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4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25
      
    应用解剖
    胫骨骨膜的神经支配及分布模式研究
    吴俊檄, 樊锐, 杨波, 曾雪, 余虹, 熊鑫鑫, 黎小池, 杨胜波
    2025, 43(5):  499-50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1
    摘要 ( 3 )   PDF (296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揭示胫骨骨膜的神经支配及整体分布模式。  方法    12具中国成人尸体。大体解剖观察胫骨骨膜神经的来源及走行,改良的Sihler's染色法显示骨膜内神经的整体分布模式。  结果    胫骨骨膜神经支配为多节段来源。胫骨内侧面的骨膜主要由隐神经支配,外侧面主要由腓深神经的直接分支和胫骨前肌神经穿支支配,后面由胫神经的直接分支和母长屈肌神经穿支支配。神经进入骨膜后的树枝样分支,以胫骨骨膜内侧面和外侧面的中1/3部、后面的下1/3部分布最为密集,分支之间存在交通。  结论    这些结果可为胫骨骨膜移植促进神经功能重建的选材匹配、避免手术损伤其骨膜神经以及骨膜内镇痛药物注射靶点选择等提供形态学指导。
    鼻泪管与上颌窦内侧壁的应用解剖
    张舒萱, 邹迅, 张洋华, 王倩雅, 周釜鹏, 雍刘军
    2025, 43(5):  504-51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2
    摘要 ( 2 )   PDF (1853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国人鼻泪管与上颌窦内侧壁的应用解剖,为鼻泪管及上颌窦病变的临床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对15例成人尸体标本的30侧鼻泪管与上颌窦内侧壁进行解剖,分别对鼻泪管、上颌窦内侧壁及两者间的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  结果    骨性鼻泪管上端起于泪囊窝,斜向后内下方走行于上颌窦内侧壁前上1/4部,止于下鼻道外侧壁顶部前中1/3交界处,管内壁骨质最薄为(1.02±0.38)mm,管外壁骨质最薄为(0.62±0.50)mm;膜性鼻泪管管壁菲薄,上段被覆于骨性鼻泪管内,下段穿鼻腔黏膜进入下鼻甲深面。上颌窦窦口位于上颌窦内侧壁上1/3处并开口于中鼻道,窦口中心到上颌窦内侧壁上界的距离为(3.88±2.13)mm,窦口中心与骨性鼻泪管间垂直距离为(8.97±4.52)mm,窦口后下部常为中鼻道骨质最薄处,骨质厚度为(0.44±0.30)mm。下鼻道外侧壁中1/3处为骨质薄弱区,骨质厚度为(0.34±0.13)mm。  结论    鼻泪管外壁厚度总体小于内壁,经外壁与上颌窦连通可减少创伤;上颌窦窦口后下部骨质薄且远离鼻泪管,于此处行窦口扩张术易于施行且不易损伤鼻泪管;下鼻道外侧壁中1/3处为骨质薄弱区,是下鼻道开窗的最佳部位。
    断层影像解剖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
    张兴, 唐举玉, 吴攀峰, 卿黎明, 符劲飞, 孙念哲, 周小兵, 王志
    2025, 43(5):  511-51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3
    摘要 ( 3 )   PDF (7639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52具,一次性全身血管造影与MDCT扫描,经Mimics图像工作站重建。由浅至深行3D层次解剖,重点观测旋股外侧动脉血管树的立体结构。结合3D视图,在整体标本上按照临床皮瓣设计与切取步骤行层次解剖,测量记录斜支的发出部位、起始部外径、行程、血管蒂长及与肢体纵轴成角等。  结果    104侧标本中4侧显影不良,100侧有效标本中斜支出现率为65%(65/100),起始处外径(2.0±0.9) mm,长度(13.0±6.5) cm。走行方向自内上斜向外下,与肢体纵轴成角20°~60°,并有穿支发出。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浅出点多数位于以髂-髌线中点以近8 cm为圆心,半径4 cm的外侧半圆形区域内,可以此区域内穿支为蒂设计旋股外侧动脉斜支穿支皮瓣。 
    基于P45断层塑化技术和硬组织切片技术的纵隔薄膜性结构的组织学研究#br#
    马希达, 淳璞, 赵士磊, 隋鸿锦, 顾春东
    2025, 43(5):  520-52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4
    摘要 ( 3 )   PDF (850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采用微视组织解剖学阐明纵隔区域的致密结缔组织组成的薄膜性结构,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纵隔解剖数据。 方法    收集2例完整的纵隔横切面人体组织标本。采用P45断层塑化技术制作切片和硬组织切片技术及马松染色来确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薄膜结构的存在和位置。  结果    在上纵隔,内脏筋膜分布具有完整性特点,在纵隔中央处整体包绕食管和气管,在周围处移行为血管鞘;在下纵隔,内脏筋膜分布较为分散,分别覆盖食管、支气管和降主动脉等,分别形成食管鞘、支气管鞘以及主动脉鞘。并且,食管右侧贴近右纵隔胸膜,食管鞘薄弱或缺失;食管左侧,前后层食管筋膜融合或接近,两侧筋膜间形成食管旁间隙,间隙内有食管的营养血管和淋巴结。  结论    在微视组织解剖学上,纵隔内脏筋膜纤维膜的厚度,随高度的下降逐渐变薄,层次间隙更明显。在下纵隔的食管旁间隙可作为基于膜结构解剖指导食管全系膜切除和淋巴清扫术的解剖学依据。
    朝鲜族和汉族成人上颌窦解剖结构锥形束CT分析
    张艺泽, 李京旭, 南正斌
    2025, 43(5):  529-53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5
    摘要 ( 2 )   PDF (231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上颌窦解剖结构与种族和性别的关系,为临床上颌窦提升术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口腔科就诊的300例患者的CBCT影像学资料。利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    朝鲜族上颌窦底形态以E2型占比最多(27.88%),以E3型占比最少(2.88%),汉族上颌窦底形态以C型占比最多(26.04%),E3型占比最少(2.86%)。两个民族在A型、B型、C型、D型四种分型上具有统计学差异。朝鲜族和汉族上颌窦外侧壁厚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26±1.19)mm和(2.35±1.63)mm,两个民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朝鲜族和汉族上颌窦角度(MSA)的平均值分别为(81.25±11.62)°、(82.12±11.71)°,两个民族之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朝鲜族和汉族的自然孔距窦底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32.09±5.52) mm和(30.65±5.13) mm,两个民族之间存在差异。   结论    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成人上颌窦解剖结构存在部分差异,建议临床给予重视。CBCT能准确评估上颌窦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工作提供精确定位与分析。 
    基于术前高频超声测量的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预测研究
    李欣, 姚响芸, 黄九平, 于波, 宋世兵
    2025, 43(5):  536-53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6
    摘要 ( 2 )   PDF (150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甲状腺术前高频超声对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变异的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笔者单位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的术前超声资料,留存甲状腺下动脉(ITA)水平和环甲关节(CTJ)水平的横断面图像,分别测量上述平面喉返神经的最大径(SD)和横截面积(CSA);根据术中喉返神经探查结果,分为喉外未分支组和喉外分支组,对比两组参数差异,根据约登指数计算组间的临界值。  结果    共纳入来自76例患者的95条神经,术中发现20.0%(19条)神经存在喉外分支,喉外分支组CTJ水平的神经SD、CSA及与ITA水平相应参数的比值均显著低于未分支组(P<0.05)。预测喉返神经喉外分支的临界值为CTJ水平CSA 1.4 mm2(AUC=0.823)及该参数与ITA水平的比值0.78(AUC=0.875)。  结论    甲状腺术前高频超声能够预测喉返神经喉外分支,对甲状腺切除手术规划和术中喉返神经保护有积极意义。
    实验研究
    Rho激酶抑制剂GSK429286A促进下肢缺血鼠侧支血管生长及功能恢复研究
    廖潇桁, 潘智豪, 周静婷, 侯欣迪, 冉蓉, 庄跃宏
    2025, 43(5):  540-54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7
    摘要 ( 5 )   PDF (684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ho激酶抑制剂GSK429286A促进下肢缺血大鼠侧支血管生长及运动功能恢复效果。  方法    分离、结扎并截断SD大鼠或ICR小鼠右侧股动脉,随机分入GSK429286A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注射10 mg/Kg的GSK429286A或等量生理盐水。X线、MicroCT建立下肢动脉3D可视化模型;CD31、α-SMA染色评估侧支血管管径及密度;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内VEGF、HO-1蛋白表达;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观察患侧足底血流量;HE染色评估腓肠肌纤维萎缩情况;足印、足底功能指数评估下肢运动功能恢复;EdU细胞增殖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评估GSK429286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与迁移的影响。  结果    术后14 d,大鼠下肢血管3D扫描图像和免疫荧光染色均显示GSK429286A组内收肌群内平均血管管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术后3 d,与生理盐水组相比,GSK429286A组小鼠患侧腓肠肌内VEGF含量显著降低,而HO-1含量显著升高;激光散斑血流成像图显示,GSK429286A组小鼠患足的血流灌注恢复程度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且在术后第7 d和第14 d两组数据出现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30 d,GSK429286A组肌肉萎缩程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而生理盐水组的腓肠肌内血管密度显著高于GSK429286A组(P<0.05);足底功能指数测量显示GSK429286A组患肢运动功能显著优于生理盐水组,在术后30 d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体外细胞实验的结果表明,GSK429286A能够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 结论    GSK429286A能够促进大、小鼠严重下肢缺血后侧支循环的建立及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防风多糖药物血清对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递质释放的影响
    张丹, 杨晓茜, 宋瑞, 孙晋浩, 徐涛, 李文杰
    2025, 43(5):  548-5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8
    摘要 ( 3 )   PDF (575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防风多糖(SP)对谷氨酸(Glu)诱导的PC12细胞兴奋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儿茶酚胺(CA)类递质储存和释放的影响。  方法    给予15 mM Glu 处理PC12细胞,建立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细胞模型;经SD大鼠灌服SP制备含药血清并加入至PC12细胞培养液内。通过MTT和DCFH-DA探针分别检测SP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活性和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采用单细胞安培法(SCA)和胞内囊泡碰撞的电化学方法(IVIEC)检测SP药物血清对PC12细胞单囊泡CA储存、分泌及胞吐动力学的影响;经透射电镜观察囊泡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    SP含药血清显著提高Glu损伤PC12细胞后的细胞活性;降低ROS含量;并在单个囊泡水平上增加CA的储存和和释放,增大囊泡及其致密核心体积。 结论    SP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发挥对Glu兴奋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并通过上调单囊泡内CA的储存和释放,调控CA类神经递质释放稳态。
    依达拉奉对激活的BV2细胞中TDP-43/cGAS/STING信号的调控作用
    杨毓甲, 尹倩, 方岚希, 徐冬垚, 段兆达, 吴春云, 杨力
    2025, 43(5):  555-56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09
    摘要 ( 3 )   PDF (8480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对脂多糖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DP-43/cGAS/STING信号的影响。 方法   SwissTargetPrediction、Superpred和TargetNet数据库获取依达拉奉潜在作用靶点,经GeneCards、OMIM和TTD数据库筛选出神经炎症相关基因,获得两者交集靶点;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激活组和脂多糖加依达拉奉组,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DP-43、cGAS、STING、TNF-α和IL-1β的表达变化。  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出依达拉奉调节神经炎症的潜在靶点70个,GO共富集1339个条目,KEGG共富集157条信号通路。免疫印迹实验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中TDP-43、cGAS和STING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增加,依达拉奉干预后上述因子表达降低。   结论    依达拉奉可抑制BV2细胞中TDP-43/cGAS/STING信号,减轻炎症反应。
    外泌体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水凝胶在创面修复中作用的实验研究#br#
    任力, 王芳, 彭倩, 杨智勇
    2025, 43(5):  564-57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0
    摘要 ( 3 )   PDF (108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外泌体复合脱细胞真皮基质水凝胶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取第4~6代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分4组处理:PBS组、水凝胶组、外泌体组、外泌体-水凝胶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qPCR检测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表达。建立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水凝胶组、外泌体组、外泌体-水凝胶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HE染色与Masson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创面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  结果    与PBS组相比,外泌体组比较,外泌体-水凝胶组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外泌体组相比,外泌体-水凝胶组成纤维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mRNA表达量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水凝胶组、外泌体组、外泌体-水凝胶组创面新生上皮组织完整,新生胶原密度大,创面愈合更快,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水凝胶组、外泌体组相比,外泌体-水凝胶组创面厚度增大,胶原分布更加均匀,新生上皮创面愈合更快,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  结论    外泌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水凝胶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分泌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因子表达来促进创面的修复。
    苍耳亭对T细胞Th9分化的特异性调控及其免疫应用潜力
    邱钰晖, 高媛, 王涵多
    2025, 43(5):  573-57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1
    摘要 ( 3 )   PDF (3224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苍耳亭对T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选并培养小鼠T细胞,在体外分化为Th1、Th9、Th17、调节性T细胞(Tregs)。加入苍耳亭后,在第3天流式检测各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或转录因子表达。之后,检测不同浓度梯度(10 nmol/L、100 nmol/L 、200 nmol/L 、500 nmol/L 、1 μmol/L)的苍耳亭对Th9的促分化作用。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苍耳亭只能特异性的促进Th9分化,对与Th1、Th17、Treg的分化无影响。进一步检测使用不同浓度梯度的苍耳亭对Th9促分化的作用, 在低于200 nM时,苍耳亭对Th9的促分化作用是梯度依赖性的增强。高于200 nmol/L后,抑制IL-9的分泌。  结论    苍耳亭特异性促进Th9分化且其促进作用呈梯度依赖性。高浓度的苍耳亭可能对T细胞活性产生抑制效应,从而对Th9分化的促进作用形成拮抗。
    临床研究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风险评估TVF模型与FRAX模型的比较研究
    朱永健, 林省梁, 杨德鸿, 冯岚
    2025, 43(5):  578-58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2
    摘要 ( 3 )   PDF (61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TVF模型与FRAX模型对骨折风险分层的预测效能。  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纳入2022年4~6月南方医院骨质疏松门诊患者91例(最终73例完成1年随访),收集基线数据后通过FRAX分低危(53例)/高危(38例)两组,TVF分低(9例)、中(39例)、高危(25例)3组,每3个月随访实际骨折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模型中,最低骨密度T值、骨折史在风险分层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FRAX组年龄差异显著。FRAX高危组EQ-5D-5L生活质量评分中活动能力、日常活动及总分显著更低。实际骨折发生率:FRAX高危组22.6%(7/31)vs低危组0%(0/42);TVF高危组24%(6/25)vs中危组2.5%(1/39)vs低危组0%(0/9)。  结论    TVF和FRAX均具有对骨折风险分层的效能,FRAX在某种程度上可区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也存在低估骨折风险的可能性。TVF作为一种着重研究骨质疏松椎体骨折风险的模型,其有效性和简便适用性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拮抗剂方案卵裂期和囊胚期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比较研究
    李欣欣, 葛淑琦, 葛明晓, 张龙苗, 孙丽
    2025, 43(5):  584-58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3
    摘要 ( 3 )   PDF (1458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比拮抗剂方案中行卵裂期和囊胚期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9例患者行拮抗剂方案新鲜胚胎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871例,囊胚移植周期378例。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BMI无统计学差异(P>0.05),卵裂胚移植组的基础FSH、Gn用量、扳机日促卵泡生成素(FSH)高于囊胚移植组,基础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管激素、基础窦卵泡数、扳机日E2、P低于囊胚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胚移植组的获卵数、成熟卵子数、优质胚胎数均显著低于囊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胚移植组的移植胚胎数、多胎妊娠率显著高于囊胚移植组,着床率显著低于囊胚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单胎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拮抗剂方案新鲜囊胚移植在不降低临床妊娠率的同时,可降低多胎妊娠率,亦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
    儿童肘关节次级骨化中心出现时间的回顾性研究
    杨绍伟, 邵剑波, 彭雪华, 郭豫, 徐良波
    2025, 43(5):  589-59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4
    摘要 ( 3 )   PDF (6437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儿童肘关节6个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  方法    通过医院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收集就诊于我院的8007例肘关节外伤患儿影像学资料,男4960例,女3047例;年龄为2~215月,其中男童中位年龄为66月(43~97月),女童中位年龄为56月(32~85月)。年龄分组按每间隔12月为一组,依次分为15组。  结果    50%以上的次级骨化中心出现最小年龄段女童均早于男童。女童肱骨小头、桡骨小头、内上髁、鹰嘴、滑车和外上髁出现时间分别为13月、71月、64月、108月、112月、122月,均早于男童的19月、82月、95月、132月、135月、145月。出现顺序依次为肱骨小头、桡骨小头、内上髁、鹰嘴、滑车和外上髁,但女童内上髁出现时间多早于桡骨小头。  结论    儿童肘关节6个次级骨化中心出现时间女童早于男童,男、女童均存在一定的出现顺序,有助于肘关节的临床阅片及骨龄评估。
    “蝶形”游离预防性切除甲状腺下动脉对于清扫甲状旁腺的意义
    李咏恬, 王儒娟, 程丹清, 王文平, 赵沨, 张懿
    2025, 43(5):  595-59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5
    摘要 ( 3 )   PDF (2742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手术中,“蝶形”游离甲状腺叶并预防性切除甲状腺下动脉对于清扫甲状旁腺的意义。  方法    回顾2020年5月至2024年2月本院确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并予以甲状旁腺全切除联合自体移植术治疗的患者67例,其中离断甲状腺下动脉患者31例(研究组),保留甲状腺下动脉患者36例(对照组)。对比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远期情况,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 研究组术前术后甲状腺功能及影像学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0 min、1 h、1 d、1周、1月的甲状旁腺激素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3月及6月甲状旁腺激素较低(P<0.05)。  结论    结合术前影像学定位,“蝶形”游离甲状腺有利于暴露常规位置的甲状旁腺;是否切除甲状腺下动脉在手术难度及术后恢复上无明显差异且不会影响患者甲状腺功能;预防性切除甲状腺下动脉有降低远期复发的可能,更适用于甲状旁腺异位及术中难以辨别清扫范围的患者。
    对胡桃夹综合征超声诊断影响因素的研究
    张晓丽, 符甘遂, 王平
    2025, 43(5):  599-60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6
    摘要 ( 3 )   PDF (2716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超声检查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背伸位时间及呼吸状态对诊断结果的影响,从而优化检查流程。  方法    收集55例NCS为观察组,4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分别于平卧位、脊柱背伸位的四个时段(0~5 min、5~10 min、10~15 min、15~20 min)的平静呼吸、吸气末、呼气末,应用二维超声及频谱多普勒测量夹角(θ)、夹角处内径(D1)、远心端内径(D2)、夹角处血流速度峰值(PVN)及远心端血流速度峰值(PVD)等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脊柱背伸位15~20 min平静呼吸时D2/D1大于5~10 min和10~15 min时(P<0.05),但三个时段诊断灵敏度差异不大,吸气末和呼气末,以上4个时段D2/D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查过程中吸气会导致θ减小、D2/D1升高,呼气反之。  结论    超声检查“胡桃夹”综合征患者时,背伸位时间对检查结果影响不大,吸气会导致阳性率提升,呼气会导致阳性率下降,平静呼吸时阳性率居中,故检查过程中可缩短背伸位时间,嘱患者不要用力吸气或呼气,尽量保持平静呼吸状态接受检查。
    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成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效果研究
    胡云龙, 陈琦, 陈世琴, 张文瑾, 王刚
    2025, 43(5):  606-61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7
    摘要 ( 3 )   PDF (1311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大前庭水管综合征(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LVAS)成年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32例人工耳蜗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患有LVAS,分为LVAS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2月、18月进行听阈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y of auditory performance-II,CAP-II)和言语可懂度分级评估(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自信心及满意度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评价听觉言语情况与耳蜗植入时机的关系。  结果    两组患者电极均成功植入,术后均未发生面瘫、感染、电极脱出等并发症;术后12月,LVAS组与对照组语后聋患者的声场助听听阈(P=0.554)、言语识别率(P=0.425)、CAP-II评分(P=0.288)、SIR评分(P=0.105)、自信心评分(P=0.301)、满意度评分(P=0.618)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8月,LVAS组与对照组语后聋患者的声场助听听阈(P=0.682)、言语识别率(P=0.501)、CAP-II评分(P=0.555)、SIR评分(P=0.192)、自信心评分(P=0.631)、满意度评分(P=0.618)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CAP-II评分、满意度评分与耳聋时间具有负相关关系(P<0.05);LVAS组CAP-II评分与耳聋发生年龄具有正相关关系(P<0.05),两组评分均与植入年龄、助听器佩戴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成年重度以上LVAS患者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可以获得与内耳结构发育正常的其他患者近似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人工耳蜗植入术可作为伴有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的成年LVAS患者听觉康复的主要治疗手段。
    针灸对保胆取石术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疗效观察
    王三贵, 陈利芳, 王海峰, 严柏文, 王芷, 王妮, 李嘉豪, 李云, 王全磊
    2025, 43(5):  612-6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8
    摘要 ( 2 )   PDF (197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针灸对保胆取石(gallbladder-preserving cholecystolithotomy,GPC)术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70例保胆取石 GPC患者,分为针灸组(n=41)和非穴位组(假针灸组,n=29)。在针灸组中,对阳陵泉(GB34)、胆囊穴(EX-LE6)、期门(LR14)、足三里(ST36)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而在假针灸组中,在相应穴位周围2寸处,细针接触而不插入皮肤。两组均每日进行一次针灸治疗,连续七天。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仪,在针灸前及针灸后1、3、6月检测胆囊排空指数(gallbladder ejection fraction,GBEF)。在针灸刺激后1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胆囊收缩素A受体(cholecystokinin A receptor,CCKAR)和胃泌素(gastrin)水平。   结果    与基线相比,针灸组和假针灸组的GBEF明显增加。与假针灸组相比,针灸组在 GPC术后1月和3月时GBEF相对更高,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在6月时,针灸组的GBEF与假针灸组的GBEF无显著差异。血清CCKAR增加,但不显著(P>0.05),而胃泌素在针灸组中显著减少(P<0.01)。  结论    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GBEF,其可能通过CCKAR/胃泌素信号进行调控。
    技术方法
    自凝硫酸钡复合材料铸型技术提升离体胎盘CTA影像质量的实验研究
    冯睿智, 胡阳, 陈玉华, 吕洋, 吴忧, 戴景兴, 伍芷欣, 王瑜
    2025, 43(5):  618-62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19
    摘要 ( 3 )   PDF (286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使用自凝硫酸钡复合材料进行动静脉灌注铸型,以优化离体胎盘组织的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影像质量。  方法    将60个正常、足月分娩的胎盘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传统造影剂和自凝硫酸钡复合材料灌注后进行CT扫描和3D重建。  结果    自凝硫酸钡复合材料显著提升了CTA血管充盈度和分支清晰度,铸型后的CTA影像质量优于传统方法。  结论    自凝硫酸钡复合材料在离体胎盘血管研究中表现出显著优势,有助于胎盘生理和病理研究,为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手段,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畸形与变异
    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解剖铸型诊断价值分析:5例病例及文献回顾
    黄瑞铃, 王瑜, 艾海东, 欧红萍, 胡阳, 吕洋, 贾咏梅
    2025, 43(5):  622-6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5.5.20
    摘要 ( 2 )   PDF (2245KB) ( 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报道5例经解剖铸型确诊的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畸形病例,通过改良牙托粉-硫酸钡混合灌注技术构建三维心血管铸型模型,结合超声影像进行解剖学验证。病例孕周22~30周,其中3例为左无名静脉缺如型PLSVC,2例为左无名静脉桥接型,合并右室双出口(4例)、肺动脉狭窄(3例)及右位主动脉弓(2例)等复杂畸形。铸型技术清晰呈现了PLSVC血管走行及其与心内畸形的空间关系,尤其揭示桥接型PLSVC形成的“Y”型血流通道特征,此类变异易被常规超声误判。研究表明,解剖铸型可立体还原复杂心血管结构,为产前超声提供精准解剖参照,有助于提升产前诊断准确性与临床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