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5-25
      
    应用解剖
    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意义
    朱明昇, 王增涛, 陈京国, 郝丽文, 陈超, 侯致典
    2022, 40(3):  249-2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1
    摘要 ( 154 )   PDF (7697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与第2掌背动脉及指蹼动脉间的吻合类型, 为第2掌背动脉皮瓣的安全设计切取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成人新鲜手标本39侧, 用红色乳胶灌注动脉。解剖观测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的起源、走行、外径以及与第2掌背动脉和指蹼动脉间的吻合方式。  结果     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在第2掌骨颈处起自第1掌心动脉,起始处直径(0.57±0.20)mm,沿第2掌骨颈尺侧和骨间肌的间隙穿向背侧,与第2掌背动脉及指蹼动脉间形成吻合。依其与掌背动脉及指蹼动脉的吻合特点可分4型:Ⅰ.无吻合型(38.46%);Ⅱ. “T” 型(33.33%);Ⅲ. “Y”型(25.64%);IV. “π” 型(2.56%)。 结论    28.20%的第2掌背动脉与指蹼动脉间并非直接吻合,而是通过第1掌心动脉掌骨颈尺侧穿支间接吻合( “Y” 型、 “π” 型吻合),当遇到这两种情况时,术中很容易破坏第2掌背动脉与指蹼动脉间的吻合连续性,导致第2掌背动脉皮瓣的切取困难甚至失败。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武平华, 莫立根, 陈海南, 郭方舟, 穆军博
    2022, 40(3):  255-25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2
    摘要 ( 193 )   PDF (4464KB) ( 1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暴露颅底中线区域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该术式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解剖5具成人尸头标本,观察该入路暴露的颅底中线区域脑组织、血管及神经。  结果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暴露前床突及其内侧前颅底硬脑膜、嗅沟及嗅神经;蝶鞍区可显露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前间隙、垂体上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周围间隙;上斜坡区域可显露鞍背硬脑膜、乳头体、基底动脉末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脑桥腹侧。  结论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在解剖学上可行,临床上可作为常规显微镜手术及经鼻内镜入路手术的有效补充。
    基于MRI喙锁韧带的解剖学参数分析
    张磊, 张华强, 金玉峰, 张梦瑶, 周鑫, 李炳坤, 唐小高
    2022, 40(3):  259-26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3
    摘要 ( 209 )   PDF (2210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喙锁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对骨隧道建立的指导意义。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480例肩胛骨MRI扫描数据,在斜冠状位和斜矢状位图像上测量4个角度和7个距离,并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  结果 在斜冠状位图像上,肩锁关节中点到锁骨钻孔点的距离男性平均值大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斜矢状位图像上,男性的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中心到喙突附着处中心的距离,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中心到喙突尖端的距离,锁骨上表面的中点到喙突下表面最远端的距离,喙锁韧带锁骨附着处直径平均值均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这些解剖参数能够完整地描述喙锁韧带的解剖学特征,指导骨隧道的准确建立,利于对肩锁关节脱位的个体化治疗。
    广东地区人群颞下颌关节解剖参数的三维分析
    郭津源, 杜原, 王桐月
    2022, 40(3):  263-26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4
    摘要 ( 127 )   PDF (1628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广东地区不同人群的下颌骨及髁突解剖参数进行三维分析。  方法    选取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的患者265名,利用CBCT分别测量男性和女性的髁突长度、髁突高度、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高度以及下颌神经进入下颌升支的位置。  结果    所有患者髁突的平均长度(内极-外极)二维测量为19.2 mm、三维测量为20.3 mm,男性比女性长3.6 mm,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下颌骨高度、髁突高度和下颌升支高度分别为59.6 mm,22.8 mm和38.3 mm,其中下颌骨高度男性比女性长6.4 mm,两性之间有统计学差异。下颌升支的宽度、下颌小舌到升支前缘的距离和下颌小舌到升支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9.4 mm,14.8 mm及14.6 mm,男女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CBCT测量颞下颌关节有着更显著的准确性,本实验结果丰富了中国人群下颌骨解剖数据,有助于开发适合广东地区的人工颞下颌关节。
            【关键词】 下颌骨;    髁突;    CBCT;    人工颞下颌关节
    基于MRN技术的下腰椎Kambin三角的解剖学研究
    王洪伟, 李铠湘, 王青云, 李锐冰, 刘晓强
    2022, 40(3):  267-27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5
    摘要 ( 459 )   PDF (1987KB) ( 1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分析正常成人下腰椎Kambin三角工作区磁共振神经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下腰椎微创手术的选择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对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进行腰椎L4~S1节段的MRN扫描,通过Osirix软件对图像进行神经成像并测量以下数据: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间距(A)、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间距(B)、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α)、Kambin三角的面积(S),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自L4~S1,同侧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的距离逐渐减小(P<0.05),而同侧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L4~S1,同侧出口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L4~S1,Kambin三角面积逐渐增大(P<0.05);此外,所有测量指标同节段左右两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MRN技术对下腰椎Kambin三角各组成结构的解剖关系显像清晰准确,便于相关解剖测量并指导临床腰椎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模型的构建技巧
    吴东方, 刘东红, 方芳, 荆幸, 陈绍锋, 庄跃宏
    2022, 40(3):  271-27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6
    摘要 ( 167 )   PDF (3422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推介将大鼠腹壁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的具体操作步骤。  方法    选取体重420 ~ 45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20只,麻醉成功后备皮,设计以腹壁浅血管为蒂的4 cm × 2 cm腹股沟皮瓣,游离移植至腋窝,以胸外侧血管为受区血管,重点观察:股血管及胸外侧血管的起源、走行与分支,测量其外径和长度;大鼠生存状态;术后第7 d皮瓣存活情况。  结果    股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72± 0.08)mm及(1.29±0.17)mm,胸外侧动、静脉的管径分别为(0.59±0.18)mm及(1.04±0.12)mm,两者适合做端端吻合。术后有2只大鼠死亡,另有3只大鼠皮瓣完全坏死,皮瓣存活率达75%。由于股动脉的破坏,患肢术后会出现跛行,1周后,随着血供的代偿,大鼠的步态逐渐恢复正常。  结论   大鼠腹壁浅动脉游离皮瓣是超级显微外科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前操作练习的有效模型之一。
    实验研究
    小鼠臂丛离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结构与形态退变的影响
    李咪, 许嘉玮, 邹颖, 郭家松
    2022, 40(3):  277-28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7
    摘要 ( 130 )   PDF (1805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臂丛离断后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退变与时间和损伤距离的相关性。  方法   在距离椎间孔3 mm或10 mm处处离断小鼠臂丛,术后7、14、28、56 d取材,采用MAP2免疫荧光染色和体视学分析、Golgi-Cox染色和Sholl分析观测颈膨大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树突结构和形态变化;术后28 d比较距离椎间孔3 mm和10 mm臂丛离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的影响。  结果    MAP2免疫荧光显示臂丛离断导致脊髓前角内树突的密度和完整性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Golgi-Cox染色和Sholl分析显示运动神经元最长树突、总树突长度、树突最大跨度、树突3级分支的数量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与距离椎间孔10 mm处离断组相比,3 mm处离断引起的树突长度退变更为明显。  结论    脊髓运动神经元树突在周围神经损伤后会发生退变,随时间延长其退变程度加重,随损伤部位与脊髓的距离延长树突长度退变程度减轻。
    冬凌草甲素通过上调miR-204-5p抑制PC-3细胞迁移与侵袭的作用机制研究
    施浩然, 包广龙, 令狐熙涛, 吴洪瀚, 赵泽驹, 刘霄, 付瑶, 黄帅, 瓦庆德
    2022, 40(3):  286-29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8
    摘要 ( 97 )   PDF (4237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冬凌草甲素影响PC-3细胞迁移及侵袭的作用及机制,为冬凌草甲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提供前期体外实验参考。  方法   通过CCK8检测冬凌草甲素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检测冬凌草甲素对PC-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qRT-PCR分析冬凌草甲素溶液处理PC-3细胞后miR-204-5p及NF-κB信号通路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冬凌草甲素溶液处理PC-3细胞后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冬凌草甲素溶液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PC-3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凌草甲素IC50值为10 μmol/L;冬凌草甲素溶液呈浓度依赖性抑制PC-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差异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冬凌草甲素溶液能促进PC-3细胞表达miR-204-5p并阻断NF-κB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过表达miR-204-5p和冬凌草甲素均能抑制PC-3细胞NF-κB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  结论   冬凌草甲素能抑制PC-3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上调miR-204-5p阻断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差异超速离心法对不同种属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分离的可靠性研究
    赵仁礼, 赖国华, 吴家昌, 吴铭杰, 庄伟达, 欧阳钧, 桑宏勋
    2022, 40(3):  292-29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9
    摘要 ( 99 )   PDF (344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及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差异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外泌体并鉴定其形态及生物学性质,分析此方法对外泌体分离的可靠性。  方法    将培养3-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并进行染色,同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示踪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分离纯化的外泌体。  结果    通过对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后染色,大鼠及小鼠BMSCs具备干细胞特有的多向分化潜能。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大鼠和小鼠BMSCs表达干细胞标志性表面抗原;透射电镜下,小鼠及大鼠BMSCs外泌体呈典型双层膜的杯托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107 nm和152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  结论    我们能成功分离培养大鼠及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差异超速离心法能够可靠地分离纯化出大鼠及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pEGFR的表达与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张敏, 李兴琼, 晏四斤, 李腊梅, 杜瑶, 曾庆盈, 潘利锋, 龚睿
    2022, 40(3):  297-3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 2022.3.10
    摘要 ( 218 )   PDF (11705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鼠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表达与脊髓压迫性损伤(compressed spinal cord injury,C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制备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模型,运用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观察动物解压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pEGFR、total-caspase-3、active-caspase-3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双标(double-labeling immunoflurescence)检测pEGFR-NG2+、active-caspase-3-NG2+细胞的变化。  结果 CSCI解压后,BBB评分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pEGFR的表达、pEGFR-NG2+细胞的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并于解压后14 d达到高峰,而total-caspase-3、active-caspase-3的表达和active-caspase-3-NG2+细胞的数量在解压后即达到高峰并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腹腔注射pEGFR抑制剂14 d后,pEGFR的表达、大鼠BBB评分较未注射pEGFR抑制剂组明显降低;total-caspase-3、active-caspase-3的表达和active-caspase-3-NG2+细胞显著增加。  结论 大鼠pEGFR的表达与CSCI解压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其机制可能在于pEGFR参与了Caspase-3信号通路的调节。
    视黄酸通过TLR4/NF-κB通路对脂多糖诱导血管炎症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李琛, 张英杰, 孙洋, 王洪新
    2022, 40(3):  303-30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1
    摘要 ( 93 )   PDF (3904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视黄酸(RA)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血管炎症与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SD大鼠给予RA和TLR4抑制剂连续口腔灌胃2周后,除对照组外,LPS组、RA 3 mg/kg组、RA 15 mg/kg组和TLR4抑制剂组(TAK-242, 3 mg/kg),通过腹腔注射LPS (10 mg/kg)以建立血管炎症模型。血管张力测定系统检测血管舒张功能,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IL-1β、TNF-α、IL-6和GSH-px的水平,WST-1法和TBA法分别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DHE荧光探针检测血管活性氧(ROS)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 NF-κB p65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血管TLR4、eNOS和p-eNOS的表达。  结果   与LPS组相比,RA能够改善血管舒张功能,增加p-eNOS和NO的水平,减少血清炎症因子IL-18、IL-1β、TNF-α、IL-6的含量,降低血清中MDA和ROS的生成,升高血清中SOD的生成和GSH-px的释放量,并且下调血管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水平。另外,RA对LPS诱导的血管炎症与氧化应激的影响与TLR4抑制剂作用相似。  结论    RA对LPS诱导的血管炎症与氧化应激具有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TLR4/NF-κB p65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TLR4/NF-κB信号通路在SiO2所致矽肺模型肺泡巨噬细胞脂质代谢调控中的作用#br#
    赵婧, 焦卓亚, 王娟, 刘璐
    2022, 40(3):  309-3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2
    摘要 ( 79 )   PDF (3153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在二氧化硅(SiO2)所致大鼠矽肺模型肺泡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缓慢滴注1 mL SiO2悬浮液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抑制剂组大鼠每天定时耳缘静脉注射TAK-242(TLR4/NF-κB信号特异性抑制剂),剂量为0.5 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4周后处死大鼠收集支气管灌洗液(bronchial lavage fluid,BALF),ELISA测定各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提取BALF中的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脂滴形成;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肺泡巨噬细胞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组大鼠BALF中IL-6和TNF-α的含量,巨噬细胞中油红O阳性比例,巨噬细胞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大鼠上述指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在SiO2所致大鼠矽肺模型中,TLR4/NF-κB信号参与肺泡巨噬细胞的脂质代谢的调控,抑制该信号的表达,能明显抑制矽肺的病理损伤。
    临床生物力学
    枕颈区后路柔性动态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童杰, 季伟, 黄志平, 周若舟, 房佐忠, 朱青安
    2022, 40(3):  315-31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3
    摘要 ( 103 )   PDF (3011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柔性和动态固定方式对枕颈区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颈区Oc~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状态:(1)完整状态;(2)损伤状态:齿状突II型骨折加寰枕关节囊损伤;(3)坚强固定:C1、C2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C3侧块螺钉,直径3.5 mm钛棒连接;(4)柔性固定:直径2.0 mm钛棒连接;(5)C1用2枚转动钉固定;(6)C1、C2用4枚转动钉固定;(7)C1、C2、C3用6枚转动钉固定。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施加1.5 Nm的纯力偶矩,三维运动测量系统分析枕颈区Oc~C3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 结果    直径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均大于坚强固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坚强固定比较,在 C1、C2采用2~4枚转动钉固定,在各方向上运动范围相当(P>0.05)。 C1、C2、C3使用6枚转动钉固定仅在旋转方向上明显增加了Oc~C3运动范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不同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  结论    枕颈区Oc~C3节段,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各方向的稳定性均弱于坚强固定。在C1、C2采用2~4枚转动钉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C1、C2、C3采用6枚转动钉固定,仅在旋转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颈椎前路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的有限元分析
    仝铃, 许阳阳, 王一丹, 马渊, 王海燕, 李筱贺
    2022, 40(3):  320-32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4
    摘要 ( 97 )   PDF (2521KB) ( 19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在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置入后的生物力学性能,为该内植物的临床应用、术后护理及后续实验研究与改进提供依据。  方法    随机选择一名健康成年女性志愿者,建立C5、C6颈椎-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各工况下内植物上应力集中区域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中立位时,该内植物上分布的应力相对较为均匀且应力值较小;前屈状态时,各个区域的平均应力相对其余工况均为最大,最大平均应力位于区域6即下钩部分,为(45.89±5.32)MPa;后伸状态时,区域1、2、3、4即加压部件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P>0.05);侧屈工况下,该内植物整体应力分布不均,屈侧平均应力远大于伸侧(P<0.05);旋转工况下,应力在旋转对侧上部与同侧下部较为集中,左旋转时分别为(23.66±6.24)MPa和(23.62±7.07)MPa,右旋转时分别为(24.16±5.42)MPa和(24.58±5.30)MPa。除中立位外,在其余六种工况下,置入椎体内部的上下钩固定部分受到的应力均较大。  结论    颈前植入该微型记忆加压合金板后,应减少做前屈动作,避免过于频繁或过于激烈的侧屈、旋转动作,保持中立位最为稳妥。在后续研究及改良过程中,可考虑加强内植物上下钩的固定强度。
    临床研究
    重视超声在鉴别骨与软组织肿瘤复发中的价值
    胡闻珂, 邵欣欣, 杜少华, 戴双武, 邝玉媚, 许广威
    2022, 40(3):  327-3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5
    摘要 ( 70 )   PDF (4620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在CT基础上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复发与瘢痕在超声和MRI的不同表现,评价超声对鉴别术后肿瘤复发与瘢痕形成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21年0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50例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疑似复发患者,年龄8~84岁,平均年龄(36.2±19.5)岁,男性21例,女性29例。发生部位于四肢42例,骨盆环6例,脊柱2例。所有病例均行超声、CT及MRI检查,由主要从事肌骨系统的超声科、放射科副主任或主任医师各1名,在CT基础上,超声和MRI分别进行诊断。所有病例均有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 结果 50例中病理确诊复发40例,瘢痕10例。超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97.50%、90.00%、96.00%;MRI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是92.50%、40.00%、82.00%。超声的特异度和准确率高于MRI,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敏感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内固定物存留患者中超声的特异度(85.71%)高于MRI(4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在鉴别诊断骨与软组织肿瘤术后复发及瘢痕形成中,特别是在行内固定术后体内固定物对CT或磁共振的显像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可提高骨肿瘤复发的诊断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改良切口抗旋髓内钉置入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陈亮, 胡定祥, 段超, 马晨曦, 邓川芬, 刘敏
    2022, 40(3):  333-33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6
    摘要 ( 91 )   PDF (3344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与标准切口比较,探讨改良切口置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方法    纳入2017年1月~ 2018年12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患者48例,标准切口手术患者38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长、C臂透视次数、近端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及Charnley评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切口组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减少,术后1年随访Harris及Charnley评分均高于标准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改良切口的PFNA置入手术具有透视次数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切口较小、出血量较少、手术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桡动脉提取在高流量脑血管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李琪, 孙杨, 王本琳, 佟小光
    2022, 40(3):  338-34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7
    摘要 ( 109 )   PDF (236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桡动脉提取技术在高流量脑血管搭桥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32例以桡动脉为桥血管行高流量脑血管搭桥手术患者,统计桡动脉所取长度及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内膜厚度、阻力系数等相关参数,应用影像学及临床数据评估手术效果,术后桥血管通畅率及并发症等有效性、安全性指标。  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32例患者共搭桥32根,所取桡动脉平均长度(20.20±2.06)cm,近心端内径平均(2.41±0.28)mm,远心端内径平均(2.28±0.42)mm,各项参数及Allen's试验、造影等检查提示所取桡动脉通畅性良好,满足高流量搭桥需要,本研究中提取桡动脉搭桥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影像学检查示搭桥通畅,患者均未出现因桥血管痉挛而导致的缺血性卒中,前臂及腕关节肌力较术前未下降,4例患者出现前臂外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浅支损伤症状并于3月内缓解。  结论 提取桡动脉技术应用于脑血管搭桥具有安全性、有效性,该技术配合高流量脑血管搭桥术在颅底肿瘤、复杂脑血管疾病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张隆盛, 张楷弘, 杨铎, 张欢楷, 黄志良, 卢燕, 何绮霞
    2022, 40(3):  342-34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8
    摘要 ( 177 )   PDF (1090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罗哌卡因佐剂用于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 2020年6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33例。两组均采用TIVA,在麻醉诱导前行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D组每侧注射加入0.50 μg/kg右美托咪定的0.2%罗哌卡因30 mL,R组每侧注射0.2%罗哌卡因30 mL。记录术后2、6、12、24、48h h的静息和运动疼痛VAS评分;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有效PCA次数、舒芬太尼总量、哌替啶镇痛例数、镇痛满意度。  结果 与R组比较,D组术后12 h、24 h、48 h的疼痛VAS评分和运动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8 h按压镇痛泵总次数、舒芬太尼总量、需要哌替啶镇痛例数明显降低(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镇痛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双侧后路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降低患者疼痛评分,增强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多模式镇痛方案提供新选择,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罗哌卡因。
    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对清石率、尿脓毒血症、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赵振威, 刘艳洁, 李东, 于千, 周卫东, 吴敬章
    2022, 40(3):  347-35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19
    摘要 ( 325 )   PDF (517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对清石率、尿脓毒血症、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两组术前均行B超引导下肾穿刺引流脓液与抗菌治疗,炎症控制后,硕通镜组给予硕通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组给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置鞘成功率、术后第1 d和术后1个月清石率、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肾功能指标尿中α1微球蛋白(α1-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肾小球滤过率(GFR)、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硕通镜组手术时间长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硕通镜组术后第1 d清石率(84.31%)高于输尿管软镜组(66.67%)(P<0.05);两组术后1个月清石率(96.08%、9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硕通镜组术后6 h、术后24 h CRP、IL-6、TNF-α低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硕通镜组术后6 h、术后24 h CD3+、CD4+、CD4+/CD8+水平高于输尿管软镜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2周α1-MG、BUN、SCr、Cys-C、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并发症总发生率(1.96%、5.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硕通镜与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脓肾均安全有效,但硕通镜术后早期清石率较高,并能改善围手术期炎症反应与机体细胞免疫。
    氨甲环酸联合不同抗凝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陈森荣, 肖军, 李强, 胡勇, 史占军
    2022, 40(3):  356-36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20
    摘要 ( 120 )   PDF (176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与不同抗凝药联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并符合标准的15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氨甲环酸注射方法及术后使用抗凝药分为4组:A组,术中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术后利伐沙班抗凝;B组,术中静脉注射氨甲环酸+术后依诺肝素抗凝;C组,术中静脉+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术后利伐沙班抗凝;D组,术中静脉+局部注射氨甲环酸+术后依诺肝素抗凝。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及术后处理一致,比较其失血量、凝血功能、输血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联合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能有效控制总出血量、显性出血量、输血率及血浆D二聚体;术后使用利伐沙班或依诺肝素抗凝,出血量、输血率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  结论    TKA术中应用氨甲环酸静脉+局部注射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失血量、输血率及血浆D二聚体;术后使用利伐沙班或依诺肝素进行抗凝,两者对失血量及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上腹部腹膜后结核肉芽肿声像图特征
    石景芳, 汪俊, 瞿涛, 喻蓉, 熊清裕
    2022, 40(3):  362-36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21
    摘要 ( 124 )   PDF (401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上腹部腹膜后结核性肉芽肿的超声图像特征,为临床诊疗方案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上腹部腹膜后结核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在万方医学网和PubMed医学网查阅国内外相关超声医学文献并分析。  结果   本例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就诊。彩超提示:上腹膜后囊实性包块伴钙化,结核病未除外;上腹膜后实性结节。CT示:上腹部实性病变伴钙化,临近多发稍大淋巴结伴钙化,考虑实性肉芽肿性病变,结核可能。患者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血沉无升高,2年前曾查CT提示“肺结核”。最终确诊为腹膜后结核病,病灶内已经出现钙化,向好转归,随访观察。半年后肿块无增大,1年后复查超声,上腹膜后囊实性包块明显缩小,上腹膜后实性结节消失。  结论   上腹膜后结核肉芽肿极其少见,声像图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病史可以明确诊断,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精准的影像学依据,大大降低漏诊、误诊、误治的发生,有效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方法
    精囊腺和射精管3D打印模型制作
    李泽宇, 肖钊明, 刘畅, 吴坤成, 许广威, 骆宝华, 骆世文, 马梓玮, 骆建恒, 贺善礼, 梁海彬, 曾伊琳, 欧阳钧
    2022, 40(3):  366-36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22
    摘要 ( 352 )   PDF (1294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进展
    姜文斌, 于胜波 , 隋鸿锦
    2022, 40(3):  369-37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23
    摘要 ( 176 )   PDF (512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影像学的PMS/PMDD脑病理研究进展
    李淑静, 孟辰, 高莹莹, 魏恩华, 曲嵩霖, 郭英慧
    2022, 40(3):  372-37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24
    摘要 ( 96 )   PDF (534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