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25
      
    应用解剖
    上颈性眩晕发生的颈交感神经及第2颈神经的解剖学因素观察
    宋占锋, 吴占勇, 叶启彬, 陆志方
    2022, 40(1):  1-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1
    摘要 ( 232 )   PDF (2783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与第2颈神经及椎动脉的解剖关系,为临床诊治上颈性眩晕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解剖15具(30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颈上神经节与C2的交通支及至椎动脉的分支。  结果    5侧未见SCG与C2之间存在神经连接;25侧存在神经连接,其中18侧存在迷走神经参与,7侧可见SCG分支支配椎动脉。SCG分支与C2前支汇合后,交感神经纤维分别至C2前、后支及椎动脉。  结论    SCG与C2的交通支及其对椎动脉的支配关系,可为阐明上颈性眩晕发病机理及建立有效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解剖学依据。
    中国南方人股骨干形态特征及其对股骨外翻角的影响
    赵怡淇, 黄桂武, 李文昌, 郑霖力, 左楠, 凌千惠, 时光月, 邬培慧
    2022, 40(1):  4-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2
    摘要 ( 363 )   PDF (3027KB) ( 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中国南方人群股骨外翻角(femoral valgus angle,FVA)和股骨弯曲角(femoral bending angel,FBA)的定量分析,探究下肢旋转体位改变对不同形态股骨的FVA测量值的影响,提高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性。  方法 收集我院75位(113侧)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下肢全长CTA扫描数据。通过三维重建和定位,测量FBA和FVA。根据FBA分为4组:严重内翻畸形组:FBA>4°;轻度内翻畸形组:1°<FBA≤4°;无畸形组:-1°≤FBA<1°;外翻畸形组:FBA≤-1°,对比各组的FVA,确定FBA与FVA之间的相关性。应用三维模拟技术,以股骨后髁连线与X轴平行时作为股骨中立位,每10°为一个档位,调节股骨轴向旋转角度从内旋20°至外旋40°,记录FBA与FVA测量值,并作相关统计分析。  结果 总体FVA平均值为(5.3±1.4)°,4组FVA分别为(7.2±1.1)°,(3.4±0.8)°,(5.6±0.87)°及(4.7±1.0)°,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BA与FVA存在显著相关性(R2=0.6,P<0.001)。下肢从内旋20°至外旋40°,各组的FVA呈增大趋势,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股骨干形态存在内翻或外翻畸形时,直接影响股骨外翻角的大小。股骨外翻角的测量需综合考虑股骨干形态及下肢旋转体位的影响。
    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国人肱骨近端解剖学参数
    刘蓬然, 申澳, 吕静, 陈宇飞, 袁剑, 廖胜辉, 刘立宏
    2022, 40(1):  10-1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3
    摘要 ( 259 )   PDF (2454KB) ( 1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国人肱骨近端骨解剖参数,为手术中骨折端复位、内植物放置及设计匹配我国患者的内植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3-2019年肩部外伤患者90例,根据有无肱骨近端骨折诊断设置为骨折组和正常组。使用E-3D数字医疗软件对60例骨折组模拟复位后,测量90例患者肱骨近端骨骼的肱骨头参数、肱骨干髓腔参数、肱骨头干间参数和肱骨头及大、小结节垂直距离参数:肱骨头高度(HH)、肱骨头关节面直径(ASD)、肱骨头关节面曲率半径(ROC)、颈干角(NSA)、向内偏心距(MO)、向后偏心距(PO)、多层面肱骨干髓腔直径(L0、L20、L40)。  结果 在冠状面和轴位面上,正常组HH为(15.5±2.0)mm和(15.7±2.3)mm;ASD为(42.0±3.5)mm和(40.0±3.5)mm;ROC为(22.3±2.0)mm和(20.8±1.9)mm;L0为(26.0±3.1)mm和(23.3±2.9)mm;L20为(15.2±2.5)mm和(13.3±2.0)mm;L40为(12.0±2.4)mm和(10.6±2.1)mm;NSA在冠状面角度为(132.1±4.9)°;MO在冠状面距离为(4.2±1.2)mm;PO在矢状面距离为(3.4±1.4)mm。骨折组与正常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肱骨近端解剖参数的方法精准、可靠;E-3D数字医疗建模软件在骨骼三维重建、骨折块模拟复位、骨骼参数测量功能方面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CT数字重建技术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用解剖参数
    李栋, 马运宏, 周金华, 王新明, 奚彬, 殷渠东, 蒋燕
    2022, 40(1):  17-2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4
    摘要 ( 228 )   PDF (2727KB) ( 1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sacroiliac screw passing the back of sacrum,SISPTBOS)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32例骨盆正常的成人三维CT重建图像,观察SISPTBOS钉道范围,采用CT数字重建技术模拟植入SISPTBOS,测量钉道有关解剖参数,包括钉道长度(L)、进针点与S1上关节中央的距离(M1)、出针点与髋臼后上缘的距离(M2)、前倾角(e)、外倾角(f)、矢状面安全角(a)、冠状面安全角(b)、矢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1)和冠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2)。  结果    钉道内侧壁为弓状线,外侧壁为椎管后外侧壁和髂骨外层,下壁为S1骶孔与坐骨切迹的连线,上壁为骶骨翼斜坡、骶髂关节表面和大骨盆底部。L为(11.90±1.62) cm,M1为(2.07±1.40) mm,M2为(4.78±2.57) mm,e为(57.97±4.28)°,f为(54.89±5.13)°,a为(11.45±2.73)°,b为(7.46±1.34)°,d1为(8.57 ± 0.99)mm,d2为(6.75±0.84) mm。男女比较,仅e和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可选择直径5.0~6.0 mm、长度9~10 cm螺钉作为SISPTBOS固定。该通道植入螺钉可行,较为安全。
    多排螺旋CT测量正常儿童甲状腺体积的应用研究
    周瑜, 唐世龙, 程卓, 何玲, 戴春梅, 陈务霜, 刘先凡
    2022, 40(1):  22-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5
    摘要 ( 155 )   PDF (2930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测量正常儿童甲状腺大小、体积的应用。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 2019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放射科颈部CT检查的8、9、10、11岁等年龄段儿童240名,每个年龄组男、女儿童各30名;计算儿童体表面积,测量儿童两侧甲状腺前后径、内外径、上下径及体积;比较各个年龄段儿童甲状腺测量值,比较相同年龄段男、女儿童甲状腺测量值,比较相同年龄段儿童甲状腺左叶、右叶测量值,分析儿童甲状腺测量值和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  结果    8 ~ 11岁年龄段儿童甲状腺体积右叶大于左叶(P<0.05);8岁组儿童,甲状腺体积男性大于女性(P<0.05),其余组儿童,甲状腺体积女性大于男性(P<0.05);8 ~ 11岁年龄段儿童甲状腺体积与体重、体质指数、体表面积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多排螺旋CT测量儿童甲状腺大小、体积,对儿童甲状腺疾病诊断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颈内静脉的静脉丛引流模式及影响因素
    陈其钻, 魏梁锋, 王守森
    2022, 40(1):  28-3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6
    摘要 ( 199 )   PDF (1806KB) ( 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颈内静脉的主要静脉丛引流模式以及相关因素。  方法 根据160例脑血管病患者DSA图像资料,分析动脉造影的静脉期成像。将颈内静脉的主要静脉丛分为前路引流模式(翼静脉丛)及后路引流模式,后路引流模式分为丛状引流(椎旁静脉丛)和孤立静脉引流(以颈深部静脉为主)。后路丛状引流再分为2组:椎旁静脉丛伴或不伴明显颈深部静脉引流。根据临床资料及相关危险疾病,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颈内静脉主要静脉丛引流模式的影响因素。  结果 双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160例病人共320侧颈内静脉,其中19.7%(63侧)为翼静脉丛引流,16.9%(54侧)为椎旁静脉丛伴有明显颈深部静脉引流,15.6%(50侧)为椎旁静脉丛伴无明显颈深部静脉引流,10侧(3.1%)为颈深部静脉引流,5.7%(13侧)为前、后丛联合引流。χ2检验发现,年龄、伴颈内静脉异常(发育不全、狭窄、闭塞)、伴颈内静脉压迹、合并高血压病是影响颈内静脉静脉丛引流模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颈内静脉的静脉丛引流模式,以后路椎旁静脉丛引流为主,引流模式可因相关因素而改变,这对评估颅底、颈部手术及神经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实验研究
    氯碘羟喹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窦晓娜, 李霞, 李心雨, 张莉
    2022, 40(1):  33-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7
    摘要 ( 120 )   PDF (4795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氯碘羟喹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癫痫小鼠模型。实验动物根据给药方式分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癫痫组(匹罗卡品+生理盐水)、氯碘羟喹组(匹罗卡品+氯碘羟喹)。金属自显影技术观察海马锌的分布;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免疫印迹检测海马Bcl-2和Bax表达;ELISA检测海马Caspases-9和Caspases-3表达;动物行为学观察自发性癫痫发作次数、发作级别和发作持续时间;T迷宫和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 氯碘羟喹组小鼠海马锌显著减少;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数量增多;Bcl-2表达增多,Bax、Caspases-9和Caspases-3表达减少,Bcl-2/Bax值增大;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级别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学习记记能力增强(P<0.01)。  结论    氯碘羟喹能保护小鼠海马神经元,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中老年小鼠通过长期运动改善Aβ1-42诱导的认知功能障碍
    张卫国,  杨娜,  杨静,  刘雪芹,  赵云鹤
    2022, 40(1):  39-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8
    摘要 ( 203 )   PDF (4383KB) ( 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中老年小鼠通过长期自主跑轮运动改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所致认知功能障碍及其机制。  方法 中老年BABL/c小鼠(12月龄)随机分为4组,①溶剂对照静坐组(VS),②溶剂对照长期自主跑轮运动组(VR),③Aβ1-42静坐对照组(AS),④Aβ1-42长期自主跑轮运动组(AR),按分组条件分别予以自主跑轮或静坐6个月,双侧海马注射Aβ1-42或等量溶剂。注射两周后进行相关检测。  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中老年小鼠长期运动致海马泛素化蛋白下降0.2倍(P<0.05)。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AR组新物体识别指数高于AS组0.42倍(P<0.05);Y迷宫自发交替实验显示AR组的入臂正确率较AS组升高0.21倍(P<0.05)。荧光分光光度检测显示AR组海马蛋白酶体活性高于AS组0.18倍(P<0.05);Western blot显示AR组小鼠海马泛素化蛋白沉积较AS组小鼠减少0.21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R组Aβ1-42沉积减少(P<0.01)。  结论 中老年小鼠长期自主跑轮运动可维持海马蛋白酶体活性,改善Aβ1-42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肝肺综合征大鼠模型肺组织巨噬细胞表型变化
    李旭炯, 张慧英, 陈云霞, 田小霞, 来丽娜
    2022, 40(1):  44-4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9
    摘要 ( 115 )   PDF (6652KB) ( 1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特点。  方法 制备肝硬化合并HPS大鼠模型,随机设立4周组、6周组、8周组3个时点,同期设置正常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变化;VG染色法对肝纤维化进行观察;免疫荧光法对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进行观察,RT-PCR检测肺组织标本中M1、M2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CD86及CD206,Elisa检测iNOS、TNF-α、Arg-1及IL10。  结果 随病程进展,模型组大鼠CD86、iNOS及TNF-α在肺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CD86及iNOS至6周达到高峰后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206、Arg-1及IL-10的表达于第6周开始明显增加,第8周CD206及Arg-1亦有回落。上述指标在各时点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NOS与CD86呈正相关;Arg-1与CD206呈正相关;IL-10与CD206呈正相关。  结论 HPS的发病过程中,肺组织巨噬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表型变化,6周前以M1为主,第8周以M2为主。
    左西孟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及心功能的影响
    刘亚丽, 李春彦, 李雅丽, 寇惠芬, 许晓伟, 李新军
    2022, 40(1):  49-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0
    摘要 ( 134 )   PDF (4925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MI模型。30只存活的MI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左西孟旦组(Levo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n=10)的大鼠接受相同的外科手术,只是不进行动脉结扎。Levo组胃灌注左西孟旦4.67 μg·kg-1·d-1治疗28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同时给等量蒸馏水。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Masson-trichrome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RT-qPCR检测COL1A1、COL3A1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IRT1/TGF-β1/Smad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结果    超声心动图测量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evo组大鼠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降低(P<0.05),而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显著升高(P<0.01)。Masson-trichrome显示,左西孟旦治疗可显著减少坏死心肌组织、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并减少胶原蛋白沉积。RT-qPCR分析显示,左西孟旦治疗显著降低了MI大鼠心肌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含量(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左西孟旦治疗可显著上调MI大鼠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P<0.01),下调TGF-β1和p-Smad3蛋白表达(P<0.01)。  结论   左西孟旦具有抗纤维化和心保护作用。这些作用可能通过SIRT1/TGF-β1/Smad3信号通路介导。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观察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抑制凋亡作用机制
    吴亚辉, 王韬甫, 林洪启
    2022, 40(1):  55-6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1
    摘要 ( 139 )   PDF (8201KB) ( 3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的抗凋亡作用,以及其对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nus kinase 2/signal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的调节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术前1 h分别腹腔注射5.0 μg/kg的右美托咪定、JAK2/STAT3信号通路激动剂SC-39100,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心彩超仪检查各组大鼠的左室收缩压(1eft ventricular systoh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1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1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rise,+dp/dtmax)及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1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rop,-dp/dtmax)。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DCFH-D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明显降低,LVEDP、心肌凋亡率、ROS荧光强度、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对照组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LVEDP、心肌凋亡率、ROS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缺氧诱导因子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Notch信号通路参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发生机制
    张真翊, 陈曦, 王谦
    2022, 40(1):  62-6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2
    摘要 ( 112 )   PDF (4046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马蹄内翻足畸形发生的分子机制。  方法 采用HE染色观察两组胎鼠足踝部组织结构差异,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足踝部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Notch-1表达情况。  结果 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足踝部组织结构相对紊乱,组织间隙增大,软组织松散,局部软组织聚集挛缩。免疫组化染色、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足踝部组织HIF-1表达水平下调,Vegf、Notch-1的表达减少。  结论 HIF-VEGF-Notch信号通路可能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发生相关。
    一种改良机械性牵拉血管痉挛模型的建立
    马启明,  曹晨曦,  陈绍锋,  谢昀
    2022, 40(1):  67-7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3
    摘要 ( 133 )   PDF (1871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的机械性牵拉血管痉挛模型,模拟重建术后的血管痉挛。  方法    48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血管牵拉组(拉力分别是5、10、15、20及25 g);血管钝性剥离组(对照组)。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监测血管平均血流灌注,收集痉挛持续时间和达到超灌注所需时间作为统计参数。   结果    拉力25 g组痉挛程度过强,剔除研究。拉力5 g组和10 g组血管痉挛持续时间和超灌注时间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力15 g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痉挛持续时间P=0.801;超灌注时间P=0.629);拉力20 g组与对照组比较,痉挛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超灌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  结论   双向15 g拉力诱发的动脉痉挛能很好地模拟临床血管剥离状态,是一种可靠的、成功率较高的血管痉挛模型。
    临床生物力学
    寰枢椎后路柔性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童杰, 季伟, 黄志平, 周若舟, 房佐忠, 朱青安
    2022, 40(1):  72-7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4
    摘要 ( 18 )   PDF (2489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细棒、PEEK棒固定对寰枢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6具新鲜成人枕骨(occipital bone,Oc)~颈椎C4节段进行测试,模拟以下手术及固定状态:①完整状态;②损伤状态:枢椎齿状突II型骨折;③坚强固定:寰枢椎均采用普通椎弓根螺钉固定,直径3.5 mm钛棒连接;④PEEK棒:直径3.5 mm的PEEK棒连接;⑤细棒:直径2.0 mm钛棒连接。采用重复测量实验设计,在完整、损伤和不同的固定状态下,通过脊柱试验机对标本分别施加1.5 N·m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的纯力偶矩。采用Optotrak三维运动测量系统连续采集标本运动,分析寰枢椎之间角度运动范围和中性区。  结果    采用直径3.5 mm的钛棒,2.0 mm的细棒以及3.5 mm的PEEK棒固定后,在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P<0.05)。直径3.5 mm和2.0 mm的棒固定后的运动范围,在各个方向上无显著性差异。PEEK棒固定的运动范围仅在侧弯方向上大于坚强固定(P=0.005),其他方向无显著性差异。3种固定方式在屈伸、侧弯和旋转方向上均显著减小了固定节段的中性区(P<0.05)。各种固定方式之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在寰枢关节采用直径2.0 mm的细棒固定,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采用直径3.5 mm的PEEK棒固定,在前屈、后伸、旋转方向上与坚强固定的稳定性相当,在侧弯方向上弱于坚强固定。
    临床研究
    递进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修复甲床指端缺损
    李书俊,  常树森,  王达利,  金文虎,  孙广峰,  魏在荣
    2022, 40(1):  78-8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5
    摘要 ( 295 )   PDF (1738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递进式皮下蒂双V-Y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修复部分甲床缺损的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自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对17例19指指端横断缺损伴甲床缺损的患者采用同指递进式皮下蒂双V-Y推进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治疗。患指创面面积为1.0 cm × 0.8 cm ~ 1.6 cm × 1.5 cm。随访观察术后伤指功能、外观,以及钩甲畸形发生率。  结果    术后随访8 ~ 24月,平均13个月。19指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感觉恢复达S4级。重建后指端呈弧形,手指外观满意,关节活动正常。指甲外观、质地良好;甲床长度平均增加3.3 mm(2 ~ 4 mm);均未出现钩甲畸形,指甲再生优良率为94%。  结论    递进式双V-Y皮瓣联合甲床扩大术修复伴甲床缺损的指端横断缺损,在重建指端及指甲外形的同时,减少了钩甲畸形的发生率,使伤指最大限度地恢复外形与功能,是一种疗效确切、便于操作的手术方法。
    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改善腮腺术后外观畸形
    曾宪平, 李娟, 汤苏成, 黎景佳, 张剑利, 何发尧, 陈伟雄, 陈合新
    2022, 40(1):  81-8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6
    摘要 ( 102 )   PDF (2184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胸锁乳突肌瓣(SCM)填充对腮腺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外观的影响。  方法 6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实验组34例在接受腮腺肿物区域切除术后,以SCM填充术区缺损。随访6~12个月,对术后并发症和术区外观进行主观和客观的评价。  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面神经麻痹、主观Freys综合征、耳部麻木感、肿瘤复发的发生率和对照组大致相当。实验组术后5例(15%)发生腮腺瘘,对照组9例(27%)发生腮腺瘘,实验组腮腺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观患者主观评分为(1.25±0.96);第三者的评分(1.11±0.99),对照组外观患者主观评分为(2.45±1.33);第三者的评分(2.26±0.87),两组患者外观的主观和客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SCM填塞腮腺术腔可改善患者术后面部畸形,为腮腺术后的重建提供了合理的美容选择。 
    伴“无脉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于铁强, 左玉明, 王月光, 廉小婧, 李飞, 万广亮, 李晓亮
    2022, 40(1):  85-8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7
    摘要 ( 131 )   PDF (2051KB) ( 1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  结果    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 ~ 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  结论    “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研究
    沈国栋, 邹运璇, 张宏宁, 杨康勇, 赖志斌, 朱永展
    2022, 40(1):  89-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8
    摘要 ( 172 )   PDF (1797KB) ( 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8月~ 2018年8月佛山市中医院骨八科治疗的重度母外翻患者45例(50足),均采用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通过X线片测量母外翻角、跖骨间角、跖骨远端关节角、跖趾关节远端固定角、趾骨间角,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Olerud-Molander主观功能(OMA)评分标准进行测评。  结果 4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 ~ 17个月,平均(14.20 ± 1.55)个月,无复发病例。上述指标及评分方面,术前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微创Juvara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重度母外翻疗效确切,手术切口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评价
    高炜,  邹强,  廖军,  邢文阁,  杨雪玲,  倪虹
    2022, 40(1):  93-9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9
    摘要 ( 138 )   PDF (1737KB) ( 1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CalliSpheres载药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本介入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8例(平均年龄49岁),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患者分为普通微球子宫动脉栓塞+表阿霉素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24例(A组),表阿霉素载药微球子宫动脉栓塞化疗组24例(B组)。每组治疗2个周期,间隔3周。记录出血减少情况,以CT评价肿瘤大小变化,分析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  结果 (1)两组患者阴道出血均减少;普通微球组术后出血持续时间为(6±1.5)d,载药微球组为(3± 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肿瘤缩小率:普通微球组客观缓解率为83.8%,载药微球组为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副反应:两组患者均出现腹痛,VAS评分普通微球组(8±2)分,载药微球组(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抑制仅发生于普通微球组。  结论 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宫颈癌较传统的化疗栓塞术具有更高的肿瘤缩小率,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更短,无骨髓抑制且腹痛可控。
    生物羊膜制品置入改善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分析
    崔淑岭, 张英芝, 张晶, 劳佩维
    2022, 40(1):  98-1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0
    摘要 ( 150 )   PDF (1852KB) ( 1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生物羊膜制品用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TCRA)的子宫内膜容受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妇产科收治并经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4例。按TCRA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方法分为实验组(术后注入几丁糖并放置生物羊膜制品)和对照组(术后注入几丁糖),各32例。使用2015年中国宫腔粘连分级评分标准诊断宫腔粘连程度。所有患者术后给予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2月,术后3月行宫腔镜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粘连率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阻力参数、妊娠结局等。  结果 术后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5.89±0.84)mm和(4.37±0.5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89,P<0.01);术后2个月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为(8.38±0.84)mm,对照组(7.17±1.0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15,P<0.01)。宫腔镜复查,实验组再粘连率为6.25%,对照组为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动脉血流参数以及妊娠率等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在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置入生物羊膜制品,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因此,置入生物羊膜制品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宫腔粘连有效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手段。
    技术方法
    显微灌注结合3D打印制作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
    张向南, 邓伟, 张松强, 王宏宇, 李雷, 鞠文, 周广良, 居发新, 周正虎, 李关兴, 巨积辉, 侯瑞兴
    2022, 40(1):  103-10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1
    摘要 ( 124 )   PDF (3742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制作猪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的血管显示方法。 方法    于3例猪股骨头3根支持带动脉主干显微灌注环氧树脂大红色精混合液,凝固后进行碱腐蚀去除软组织,3D扫描股骨头轮廓并打印模具。酸腐蚀及冲洗股骨头至完全显露头内动脉。3D打印模具置于暴露血管的股骨头上并填充环氧树脂,凝固后去除模具并对股骨头表面进行抛光,制成显露股骨头内血管网的透明股骨头。结果    环氧树脂大红色精混合液铸型剂灌注后酸碱腐蚀冲洗,成功制成了猪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复原股骨头,并制成了显露股骨头内血管网的透明股骨头。 结论    显微灌注腐蚀法能成功制作股骨头动脉铸型标本,此标本为研究股骨头血液供应提供了形态学基础。3D打印填充技术成功建立了透明股骨头血管标本,能够较好的保留股骨头的轮廓及头内血管。
    一种改良包埋模具和改良载玻片的设计与应用
    李明显, 董杏梅, 汤丽鹏, 杨海峰, 郑广娟, 何青莲
    2022, 40(1):  107-10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2
    摘要 ( 110 )   PDF (736KB) ( 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余盛, 庞清江
    2022, 40(1):  109-11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3
    摘要 ( 222 )   PDF (2936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NLRP3炎性小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张鹏飞, 于春泽, 于建云, 杨力
    2022, 40(1):  113-11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4
    摘要 ( 122 )   PDF (515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王青, 万江彤, 王铃嫚, 王静, 甘胜伟, 孙善全, 贺桂琼
    2022, 40(1):  1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8
    摘要 ( 222 )   PDF (2166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肌皮神经变异1例
    段硕, 徐冰阳, 程新好, 吴宇, 王莉
    2022, 40(1):  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6
    摘要 ( 117 )   PDF (973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第3腓骨肌缺如并第3跖伸肌变异1例
    钟伟兴, 谌祖江, 陈太均, 邝珊珊, 李义凯
    2022, 40(1):  6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7
    摘要 ( 113 )   PDF (663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