤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除色素的过程中,表皮常常脱落,即使不脱落,平铺的皮肤上也不能分界表皮与真皮,无法看见表皮内神经分支,且在解剖过程中剔除皮下脂肪时,部分皮下脂肪难以剔除干净,故肉眼可见部分皮下脂肪内明显的神经分布。透过X线阅片灯肉眼即可见皮肤呈现淡紫色,而神经为黑色,各区域神经分布不均,直径、形态及颜色深浅也不相同。甚至可看见神经呈现扭曲、打结的现象。   结论 经进一步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SD大鼠皮肤,能够清晰显示肉眼可见的皮肤神经分布,这些结果将对于SD大鼠皮肤内各区域神经纤维密度的测定及动物模型中皮瓣移植后神经再生情况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优化细小穿刺组织石蜡包埋质量的研究
    林倩, 方庆全
    2018, 36(4):  465-46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5
    摘要 ( 5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优化细小穿刺组织石蜡包埋方法,以期提高其包埋质量。  方法 通过实验,分别比较不同温度的包埋模具、冷台添加水与否、不同包埋角度、不同二次注蜡角度等条件对细小穿刺组织包埋合格率、包埋时间、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折叠、皱褶、刀痕、细胞显示效果、网状纤维染色效果的影响。  结果 ①使用预热至66 ℃的包埋模具包埋合格率显著高于常温包埋模具(χ2=5.26,P<0.05);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网状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常温组(P均<0.05)。②包埋机冷台添加少量水使包埋合格率与包埋效率均显著优于未添加水者(P均<0.05);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网状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未添加水者(P均<0.05)。③包埋时穿刺组织与包埋模具长轴呈30°~45°角者无折叠、无皱褶、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纤维完整性、网状纤维与胶原纤维对比度均分别优于穿刺组织与包埋模具长轴垂直者(P均<0.05);切片组织结构完整性、无刀痕、细胞透明度、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穿刺组织与包埋模具长轴平行者(P均<0.05)。④二次注蜡时包埋模具倾斜10°~25°角的包埋合格率显著高于未倾斜者(χ2=4.82,P<0.05);组织结构完整性、细胞透明度、核质对比清晰度、纤维完整性均分别优于未倾斜者(P均<0.05)。  结论 优化包埋模具温度、包埋机冷台、包埋组织角度、二次注蜡角度等条件,可显著提高细小穿刺组织包埋合格率、包埋效率、后续切片质量、细胞显示效果、网状纤维染色效果。

    综述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支具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许阳阳,苏宝科,冯会梅,王海燕,李筱贺
    2018, 36(4):  470-47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6
    摘要 ( 3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像技术在“精准肝切除”术中导航的应用
    刘珂, 薄开蕊, 刘琳, 赵睿, 苑航, 陈忠恒
    2018, 36(4):  474-47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8.04.027
    摘要 ( 6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