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山, 马友盟, 林应强. 提拉旋转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3(4): 311-314.
[2] 赵亮, 闫广华, 瞿东滨, 等. 腰椎间盘退变对软骨终板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5, 33(4): 455-460.
[3] 范志勇, 黄淑云, 李黎, 等. 基于"法从手出"分析提拉旋转斜扳手法的数字化特征[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 21(27): 4354-4359.
[4] 田强, 钟侨霖, 郭汝松, 等. 两种腰椎脊柱推拿手法推扳力的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3(3):324-326.
[5] 李庆兵, 冯跃, 罗建, 等. 有限元分析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研究进展[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1): 94-96.
[6] 王志鹏, 张晓刚, 赵文韬, 等. 有限元分析在腰椎手法治疗中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医用生物力学, 2017, 32(3): 293-298.
[7] 魏晓宁, 王艳, 裴飞. 腰椎间盘结构、盘内压力及不同载荷的影响: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20): 3242-3247.
[8] 姚女兆, 蒋杰, 彭理良, 等. 推拿对腰椎运动单元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4, 32(6): 721-724.
[9] 吕立江, 包家立, 范炳华, 等. 杠杆定位手法作用下正常腰椎间盘的应力一应变特性初探[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0): 1156-1159.
[10]徐海涛, 李松, 刘澜, 等. 腰椎斜扳手法时椎间盘的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1, 15(13): 2335-2338.
[11]冯宇, 高燕, 张国荣, 等. 椎体位移与椎间盘内压力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骨伤, 2001, 14(2): 83-84.
[12]王沛, 董强, 雪原. 腰椎间盘突出病变部的压力测定及其病理学意义[J]. 中华骨科杂志, 2002, 22(3): 129-133.
[13]冯宇, 高燕, 冯天有.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观察[J]. 中国骨伤, 2011, 24(1): 30-33.
[14]郭伟, 韩磊, 闵亚青, 等. 腰椎手法关节和椎间盘压力的力学研究[J]. 颈腰痛杂志, 2016, 37(4): 263-267.
[15]张晓刚, 董建华, 杨学峰, 等. 三维有限元腰椎节段模型上模拟拨伸按压手法的生物力学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 14(22): 4000-4004.
[16]张晓刚, 秦大平, 宋敏, 等. 拔伸按压手法对退变腰椎节段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3(10): 3108-3114.
[17] 徐海涛, 徐达传, 李云贵, 等. 坐位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间盘内在应力和位移的有限元分析[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 22(9): 769-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