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1-25
      
    应用解剖
    泪小管形态特点及其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闫帅,黄明玉,祁存芳
    2017, 35(6):  601-60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1
    摘要 ( 11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取国人泪小管形态学数据,探明泪小管与内眦区域相关结构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通过解剖31侧成人内眦区域标本,观察泪小管与周围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测量国人泪小管相关数据。   结果 ①男性上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下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以及泪总管长度分别为(2.66±0.42) 、(9.54±0.97)、(2.56±0.43)、(9.58±0.87)、(2.50±0.50) mm;女性上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下泪小管垂直部、水平部以及泪总管长度分别为(2.33±0.46)、(9.73±1.13)、(2.43±0.18)、(9.67±1.10)、(1.97±0.84) mm。② 93.5%(29侧)上、下泪小管汇合形成泪总管;6.5%(2侧)上、下泪小管共同开口于泪囊。③睑板前部眼轮匝肌肌纤维分为前、后两束,沿泪小管前、后方向鼻侧走行,前束汇入内眦,形成内眦韧带前部;后部汇合成Horner肌,形成内眦韧带后部,止于泪后嵴及其后方骨面。   结论 掌握泪小管各部分形态结构特征和毗邻结构关系对临床治疗泪小管损伤和内眦区域整形具有重要意义。

    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
    赵民,吴金英,袁作雄,田德虎,邵新中,李大村,李建峰,刘井达,赵亮,李海雷,王晓磊,张文桐,张涛
    2017, 35(6):  607-60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2
    摘要 ( 7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介绍前臂后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解剖。  方法 解剖观测40侧成人尸体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局部解剖。观测前臂后外侧皮肤的营养动脉、回流静脉、神经支配。   结果 自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指伸肌和桡侧伸腕肌肌间隙内有一恒定的皮支动脉营养前臂后外侧皮肤,该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神经支配为前臂后皮神经分支,血管蒂长度为(4.12±0.26)cm,血管起始处外径为(0.91±0.07)mm,管径与指动脉相仿。  结论 前臂后外侧可以形成以桡骨lister结节及肱骨外侧髁连线中点附近的指伸肌和桡侧腕伸肌肌间隙穿支为蒂的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成人寰椎后弓部分结构测量及意义
    王宾宾,马向阳,段明阳,杨进城,杨浩志
    2017, 35(6):  610-6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3
    摘要 ( 8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获得成人寰椎后弓部分解剖参数,为后弓内固定钉板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方法 对60名成人(男30,女30)寰椎三维CT及40具干燥寰椎标本进行测量,测量指标有后结节中央及距中央5、10、15 mm处高度(矢状面垂直距离)及厚度(轴位垂直距离)、后弓水平面夹角、内侧面椎动脉沟半距、外侧面椎动脉沟半距,比较CT测量数据与标本测量数据有无差异。  结果 CT测量:后结节中央高度为(9.48±0.95)mm,厚度为(7.80±1.60)mm,后弓夹角为(130.70±12.31)°,内侧面椎动脉沟半距为(11.08±1.28)mm,外侧面椎动脉沟半距为(20.13±1.53)mm;标本测量:后结节中央高度为(9.97±2.18)mm,厚度为(7.44±1.32)mm,后弓夹角为(135.07±9.59)°,内侧面椎动脉沟半距为(11.33±0.52)mm,外侧面椎动脉沟半距为(20.86±0.84)mm。CT测得内、外侧面椎动脉沟半距均小于标本测得数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CT资料可较好反映实体的解剖特征,解剖学测量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参考。

    畸形与变异
    左侧股外侧皮神经变异1例
    谭国静,曹琦琦,何嘉成,肖玥,熊银婷,余杉杉
    2017, 35(6):  6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27
    摘要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解剖
    骶髂关节周围腰骶丛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黄伟奇,  杨晓东, 李涛
    2017, 35(6):  615-6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4
    摘要 ( 11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骶髂关节周围重要结构的位置关系进行测量及描述,探讨入路的安全性及安全操作空间。  方法    选取新鲜成人完整尸体标本,对每具骨盆标本经双侧腹直肌入路逐层解剖,观察腹膜、髂外血管、髂腰肌、闭孔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重点观测L4、L5、S1神经与闭孔神经位置,测量分析神经至骶髂关节的距离。   结果 腹直肌外侧入路可清楚显露骶髂关节、腰骶干、S1神经根、骶骨翼等结构。 L5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处与骶髂关节距离左侧为(23.56±4.30)mm,右侧为(23.69±3.41)mm,L4神经前支与骶髂关节在L5神经前支出椎间孔处的距离左侧为(17.97±1.58)mm,右侧为(17.49±1.49)mm,腰骶干外缘在其形成汇合点平面与骶髂关节的水平距离左侧为(14.34±2.51)mm,右侧为(13.81±2.21)mm,平骶岬处腰骶干外缘与骶髂关节的水平距离左侧为(12.19±1.98)mm,右侧为(12.22±1.55)mm。   结论 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用于复位固定骶髂关节周围骨折脱位,具有安全的操作空间,且经该入路的操作为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引起的神经损伤提供了探查松解的新思路。

    断层影像解剖
    成人CT血管成像静脉窦解剖研究及应用
    盛波,吕富荣,李佳,李康,吕发金,李芊,肖智博
    2017, 35(6):  618-62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5
    摘要 ( 1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64排螺旋CT研究静脉窦影像解剖,为入颅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回顾重组105例64排螺旋CT头部CTA检查患者的静脉窦影像,测量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大小以及观察其与颅骨的关系。  结果 上矢状窦走行于冠状缝下方。上矢状窦后段与人字点-枕骨隆突连线的对应关系以偏右型最多见,偏右型与右侧优势引流有关。窦汇中心左右偏移与SSS末端偏离一致。右侧TS、TSST、SS大于左侧。随着TSST、SS增大,静脉窦与颅骨或乳突表面、外耳道距离越小。   结论 头部CTA术前检查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可获得静脉窦解剖特征,以便指导开颅手术入路设计。

    MDCT血管成像研究黔南少数民族地区颅底Willis环解剖变异及分型
    吕廷勇,邹伟婕,王启春,何玲,田甜,朱奉兴,赵玺,王建华,文开龙
    2017, 35(6):  623-6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6
    摘要 ( 5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贵州省黔南布州依族及苗族成人Willis环解剖变异及分型,为黔南地区少数民族脑血管疾病提供对照。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黔南州人民医院2011年12月~2017年2月期间CT及MRI检查正常,并作CTA检查黔南布依族或苗族成人513名,将检查数据采用西门子signo工作站,行VR、MIP及MPR多模式、多角度观察Willis环的发育情况进行分型,分析各种类型的情况。   结果 根据组成动脉的发育情况,将513例正常脑动脉Willis环分为4型,Ⅰ型3.7%(19例);Ⅱ型0.1%(5例);Ⅲ型65.5% (336例),根据后循环的发育情况分为5个亚型:Ⅲa,18.9%(97例);Ⅲb,32.2% (165例);Ⅲc,2.5% (13例);Ⅲd,4.5% (23例);Ⅲe,7.4% (38例);Ⅳ型29.8% (153例),根据前、后循环的发育情况组合将Ⅳ型分为5个亚型:Ⅳa,21%(108例); Ⅳb型,1.2%(6例);Ⅳc,1.6%(8例);Ⅳd型, 1.9% (10例);Ⅳe型,4.1% (21例)。   结论 CTA是一种无创、有效的评价脑底动脉环类型的方法,利用CTA评价黔南地区少数民族脑底动脉环可以为其他与脑血管类型有关疾病提供正常对照;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对称型Willis环显示率较低,以Ⅲ型为主,Ⅳ型次之。

    基于MRI对交叉韧带松紧度与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曾飞,黄世嘉,周春奎,李松建,陈昌盛
    2017, 35(6):  628-6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7
    摘要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交叉韧带的松紧度与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从解剖学上探索半月板损伤的影响因素,为预测和诊断半月板损伤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260例患者单膝关节伸直位的MRI资料。在各膝MRI相同矢状面分别测量前、后交叉韧带的长度a和p,及其起止点的距离la和lp。计算出交叉韧带松紧度系数R=(a+p)/(la+lp)。用t检验比较各组患者间的差异性,用Spearman 相关分析分别探讨松紧度系数与半月板损伤的相关性。   结果  t检验:无论是否存在骨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组和无半月板损伤组的R值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无骨关节炎患者中rs=0.620,R值与半月板损伤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有骨关节炎患者中rs =0.313,R值与半月板损伤存在弱正相关性。  结论 交叉韧带松紧度与半月板损伤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特别在膝关节无骨关节炎的年轻患者中,韧带越松弛,半月板损伤越容易发生。但在膝关节有关节炎的老年患者中,交叉韧带的松紧程度并非半月板损伤的主要因素。

    经会阴动态三维超声对便秘的产后女性盆底解剖结构重塑的观察
    穆靓,刘莉,韦爱华,南淑良,郝睿,李玢,胡盈
    2017, 35(6):  633-63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8
    摘要 ( 5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动态观察便秘产妇的肛提肌裂孔解剖形态重塑及功能改变。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定期行产后复查的女性110例(产后组),其中有便秘症状45例(便秘产妇),无便秘症状65例(无便秘产妇),同期选取未育的无便秘症状健康妇女100例(对照组)。所有妇女均进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观察并测量比较各组妇女的盆底解剖形态结构及特征,测量各组妇女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和Valsalva动作3种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周长及肛提肌厚度。  结果 产后妇女盆底组织结构疏松,对照组妇女肛提肌裂孔结构完整紧凑。在静息状态、缩肛动作及Valsalva动作3种状态下,产后组妇女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周长及肛提肌厚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组便秘产妇在3种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周长均明显大于无便秘产妇(P<0.05);在缩肛动作时便秘产妇的肛提肌厚度明显薄于无便秘产妇(P<0.05),在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时,便秘产妇与无便秘产妇的肛提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妇女盆底解剖结构发生重塑,经会阴三维超声能有效观察产后女性尤其便秘产妇盆底解剖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下颈椎棘突及棘突间隙影像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毛奕,崔新刚
    2017, 35(6):  637-64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09
    摘要 ( 12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下颈椎棘突及棘突间的解剖参数,为试制颈椎棘突间非融合固定装置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46名(男性22人,女性24人)进行颈椎CT扫描的志愿者,将扫描信息传至GE AW4.4工作站测量棘突长度、宽度、高度、倾斜角度以及相邻棘突间距。并做统计学分析。   结果 男女存在显著差异,男性下颈椎棘突:C7最长,C3最短;C7最宽,C5最薄;C7最高,C5最矮;C6倾斜角度最大,C3最小;C3/C4棘突间距最大,C6/C7最小。女性下颈椎棘突:C7最长,C3最短;C7最宽,C4最薄;C7最高,C3最矮;C7倾斜角度最大,C3最小;C3/C4棘突间距最大,C6/C7最小。   结论 本研究较全面地测量了下颈椎棘突的相关指标,包括棘突长度、宽度、高度、倾斜角度以及相邻棘突间距,为试制颈椎棘突间非融合固定装置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和指导意义。

    实验研究
    枸杞多糖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突变亨廷顿蛋白
    方方,陈恬,彭云滔,李和
    2017, 35(6):  641-6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0
    摘要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降解突变亨廷顿蛋白(mutant huntingtin,mHtt)的途径。    方法 在稳定表达mHtt 160Q的HEK293细胞中使用不同浓度LBP,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caspase-3活性酶标法检测caspase-3活性;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Image Pro Plus 6.0分析LBP对HEK293-160Q细胞中mHtt的影响并同时使用RT-PCR法检测LBP是否影响其mRNA水平;使用LBP、MG132及氯喹,分组处理HEK293-160Q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细胞中mHtt的变化。   结果 LBP能提高HEK293-160Q细胞活力,降低caspase-3活性;LBP能减少细胞中mHtt且不改变其mRNA;不同药物处理HEK293-160Q细胞后,发现与只使用LBP相比,同时使用LBP与MG132会显著降低mHtt的降解,而同时使用LBP与氯喹则对mHtt的降解没有影响。  结论 LBP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mHtt,减轻mHtt所引起的细胞毒性继而提高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

    促红细胞生成素导致肥胖小鼠棕色脂肪PPAR γ、UCP1和β3-AR的表达变化
    苗莹莹,鲁明,赵俊强
    2017, 35(6):  645-64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1
    摘要 ( 5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后,高脂喂养(high fat diet, HFD)的肥胖小鼠模型体重、脂肪含量变化以及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 γ)、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 adrenoceptor, β3-AR)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变化,为EPO治疗肥胖的机制提供线索。  方法 20只高脂喂养的C57BL/6J雄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FD-Con)和EPO组(HFD-EPO)。4周后比较两组动物的体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皮下脂肪、附睾脂肪以及棕色脂肪中的PPAR γ、UCP1和β3-AR mRNA表达变化。   结果 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EPO组体重(24.53±2.03)g,HFD-Con组体重为(31.78±1.68)g,P<0.001。HFD-EPO组动物的皮下脂肪与附睾脂肪重量均显著减少,P<0.001。HE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HFD-Con组,HFD-EPO组动物的脂肪细胞减小。半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皮下脂肪组织与附睾脂肪组织中的PPAR γ、UCP1、β3-AR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均无显著性改变,而棕色脂肪中的PPAR γ、UCP1、β3-AR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结论 棕色脂肪中PPARγ、UCP1、β3-AR表达变化可能与高脂喂养后注射EPO导致体重减轻存在一定的联系。

    流体剪切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
    孙玉,王小波,王汉琴,于建新
    2017, 35(6):  650-6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2
    摘要 ( 3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   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健康产妇新鲜脐静脉获取原代HUVECs,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加载不同时间(1、4、6 h)和不同大小(0.5、1.5、3.0 Pa)的层流剪切应力,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Pim-1基因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和p-STAT3的表达水平,利用Wortmannin (PI3K抑制剂)、 Deguelin (Akt抑制剂) 和AG490 (JAK抑制剂) 信号阻断剂探讨信号转导途径。 结果 HUVECs在1.5 Pa 剪切应力作用4 h后Pim-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不同强度的切应力均会刺激Pim-1基因的表达,其中3.0 Pa表达最强。切应力能显著激活p-Akt和p-STAT3的表达。AG490可以明显抑制Pim-1的表达,而Wortmannin和Deguelin增强Pim-1的表达。   结论 流体剪切应力可诱导HUVECs中Pim-1基因表达,其表达量与刺激时间和剪切应力的强度密切相关,这种作用可能通过JAK/STAT3和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

    少阳主骨方对食蟹猴自然退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p16/Rb信号通路的影响
    周鑫,张磊,扶世杰,刘刚,郭晓光,汪国友
    2017, 35(6):  655-66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3
    摘要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根据中医“少阳主骨”理论,研究少阳主骨方延缓关节软骨细胞衰老和退变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X线选取13只膝关节退变的老年食蟹猴作为动物模型,随机选取1只进行病理学观察,其余食蟹猴随机分为少阳主骨方组、氨糖美辛组、生理盐水组,每组4只,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所有食蟹猴,对关节软骨进行病理学观察,RT-qPCR、Western-blot检测关节软骨中p16、Rb基因与蛋白的表达。  结果 老年食蟹猴KOA模型关节软骨病理改变符合KOA病理变化特点,三组食蟹猴Mankin评分少阳主骨方组(7.5±0.53)分、氨糖美辛组(7.75±0.71)分、生理盐水组(8.25±0.46)分,少阳主骨方组与生理盐水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16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少阳主骨方组<氨糖美辛组<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b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少阳主骨方组>氨糖美辛组>生理盐水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少阳主骨方可以通过p16/Rb途径延缓关节软骨细胞衰老,从而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畸形与变异
    桡动脉高位变异2例
    李松育, 田欣, 秦向征
    2017, 35(6):  66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28
    摘要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含硫氨基酸对糖尿病大鼠窦房结损伤的保护作用
    周立,王庆志,王志勇
    2017, 35(6):  661-66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4
    摘要 ( 3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补充半胱氨酸或牛磺酸对糖尿病大鼠窦房结损伤的作用。  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DM)组、糖尿病+半胱氨酸(DM+Cys)组和糖尿病+牛磺酸(DM+Tau)组。检测SOD和MDA含量;测定窦房结功能SNRT、CSNRT、SACT和IHR;检测窦房结SOD2、HO-1、NOX2、NOX4、HCN2、HCN4表达。   结果 与C组比较,DM组血SOD降低,MDA升高;SNRT、CSNRT和SACT延长,IHR减慢;窦房结SOD2、HO-1、HCN2和HCN4表达降低,NOX2和NOX4表达升高(P<0.05)。与DM组比较,DM+Cys和DM+Tau组血SOD升高;IHR增加;窦房结SOD2、HO-1、HCN2和HCN4表达升高,NOX2和NOX4表达降低(P<0.05)。   结论 补充Cys或Tau能降低STZ大鼠窦房结氧化应激损伤,增加HCN4和HCN2表达,改善窦房结功能障碍。

    临床生物力学
    两种非解剖复位内固定Pauwels Ⅲ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郑翔,许锦煌,黄建荣
    2017, 35(6):  665-67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5
    摘要 ( 4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阳性支撑”和“阴性支撑”两种非解剖复位内固定Pauwels Ⅲ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方法 将25岁男性青年健康股骨CT数据及PH螺钉数据导入相关软件,分别建立Pauwels Ⅲ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的“阳性支撑”和“阴性支撑”两种非解剖复位三维模型,再通过PH螺钉系统行内固定。应用有限元分析法在相同加载和约束条件下模拟“单腿站立”、“行走”两种工况。评价和比较“阳性支撑”组和“阴性支撑”组骨折端最大位移、股骨最大应变、内固定最大应力等指标。   结果 在两种工况下,骨折端最大位移“阳性支撑”组和“阴性支撑”组在“单腿站立”、“行走”两种工况下分别为0.87 mm和1.38 mm, 股骨最大应变分别为1.27 mm和1.98 mm, 1.77e-2 和 2.47e-2, 1.89e-2 和 2.12e-2, 内固定最大应力分别为304.47 Mpa和359.03 Mpa, 362.24 Mpa和391.52 Mpa。  结论 本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证实了Yechiel Gotfried复位理论适用于Pauwels Ⅲ型头下型股骨颈骨折该型骨折,“阳性支撑”复位较“阴性支撑”复位具有生物力学优势。

    临床研究
    两种改进的自体骨融合方式在后路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研究
    钟志宏,周葳,余灏涛,张亮,张志,张平,李健
    2017, 35(6):  671-67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6
    摘要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研究两种改进的自体骨融合方案(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自体骨cage植骨)与PEEK cage植骨在腰椎后路融合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差异,旨在证实其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6年6月因退行性腰椎疾患在我科行腰椎融合术的患者,根据腰椎融合的采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自体骨打压组36例、自体骨cage组35例、PEEK cage组39例。观察手术前后的 VAS、ODI评分,并在影像学资料上计算术后24h、术后6月、术后12月的椎间隙高度丢失度及椎体融合率。术前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资料可比性良好。   结果 三组术后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影像学结果示术后6月、12月的椎体高度丢失度分别为:打压植骨组(6.1±2.5、6.5±3.8)%;自体骨cage组(5.6±2.9、5.8±3.7)%;PEEK cage 组(5.4±3.3、5.9±4.1)%。术后6月、12月的椎间相对融合率为:打压植骨组(27.5±10.5、26.5±9.1)%;自体骨cage组(31.2±8.7、28.1±8.7)%;PEEK cage 组(28.4±7.1、29.3±8.2)%。各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三组的ODI、VA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三组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融合率无明显差异,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自体骨cage植骨融合效果良好。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主干血管及软组织缺损创面
    邓伟,巨积辉,李雷,周正虎,郑彬兵,赵东阳
    2017, 35(6):  676-68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7
    摘要 ( 7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 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   结论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畸形与变异
    右侧高位尺浅动脉变异1例
    刘海亮,于文菁,李祥军,巨积辉
    2017, 35(6):  68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29
    摘要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霍星辰,刘会仁,高双全,穆福林,于占勇, 张艳茂,王力,刘建华,高烁
    2017, 35(6):  681-68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8
    摘要 ( 5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3月,运用以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1例。软组织缺损部位:踝前部12例,外踝部10例,足跟部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 1.0 cm×0.8 cm~18.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 2.5 cm×7.0 cm~21.0 cm×12.0 cm,供区直接闭合或游离皮片覆盖。  结果    术后31例皮瓣29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局部表层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皮瓣负重区无破溃,皮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穿鞋、行走功能。   结论 该皮瓣切取简单,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修复效果满意。腓动脉穿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

    数字化技术辅助关节镜下个体化大结节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征
    潘昭勋,杜德凯,都本才,孙超,杨晓明,闵小军
    2017, 35(6):  684-68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19
    摘要 ( 6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肱骨头相对高度的数字化测量法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89名,术前通过CT测量肱骨头相对高度计算磨削厚度,术中C型臂透视对肱骨大结节施行个体化成形术。对比手术前后CT数据及CMS和VAS评估成形后临床疗效。  结果 在平均15.5个月的随访中,88例患者获得跟踪随访,1例失访。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肩关节功能均恢复至正常范围, 肱骨头相对高度由术前的(0.73±0.15)cm增加到(1.08±0.08)cm(P<0.05), CMS由术前的(46.7±3.99)增加至( 91.8±2.32) (P<0.05),VAS由术前的(5.3±1.1)降低到(0.6±0.3)(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基于肱骨头相对高度的数字化测量法治疗肩峰撞击征的临床疗效可靠。

    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
    印飞,芮永军, 黎逢峰,刘军,吴永伟,马运宏,孙振中
    2017, 35(6):  688-69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20
    摘要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骨科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桡骨远端“分水岭”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取Mayo评分、DASH评分对患侧腕关节进行评估。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1个月。患者创面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2周。末次随访Mayo评分86~95分,平均92.8分,其中优 14例,良5例;DASH腕关节功能评分6~12分,平均9.7分。  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下“分水岭”万向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能有效复位并支撑关节面,便于早期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呼吸电刺激训练改善膈肌和腹肌功能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
    叶韵怡,张鸣生,梁桂英,李新平,张雷
    2017, 35(6):  691-69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21
    摘要 ( 7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呼吸电刺激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纳入功能性便秘患者共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和对照组。A组采用呼吸电刺激和盆底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口服乳果糖治疗,共15例;B组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口服乳果糖治疗,共16例;对照组只口服乳果糖治疗,共15 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评估功能性便秘严重程度,并评估膈肌和腹肌增厚率、膈肌活动度。  结果 治疗2周后,各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明显下降(P<0.05),A组膈肌和腹肌增厚率、膈肌活动度较治疗前改善(P<0.05);与B组及对照组比较,A组便秘严重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0.05),膈肌和腹肌增厚率、膈肌活动度改善程度改善明显(P<0.05)。  结论 呼吸电刺激训练可增强盆底生物反馈治疗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

    同型半胱氨酸测定在急性脑梗塞合并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殷文明,姚义琴,邹荣成
    2017, 35(6):  695-69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22
    摘要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伴颈动脉病变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将215例初发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其空腹同型半胱氨酸 (Hcy) 值分为低同型半胱氨酸组103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组112例。主要比较两组脑梗塞患者斑块和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  结果 斑块以及严重的动脉狭窄更容易发生在急性脑梗塞高Hcy组。血浆Hcy的水平与斑块以及软斑的数量具有正相关性(kendall相关系数为0.145,P=0.006<0.05);血浆Hcy的水平与重度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呈正相关(kendall相关系数为0.359,P=0.000<0.05)。  结论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和狭窄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积极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助于预防颈动脉病变。

    技术方法
    前半规管灌注法制作前庭蜗器综合标本
    姚廷彦,张佳凤,魏之瑶,詹朝宁,胡徐意,贺善礼,戴景兴,欧阳钧,李忠华,刘畅,肖钊明,李泽宇
    2017, 35(6):  700-7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23
    摘要 ( 5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马蹄肾合并血管变异1例
    彭敏,周康杰,罗云凤,陈淑荣,刘娟
    2017, 35(6):  7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7.06.030
    摘要 ( 4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