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0-07-25
      
    应用解剖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显微解剖学观察及其意义
    邹莉娜, 邓雪飞, 陈峰, 韩卉
    2010, 28(4):  355. 
    摘要 ( 264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显微解剖观察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的形态特点,为脑静脉血栓形成发病机理的解释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30例(60侧)成人头颅湿性标本,观测记录注入口的数目、分布、类型及走行。 结果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共有注入外口367个(桥静脉与硬脑膜连接处,位于上矢状窦腔外),注入内口(桥静脉在上矢状窦腔内的开口)375个,其中有8个注入外口分别对应两个注入内口。注入口集中分布在上矢状窦前段和后段,分直接注入和间接注入(注入外口经脑膜静脉或硬膜旁窦走行一段距离后到达注入内口)两种类型。37%的上矢状窦后段注入口为间接注入,其中85%使得桥静脉由逆行注入上矢状窦变为垂直或顺行注入。 结论 上矢状窦旁桥静脉注入口复杂多样,且常使桥静脉逆行、垂直和顺行注入上矢状窦内的方式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郑和平, 陈 鹏, 洪发兰, 陈超勇, 张发惠
    2010, 28(4):  358. 
    摘要 ( 193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①前臂后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与前臂后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①前臂后皮神经主干行于前臂背侧,约在指伸肌与尺侧腕伸肌之间下行达腕背部,分布于前臂后外侧1/3区域;②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的位置相对恒定,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的肌间隙、旋后肌与拇长展肌之间(肱骨外上髁下12.5~15.8 cm范围内)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前臂后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在指伸肌与桡侧腕短伸肌之间形成顺沿肌间隙和前臂后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 结论 可以前臂后外侧中段穿支为蒂形成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臂、腕部软组织缺损。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神经解剖学研究
    常丽鹏, 庄永青, 熊洪涛, 付 强, 姜浩力, 方锡池
    2010, 28(4):  363. 
    摘要 ( 195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临床应用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手术过程中神经吻接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解剖观测胸内侧神经及尺神经深支分支特点,比较相关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确定手术过程中神经吻接。 结果 胸内侧神经为胸小肌的主要支配神经,其在第3肋间隙近锁骨中线处入胸小肌,有髓神经纤维计数为(868±130)根;尺神经深支穿出内侧肌间隔后在第3、4掌骨间隙分别发出两明显肌支,其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分别为(394±49)根、(708±78)根;P3L4(尺神经深支在第4掌骨间隙的分支,其分布于第3骨间掌侧肌和第4蚓状肌)与胸内侧神经、正中神经返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都比较接近。 结论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手术中,在切取胸小肌时以胸内侧神经作为供体神经,以第3肋间隙与锁骨中线交点为标记寻找该神经;尺神经深支中P3L4肌支与胸内侧神经吻合最匹配。

    膝下外侧动脉远端蒂腓骨头瓣的应用解剖
    陈超勇, 郑和平, 林松庆, 徐 皓
    2010, 28(4):  366. 
    摘要 ( 2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膝下外侧动脉远端蒂腓骨头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在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重点观测膝下外侧动脉发出腓骨头支近端及远端的长度及外径,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 结果 膝下外侧动脉始于腘动脉,近端长(4.1±0.5)cm,外径(1.8±0.2) mm,远端长为(5.3±0.4)cm,外径为(1.0±0.1)mm。 结论 以膝下外侧动脉远端为蒂的腓骨头瓣,较近端为蒂损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解剖学研究及应用
    夏 江, 俞光荣, 周家钤, 袁 锋, 张世民, 张 凯
    2010, 28(4):  369. 
    摘要 ( 1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1)福尔马林浸泡的防腐成人下肢标本20例,解剖观察并测量与膝关节后外侧入路相关的主1要血管、神经的走行特点,膝关节后外侧主要肌肉、韧带的分布。(2)新鲜冷藏下肢标本4例,按照设计的入路进行模拟手术,评估该入路的可行性。(3)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应用12例,观察该入路的临床效果。 结果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的手术切口全长均不经过腓总神经主干;深层经腓肠肌外侧头外侧和比目鱼肌肌间隙分离,保护了内侧的血管神经束;胫前血管在腓骨头下方(4.15±0.36)cm处自腘动脉发出,影响了远端的显露,但足够复位固定简单的后外侧骨折。临床应用12例,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结论 经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简单的胫骨平台单纯后外侧骨折具有安全,损伤小,暴露充分,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畸形与变异
    右肺叶水平裂变异合并马蹄肾1例
    钟 铧
    2010, 28(4):  374. 
    摘要 ( 8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解剖
    仿活体尸头模型的建立及导航辅助鼻内镜下解剖训练
    邵永良, 吴彦桥, 李晓明, 贾峰涛, 王更银, 马继锋
    2010, 28(4):  375. 
    摘要 ( 22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自制仿活体的人尸头解剖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解剖训练,以提高鼻科医生手术技能,加深对影像学的理解。 方法 首先建立仿活体手术尸头解剖模型。解剖出尸头的颈总动脉及颈内静脉,分别给予仿人体动、静脉血液灌注,使血管内有“血液”充盈。在此模型基础上,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进行鼻腔、鼻窦及前颅底解剖,首先对各解剖标志进行定位,辨认;当动脉解剖暴露时,可见血管内有血液充盈,受到损伤时,有血液喷出,在此情形下,可进行止血训练,比较接近真实的手术情景。 结果 (1)通过对人尸头颈部血管灌注,建立仿活体手术尸头解剖模型。(2)仿活体手术尸头解剖训练达到了接近活体的术野情景。(3)解剖定位准确,加深对影像学的理解。 结论 仿活体手术尸头解剖模型的建立及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解剖训练为鼻内镜下解剖训练提供了更加真实有效的方式。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中硬脑膜减张程度的量化研究
    司 文, 江 坤, 蒋 曼, 牛国盛
    2010, 28(4):  379. 
    摘要 ( 207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与标准大骨瓣容积代偿相匹配的硬脑膜减张程度。 方法 通过对20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减压窗的测量,算出成人平均容积代偿容积。通过尸体颅骨,模拟硬脑膜张力性缺损的过程,求出此容积引起硬脑膜张力性缺损的程度(面积用cm2表示),以此来量化硬脑膜减张程度。 结果 成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平均容积代偿为81 ml,其引起硬脑膜张力性缺损的面积为26.5 cm2。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骨瓣范围、脑萎缩程度、迟发颅内血肿、脑水肿、脑梗塞程度、头皮张力等。 结论 硬脑膜减张缝合时,最佳硬脑膜减张程度为硬脑膜修补面积26.5 cm2,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容积代偿的影响因素略做增减。

    肝移植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解剖定位研究
    王 彬, 何开华, 程 波, 魏 珂, 闵 苏
    2010, 28(4):  382. 
    摘要 ( 179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解剖定位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两种路径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和并发症,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穿刺路径提供参考。 方法 限期肝移植手术患者随机交叉研究,随机确定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先后顺序。全身麻醉诱导后,由同一组麻醉医师依据解剖定位标志按确定的穿刺顺序完成颈内静脉穿刺置管、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记录成功置管前静脉穿刺次数、引导钢丝置入次数,置管时间; 同时记录误入动脉、血肿形成、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42例限期肝移植手术患者入选该研究。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次数分别为(2.3±0.7)次,(2.9±1.4)次(n=42, P<0.05),置管时间分别是(1.58±0.49)min,(2.24±1.01) min(n=42, P<0.05)。1例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时误入颈动脉,并发血肿;1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后出现血肿。 结论    解剖定位穿刺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更容易更快捷。

    输卵管的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韩向君, 郭成浩, 王绥煌, 王磊光, 邱 毅, 李香营, 陈建强
    2010, 28(4):  385. 
    摘要 ( 205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育龄期妇女输卵管内部形态的观察和测量,提供输卵管各部位的活体和离体数据,为输卵管生育和节育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输卵管造影100例、宫腔镜检查30例和离体标本20例进行输卵管各部位长度,径线及内口的形态的观察和测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⑴造影观测双侧输卵管内口直径为(1.07±0.48)mm;间质部中段(0.50±0.22)mm;间质部远端(0.32±0.12) mm;峡部内径(0.46±0.28)mm;壶腹部内径(2.43±1.45)mm;间质部长度(5.27±4.28)mm;峡部长度(24.35± 12.27)mm;壶腹部长度(39.94±22.05)mm;总长(70.78±32.07)mm。⑵宫腔镜观测内口为圆形占76.7%和椭圆形占23.3% ;⑶离体标本观测内口周径(5.87±1.46)mm;峡部周径(2.83±1.87)mm;间质部长度(6.73± 2.49)mm;峡部长度(20.56±7.61)mm;全长(85.42±22.93)mm。 结论 ⑴输卵管是内外口扩大而内径不均匀走行曲折迂回的管道,间质部呈漏斗状,最狭窄的部位在间质部远端。⑵了解输卵管的内部形态对生育和节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窒息气管插管复苏术的应用解剖
    范 真, 贺 生
    2010, 28(4):  388. 
    摘要 ( 16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新生窒息复苏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    新生儿尸体32具,测身长及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将标本头颈部正中矢状切开,暴露喉、气管及支气管,观察测量喉形态、软骨倾斜度;将头部置气管插管体位,测量自口腔和鼻腔至声门的长度、声门至气管杈的长度及气管内径。结果    (1)新生儿身长(50.87±2.02)cm,上部量(33.81±1.06)cm,与总体均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喉口平面与声带平面形成向后开放的角,角度为(46.82±1.58)°,与成人差别较大;(3)上中切牙至声门长(5.95± 0.51)cm,鼻前孔至声门长(7.06±0.47)cm,声门至气管杈长(4.94±0.74)cm,与身长及上部量呈直线相关;(4)气管起始端横径为(0.50±0.12)cm,矢状径为(0.38±0.04)cm,气管末端横径为(0.49±0.14)cm,矢状径为(0.35±0.06)cm,始、末端管径无明显差别。  结论 (1)新生儿插管前可以其身长或上部量为依据估算插管长度,插入不能过深,自口腔插管长度约7~9cm,自鼻腔插管长度约8 ~10 cm,管径以0.25~0.40 cm为宜;(2)选择喉镜时采用直镜片效果好,插入时要充分注意喉口平面与声带平面的锐角。

    畸形与变异
    闭孔动脉腹壁下动脉共干起始与闭孔静脉变异1例
    孙丰刚, 安淑红, 顿爱社, 赵振美
    2010, 28(4):  391. 
    摘要 ( 12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断层影像解剖
    脊柱腰段断面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李林宏, 钱学华, 周庭永, 李彦彦, 刘本菊, 徐 伟, 张 慧, 吕发金
    2010, 28(4):  392. 
    摘要 ( 26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为脊柱腰段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30例横断面标本,观测椎体、椎弓根、椎孔、椎弓板等结构。 结果    椎体横、矢径,以及椎孔横径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女性,P<0.0001),但椎孔矢径无性差(P=0.6441),而不同椎体间椎孔矢径存在差异(P=0.0349),不同椎体的横、矢径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脊椎指数均<1:4.5,且存在性别差异(P<0.0001),不同腰椎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8);腰椎椎板夹角变化较大(70°~90°),同椎骨A、B两个断面该角的大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但无性差、各椎体间也无显著性差异;椎弓根横径、OE径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女性,P<0.0001),不同椎体的该两径存在显著差异(P<0.0001),但该两径值的侧差无显著性差异(P>0.6070);Z角在不同腰椎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但无性差、侧差(性别P=0.4153,侧差P=0.7579)。 结论 ⑴不同性别、不同腰椎间的形态数据存在显著差异;⑵ 椎体横、矢径,椎孔横、矢径,脊柱指数,椎弓板夹角均可作为诊断腰椎孔狭窄的参考指标;⑶椎弓根螺钉选择需结合术前影像测量。

    CT仿真内镜显示鞍底神经血管及其解剖标志的临床意义
    蔡梅钦, 秦 峰, 胡 冰, 凌 聪, 王 辉, 李文胜, 郭 英
    2010, 28(4):  397. 
    摘要 ( 151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侧颅底的断层影像及其三维重建
    付升旗, 王 华, 苗莹莹, 荆利民, 范锡印, 文小军
    2010, 28(4):  401. 
    摘要 ( 1741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脑内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的MR诊断
    刘银社, 袁 飞, 赵 军, 袁 滨, 张忠强, 艾克文
    2010, 28(4):  405. 
    摘要 ( 181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影响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因素
    范国明, 陈其昕, 龚遂良, 李方财
    2010, 28(4):  409. 
    摘要 ( 154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正常人群骨盆入射角调节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的影响因素。 方法 2008年1月至6月门诊筛选正常人群全长脊柱X线片106例,测量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 (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人群按不同骨盆姿势分为38例高SS/低PT组:PI和LL均值各为(50.85±10.01)°,( 49.41±9.84)°,回归方程LL=0.571PI+20.395, 68例低 SS/高PT组:PI和LL均值各为(49.14±12.00)°,(39.17°±10.98)°,回归方程LL=0.531PI+13.079。组内显示PI与SS、LL,SS与LL正相关,呈线性回归,组间显示PI无统计学差异,SS、PT、LL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PI不能单纯确定LL变化,必须考虑骨盆姿势的影响。(2)相同PI下,骨盆越前倾,LL越大;相同骨盆姿势下,PI越大,LL越大。

    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的解剖基础及其CT表现特征
    辛顺宝, 马桂凤, 崔 慧, 徐 敏, 董 鹏
    2010, 28(4):  413. 
    摘要 ( 283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横结肠系膜与胰腺的解剖关系,探讨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的CT表现特征。 方法 (1)术中观察4例行上腹部手术而无横结肠系膜病变的病例,分别观察:横结肠系膜与胰腺的解剖关系,横结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分布及附着。(2)回顾性分析64例胰腺癌患者的CT资料,分别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横结肠系膜的形态、密度、有无血管受累;横结肠系膜上和根部淋巴结的显示情况;横结肠受累范围等。 结果 (1)结肠中动脉走行于横结肠系膜的两层之间,但近结肠侧附着于横结肠系膜后层;(2)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主要表现为:系膜肿块,系膜密度增高,系膜血管受累和系膜淋巴结增大;胰腺病变大小与横结肠系膜肿块的发生率有相关性(P<0.01);(3)胰腺癌主要为纵向侵犯横结肠系膜;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致肿块形成的方式有3种:肿瘤沿着横结肠的腹膜下间隙蔓延;肿瘤沿着横结肠系膜的腹膜下间隙及横结肠系膜前叶蔓延;肿瘤沿着横结肠系膜的腹膜下间隙蔓延,并同时侵犯小肠系膜。 结论 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和解剖基础,CT术前评价胰腺癌侵犯横结肠系膜有重要意义。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观察及临床意义
    何振荣, 赵 亮
    2010, 28(4):  417. 
    摘要 ( 18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 本组60例椎动脉颈椎病患者,年龄(35~68)岁,平均52岁,病史为4个月,最长为2年,均有2次以上间歇性眩晕发作。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摄片、颈椎MRI、颈椎MR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等。 结果 60例中,X线检查表现正常3例,颈椎曲度变直10例,退行性改变44例,不稳3例;MRI提示颈椎退行性变42例,明显椎间盘突出或黄韧带皱褶导致硬脊膜受压18例; MRA检查表明椎动脉管径及走行正常者38例,单侧椎动脉纤细10例,椎动脉扭曲12例,未见椎动脉闭塞。 TCD检查提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正常者8例,其余均存在明显改变。 结论 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局部颈椎失稳及炎症反应,刺激交感神经,诱发椎动脉收缩及痉挛,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畸形与变异
    右肺水平裂缺如并右支气管分支变异1例
    徐年香, 刘曾旭, 涂桂林
    2010, 28(4):  420. 
    摘要 ( 135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可注射性nHA/CS-BMSCs复合物修复兔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刘 阳, 朱立新, 王庆波, 田 京, 许 勇, 温永福, 孙 进, 黄 智
    2010, 28(4):  421. 
    摘要 ( 146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可注射性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材料(nHA/CS)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在促进兔股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方法 18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股骨外侧髁均建立骨缺损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3组 (1)实验组:18只兔右侧股骨缺损植入nHA/CS-BMSCs复合材料;(2)对照组:其中16只兔左侧股骨髁缺损植入单纯CS凝胶材料;(3)空白组:2只兔左侧骨缺损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于第12周末取材,对缺损修复区组织行大体、影像学、形态计量学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比较,观察该复合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 结果 18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X线侧位片及CT检查示实验组修复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缺损修复区CT值测量分析显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nHA/CS-BMSCs复合材料疗效优于单纯CS材料的修复能力,具有确切的骨缺损修复能力,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EDC交联改性的脱细胞异种(猪)肌腱生物学特性研究
    解传飚, 林月秋, 阮 默, 冷元曦, 曾养志
    2010, 28(4):  425. 
    摘要 ( 170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EDC交联的脱细胞异种(猪)肌腱生物学特性,为其作为肌腱移植材料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猪肌腱脱细胞后进行EDC改性处理,进行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体外降解性能、免疫性能和细胞相容性检测,并与新鲜肌腱、深低温冷冻肌腱和单纯脱细胞肌腱进行比较。 结果 EDC改性的脱细胞肌腱免疫原性最低,且力学性能、体外降解特性显著优于单纯脱细胞肌腱,而与新鲜肌腱、冻存肌腱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之间的细胞相容性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EDC改性的脱细胞肌腱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生物学力学特性,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肌腱支架材料。

    人参环氧炔醇对体外培养RSC96细胞的实验观察
    万丽丹, 丁文龙, 林雪群, 刘德明, 华 萍, 伍洪昊
    2010, 28(4):  430. 
    摘要 ( 200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人参环氧炔醇(Panaxydol, PND)对体外培养RSC96细胞神经营养因子及髓鞘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用含不同血清浓度的培养基培养RSC96细胞,MTT检测其增殖能力,以获取最适宜RSC96细胞体外生长的血清浓度。在适宜的血清培养基中加入PND(10 μmol/L)处理RSC96细胞,以RT-PCR、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RSC96细胞NGF和BDNF的表达。另外,预先在培养基中加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非地平探讨PND可能的作用途径。 结果 培养基血清浓度为4  mmol/L时,RSC96细胞生长形态最接近于原代Schwann细胞。PND增强RSC96细胞表达和释放NGF和 BDNF (P<0.05)。尼非地平的使用,则削弱了PND对RSC96细胞的作用(P<0.05)。 结论 在适宜的血清培养基中,体外培养的RSC96细胞可替代原代Schwann细胞,作为研究药物对它的影响及机制的细胞模型。PND增强RSC96细胞的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Ca2+信号途径介导。

    hPDGF-BB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表皮干细胞中的表达
    李新平, 张鸣生, 白利明, 邱家琦, 白文芳, 吴志东, 吴 博
    2010, 28(4):  434. 
    摘要 ( 127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hPDGE-BB(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腺病毒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人表皮干细胞(human epidermal stem cells, hESCs)中PDGF-BB蛋白的表达情况。   方法 从质粒pCMV-SPORT6上通过PCR扩增hPDGF-BB基因,将其酶切后连接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线性化后在BJ5183细菌中和骨架质粒pAdeasy-1进行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并酶切鉴定,线性化后转染入HEK293细胞中进行包装、扩增,得到重组腺病毒rAD-PDGF。原代培养hESCs,流式细胞术分析hESCs的纯度,用收集的腺病毒感染靶细胞hESCs后,Westorn blot检测其表达PDGF-BB情况。 结果 成功使重组腺病毒载体rAD-PDGF携带PDGF-BB基因,流式细胞术检测hESCs的纯度达88%以上, rAD-PDGF成功导入hESCs后,Westorn blot检测hESCs能表达PDGF-BB蛋白。 结论 成功构建的重组腺病毒rAD-PDGF在hESCs中表达PDGF-BB蛋白。

    临床生物力学
    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陈肇辉, 李忠海, 付 强, 严 宁, 侯铁胜
    2010, 28(4):  437. 
    摘要 ( 194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腰椎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单纯减压及坚强固定术后各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分析Coflex系统的生物力学特点。 方法 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正常成人腰骶椎模型,及开窗减压、棘突间Coflex动态固定、椎弓根钉棒坚强固定模型,约束骶骨及髂腰韧带,施加500N预载荷和7.5 Nm运动附加力,测量腰椎节段各方向的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 结果 Coflex固定模型活动度和椎间盘应力分别为,植入节段(L4/5):前屈3.15°,2.571MPa,后伸1.21°, 2.109 MPa;上位邻近节段(L3/4):前屈 3.46°,2.001MPa,后伸2.75°,3.149Mpa;下位邻近节段(L5S1):前屈3.22°,2.681MPa,后伸2.46°, 3.812  MP。 结论 Coflex动态固定可保留植入节段部分活动度并减低其椎间盘应力,而对相邻节段活动度及椎间盘应力无明显影响。

    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下位节段运动补偿的生物力学研究
    周文钰, 白 波, 李振宇, 顾洪生
    2010, 28(4):  442. 
    摘要 ( 199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分析经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下相邻节段的运动补偿特点。 方法 采用新鲜人体颈椎离体标本试验,以无损方式模拟理想状态下的颈椎 C 3~5、C 4~6、C 5~7 三种双节段融合手术,从前屈运动、后伸运动、左右侧弯运动四种运动角度研究融合手术对相邻下位节段的运动影响。 结果 三种模式的双节段融合手术对下位相邻节段的运动具有显著影响(P<0.05)或较为显著的影响(P>0.05)。大多数情况下下相邻节段对融合节段的运动补偿均超过 20%。 结论 颈椎双节段融合术后,下位相邻节段运动普遍受到影响,融合术后邻近节段代偿性的活动度增加是导致邻近节段退变的可能原因。

    基于影像的人体铸型标本三维计算机建模研究
    聂兰英, 唐 雷, 李泽宇, 欧阳钧, 赵卫东, 张美超, 李鉴轶
    2010, 28(4):  445. 
    摘要 ( 277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开展基于影像的人体铸型标本的三维计算机建模研究。 方法 采集小腿铸型标本(有骨和动脉结构)以及肺铸型标本(有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结构)各1件,将小腿铸型标本与肺铸型标本进行CT扫描。将CT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3.01(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利用软件自带的阈值设定(Threshold)、图像编辑(Edit)、区域增长 (Region growth) 等功能可对选定的结构进行图像分割,采用软件的三维计算功能(3D calculation)重建人体小腿铸型标本及肺铸型标本的三维模型。 结果 获得小腿铸型标本CT图像共获得1310层图像,层厚为0.2mm,肺铸型标本CT图像共获得674层图像,层厚为0.4mm。经过三维重建可获得小腿铸型标本和肺铸型标本的三维模型,与原始的铸型标本相比,三维重建模型可清楚直观地再现小腿铸型标本及肺铸型标本的三维形态,能够满足临床应用。 结论 对人体铸型标本开展图像三维重建研究,将使人体铸型标本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可为进一步进行快速成型制造及相关数字医学研究奠定基础,并将产生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临床研究
    肝后下腔静脉间隙和肝外血管在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解剖及应用研究
    覃 谦, 李爱辉, 李 洪, 王力斌, 卢 强, 欧阳杰, 梁卓虹, 谢书勤
    2010, 28(4):  448. 
    摘要 ( 167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后下腔静脉(RHIVC)前间隙和肝外进、出肝血管在半肝切除术中的临床解剖学意义。 方法 对21例通过RHIVC前间隙解剖与选择肿瘤侧半肝进、出血管解剖阻断技术 (slective  hepatic vascul exclusi,SHVE)和22例Pringle阻断法的半肝切除术,同时对半肝切除一侧RHIVC的肝短静脉(short hepatic veins SHVs)数目和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SHVE组患者解剖RHIVC前间隙和将肿瘤侧肝动脉、肝门静脉、肝静脉解剖分离予以结扎或置阻断带过程顺利,无发生RHIVC或肝静脉损伤。在本组43例半肝切除术中, SHVs数量 3~4支44.2%,6~8支55.8%,其中SHVs位于RHIVC前壁中轴线占11.6%。 结论 由于RHIVC前间隙无/或潜在少,且细小的SHVs,通过RHIVC前间隙解剖与SHVE技术,对于巨大肝肿瘤的半肝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的探讨
    沈 哲, 李振宇, 闫洪印, 顾洪生, 余 铮, 田长庆, 陈 杨, 周文钰, 于 从
    2010, 28(4):  452. 
    摘要 ( 176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解剖机制与治疗方式选择。 方法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我们医院2000~2009年43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非手术组,共15例;B组为手术治疗组,共28例。 A组又分为A1组:颈椎管内无压迫、椎管矢状径正常者,6例;A2组:颈椎管内存在致压,矢状径<15 mm者,9例。B组分为B1组:颈椎管内无压迫、椎管矢状径≥15 mm者,共7例;B2组:颈椎管内存在致压,矢状径小于正常范围者,共21例。比较、A1与B1组、B1与B2组、A2与B2组之间在治疗前后JOA评分。 结果 各组在治疗后感觉及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B组(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A组(非手术组)(P<0.05)。但A1与B1组、B1与B2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 ;A1组的疗效明显优于A2组(P<0.05)。 结论 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应根据受伤机制及影像学检查, 有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式, 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疗效与术式选择
    罗 剑, 杨 勇, 瞿东滨
    2010, 28(4):  455. 
    摘要 ( 18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外科手术疗效及术式选择。  方法   34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男26例,女8例,年龄36(22~58)岁,发病时间2.6个月(2天~6个月), 10例患者有明显的上肢肌萎缩及肌力减弱,MRI检查均为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术式选择:①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26例;②非融合技术8例,包括前路颈人工椎间盘置换术6例、后路局限性椎板部分开窗减压、突出髓核摘除2例。 结果 随访(1~6)年。术后症状显著好转,疼痛VAS评分自术前8.5±1.2,下降至术后3.1±0.5,10例肌萎缩及肌力减弱患者中7例全部恢复,3例部分改善。所有患者均对术后效果表示满意。 结论  前路减压融合或者非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均效果良好,非融合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应用研究
    欧阳振华, 黄建荣, 向绪金, 黄 斌
    2010, 28(4):  458. 
    摘要 ( 1722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股骨干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带锁髓内钉在翻修术中的应用疗效。 方法 29例股骨干骨折翻修手术,使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19例行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 全部病例经8~2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5~12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骨折不愈合或断钉等并发症。 结论 带锁髓内钉中轴弹性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满足早期功能锻炼,是股骨干骨折特别是翻修术中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畸形与变异
    双跖肌变异1例
    霍东升, 李 梁, 张 明
    2010, 28(4):  460. 
    摘要 ( 104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临床研究
    鼻内镜下一期眶内侧壁修复及视神经减压手术(附1例报告)
    陈合新, 马盛轩, 吴文灿, 文卫平, 史剑波
    2010, 28(4):  461. 
    摘要 ( 142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双袖套法大鼠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改进与体会
    王 宇, 阚和平, 蒋晓青
    2010, 28(4):  463. 
    摘要 ( 168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右位乙状结肠变异1例
    余修贵, 江会勇, 黄小林, 赵岩, 吕秋红, 任洪梁
    2010, 28(4):  466. 
    摘要 ( 95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应用铸型标本对下颌下腺导管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吴大铭, 俞创奇, 叶伟民
    2010, 28(4):  467. 
    摘要 ( 1448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CT血管造影在皮瓣外科的研究进展
    庄跃宏, 徐达传, 唐茂林
    2010, 28(4):  469. 
    摘要 ( 11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脾动脉伴膈下动脉变异1例
    李文奇, 方凌凌, 何晓静, 范子豫, 任同明, 付升旗
    2010, 28(4):  473. 
    摘要 ( 232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