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应用解剖
    腰椎手术Wiltse入路准确进入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的解剖学基础
    单建林, 张志成, 陈萌萌, 陈浩, 贾璞, 包利, 冯飞, 唐海
    2021, 39(6):  631-6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1
    摘要 ( 813 )   PDF (3435KB) ( 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方法 成人标本20具,通过解剖观察双侧竖脊肌腱膜与多裂肌的关系;最长肌与竖脊肌腱膜的关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稳定的解剖标志;竖脊肌腱膜表面及其深面是否还存在其它结构可作为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隙的解剖标志。  结果 多裂肌虽有少许纤维与竖脊肌腱膜相连接,仍可视为在竖脊肌腱膜上无起点;在腰部,最长肌在竖脊肌腱膜形成起点,起点的内缘自内上向外下斜行,并发出筋膜向深部延伸副突、横突,由此形成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分隔;在所有20具标本的左右两侧,以此隔膜为解剖标志向深部钝性分离,直接、顺利到达关节突;在竖脊肌腱膜表面未发现任何可作为多裂肌和竖脊肌间隙标志的解剖结构,剥离竖脊肌腱膜后在最长肌和多裂肌表面亦未发现可定位二者间隙的解剖标志;在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内,最长肌的内侧面可见清晰的节段神经及伴随血管。  结论 竖脊肌腱膜在最长肌内侧向深部的延续是腰椎手术Wiltse入路准确进入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可靠解剖标志。
    近节指骨滑车损伤对近指间关节侧方稳定性影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王少和, 范红斌, 史关祺, 陈杨澍, 高娣, 金哲悟, 王真, 杜斌, 胡一波, 吴柯
    2021, 39(6):  635-63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2
    摘要 ( 274 )   PDF (1277KB) ( 1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近节指骨滑车损伤实验,探究其对近指间关节侧方稳定性影响,为治疗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解剖6具成人双上肢手标本,选择示指、中指、环指共36只手指进行研究。分别测量0 °屈曲位时近指间关节近节指骨滑车未损伤及桡侧损伤10%、20%、30%、40%、50%的桡偏角度。  结果 未损伤时近节指骨滑车两端长度平均为(10.25±1.12)mm,桡偏角度为(0.14±0.10)°,损伤10%时桡偏角度为(5.06±0.53)°,损伤20%时桡偏角度为(8.47±0.42)°,损伤30%时桡偏角度为(12.28±0.71)°,损伤40%时桡偏角度为(16.33±0.76)°,损伤50%时桡偏角度为(20.03±0.75)°。近节指骨滑车损伤程度越重,近指间关节桡偏角度越大,关节稳定性越差(P<0.0001,Wilcoxon检验)。  结论 近节指骨滑车缺损对近指间关节侧方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损伤达10%时即可发生侧方不稳定。
    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夹角对经头静脉入路PICC置管术的影响
    陈玉姬, 黄兰, 黄静雅, 黄洁清, 朱顶, 杨振水, 梁昆, 韦力
    2021, 39(6):  638-64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3
    摘要 ( 193 )   PDF (776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夹角对经头静脉入路上肢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操作的影响。  方法 解剖38具(76侧)捐献者遗体,测量和分析上肢外展0 °和90 °时男、女两侧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夹角。  结果 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前外侧壁,汇入处管径平均为(7.27±2.94)mm,95%可信区间为6.51~8.03 mm,夹角有锐角、直角和钝角3种类型。上肢外展0 °时,夹角平均为(47.14±27.02)°,95%可信区间为40.97°~63.32°;上肢外展90°时,夹角平均为(63.88±24.26)°,大于上肢外展0°时夹角,95%可信区间为53.96°~65.64°。上肢外展0°时,男、女夹角无明显差异,而上肢外展90°时男性夹角大于女性夹角。上肢外展0°和90°时,左、右侧夹角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 经头静脉入路PICC术时,男、女两侧头静脉汇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夹角不影响导管通过,但有少部分人夹角接近或大于90°,尤其男性上肢外展90°可能增加导管通过夹角的难度,操作中需加以注意。
    喉返神经入喉处的精细解剖学研究
    焦梦思, 范宁, 石玉琦, 刘得龙, 佘翠平
    2021, 39(6):  642-64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4
    摘要 ( 401 )   PDF (1398KB) ( 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RLN)入喉处的精细解剖,为临床上甲状腺手术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标志与数据。 方法 40具甲醛固定的男性成人尸体标本,解剖双侧RLN,以同侧气管侧缘与RLN的交点作为角的顶点,记录双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侧缘的夹角,双侧RLN入喉处与第1、第2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与同侧第1、第2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  结果 (1)分析双侧RLN入喉处与同侧气管侧缘夹角(α),0°≤α<5°的共21例,占26.25%,5°≤α<10°的共46例,占57.50%,10°≤α<15°的共11例,占13.75%,α≥15°的仅2例,占2.50%。左侧的夹角为(6.0±0.5)°(0~21°),右侧的夹角为(7.0±0.5)°(0~25°)。(2) 左、右侧RLN距第1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9.72±0.52)mm,(21.21±0.43)mm;距第2气管环前上缘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0.91±0.49)mm,(21.42±0.39)mm;距同侧第1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2.96±0.11)mm,(2.96±0.10)mm;距同侧第2气管环侧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49±0.12)mm,(3.50±0.52)mm。  结论 双侧RLN入喉的角度及在第1、第2气管环的位置较为固定。了解更为精细的RLN入喉处解剖,可在术中更高效且安全的找到RLN入喉处,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对RLN的损伤,从而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断层影像解剖
    基于CT的髌骨下极骨折分型
    许福生, 张伟, 牛飞, 程安源, 夏平
    2021, 39(6):  646-64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5
    摘要 ( 322 )   PDF (1676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三维CT图像对髌骨下极骨折分型。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67例髌骨下极骨折的三维CT图像并分型。用Kappa系数评估观察者间可信度和观察者自身可信度。  结果    髌骨下极骨折分为无移位骨折(Ⅰ型)和移位骨折(Ⅱ型)两型。移位骨折可分为3个亚型:Ⅱa型,大块型骨折,包括髌骨下极1枚孤立性骨折块,或2枚较大的骨折块;Ⅱb型,粉碎性骨折,多枚较小的骨折块,包括冠状位和矢状位骨折块;Ⅱc型,袖套样撕脱骨折,沿髌骨下极整个弧面的呈内外方向的长弧形骨折,多为粉碎性的,骨折块非常薄。本研究中Ⅰ型8例,Ⅱa型11例,Ⅱb型42例,Ⅱc型6例。观察者之间的可信度平均K值为0.782(0.682 ~ 0.896),基本可信;观察者自身可信度平均K值为0.837(0.786 ~ 0.884),完全可信。  结论    本文髌骨下极骨折分型方法有较高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双源CT评估冠状动脉钙化与病理诊断符合度
    刘云霏, 马延贺, 王常月, 李志营, 郭长英, 郭琳
    2021, 39(6):  649-65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6
    摘要 ( 215 )   PDF (307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评价双源CT增强扫描定性和定量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准确性。  方法 采用双源CT对离体冠状动脉进行0.6 mm层厚横断面增强扫描,将CT值>130 HU的斑块定性为钙化斑块,依据钙化斑块在管壁横断面上的弧度将其分为3型:轻度钙化、中度钙化和重度钙化。计算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并与病理分型和所测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对比。  结果 病理切片发现钙化斑块69个,DSCT发现57个,双源CT检测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斑块的敏感性分别为88.3%、100%和100%。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双源CT高估了轻度、中度和重度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相差(3.2±2.0)%、(4.9±4.7)%和(14.7±8.2)%,P<0.05。  结论 双源CT增强扫描能够检测定性不同类型的冠状动脉钙化;与病理对比,双源CT高估了钙化斑块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严重。
    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与小脑发育的相关研究
    刘瑞可, 李桂芳, 王影, 杜学谦
    2021, 39(6):  654-65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7
    摘要 ( 119 )   PDF (2048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颅脑超声技术评估PIVH对VLBW早产儿小脑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例胎龄25~31+6周VLBW早产儿,分为有PIVH组67例,无PIVH组133例,比较两组早产儿体重、头围、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的差异。  结果 纠正胎龄至足月时,有PIVH的早产儿小脑横径、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均低于无PIVH的早产儿(P<0.05),体重(P=0.31)和头围(P=0.462)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中,Ⅲ、Ⅳ度PIVH早产儿的小脑横径低于Ⅰ、Ⅱ度PIVH早产儿(P=0.012),体重、头围、小脑蚓部高度、前后径、周长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PIVH可能对VLBW早产儿小脑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特别是PIVH严重的早产儿,小脑横径比其他指标受影响更大。
    肾嫌色细胞癌的MDCT多期增强模式及影像学分析
    黄启林, 朱育婷, 陈少斌, 张玮, 罗敏
    2021, 39(6):  660-66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8
    摘要 ( 168 )   PDF (3366KB) ( 1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平扫及多期增强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68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MDCT征象,按肿块大小分为两组(最大径≤4 cm及>4 cm组),比较两组肿块MDCT特征,计算肿块实性部分在平扫、肾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CT值及其与同侧邻近肾皮质CT值的比值(La0、La1、Lv1、Lp1)并分度,分析肿块的强化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肿块内出现钙化、中央瘢痕及皮质期小血管征及肿块邻近肾盏、肾盂受压、肾门血管受压推移的百分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肿块实性部分La1、Lv1、Lp1间有显著差异(P<0.05);强化峰值多出现于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42/68),皮质期次之(23/6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的部分MDCT特征与肿块大小有关,其强化方式多样,仔细观察肿块平扫及多期增强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实验研究
    肠道菌群在高原低氧肠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王昱昊, 施艺, 李文豪, 王舒, 沈学锋, 杨建军
    2021, 39(6):  666-67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9
    摘要 ( 413 )   PDF (6755KB) ( 2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参与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20只C57 BL/6小鼠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建立6000 m高原低氧模型,造模成功后收集两组小鼠粪便、血液和近端结肠组织。采用16S rDNA测定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检测小鼠血液生化指标;HE和PAS染色观察结肠肠道黏膜结构的改变;RT-qPCR测定结肠组织ZO-1、Occludin、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小鼠血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显著升高,高原低氧模型建模成功;16 SrDNA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紊乱、多样性下降,黏蛋白降解菌艾克曼菌,普雷沃氏菌、梭状芽胞杆菌XVIII等致病菌含量上升,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罗斯氏菌、Odoribacter菌、Lachnospiracea菌、Butyricicoccus菌和欧氏菌等益生菌含量下降;HE和PAS染色结果显示结肠组织上皮连续性中断、腺体萎缩、隐窝变短、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肠道结构损伤且黏膜屏障破坏;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 ZO-1 mRNA表达水平下降,进一步暴露组小鼠肠道黏膜受损,炎症因子IL-6和TNFα 的mRNA表达量上升,可能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肠道损伤可能与肠道菌群改变有关。肠道菌群紊乱、多样性下降,致病菌相对丰度上升,益生菌相对丰度下降,菌群的这些改变造成肠道黏膜损伤,引起肠道炎症,进而出现肠道损伤,最终导致高原肠道相关疾病。
    ARNT调控低氧通路促进小鼠骨骼肌再生的实验研究
    李玢, 张誉腾, 鲁峰
    2021, 39(6):  673-67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1
    摘要 ( 165 )   PDF (6084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芳香烃受体核转运子(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nuclear translocator,ARNT)对骨骼肌再生的调控作用,为提高老龄人口骨骼肌再生能力提供方向。  方法 构建小鼠骨骼肌冰冻损伤模型,观察幼龄鼠与老龄鼠、骨骼肌特异性ARNT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鼠、加入低氧通路激活剂(ML228)与DMSO老龄鼠间骨骼肌再生能力差别;分析ARNT、低氧通路、肌再生因子表达含量及小鼠下肢血流差异。  结果 衰老导致骨骼肌再生能力减弱;敲除ARNT基因后,小鼠骨骼肌的再生能力显著下降,低氧通路因子及相关基因表达下调;ML228可使受损的骨骼肌再生能力得到恢复。  结论 衰老引起的ARNT含量下降抑制低氧通路是导致老龄骨骼肌再生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低氧通路激活剂可改善受损骨骼肌的再生能力,有望成为药物重塑衰老骨骼肌再生能力的新靶点。
    鸢尾素抑制JAK/STAT3通路促进炎症状态下的血管生成
    胡思涵, 薛源, 金叶盛, 张元澍, 施勤, 芮永军
    2021, 39(6):  680-68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2
    摘要 ( 196 )   PDF (5554KB) ( 1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急性炎症状态下鸢尾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通过CCK-8检测不同浓度(0.1、1.0、5.0、10.0、20.0 ng/mL)的鸢尾素对HUVEC增殖的影响;用脂多糖诱导HUVEC急性炎症状态,通过划痕和成管实验,研究鸢尾素对细胞迁移及管样形成的影响,通过RT-PCR研究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PDGF-BB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3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Erk1/2、Jak、Stat3的表达。  结果 各浓度的重组鸢尾素均不影响HUVEC的增殖;在急性炎症状态下,鸢尾素可以促进HUVEC细胞迁移和管样形成,并且抑制HUVEC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基因的表达,增加组织修复相关因子PDGF-BB的基因表达;鸢尾素抑制LPS诱导的JAK/STAT3通路激活。  结论 鸢尾素可以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缓解LPS诱导的HUVEC急性炎症状态,促进血管新生。
    METTL3调控SPRING1促进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贾波, 杨宙, 喻广力, 吕运成, 彭田红
    2021, 39(6):  686-69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3
    摘要 ( 291 )   PDF (2762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METTL3调控SPRING1促进巨噬细胞脂质蓄积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100 ng/mL PMA诱导THP-1细胞贴壁后,50 μg/mL Ac-LDL孵育THP-1细胞。Western blot测定METTL3和SPRING1蛋白;qRT-PCR测定SPRING1mRNA水平;细胞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以及游离胆固醇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RAMP和RMBase网站分析SPRING1 mRNA上的m6A修饰位点情况;质膜红色荧光标记探针Dil-Ac-LDL观察巨噬细胞脂滴摄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LDL孵育后THP-1细胞METTL3和SPRING1蛋白表达上调,并且SPRING1 mRNA水平上调;过表达METTL3会使SPRING1蛋白表达上调,巨噬细胞对脂质摄取增加,细胞内Dil-Ac-LDL明显增多;反之,沉默METTL3表达,SPRING1蛋白表达下调;甲基化抑制剂环亮氨酸处理可部分抑制METTL3过表达对SPRING1表达的促进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PRING1 mRNA存在m6A修饰位点。  结论    METTL3上调SPRING1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新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和TRPV4蛋白siRNA双沉默模式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的修复作用研究
    周勇伟, 章才华, 李晓飞, 蔡迅梓
    2021, 39(6):  692-69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4
    摘要 ( 171 )   PDF (9129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新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和TRPV4蛋白siRNA双沉默模式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的修复作用。  方法 构建SD大鼠的OA动物模型,根据处理方案的不同,将SD大鼠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siRNA-Piezo1组,siRNA-TRPV4组和双基因沉默组。通过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等方法,利用改良Minkin’s评分和OARSI评分进行评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Aggrecan蛋白和Collagen II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等结果显示,siRNA-Piezo1组和siRNA-TRPV4组膝关节软骨组织的评分要明显优于模型组,siRNA-Piezo1组和siRNA-TRPV4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双基因沉默组中Aggrecan和Collagen II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iRNA-Piezo1组和siRNA-TRPV4组(P<0.05)。  结论 Piezo1和TRPV4蛋白siRNA双沉默模式可以促进Aggrecan和Collagen II的表达,进而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应用7种解痉挛药物预防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血管痉挛的疗效比较
    赵虎, 马启明, 陈绍峰, 吴东方
    2021, 39(6):  700-70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0
    摘要 ( 182 )   PDF (3568KB) ( 6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使用解痉药物预防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血管痉挛。  方法 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在其股动静脉区域滴加7种解痉挛药剂预处理30 min(前列腺素E1、硝普钠、硫酸镁、罂粟碱、酚妥拉明、维拉帕米和利多卡因),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随后分别滴加去甲肾上腺素0.1 ml(1:1000),建立血管痉挛模型。通过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监测股动静脉灌注强度和内径,数据处理为血流灌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股血管灌注差异比较。  结果 对照组(生理盐水)局部应用去甲肾上腺素5 min,动脉灌注约降低91%,静脉灌注约降低78%。硝普钠和酚妥拉明组均可预防股动静脉血管痉挛(P<0.05),罂粟碱仅对股动脉痉挛有预防作用,前列腺素E1仅对股静脉有预防痉挛的作用。  结论 术前使用硝普钠和酚妥拉明预处理血管,可以预防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动静脉痉挛。其中硝普钠预防效果最强,酚妥拉明效果次之。
    临床研究
    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在上肢高压电击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
    薛佳杰,  王耀军,  任忠亮,  郭雷
    2021, 39(6):  707-71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5
    摘要 ( 229 )   PDF (147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对上肢高压电击伤的保肢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5例上肢高压电击伤患者,患肢均存在广泛的软组织坏死伴血循环障碍,急诊予以患肢切开减张、坏死组织清除、血管探查及游离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并重建肢体远端血运。彻底清创后创面面积6.0 cm×4.0 cm ~ 17.1 cm×10.3 cm,切取皮瓣面积为7.2 cm×5.0 cm ~ 18.3 cm×11.5 cm。供区均Ⅰ期闭合。  结果 1例患者术后7 d发生皮瓣下感染,经扩创缝合后顺利愈合;其余患者皮瓣存活良好,创面I期愈合。所有患者获随访6 ~ 18个月,平均12个月,保肢成功,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患肢尺、桡动脉通畅,手、腕部血运良好,功能有一定恢复。供区残余片状瘢痕,小范围感觉麻木。  结论 Flow-through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穿支皮瓣可及时有效重建肢体血运的同时修复创面,是上肢高压电击伤保肢的理想方法之一,值得推广。
    克氏针联合袢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联合韧带悬吊治疗Neer II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
    李玉,  马建文,  黄永
    2021, 39(6):  711-71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6
    摘要 ( 202 )   PDF (1493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克氏针联合袢钢板与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悬吊技术治疗Neer IIb型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 将46例接受治疗的Neer IIb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克氏针联合袢钢板,22例)和对照组(解剖锁定钢板联合喙锁韧带悬吊技术,24例),评估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透视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喙锁间隙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VAS评分及Constant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VAS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克氏针联合袢钢板治疗Neer IIb型锁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比较踝关节骨折后踝螺钉不同进钉方向固定疗效
    胡秀年, 刘辉, 占鹏, 陈日江, 廖元军, 兰伟斌, 邱汉民, 陈东风
    2021, 39(6):  716-72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7
    摘要 ( 164 )   PDF (2489KB) ( 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踝关节骨折后侧入路后踝螺钉不同进钉方向的固定疗效。  方法    选取漂浮体位下后外侧入路对后踝骨折分别采用不同进钉方向螺钉固定患者48例,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51.88 ± 7.90)岁,左踝20例,右踝28例,依据Lauge-Hansen踝关节骨折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36例,旋前外旋型Ⅳ度12例。后踝均采用螺钉固定,前向后固定组22例,后向前固定组2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采用AOF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两组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3.0±3.5)个月,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疗效较好,螺钉不同进钉方向具有相似的临床固定结果,手术医生可凭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
    止血带个性化压力值在下肢手术中的探讨
    郭晓泽, 李炳林, 卓荣锋, 李展, 夏琼, 章莹
    2021, 39(6):  721-72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8
    摘要 ( 124 )   PDF (2430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在下肢手术中,大腿周径和收缩压与止血带压力的关系,探讨止血带个性化压力值。 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55例行下肢手术且可使用止血带的患者,记录术中止血带压力、术区出血情况、大腿周径、收缩压及体重指数(BMI)等资料,根据大腿周径、收缩压及BMI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止血带压力变化情况以及止血带压力与大腿周径、收缩压及BMI的相关性。  结果    止血效果为良好时,各分组止血带最低压力值及压力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血带压力与大腿周径(r=0.734,P<0.05)、收缩压(r=0.889,P<0.05)呈正相关,但止血带压力与BMI无相关性 (r=0.076,P>0.05)。   结论 在下肢手术中,止血带的个性化压力值可根据大腿周径及收缩压进行设定,当患者收缩压≥130 mmHg时,则再增加30 mmHg。另外,止血带压力的设置不需参考BMI。
    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针数对取材满意率的影响
    陈志, 陈青云, 李万根, 刘俞岑, 李晨钟, 宋丹丹, 李章芳, 潘道延, 胡世弟, 宋宇倩, 张彤
    2021, 39(6):  727-73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9
    摘要 ( 116 )   PDF (1309KB) ( 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中不同穿刺针数的标本满意率,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  方法 纳入我院95例患者,共计106个实性或实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随机分为1针组、2针组和3针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对甲状腺实性成分的细针穿刺活检术,标本送细胞病理学诊断,依据Bethesda分类标准,将BethesdaⅠ类定义为不满意,BethesdaⅡ~Ⅵ类定义为满意,比较不同穿刺针数的标本满意率。  结果    结节标本总体满意率为92.5%(98/106),1针组、2针组、3针组的标本满意率分别为90.2%(37/41)、93.9%(31/33)、93.8%(30/32),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甲状腺结节,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的针数对取材的影响不明显,穿刺1针可以达到和2针、3针相当的标本满意率。
    3D打印应用于膝关节骨缺损修复重建1例
    陆声, 罗浩天, 陈家瑜, 高明, 梁金龙
    2021, 39(6):  732-73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20
    摘要 ( 163 )   PDF (4246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3D打印模块辅助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 纳入1名年轻女性病例,因交通事故致左膝开放性骨折并左股骨外髁缺损。Ⅰ期清创术后创面闭合2个月,基于患者CT原始数据,三维重建出股骨及股骨关节面的曲面模型,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相应的模块,术中辅助同种异体骨塑形,实现骨结构的修复重建。术后长期随访,通过主观感觉、影像表现、HSS评分等评价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 术后1个月至8年随访期间,患肢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力、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不稳定等均呈良性发展,患肢活动功能满足日常需要。部分植骨块吸收,未见其它致残因素及明显不良事件发生。术后1月、2年、8年,HSS评分分别为44分、58分、83分。  结论 3D打印模块辅助手术能够提供个性化治疗,为创伤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提高准确性,疗效肯定。
    拇长展肌腱束转位重建多韧带手术治疗第1腕掌关节脱位
    王凯,  巨积辉,  金光哲,  郭礼平,  李亚东,  陆兆威,  刘胜哲
    2021, 39(6):  738-74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21
    摘要 ( 153 )   PDF (1907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报道拇长展肌腱束转位重建第1腕掌关节后斜韧带及背桡侧韧带手术治疗第1腕掌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5例第1腕掌关节脱位患者实施关节复位、克氏针牵引固定及拇长展肌腱束重建第1腕掌关节后斜韧带和背桡侧韧带手术,术后4周去除外固定并拔除克氏针开始功能锻炼。根据X线片、拇指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 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无关节再脱位;ROM检测,4例屈伸、收展活动恢复正常,1例对掌受限。  结论 采用拇长展肌腱束转位重建第1腕掌关节韧带,可恢复关节稳定性,改善功能。
    结肠镜检查致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1例及文献总结
    刘露, 李耀岐, 祝成楼, 彭灵智, 夏雨, 邓维博, 达明绪
    2021, 39(6):  741-7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22
    摘要 ( 328 )   PDF (3615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Henle干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喻诗哲, 刘巧云, 喻智勇
    2021, 39(6):  745-74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23
    摘要 ( 182 )   PDF (121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髋臼骨折三柱分型的手术入路选择策略
    黄复铭, 樊仕才, 黄海舟, 周继辉, 林世磅
    2021, 39(6):  750-7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24
    摘要 ( 145 )   PDF (4926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