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全年文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3 Vol.41
    按期号、起始页码排序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的支气管树三维模型构建及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模拟仿真
    杨静怡, 胡昕, 姚洁, 徐洲, 杨智, 陈志, 吴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1-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1
    摘要499)      PDF(pc) (8102KB)(169)    收藏
    目的    构建人体肺支气管树详细的三维数字化结构,并进行虚拟仿真和3D打印,为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虚拟仿真提供精准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选择中国数字化人体CVH1,2,5,6胸部的断层解剖图像,使用AMIRA软件对肺和支气管树进行分割并三维重建,使用Cinema 4D软件平滑,构建交互式3D-PDF模型,并进行3D打印,创建虚拟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仿真模型。  结果   我们构建了4例详细的肺支气管树三维数字化模型,包括3例成人,1例儿童,展示了人体支气管树3~6级分支,4级与6级分支数都为上一级分支数两倍左右,左肺段支气管为8段,6级支气管分支数为63.8±3.6,右肺段支气管为10段,6级支气管分支数为63.8±3.6,左右肺6级支气管数比为0.79。支气管最长长度均位于左叶,儿童管腔直径均小于3例成人的管腔直径。  结论   支气管树的三维数字化模型、3D打印模型、3D-PDF和手术虚拟仿真软件,提高了对支气管树解剖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认识。我们认为,左肺的B1+2和B7+8段支气管为单独的段支气管,而不是两段合并的段支气管,此研究为临床解剖学教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虚拟仿真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肺静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梅艺璇, 刘海蓝, 柳橙, 张翼, 刘树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8-1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2
    摘要171)      PDF(pc) (9220KB)(58)    收藏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描述肺静脉的解剖变异并分型,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和心胸外科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应用MS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成像(MIP)和容积重建(VR)观察肺静脉解剖结构,对其分型并统计出现频率。 结果 共同静脉出现率38.8%,副肺静脉出现率14.8%,均无性别差异。左心房-肺静脉连接方式可分4型:标准型最常见,有130例(52%);共干型83例(33.2%),是最常见的变异类型;副静脉型23例(9.2%);混合型14例(5.6%),最少见。两侧肺静脉引流模式的变异率为54%,右侧26.8%,左侧42%,均无性别差异。 结论 肺静脉具有较大变异性,MSCT可详细显示肺静脉,是研究其解剖结构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胎儿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对脑实质体积影响的MRI研究
    孙珊珊, 田迷迷, 赵鹏, 蔡硕, 杨涛, 杨咏青, 马文静, 林祥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15-1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3
    摘要155)      PDF(pc) (2278KB)(29)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单侧侧脑室扩张对脑实质体积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胎儿诊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经超声证实的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的胎儿,行胎儿颅脑1.5T MR扫描。测量扩张侧及正常侧的侧脑室宽度、相邻外侧脑实质厚度、侧脑室体积、大脑半球体积,并计算脑实质体积。每隔1月随访侧脑室宽度随孕周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23~31孕周的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胎儿共49例,按扩张程度分为3组:轻度扩张组12例、中度扩张组27例、重度扩张组10例。对比研究结果如下:① 3组病例的扩张侧与正常侧比较,扩张侧邻近脑实质厚度减小,脑实质体积未见明显差异;② 3组病例间的扩张侧侧脑室宽度、体积及大脑半球体积均存在差异(P<0.05),扩张侧脑实质厚度及体积未见明显差异;③ 随访发现轻中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逐渐减小者占76%,重度扩张组流产率达80%。  结论 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对脑实质的体积没有影响,轻中度扩张胎儿预后好,这为侧脑室扩张胎儿的评估、预后和干预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信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淋巴瘤累及胃结肠韧带的CT表现
    吴航, 周陶胡, 李玉标, 黄文君, 丁宁, 董小涵, 董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20-2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4
    摘要165)      PDF(pc) (2315KB)(33)    收藏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累及胃结肠韧带(gastrocolic ligament,GCL)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的累及GCL的NHL病例,着重观察GCL的CT表现。  结果    GCL受累主要表现为GCL内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呈散在分布,未见淋巴结融合。增大淋巴结表现为均匀强化者25例,均匀强化合并环状强化者1例。有2例显示GCL增厚、局部呈饼状改变,伴有腹腔积液。  结论    熟悉GCL影像解剖学特点有助于累及GCL的NHL的CT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基于CT图像对人体肝副裂的观察研究
    何祥发, 邱银汝, 王茹, 叶丽丽, 梁明, 庞瑜, 潘伟, 刘斯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23-2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5
    摘要170)      PDF(pc) (2110KB)(68)    收藏
    目的    总结分析肝副裂的CT影像,以期提高对肝副裂的认识,避免误诊及手术损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2月东莞康华医院1449例上腹部CT,观察肝副裂的检出率及影像表现,记录其分布及形态。 结果    1449例CT中共检出205例具有肝副裂,其CT发现率为14.1%(205/1449),其中男性125例(61%),女性80例(39%),不同性别肝副裂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c2=0.592,P[>]0.05);所检出肝副裂分布以肝右前叶下段发生率最高(55%);随着年龄的增长,肝副裂的数目、长度、宽度随之增加,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副裂CT影像可表现为波浪型(24例)、膈褶型(5例)、楔型(107例)、沟型(68例)及不规则型(1例)。 结论    肝副裂在人群中分布广泛,多排螺旋CT可有效地观察到肝副裂的存在,了解其形态、分布特点,有助于减少对肝副裂的误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正常胸廓比CT影像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李至彦, 陈熙璞, 蔡明辉, 程书文, 岑少钦,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马德华, 王朝, 李玉露, 张昕昕, 邹卫, 朱成楚, 易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28-3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6
    摘要180)      PDF(pc) (1141KB)(29)    收藏
      目的    应用影像解剖学技术获取胸廓参数,计算胸廓比,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浙江台州地区和江苏南京地区560例体检人群、36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的胸部CT平扫影像,按其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于T6平面测量胸廓横径和纵径,并计算胸廓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体检人群正常胸廓比参考范围(1.62±0.14)。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1.60±0.14)和女性(1.67±0.18)组间胸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胸廓比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年龄段组间胸廓比有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人群胸廓参考范围为(1.79±0.20)。其胸廓比与正常胸廓比各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正常胸廓比参考值的确立可为胸廓畸形的相关疾病提供可靠参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及临床应用
    李品品, 李培, 关文华, 李盼,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31-3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7
    摘要124)      PDF(pc) (1718KB)(46)    收藏
    目的    为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正常者60例和单侧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20例,在工作站划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不同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生成纤维示踪图像,加以比较分析。  结果    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左右侧、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的FA、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处理得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65±0.05)、(1.04±0.12)×10-3mm2/s和(0.63±0.04)、(1.09±0.13)×10-3mm2/s。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55±0.06)、1.26±0.19)×10-3mm2/s和(0.50±0.07)、(1.36±0.18)×10-3mm2/s,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值均低于正常组,ADC值则高于正常组。  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早期诊断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纤维示踪成像可以显示病变的神经纤维形态变化,从而提高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早期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灯盏乙素通过STAT3信号对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贾秋叶, 张晓丽娜, 陈浩伦, 袁云, 吴春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36-4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8
    摘要92)      PDF(pc) (456KB)(30)    收藏
     目的    探究灯盏乙素(Scutellar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调控机制。  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STAT3抑制剂α-氰基-(3,4-二羟基)-N-苄基霉素-烟酰胺组(AG490组)、LPS组、LPS+AG490组、LPS+灯盏乙素预处理组(LPS+S组)、LPS+S+AG490组,共6组。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白介素10(IL-10)的表达。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组的P-STAT3、IL-10表达显著增强,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使用灯盏乙素干预后P-STAT3表达明显降低;IL-10表达显著增高;均与LPS组有显著差异(P<0.05)。AG490增强灯盏乙素的作用。此外,STAT3在各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灯盏乙素干预后可降低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强IL-10蛋白表达。各组STAT3的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灯盏乙素通过抑制STAT3活化促进BV-2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可能与灯盏乙素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前边缘皮质Kv7.3钾通道在甲基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中的作用
    杭兆芳, 刘敏, 慕寿红, 韩伟凯, 张静, 岳庆伟, 孙晋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45-5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9
    摘要168)      PDF(pc) (5266KB)(27)    收藏
     目的    探究前边缘皮质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中的作用,以及电压门控型钾离子通道Kv7.3在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rl)内的调控机制。  方法    给予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METH(2mg/kg)建立CPP成瘾模型。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在前边缘皮质内注射hM4di-mcherry病毒载体,经N-氧化氯氮平诱导激活小G蛋白Gi信号通路,观察Prl脑区在METH致CPP中的作用。应用PCR、Western Blot检测Prl内Kv7.3的表达情况。在Prl脑区埋置套管,定位注射瑞替加滨(Kv7钾通道激动剂),观察对CPP评分的影响。   结果    METH导致Prl内神经元明显活化并降低Kv7.3表达水平。通过化学遗传学特异性沉默Prl脑区神经元,明显减弱CPP分数,激活Prl脑区的Kv7.3通道亦明显降低CPP评分。  结论    前边缘皮质参与了METH诱导CPP的形成,Kv7.3钾离子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miR-133-3p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段方方, 侯小霞, 周寒丽, 陈露, 王留晏, 赵晓丽, 张玉洁, 孔天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51-5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0
    摘要107)      PDF(pc) (8721KB)(19)    收藏
    目的    探究miR-133-3p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和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    甲状腺癌SW579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133-3p mimic组,按分组转染miR-NC和miR-133-3p mimic。q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转染后细胞中miR-133-3p的表达,克隆形成;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OD和MDA含量。裸鼠皮下注射转染miR-133-3p mimic或miR-NC的SW579细胞,qRT-PCR检测瘤组织中miR-133-3p表达量,记录瘤组织体积,TUNEL检测瘤组织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miR-133-3p的表达降低。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33-3p组miR-133-3p表达量增加,细胞克隆形成率、EDU阳性细胞率和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上清液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均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33-3p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瘤组织中miR-133-3p表达量、TUNEL阳性细胞率和caspae-3阳性细胞率均增加,Survivin阳性细胞率减少,均P<0.05。  结论    miR-133-3p能够抑制甲状腺癌SW57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线粒体氧化损伤,进而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有望成为甲状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COX-2/sEH双抑制剂PTUPB抑制肝星型细胞活化减轻小鼠肝纤维化
    马玲, 洪洁茹, 金玲, 刘昱镳, 杨金桐, 周勇, 张晨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58-6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1
    摘要260)      PDF(pc) (8723KB)(28)    收藏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ARA)经细胞色素P450(CYPs)及环氧合酶2(COX-2)代谢途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从肝星形细胞(HSC)活化的角度探讨其机制。  方法   采用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高糖高脂饲养(HFD)诱导小鼠NAFLD相关肝纤维化模型。给予小鼠每天皮下注射COX-2/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双抑制剂PTUPB(5 mg/kg)。12周后观察COX-2/sEH双抑制对小鼠NAFLD相关肝纤维化的影响。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检测小鼠葡萄糖耐受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脂质堆积;Masson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胶原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TUPB对棕榈酸(PA)诱导的肝星形细胞JS1活化的影响。  结果    PTUPB可显著降低HFD小鼠的体重,提高小鼠葡萄糖耐受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脂质堆积和胶原沉积;PTUPB亦可降低HFD小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及Timp2的基因表达;在细胞水平观察到PTUPB可降低PA诱导的JS1细胞的活化。  结论    抑制ARA的COX-2/sEH代谢可减轻HFD诱导的小鼠NAFLD相关肝纤维化,其机制与抑制HSC的活化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大黄素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保护机制研究
    黄慧, 熊雁, 唐艺加, 陈付利, 李其勇, 周咏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64-7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2
    摘要88)      PDF(pc) (9836KB)(15)    收藏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的调节机制。  方法    采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只;同时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动物在造模术中只进行穿线,不结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以20、40、60 mg/kg大黄素灌胃,对照组以10 mg/kg卡托普利灌胃处理,连续给药14 d,统计分析各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等心功能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complex Ⅰ)蛋白和p-ERK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LVEDD、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complex Ⅰ和p-ERK的表达均明显升高,LVEF、IVS、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LVEDD、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complex Ⅰ和p-ERK的表达均明显降低,IVS、LVEF、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这些观察指标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大黄素剂量依赖性(P<0.05)。  结论    大黄素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线粒体损伤以及能量代谢,降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改善心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PAR-2水平的影响
    熊杨, 陈艳, 魏东, 张琴, 程茂杰, 宋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72-7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3
    摘要136)      PDF(pc) (4118KB)(16)    收藏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皮肤损伤病理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血清和皮肤组织中IL-6、PAR-2水平。  结果    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鳞屑、红斑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苦参凝胶组大鼠症状减轻程度优于维A酸组。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维A酸组。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IL-6、PAR-2水平测试,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较维A酸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表现及IL-6、PAR-2水平具有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生成预防骨丢失的研究
    陈俊泽, 俞辉, 肖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77-8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4
    摘要87)      PDF(pc) (3017KB)(23)    收藏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40只2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甲素(每天15 μg/kg腹腔注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15μg/kg腹腔注射),连续8周。采用显微CT分析胫骨近端骨松质的骨密度(BMD)和骨显微结构。WB检测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TRACP-5b染色法测定破骨细胞数,同时检测骨吸收标志物表达水平。  结果    显微CT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大鼠骨密度、骨体积/总体积比值(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间距(Tb.S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TRACP-5b染色显示雷公藤甲素减少了体内破骨细胞的数量(P<0.05),同时血液骨吸收标志物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进而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有保护作用。雷公藤甲素可能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可行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Chevron截骨术对母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马冬, 王镱凝, 徐楚江, 肖进, 冯正宽, 许广威, 于宛琪, 钱蕾,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81-8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5
    摘要121)      PDF(pc) (2717KB)(42)    收藏
    目的     探究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外侧位移距离对母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位移距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测量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正常足、母外翻足及母外翻足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分别向外侧位移2.0、4.0、6.0 mm后前足、中足和后足各关节接触力、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与正常足相比,母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t=-3.33, P=0.02)、跟骰关节(t=-2.74, P=0.03)和距下关节(后关节面)(t=-2.89, P=0.03)的接触力显著增高;母外翻足距舟关节(t=-2.73, P=0.03)与跟骰关节(t=-2.74, P=0.03)的峰值压强显著增高;行Chevron截骨术后,随着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距离的增加,母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和跟骰关节的接触力逐渐减小;母外翻足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峰值压强逐渐减小。  结论   中度母外翻足行Chevron截骨术后,当第1跖骨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6 mm时能有效恢复部分关节间力的分布,且能缓解部分关节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环抱法切除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与解剖学基础
    黄阳亮, 钟祎, 刘少喻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87-9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6
    摘要138)      PDF(pc) (2741KB)(5)    收藏
    目的    明确I期后入路徒手环抱法切除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指征、临床疗效与解剖学基础。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符合以下指征行I期后入路徒手环抱法手术切除胸椎骨化黄韧带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2岁,43至75岁):第一诊断为胸椎黄韧带骨化;排除Sato分型中的融合型及结节型;排除术前CT检查具有硬膜骨化征患者;排除各节段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大于55%患者。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的改良JOA评分、临床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  结果    20例患者均行环抱法经后路I期切除骨化韧带,共36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116 min,出血量131 mL。术中有1例脑脊液漏,术中予缝合,术后无症状。病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48~54个月,平均50.9个月。术前mJOA评分(7.50±1.02),末次随访(10.2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善率平均80.43%,优13例,良7例。未出现复发病例。  结论   对符合手术指征的黄韧带骨化患者行环抱法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辅助工具少,手术时间短,效疗确切的优点。术后未见复发,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的固定角度与下颈椎曲度相关性研究#br#
    李建扬, 李波, 欧阳北平, 罗春山, 马向阳, 邹小宝, 陆廷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92-9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7
    摘要111)      PDF(pc) (2864KB)(26)    收藏
    目的    评价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不同枕颈角(C0~C2)、C1~C2角与术后下颈椎曲度(C2~C7角)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最佳的寰枢椎固定角度并评估两种指标对下颈椎曲度影响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 2016年1月至 2018年6月对上颈椎疾病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7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别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颈椎侧位片C0~C2、C1~C2角、C2~C7角,前凸为“+”值, 后凸为“-”值,并观察夹角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6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0~C2角平均值分别为 (11.87±1.36)°、(20.14±5.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5, P<0.00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1~C2角平均值分别为 (15.55±1.70)°、(26.67±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8,P<0.001) ;术前及末次随访时 C2~C7 角平均值分别为(18.16±2.81)°、(13.05±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0,P值0.000);其中末次随访C0~C2角 < 20°(10-20°)37例, ≥20°(20°~28°)共计41例;C1~C2角 < 25° (10°~25°)共计 37例, ≥25°(25°~42°)共计 41例。末次随访 C1~C2角 < 25°、C0~C2角 < 20°与 C2~C7 角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635和0.510,r值分别为0.081和0.112);C1~C2角 ≥25°、C0~C2角≥20°与 C2~C7 角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2和0.000,r值分别为-0.466和-0.872);C0~C2角 ≥20°与C2~C7 角之间的强相关(r= -0.872,绝对值>0.8),而C1~C2角 ≥25°与C2~C7 角之间的弱相关(r= -0.466,绝对值<0.5)。   结论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C0~C2角 ≥20°或C1~C2角 ≥25°可能引起术后下颈椎曲度的减小,而C1~C2角10°~25°、C0~C2角10°~20°,可能更好的维持下颈椎生理性曲度,且以C0~C2角作为参考指标更为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依那西普和传统合成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序贯治疗轻中度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期疗效随访研究
    江伟州, 胡勇, 宋旻恺, 刘欢, 黄文华, 肖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97-10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8
    摘要175)      PDF(pc) (3101KB)(5)    收藏
    目的   随访评估依那西普和传统合成改变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synthet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sDMARDs)序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药物组合方案治疗轻中度AS的中期疗效。  方法     纳入南方医院2017~2018年确诊的轻中度AS患者64例,疾病活动期短期选用依那西普,疾病缓解期改用csDMARDs药物组合口服维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评估临床缓解率,并应用BASFI、BASDAI、SQOL-AS量表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随访3、6、12个月,Patient Global、BASFI、BASDAI及ASDAS-CRP评分,CRP及ESR值均下降(P<0.05),SQOL-AS评分提高(P<0.05)。随访终点分别有85.9%、79.7%的患者达到ASAS 20、ASAS 40缓解标准。随访期间无结核、机会感染、肿瘤发生。  结论    对于轻中度AS,依那西普和csDMARDs序贯组合方案展示了良好的中期疗效,有望成为低收入AS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影像流行病学调查
    朱桥华, 朱辉严, 陈敏明, 孔伟, 冯瑞枝, 罗钧, 陈德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104-10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9
    摘要73)      PDF(pc) (2427KB)(9)    收藏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IVC-BA)、腹主动脉分叉角度(AA-BA)、下腰椎前曲角(LLLA)、压迫点附近腰椎骨质增生(LVH)及髂动脉钙化(IAC)发生率等。计算LCIV受压比例(LCIV-CP),根据LCIV-CP将受压程度(CS)分为轻度(CP≤50%)、中度(50%<CP≤70%)及重度(CP>70%)。  结果    本研究样本数为1078,其中男584,女494,年龄中位数为56.00岁。LCIV-CP中位数为44.21%,范围0~89.86%。轻度、中度及重度受压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1.41%、29.31%和9.28%。男性和女性CP的中位数分别为42.12%和46.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中年及老年人群的中位CP分别为52.00%、45.24%和38.13%,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重度受压人群中,中年女性占比最高。影响LCIV-CP和C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年龄。  结论    LCIV受压是普遍存在的,性别和年龄影响LCIV-CP和CS的分布。中年女性是LCIV受到中重度压迫的高危人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儿童胸椎化脓性脊柱炎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
    林杰钊, 林雨聪, 罗金舟, 王涛, 陈奇凡, 周初松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110-11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20
    摘要146)      PDF(pc) (1653KB)(1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交叉对话”的研究进展
    贾秋叶, 吴春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112-11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21
    摘要93)      PDF(pc) (456KB)(26)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特洛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王田玮, 王佳, 魏航之, 吴发洪, 马汉伟, 张有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115-11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22
    摘要131)      PDF(pc) (503KB)(3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逆行耻骨上支通道螺钉两种入针点与生殖结构距离的解剖研究
    杨德猛, 霍念慈, 周奥然, 刘源, 梁爽, 王雪瑶, 张浩, 李壮志, 马建军, 陈志国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21-12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1
    摘要171)      PDF(pc) (4548KB)(40)    收藏
    目的    测量两种不同经皮逆行耻骨上支螺钉导针入针点与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解剖距离,比较两种入针点的导针置入时损伤周围重要生殖结构的风险,为临床安全置钉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14例防腐成年大体标本,C臂机监视下,徒手完成双侧经皮逆行螺钉导针置入,一侧A入针点选择于耻骨体内缘皮质的前端点,对侧B入针点选择于耻骨体腹侧皮质耻骨结节内侧点,影像设备监视下证实所有导针均位于骨性通道内。解剖标本,显露重要生殖结构,测量男性标本中两入针点到双侧精索、阴茎背神经、阴茎海绵体的最近距离,女性标本中测量两入针点到子宫圆韧带、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底部、阴蒂龟头的最近距离。  结果    A入针点,与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51.17±5.82)mm>阴茎背神经(20.94±4.16)mm>对侧精索(19.77±5.23)mm>阴茎海绵体(19.65±7.30)mm,与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63.12±10.26)mm>对侧子宫圆韧带(56.11±8.20)mm>阴蒂头(40.72±3.30)mm>阴蒂背神经(20.46±5.81)mm>阴蒂体基底部(17.72±1.76)mm;B入针点,与对侧精索(32.22±8.50)mm>阴茎背神经(31.18±6.23)mm>同侧精索的平均距离(27.09±5.58)mm>阴茎海绵体(20.01±7.54)mm;与阴蒂头(52.80±5.91)mm>阴蒂背神经(50.79±5.05)mm>对侧子宫圆韧带(43.40±6.70)mm>同侧子宫圆韧带的平均距离(35.04±11.25)mm>阴蒂体基底部(33.99±3.86)mm。  结论    A入针点损伤男性对侧精索、阴茎背神经及女性阴蒂背神经、阴蒂体底部的风险大于B入针点;B入针点损伤阴蒂背神经的可能性大于阴蒂背神经,损伤阴茎背神经损伤阴蒂体基底部的可能性大于阴茎海绵体,同种入针点行相同操作时需注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单纯钢丝加压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解剖学研究
    张玉军, 巨积辉, 赵强, 王本元, 程贺云, 鞠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28-13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2
    摘要116)      PDF(pc) (3463KB)(20)    收藏
    目的 探讨单纯钢丝加压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选用4只成人尸体手标本,示、中、环、小指共16指,测量并研究伸肌腱止点处肌腱的宽度、伸肌腱止点距甲基质距离、末节指骨全长、甲基质长度。选取12指(示、中、环、小指各3指)成人手指标本进行模拟手术,人为设计骨性锤状指模型。钢丝从肌腱与骨块连接处横穿并折弯,找到末节指骨的钢丝穿出点。沿穿出点及远、近端侧方用克氏针横向钻孔3个,钢丝穿出后与另一头拧紧,埋于皮下。观察不同穿出点的钢丝在骨块上方交叉加压点的位置变化。  结果 末节指骨穿出点移动方向与钢丝交叉点的移动方向一致,穿出点向两端移动后撕脱骨块均不稳定。当穿出点为末节指骨的近端1/3时,钢丝交叉于骨块正上方,撕脱骨块无松动。  结论 钢丝的最适合穿出点为骨块交叉点的延长线与末节指骨的交点。单纯钢丝加压法治疗骨性锤状指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术中解剖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何晓清, 杨曦, 石岩, 徐月仙, 方翔, 范新宇, 吴亚玲, 徐永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32-13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3
    摘要125)      PDF(pc) (1884KB)(21)    收藏
    目的    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解剖学特点,为该皮瓣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手术进行解剖学观察,连续观察17例,记录皮瓣切取情况,皮瓣大小,穿支来源,穿支起源和穿出点的位置,穿支长度、数量和直径,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解剖关系。  结果    17例皮瓣手术中,15例顺利切取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肠外侧浅动脉出现率为88.2%,其中86.7%穿支起源于腘动脉,13.3%穿支起源于外侧腓肠动脉;穿支起点86.7%在腘窝横纹以上,平均距离腘窝横纹1.5 c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长度平均为4.8 cm(3~7 cm);穿支动静脉比例统计证实,1根动脉1根静脉占73.3%,1根动脉2根静脉占26.7%;动脉内径平均0.59 mm(0.4~0.8 mm),静脉内径平均0.78 mm(0.4~1.3 mm)。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与腓肠外侧皮神经的关系有4种类型:Ⅰ型不伴行型(20.0%),Ⅱ型交叉型(26.7%),Ⅲ型疏松伴行型(26.7%),Ⅳ型紧密伴行型(26.7%)。Ⅳ型包括可分离亚型(13.3%)与不可分离亚型(13.3%)。  结论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具有特殊的解剖特点,血管蒂位置、走形、直径及与腓肠外侧神经的关系均存在变异,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提高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三维可视化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轴向长期变化差异
    卢逸嘉, 陈春林, 刘云鹭, 冯婕, 刘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37-14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4
    摘要321)      PDF(pc) (4378KB)(27)    收藏
    目的     通过MRI探究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Radical hysterectomy,RH)前、术后1年及5年阴道轴向变化。  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RH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年及5年行MRI共纳入30例。通过Mimics 23.0软件将术前、后骨盆及阴道三维重建并置于同一空间,以术前、术后1年及5年阴道受力点为P1~P3,测量阴道长度、P1~P3处阴道夹角及坐标。  结果    P2较P1角度增大(19.99±4.26)°、术后1年阴道缩短(5.55±0.6)cm,P3较P1角度增大(24.50±4.33)°、术后5年阴道缩短(5.95±1.13)cm,P3较P2角度增大(4.51±0.33)°、术后5年较1年阴道缩短(0.42±0.53)cm(P均<0.05);P1坐标(3.19±0.69,1.59±0.52),P2(2.52±0.38,0.94±0.87),P3(2.39±0.46,0.69±0.59)。   结论    RH术后阴道轴向夹角逐渐变钝、前倾,受力点向前更靠近耻骨联合、向下更靠近阴道口,这可能是其术后长期较少发生盆腔脏器脱垂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双侧胸骨肌变异1例
    龙美仪, 刘环宇, 朴成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4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23
    摘要85)      PDF(pc) (1183KB)(3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基于静动态磁共振成像比较正常青年男女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
    赵志恒, 吴玥, 张静, 杨子涛, 张钦涌, 王庆伟, 程敬亮, 车英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43-14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5
    摘要152)      PDF(pc) (4147KB)(45)    收藏
    目的    利用静动态盆底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正常青年男女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特征的差异。  方法    前瞻性收集健康青年志愿者男性60例,女性60例,使用3.0T MRI扫描仪行静态动态盆底MRI扫描。在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矢状位T2WI图像上测量H线、M线、膀胱颈(bladder neck,BN)到耻骨尾骨线(pubococcygeal line,PCL)线的垂直距离(BN-PCL)、子宫(uterus)到PCL线的垂直距离(U-PCL)、肛管直肠角、肛提肌板角、耻骨前列腺角,并计算上述参数静动态差值;在静态横轴位T2WI图像上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和髂尾肌厚度。比较各参数两组间差异。  结果    正常青年男性静态M线长度、静态及动态最大力排相BN-PCL线长度明显大于女性(P<0.05);男性髂尾肌厚度明显大于女性(P<0.05);女性H线、BN-PCL线静动态差值明显大于男性(P<0.05)。  结论    静动态盆底MRI发现男性和女性肛直肠交界处、膀胱颈位置及盆底支持结构存在差异,提示临床医生利用磁共振技术评估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时应关注性别、个体差异,以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治愈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磁共振科, 2.泌尿外科,  郑州   45005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1例
    安宇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4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24
    摘要73)      PDF(pc) (1068KB)(1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25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右半肝门静脉和肝静脉及其解剖关系的临床应用研究
    周芮灵, 李盈, 黄迪情, 赵增江, 丁慧, 张慧, 陈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50-15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6
    摘要116)      PDF(pc) (3594KB)(26)    收藏
    目的    应用256排螺旋CT行上腹部血管造影,描述右半肝门静脉与肝静脉的CT表现、两者解剖关系和肝分段的再定义,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随机收集100例受检者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三维重建后右半肝门静脉分支、肝静脉属支的分布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门静脉分布情况:S5段分为4型,A型66%,B型10%,C型8%,D型16%;S6段分为6型,A型56%,B型15%,C型4%,D型17%,E型4%,F型4%;S7段分为3型,A型73%,B型23%,C型4%;S8段分为5型,A型67%,B型3%,C型2%,D型8%,E型20%。肝静脉分布情况: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有45%,肝左静脉与肝中静脉形成共干汇入下腔静脉有55%;36%出现肝右下后静脉,11%肝右静脉细小,由发达的肝中静脉代偿性引流右半肝;15%肝中静脉主干位于门静脉主干分叉处上方,41%肝中静脉位于Rex-Cantlie线右侧。肝静脉与门静脉解剖关系分为4型,以A型最多,占64%,D型最少,占3%。  结论    右半肝肝静脉和门静脉解剖形态复杂多样,门静脉主干变异时肝静脉与门静脉空间分布也随之发生改变,对肝个体化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影像学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多模态电磁导航辅助新鲜尸头经鼻内镜解剖测量
    周春辉, 吕文英, 董超, 张剑宁, 孙君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56-16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7
    摘要170)      PDF(pc) (5366KB)(21)    收藏
    目的    经鼻内镜入路(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A)是显露腹侧颅底并处理相关病变非常适合的入路,探讨多模态电磁导航在辅助新鲜尸头EEA解剖中的作用。  方法    探索新鲜尸头标本的多模态重建;验证电磁导航在EEA中深部结构测量的精确性;利用电磁导航定位鼻腔及鼻窦内特征性的解剖标记。  结果   新鲜尸头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T1序列可用于多模态重建,其他序列失败;电磁导航测量结果与毫米软尺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证实电磁导航适合用于新鲜尸头EEA深部测量。 结论    CT及MRI的T1序列可用于对新鲜尸头EEA的深部多模态电磁导航测量;导航定位鼻腔及鼻窦内特征性的解剖标记,为后续颅腔内解剖测量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基于Nrf2通路探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改善小鼠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
    黄星翔, 钟超, 叶华, 徐春贻, 刘云飞, 蒋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62-17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8
    摘要104)      PDF(pc) (6014KB)(84)    收藏
    目的    分析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inol diglucoside,PD)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方法    微型CT分析小鼠小梁骨体积/总体积(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平均小梁厚度(average trabecular thickness,Tb.Th)、平均小梁数目(average number of trabeculae,Tb.N)和平均小梁间距(average trabecular spacing,Tb.Sp);HE染色检测骨组织损伤;TRAP染色分析成骨细胞数量/骨周长(number of bone cells/bone circumference,N.Ob/B.Pm)、空泡率以及破骨细胞表面/骨表面百分比(osteoclast surface/bone surface,Ocs/BS);ELISA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相对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Wb检测核转录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和HO-1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骨丢失量增加,BV/TV、Tb.Th、Tb.N、N.Ob/B.Pm、ALP相对活性、SOD、GSH、Nrf2和HO-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b.Sp、空泡率、Ocs/BS、TRAP相对活性和MDA水平明显上升(P<0.05);E2组和PD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变化趋势完全相反(P<0.05),PD组和E2组小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PD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改善小鼠骨质疏松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臂丛根组成变异1例
    冯博雅, 郝岩, 王晨阳, 史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7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25
    摘要105)      PDF(pc) (751KB)(4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五花血藤水煎液通过抗炎作用促进脊髓损伤后小鼠运动功能恢复
    杨丹, 宋海旺, 梁银花, 刘国祥, 罗艺, 曾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72-17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09
    摘要440)      PDF(pc) (2126KB)(23)    收藏
    目的    探讨五花血藤水煎液(Sargentodoxa cuneata,SCD)在小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的抗炎作用及其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36只SPF级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和SCD组,利用BMS评分检测小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白细胞介素(IL)-6、IL-12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通过NeuN观察损伤处脊髓前角神经元变化,rAAV-retro逆行示踪观察各组小鼠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muscle,TA)相关脊髓运动神经元分布。  结果   与脊髓损伤组相比,SCD组小鼠在损伤后7 d的BMS评分显著提高(P<0.05),损伤后14 d,IL-6、IL-12A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BDN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损伤处脊髓前角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多(P<0.05),TA相关运动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5)。  结论    五花血藤水煎液能明显下调炎症因子IL-6、IL-12A和TNF-α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同时上调BDNF的表达从而对运动神经元起保护作用,促进损伤后小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大麻二酚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
    吴德野, 曹艳, 李恒希, 吴抖威, 李佳丽, 凌腾晗, 吴海鹰, 李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78-18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10
    摘要74)      PDF(pc) (1812KB)(25)    收藏
    目的    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大鼠脑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及其时程变化规律,探讨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对AQP4的干预作用。  方法    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TBI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致伤后8 h、1 d、2 d、3 d、5 d、7 d 6个损伤组和6个CBD干预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采用免疫荧光单标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观察各组大鼠损伤侧皮质区AQP4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TBI致伤后AQP4阳性表达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3 d达到高峰,5 d、7 d有所下降(P<0.05),但仍高于假手术组;CBD干预后1 d、2 d、3 d和5 d的AQP4阳性表达均下降(P<0.05)。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TBI致伤后8 h、1 d、2 d、3 d的AQP4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增加(P<0.05);CBD干预后AQP4蛋白表达水平较TBI组均有所下降(P<0.05)。  结论    TBI可引起AQP4表达升高,3 d达到高峰,而CBD能够抑制AQP4过表达,以1 d、2 d、3 d干预效果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链脲佐菌素对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和睾丸m6A甲基化酶表达的影响
    孟星圻, 邓靖, 彭莉轩, 张圆, 林祎, 周小兵, 曹文宇, 李素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82-18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11
    摘要77)      PDF(pc) (2250KB)(16)    收藏
    目的   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糖尿病小鼠生精功能和睾丸m6A甲基化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20只8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溶媒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注射后第2、4、6、8周检测血糖及体重;第8周采用精子计数法检测小鼠精子数量,HE染色检测精子存活率及睾丸形态,称量睾丸、附睾的重量;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小鼠睾丸中m6A甲基化酶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增高,体重降低(P<0.01);睾丸及附睾重量显著下降(P<0.01)、精子数量显著下降(P<0.05);睾丸形态结构破坏,生精小管萎缩,管腔直径变小,各级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管腔内精子数量减少;睾丸m6A甲基化酶METTL3、FTO、YTHDF3 mRNA表达降低(P<0.05);METTL3、FTO蛋白质表达显著降低(P<0.05)。  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出现生精障碍,其生精障碍可能与睾丸内m6A甲基化酶METTL3以及FTO的表达异常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幼羊硬脑膜mRNA表达差异及影响颅缝处细胞迁移的信号通路探究
    王孟辉, 高岩, 叶小健, 张春阳, 邵国, 吴启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87-19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12
    摘要65)      PDF(pc) (5880KB)(24)    收藏
    目的     探讨颅缝处硬脑膜相较于普通颅骨下硬脑膜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骨缝处硬脑膜对于细胞迁移作用的机制,为临床颅骨缝早闭合补充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6只51日龄小尾寒羊,分别取其颅缝与非颅缝下方的硬脑膜,利用二代测序检测发育期小尾寒羊的不同部位硬脑膜细胞中mRNA表达差异,进行生物信息分析,并通过RT-PCR对测序结果中mRNA表达情况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对颅缝处硬脑膜与颅骨下方硬脑膜共有的差异表达上调基因生物信息分析发现,关于骨缝处硬脑膜相对于颅骨下方硬脑膜上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胞迁移、血管束形成以及细胞外基质产生等方面,富集程度最高的细胞通路为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相关基因验证发现,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表达量在颅缝处下方硬脑膜较普通颅骨下方硬脑膜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颅骨骨缝处硬脑膜相对于颅骨下方硬脑膜PI3K-AKT细胞信号通路表达量显著升高,可能与该通路所具有的增殖与迁移功能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微小RNA-3651过表达通过介导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人舌癌细胞CAL27的生长与侵袭
    吕艳利, 巴凯, 方政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194-19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13
    摘要69)      PDF(pc) (3884KB)(9)    收藏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3651过表达通过介导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人舌癌细胞CAL27生长与侵袭的机制。  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CAL27细胞分为miR-3651 mimic组、mimic-NC组和对照组。采用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miR-3651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波形蛋白、NF-κB p65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  结果    mimic-NC组与对照组细胞miR-3651水平、细胞活力、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率和细胞形态均无明显差异(P>0.05),E钙粘蛋白、N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mimic-NC组相比,miR-3651 mimic组细胞miR-3651水平升高(P<0.05),培养的细胞第2、3、4 天的活力降低(P<0.05),侵袭细胞数和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细胞E钙粘蛋白表达升高(P<0.05),N钙粘蛋白、波形蛋白和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P<0.05),显微镜下观察到EMT形成减少。  结论    过表达miR-3651可以抑制CAL27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miR-181a调控sirt1通路抑制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李丽楠, 丁汉琳, 刘金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200-20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14
    摘要64)      PDF(pc) (5195KB)(6)    收藏
    目的    探讨miR-181a对七氟烷诱导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验证miR-181a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的关系,检测七氟烷对海马神经元中miR-181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将海马神经元转染后用3%七氟烷处理4 h,分为空白组、miR-NC组、miR-181a组、anti-miR-NC组、anti-miR-181a组、(anti-miR-NC+si-NC)组、(anti-miR-181a+si-NC)组、(anti-miR-181a+si-sirt1)组,检测各组细胞中sirt1、核因子κB(NF-κB)、sirt1蛋白、miR-181a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体内实验检测七氟烷处理或同时抑制miR-181a和sirt1表达后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变化。  结果    miR-181a靶向调控sirt1表达;七氟烷使海马神经元中miR-181a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上调miR-181a抑制sirt1蛋白表达,促进NF-κB蛋白表达,而抑制miR-181a呈相反趋势(P<0.05);体内与体外实验均证实沉默sirt1可减弱下调miR-181a对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  结论    沉默miR-181a通过激活七氟烷诱导的海马神经元中sirt1/NF-κB通路,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miRNA-130a-3p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影响损伤心肌细胞
    苗莹莹, 安雷雷, 付升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2): 207-21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2.15
    摘要77)      PDF(pc) (3915KB)(13)    收藏
    目的    探讨miRNA-130a-3p在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    H9C2心肌细胞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miRNA阴性对照组、miRNA-130a-3p mimics组,利用RT-qPCR检测miRNA-130a-3p m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活性,ELISA检测培养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IκBα、Bax、Bcl-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LPS模型细胞中miRNA-130a-3p mRN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LPS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而与LPS组相比较,miRNA-130a-3p mimics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LPS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升高,而与LPS组相比较,miRNA-130a-3p mimics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LPS组细胞中NF-κBp65、Bax、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IκBα与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而与LPS组相比较,miRNA-130a-3p mimics组细胞中NF-κBp65、Bax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IκBα与Bcl-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结论    miRNA-130a-3p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抑制细胞凋亡,提高细胞活性,减少炎性因子释放,从而减轻LPS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