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1-25
      
    应用解剖
    寰枢椎后方结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潘保顺, 陈金水, 方镇, 高明杰
    2022, 40(6):  633-6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1
    摘要 ( 260 )   PDF (2881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为设计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测量30例寰椎和枢椎骨标本、50例男性和50例女性CT寰枢椎后方结构相关数据,分别比较骨标本、CT图像测量指标的侧别及性别统计学差异,比较骨标本数据和CT数据统计学差异。  结果   骨标本测得后中线处高(10.75±1.38)mm、厚(8.55±1.7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45±0.73)mm、(20.28±2.20)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00±3.43)°、(134.67±2.87)°。CT测量后中线处高(10.45±1.61)mm、厚(8.12±1.57)mm,内、外侧后中线到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分别为(13.60±1.26)mm、(20.48±2.05)mm,内、外侧缘后弓夹角分别为(141.23±9.64)°、(135.47±9.02)°,后弓外侧缘半径(26.77±2.14)mm,枢椎板斜率(58.34±7.60)°,寰椎后弓下缘至枢椎棘突上缘高(19.07±2.73)mm,寰枢椎后间隙高(6.83±2.01)mm。CT数据大部分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和CT数据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标本与CT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解剖特征较为固定;CT能较好地反映该特征;本研究可为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数字儿童颅底及颈部可视化模型建立研究
    李梓瑜, 李琨, 郭燕, 越洒, 曲星月, 刘宇航, 张凤珍, 王星, 徐以发, 李志军, 李筱贺, 张少杰
    2022, 40(6):  639-64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2
    摘要 ( 125 )   PDF (475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儿童颅底及颈部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  方法    通过冷冻数控铣切及数字摄影技术获取1例中国6岁男童连续高精度超薄断层标本数字解剖图像数据集,选取从颅底至T1上缘之间的横断面,利用PhotoShop.2021逐张进行手动分割,使用三维重建软件Digihuman Reconstruction System将手动分割的结构重建,再导入3-matic Research 13.0软件进行调整和修改。  结果   成功建立首例中国男童的颅底及颈部三维可视化模型,多方位多角度清晰再现所分割结构三维形态及空间位置关系,完成对颅底及颈部椎骨、血管、神经及肌肉的详细观察,对颈部动静脉神经及椎体相关数据测量,分析解剖结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  结论   利用数字儿童颅底及颈部三维可视化模型,可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详细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结合对颈部血管神经及椎体结构数据测量,为儿科临床诊治、虚拟手术、医学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基于结构光三维重建的成人第3指蹼间隙的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冯培勋, 李桂军, 赵永红, 程明亮, 李立国
    2022, 40(6):  644-64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3
    摘要 ( 257 )   PDF (2632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结构光三维重建的成人第3指蹼间隙解剖形态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为并指分离指蹼重建术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科技园和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志愿者126人为研究对象,年龄18~42岁,平均(25.07±4.62)岁,通过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对第3指蹼间隙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近节指骨长度(proximal phalanx length,PPL)、指蹼实际长度(web length,WL)、掌骨间宽度(Intermetacarpal width,MD)、指蹼游离缘长度(free edge of web length,WW)等8项直接测量指标和4项间接指标。  结果    结构光三维重建第3指蹼间隙解剖学形态分为5种类型:陡坡型、微弧型、直线型、圆弧型、前凸型。圆弧型、前凸型的PPL3和PPL4小于微弧型,圆弧型和前凸型的PPL3小于陡坡型,前凸型的WH小于陡坡型,微弧型的WHR小于圆弧型和陡坡型,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构光三维重建第3指蹼间隙分为5种类型:陡坡型、微弧型、直线型、圆弧型、前凸型。不同的指蹼形态分型可为临床医生制定手术方式以及设计皮瓣形状提供解剖学依据。
    基于上睑皮肤松垂机制的眉脂肪垫应用解剖学研究
    马坤, 李平松, 侯团结, 陈啸, 马乐, 荣坤杰, 陈家祥
    2022, 40(6):  649-6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4
    摘要 ( 181 )   PDF (413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重置眉脂肪垫以改良上睑皮肤松垂整形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4侧新鲜尸头标本的眉区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眉脂肪垫重要毗邻关系及解剖参数。  结果   眉脂肪垫位于额肌、眼轮匝肌眶部与骨膜之间的筋膜脂肪层中,与眼轮匝肌衔接致密,而与骨膜和眶隔膜连接松散。眉脂肪垫向上逐渐变薄呈筋膜状态,向下移行插入眼轮匝肌下脂肪层,内侧为滑车上神经血管束,向外与颞浅筋膜脂肪层相延续,呈现横径较长的扁椭圆形态,在体表映射范围位于眉峰和眉梢,最大厚度(1.33±0.30)mm,最大垂直宽度(15.51±0.53)mm,最大水平长度(34.44±0.67)mm,其主要血供源于眶上动脉向颞侧发出的分支;眉脂肪垫在眶隔和肌肉之间形成一个滑动空间,利于眉毛活动,但会导致眉外侧没有足够支撑力抵抗重力作用,使眶外侧软组织随年龄增长而下垂。  结论   可以通过重置眉脂肪垫改良上睑皮肤松垂整形术,将其固定在眶缘骨膜上,不仅可以调整眉位置,还能增强眶缘上方软组织的支撑结构,避免出现眉下垂,稳定手术效果,改善眉及上睑形态。
    不同体位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椎旁肌的超声影像测量与分析
    杨巧华, 颜滨, 李征毅, 杜冰冉, 汝首航, 姜江, 汪斐, 贾蕊, 李鉴轶
    2022, 40(6):  655-65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5
    摘要 ( 186 )   PDF (1563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超声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脊柱两侧椎旁肌的对称性和形态学特征,为AIS运动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  方法 收集23例AIS患者(患者组)与23例无脊柱侧凸的青少年(对照组),应用超声对两组受试者在休息位(腰背部肌肉取俯卧位、腹部肌肉取仰卧位)、站立位下测量椎旁肌(T12~L5水平竖脊肌、T12~S1水平多裂肌、腰方肌和腹横肌)厚度,计算肌肉厚度变化率。  结果 休息和站立位时,AIS患者主弯曲线T12~L4水平竖脊肌、T12~S1水平多裂肌、腰方肌和腹横肌(仅休息位)凸侧厚度均小于凹侧(P<0.05);休息和站立位时,AIS患者凸侧竖脊肌、多裂肌、腰方肌和腹横肌(仅休息位)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凹凸两侧的竖脊肌收缩厚度变化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休息和站立位时,AIS患者主弯曲线多个椎体节段椎旁肌对称性不良,较对照组凸侧椎旁肌厚度薄。 
    实验研究
    蒂部动脉位置对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仇玉君, 付裕, 苏航, 尹思源, 王玥清, 唐茂林, 习珊珊
    2022, 40(6):  660-66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6
    摘要 ( 118 )   PDF (814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改变蒂部动脉的位置,探讨其对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保留右侧髂腰动、静脉;实验组,保留右侧髂腰静脉+左侧髂腰动脉。术后7 d,统计皮瓣成活率,血管造影观察choke动脉扩张情况,HE染色显微镜下测量choke动脉的腔内直径。   结果    术后7 d,实验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85.5±2.9)% vs(68.9±2.6)%,P<0.001;两组choke1动脉扩张程度相当,(46.93±6.21)μm vs(46.79±6.69)μm,P>0.05,实验组choke2动脉扩张较对照组更明显,(66.08±6.78)μm vs(46.00±6.90)μm,P<0.001。   结论    蒂部动脉位置改变,可促进choke动脉扩张和皮瓣远端供血,从而提高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率。
    rno-miR-161靶向EGLN2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额叶铁死亡
    周贤熙, 周丽亭, 马春媚, 孔洁琛, 苏俊芳, 邓汝东, 刘爱军, 陈东风
    2022, 40(6):  665-67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7
    摘要 ( 159 )   PDF (4163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rno-miR-161调控egl-9家族缺氧诱导因子2(EGLN2)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额叶铁死亡的影响。  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原则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模型组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假手术组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术后4周水迷宫检测行为学。RT-qPCR检测VD模型大鼠额叶rno-miR-161的变化,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EGLN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rno-miR-161与EGLN2是否存在靶向调控关系。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rno-miR-161-mimic和rno-miR-161-inhibitor对EGLN2表达的影响。siEGLN2转染PC12细胞,检测GPX4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rno-miR-161表达下降、EGLN2表达上升、GPX4表达下降。rno-miR-161直接靶向EGLN2。rno-miR-161-mimic抑制EGLN2的表达,rno-miR-161inhibitor导致EGLN2表达升高。siEGLN2促进GPX4表达。  结论    VD大鼠额叶中rno-miR-161靶向EGLN2抑制铁死亡。
    丹参酮IIA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青青, 熊佳慧, 温玉清, 杨红胜, 李金斗, 方萌, 刘宇炜
    2022, 40(6):  671-67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8
    摘要 ( 145 )   PDF (6496KB) ( 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丹参酮II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CCl4组以及Tan ⅡA保护组(Tan ⅡA 20 mg/kg+CCl4),每组10只。腹腔注射CCl4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ST和ALT活性,测定肝组织SOD活性及GSH、MDA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I3K、p-PI3K、Akt、p-Akt、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Cl4组相比,Tan ⅡA保护组肝脏指数显著下降(P<0.01),血清AST(P<0.01)和ALT活性降低(P<0.05),肝组织SOD活性(P<0.01)及GSH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变化得到显著改善。同时,Tan ⅡA使肝组织p-PI3K和p-Akt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显著诱导Nrf2转位入核(P<0.01),促使其下游靶蛋白HO-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 结论    Tan ⅡA能够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
    魏江存, 秦祖杰, 蔡文威, 马秀梅, 覃丽萍, 马艳, 郑玲, 谭雨坪
    2022, 40(6):  677-68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09
    摘要 ( 107 )   PDF (2003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筛选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方法    使用MTT法确定壮药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RAW264.7细胞安全给药浓度范围,通过ELISA法测定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二氯甲烷-甲醇部位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TNF-a、IL-12、IL-6、IL-1β含量,筛选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的流份。  结果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在0.06~2.0 mg/ml浓度范围内,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流份对细胞活力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在0.5 mg/ml以上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在0.5 mg/ml以下对细胞活力具有增强作用。二氯甲烷-甲醇洗脱部位高剂量能抑制炎症因子IL-12、IL-6、TNF-a、IL-1β释放,对NO的分泌没有抑制作用。  结论    赪桐乙酸乙酯部位及不同洗脱梯度的二氯甲烷-甲醇部位抗炎机制是通过抑制NO、TNF-a、IL-12、IL-6、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二氯甲烷-甲醇(50:1)洗脱部位和二氯甲烷-甲醇(30:1)洗脱部位的抗炎能力较强。
    白藜芦醇对腔隙性脑梗死大鼠脑损伤的影响
    米晓璐, 李百艳, 李雅琴, 朱保月, 王维展
    2022, 40(6):  683-68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0
    摘要 ( 104 )   PDF (611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大鼠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ES组以及联合组(RES+LY294002),月桂酸钠法制备LI模型,Zea-Longa’s法评估神经功能,TTC法观察脑梗死体积,酶联免疫法检测脑组织氧化应激、炎性因子水平,Weidener法观察微血管密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13K/Akt)通路相关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  结果    RES组能降低LI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和MDA、TNF-α、IL-6、IL-1β水平(P<0.05),增加微血管密度、SOD、CAT、GSH-PX、IL-10水平和VEGF、p-PI3K、p-AKT蛋白表达(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与RES组相比呈相反趋势(P<0.05)。  结论    RES可改善LI大鼠脑损伤和血管新生,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该过程。
    珠子参总皂苷上调miR-216a抑制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损伤
    高山, 庞婕, 李占结, 李晨希, 尚庆毅
    2022, 40(6):  689-69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1
    摘要 ( 129 )   PDF (517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珠子参总皂苷对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炎症反应、凋亡的影响及其对miR-216a的调控作用。  方法   采用HCMV感染MRC-5细胞建立病毒感染模型,不同浓度(100 μg/mL、200 μg/mL、400 μg/mL)的珠子参总皂苷处理细胞,分别将miR-NC、miR-216a mimics转染至HCMV感染的MRC-5细胞,分别将anti-miR-NC、anti-miR-216a转染至HCMV感染的MRC-5细胞后加入珠子参总皂苷处理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法检测miR-216a表达量。  结果   珠子参总皂苷可降低HCMV感染的MRC-5细胞凋亡率及TNF-α、IL-6的水平(P<0.05),而miR-216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转染miR-216a mimics可降低凋亡率及TNF-α、IL-6的水平(P<0.05);转染anti-miR-216a可降低珠子参总皂苷对HCMV感染的MRC-5细胞炎症反应及凋亡的作用。  结论   珠子参总皂苷可通过上调miR-216a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从而减轻HCMV感染的MRC-5细胞损伤。
    复合骨碎补总黄酮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在兔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于洋, 宋永才, 杨立峰
    2022, 40(6):  696-70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2
    摘要 ( 92 )   PDF (7330KB) ( 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为载体将骨碎补总黄酮应用于兔软骨损伤局部,观察修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数据。  方法    制备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与负载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支架形貌,同时检测该支架的体外缓释能力。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利用电钻在股骨滑车部位构建直径3.5 mm、深1.5 mm的软骨损伤模型,空白组软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对照组植入单纯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实验组植入负载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术后12周、24周行标本大体与组织学观察,RT-PCR检测修复组织Sox-9、II型胶原与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软骨缺损部位II型胶原蛋白表达,分析软骨修复效果。  结果    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具有良好的三维孔隙结构,孔洞之间相互联通;制备的载药微球表面较光滑,为较规则的圆球形;载药微球均匀分散于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基质中。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可在体外持续稳定地释放骨碎补总黄酮,实验组软骨损伤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对应的ICRS评分与Wakitani组织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软骨基因Sox-9、Ⅱ型胶原与聚集蛋白聚糖mRNA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5),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负载骨碎补总黄酮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植入软骨损伤部位可持续缓慢地释放骨碎补总黄酮,为种子细胞的生长与分化提供适合的微环境,有效促进软骨组织再生。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聚合物-细胞外基质复合物补片修复兔外耳道全层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
    马洪峰, 任庆, 郑末, 程万民, 廉梅
    2022, 40(6):  704-70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3
    摘要 ( 133 )   PDF (5636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聚合物(adipose-derived stem cell aggregates,ADSC aggregates)-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复合物补片(ADSC aggregates-ECM)在兔外耳道全层皮肤损伤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将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在大白兔的耳腹侧耳根处构建外耳道内壁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内植法将ECM支架、ADSC aggregates-ECM支架铺于明胶海绵与创面边缘之间,缝合伤口前确保支架完全覆盖创面。空白组不做处理。术后14 d,比较各组动物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细菌菌落阳性比例;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细胞核增殖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Ki67)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各组创面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  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实验组、对照组动物的创面愈合率、Ki67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菌菌落阳性比例、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的创面愈合率明显升高、Ki67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细菌菌落阳性比例、创面组织中IL-1β、TNF-α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     ADSC aggregates-ECM补片能明显促进大白兔外耳道内壁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
    临床生物力学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徐达强, 孙培栋, 赵加力, 杨惠林, 欧阳钧
    2022, 40(6):  710-71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4
    摘要 ( 119 )   PDF (1536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不同医生拧紧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  方法    4个0.12 g/cm3的Sawbone松质骨块,每个松质骨块均匀打24个孔并随机分为两组,4名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在松质骨块上拧紧相同规格的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测量螺钉加压力和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  结果    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力显著高于AO拉力螺钉(P<0.05),两段式拉力螺钉加压后钉道拔出强度高于AO拉力螺钉(医生I,P=0.875;医生II、III、IV,P<0.05);不同医生拧紧螺钉后的加压力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医生均因两段式拉力螺钉获益:相对于AO拉力螺钉,两段式拉力螺钉的加压性能好,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轻;医生个体差异影响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拉力螺钉加压性能。
    临床研究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椎体空洞形成的危险因素与疗效分析
    梁昌详, 梁国彦, 郑晓青, 黄勇兄, 尹东, 昌耘冰
    2022, 40(6):  714-71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5
    摘要 ( 716 )   PDF (363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内固定复位术后椎体内空洞形态,分析空洞产生的危险因素及空洞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内固定复位术治疗患者52例,随访2年以上,观察椎体内空洞形态;将患者按椎体内有无明显空洞分为2组,对比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分析导致空洞的危险因素及空洞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结果    椎体完全愈合23.1%(12/52),存在空洞76.9%(40/52)。椎体空洞的形态有几种类型:终板空洞22.5%(9/40);椎体空洞47.5%(19/40);椎体劈裂30%(12/40)。椎体空洞组男性比例较高、脊髓神经损伤较严重。术后随访平均37.8个月,患者的腰痛及腰椎功能恢复良好,两组间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伤椎置钉复位术未行椎体植骨者容易导致椎体内空洞,骨折爆裂程度越高,越容易导致椎体空洞;实施伤椎螺钉置入术后椎体高度复位的程度较大是导致椎体中前部出现空洞的重要原因。椎体内出现空洞或劈裂,短期不影响患者的腰椎疼痛及功能。
    CT三维成像在颈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术中“V”点定位的作用
    简伟, 徐聪, 艾雯, 尹生江, 毕振宇, 吴泽斌
    2022, 40(6):  720-72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6
    摘要 ( 584 )   PDF (1655KB) ( 1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CT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中“V”点确定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行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并成功随访的患者50例,均为单侧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且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发现颈椎失稳。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4.2(40~75)岁,C4/5节段14例,C5/6节段25例,C6/7节段11例。患者分为两组,术中常规C臂X线机下定位“V”点为A组(26例),术前通过3D-CT技术确定“V”点为B组(24例),比较二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20±2.56)月(3~13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防评分、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稳定性,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手术中“V”点定位有重要意义。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王镱凝, 范新宇, 毕鑫, 彭玉峰, 毕振宇
    2022, 40(6):  725-72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7
    摘要 ( 134 )   PDF (1958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13例下肢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手术进行修复,创面缺损面积为8.0 cm×5.0 cm~ 20.0 cm×17.0 cm,皮瓣切取面积6.0 cm×9.0 cm~18.0 cm×21.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分层缝合。术后观察创面闭合、皮瓣成活与供区愈合情况,定期随访皮瓣外观、质地、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12例皮瓣顺利成活,皮瓣色泽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皮瓣外形基本满意;1例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患者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手术探查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边缘坏死1.5 cm,换药处理后愈合;全部患者创面受区与腹壁供区创口Ⅰ期愈合。8例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5例皮瓣位于关节部位长期制动因而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结论    腹前外侧壁穿支皮瓣具有皮瓣供区血供来源稳定,供区位置隐蔽、可提供较大面积皮肤和组织等优点,对于修复下肢大面积组织缺损疗效可靠。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临床观察
    张子阳, 金文虎, 全辉, 吴祥奎, 祁建平, 魏在荣
    2022, 40(6):  730-7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8
    摘要 ( 203 )   PDF (1375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7年4月~2020年1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7例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12~52岁,平均24岁;左手部2例,左腕关节1例,右腕关节4例;创面感染致瘢痕增生2例,开水烫伤致瘢痕增生1例,火焰烧伤致瘢痕增生4例。瘢痕形成6月~34年,平均7年。根据Mayo评分法评估手腕部功能,术前患者手腕部功能可5例,差2例。  结果    腕关节畸形均获得矫正,以腕关节中立位为0°测量,腕关节掌屈可达到55~70°,背伸可达0~55°,无明显疼痛及麻木感,手指活动灵活。患者均无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术后随访5月~24月(平均15月),末次随访时评估手腕部功能,良4例、可3例,较术前显著改善。  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手腕部瘢痕挛缩畸形安全有效,可为烧伤后肢体功能重建提供一种新的疗法。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Flow-through皮瓣联合MIPPO于急诊胫腓骨Gustilo IIIC型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常树森, 何春念, 陈伟, 周健, 张芳, 聂开瑜, 邓呈亮, 魏在荣
    2022, 40(6):  733-73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9
    摘要 ( 122 )   PDF (3707KB) ( 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Flow-through皮瓣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于急诊治疗胫腓骨Gustilo IIIC型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9月我科收治的6例胫腓骨Gustilo IIIC型骨折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4~54岁,中位年龄35岁;交通事故伤4例,摔伤1例,重物砸伤1例。肢体严重程度MESS评分:>7分2例,6~7分3例,<6分1例。患者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7 cm~28 cm×12 cm,均急诊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Flow-through皮瓣联合MIPPO治疗。  结果   本组患者住院时间10~20 d,平均14.2 d。皮瓣均I期顺利成活。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平均10.1个月,随访期间无骨感染、骨髓炎等并发症,骨性愈合时间7~9个月,平均8.3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良好,供瓣区留有线状瘢痕,肢体外形良好,无痛、感觉恢复良好、可负重行走、无明显跛行。  结论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Flow-through皮瓣联合MIPPO急诊治疗胫腓骨Gustilo IIIC骨折,新鲜创面解剖清晰,手术更为简便,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并发症,利于肢体功能早期恢复。
    影响因素预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价值
    杨绍伟, 陈瑜, 肖霞, 刘帆, 黄穗
    2022, 40(6):  738-74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20
    摘要 ( 145 )   PDF (1947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12月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阵发性哭吵/腹痛、血便、呕吐、发热、腹泻、腹部包块、住院时间、肠梗阻、套叠影位置、肠套叠类型、空气灌肠整复、手术治疗情况等。单因素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整复失败的价值。  结果    年龄、病程≥48 h、阵发性哭吵/腹痛、血便、呕吐、发热、腹泻、腹部包块、肠梗阻、套叠影位于左半结肠及住院时间在整复成功组和失败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整复失败的保护因素,而病程时间≥48 h、血便、呕吐、发热、腹部包块、肠梗阻及套叠影位于左半结肠是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套叠影位于左半结肠、年龄、血便及肠梗阻均有一定预测准确性,其中年龄最佳截断点为10.5个月;肠梗阻、血便、年龄及套叠影位于左半结肠联合预测可提高准确性。  结论    年龄≤10.5个月、血便、肠梗阻及套叠影位于左半结肠预测整复失败均有一定准确性,联合预测准确性更高。
    改良单切口多通道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附120例报告)
    陈正军, 聂钰, 卫义, 周放, 任尚青, 范世达, 吕倩, 田景芝, 王东
    2022, 40(6):  743-74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21
    摘要 ( 191 )   PDF (1883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改良单切口多通道(无需使用多通道腹腔镜手术入路装置)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120例前列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改良单切口腹膜外途径)60例,B组(多切口经腹腔途径)60例。A组平均年龄67.5 (60~78)岁,其中,Gleason 评分≤7分50例,8分10 例。前列腺体积62.4(25.0~200.0) ml。B组平均年龄68.3 (57~80)岁,其中,Gleason 评分≤7分48例,8分12 例。前列腺体积63.2(29.5~120.0) ml。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切缘阳性率、尿控满意率。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A组和B组术后通气时间分别为25 h(12 h~50 h)和81.5 h(48 h~16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3个月、尿控满意率患者分别为20例(33.33%)、55例(91.67%)和6例(10.0%)、18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单切口多通道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控及肠道功能恢复快,不受特殊装置制约,易于普及。
    技术方法
    一种红色标签纸在甲状腺小病灶冰冻切片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李明显, 周娜, 郑细闰, 杜晓华, 李晓, 郑广娟, 何青莲, 汤丽鹏
    2022, 40(6):  748-75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22
    摘要 ( 78 )   PDF (157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淋巴结(皮)瓣治疗淋巴水肿的应用进展
    张琳, 李莉, 李良昌, 秦向征, 于春波, 丁自海
    2022, 40(6):  751-75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23
    摘要 ( 111 )   PDF (904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上睑脂肪的解剖特征及临床应用
    陈朝阳, 李方伟, 洪伟晋, 汪海滨
    2022, 40(6):  754-75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24
    摘要 ( 244 )   PDF (463KB) ( 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