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5-07-25
      
    应用解剖
    展神经脑桥池段的血管神经关系及临床意义
    王维,刘磊,常骁,吴爱群,黄会龙,郭晓丹
    2015, 33(4):  377-38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1
    摘要 ( 7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展神经脑桥池段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为有关疾病诊治提供相关解剖学基础。  方法 采用23例(46侧)红色乳胶灌注的头颅标本,解剖与观测展神经脑桥池段走行、与周围血管关系、滋养血管来源等,测量数据统计处理。  结果 展神经脑桥池段邻近的血管包括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迷路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脑桥动脉。小脑下前动脉与展神经关系最为密切(47.8%接触,13.8%压迫),椎基底动脉压迫展神经最严重。展神经脑桥池段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脑桥动脉(41.3%),其次为小脑下前动脉(26.1%);16侧(34.8%)展神经为复式。  结论 展神经脑桥池段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复杂,血管易于接触并压迫展神经,临床上不明原因的展神经麻痹应考虑存在此类血管压迫的可能。

    蝶窦前壁的外科解剖学研究
    王守森,张进朝,薛亮,郑和平,张发惠,王如密
    2015, 33(4):  382-38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2
    摘要 ( 7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蝶窦前壁区的解剖特征及其在经蝶窦入路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用15例(30侧)成人头部标本及20例(40侧)成人头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窦前壁骨质、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  结果    蝶窦前壁的基本形态酷似鸟头,正中线棱状高起,两侧为鸟眼样的蝶窦口,下方为鸟喙样的蝶嘴。蝶窦口距上鼻道末端(14.5±1.1)mm,距后鼻孔上缘(12.2±1.0)mm,距鼻后中隔动脉上支(8.2±0.5)mm。自鼻孔伸入探条探测蝶窦前壁时,所探及的“最浅点”大致位于蝶窦口与后鼻孔之间的中点附近。蝶腭孔位于蝶窦口的外下方和中鼻甲的后端区域,与蝶窦口间距(6.9±1.3)mm,两侧蝶腭孔内侧缘间距(18.2±2.5)mm。  结论    蝶窦前壁具有特征性的形态,蝶窦口大致位于蝶窦前壁的上中1/3交界处,其下方的骨质向前方突起。蝶腭孔位于蝶窦口下外侧方约7 mm处,经蝶窦入路手术中可以依此定位蝶腭孔。

    外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聂政,吴志伟
    2015, 33(4):  387-38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3
    摘要 ( 18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外踝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解剖学观测,为外踝骨折内固定及设计外踝定位导向器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①80例(男20对,女20对)干燥腓骨下端形态进行观察分析;②40例(男20,女20)X线片观察外踝的大体形态;③40具(男20,女20)尸体解剖观测外踝前动脉、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毗邻关系。  结果 (1)外踝从上往下骨质逐渐均匀的变薄变窄,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2)骨性标本外踝左右两侧高度、宽度、厚度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在性别差异(P<0.05)。(3)男女X线片上外踝角测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外踝前动脉在距离外踝尖端平面男性(4.30±0.22)cm,女性(4.11±0.6)cm处由胫前动脉发出,先斜向外下方至腓骨下端;然后紧贴腓骨下端及外踝前缘进入足背。(5)腓浅神经主干距离外踝前缘男性(1.59±0.20)cm,女性(1.31±0.64)cm;腓肠神经经过外踝后外下方,距离外踝后缘男性(1.80±0.13)cm,女性(1.62±0.34)cm;    结论 外踝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学测量结果为外踝骨折内固定以及设计外踝定位导向器提供解剖学基础。

    股神经阻滞的应用解剖学定位研究
    谢宇平,郑俊,习珊珊,周小兵
    2015, 33(4):  390-39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4
    摘要 ( 6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股神经阻滞的定位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①新鲜成人尸体5具, 行羧甲基纤维素/氧化铅水凝胶行一次性全身动脉造影,CT扫描与三维重建。②乳胶灌注标本5具,层次解剖股前内侧区,重点观测股三角内股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与股神经的位置关系。  结果 与股神经阻滞相关的结构位于腹股沟韧带与经股骨大转子的平行线之间,两直线间的距离为(5.8±1.6)cm。股深动脉恰于平行线水平与股神经相交(85%)。  结论 ①股神经阻滞的安全区域位于腹股沟韧带与其平行线之间;②直接体绘制方法可用于对血管及其它器官定位的基础研究。

    断层影像解剖
    基于人脑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断层影像学研究
    白桂芹,刘尚清,张华,邓世山,谢兴国,蔡昌平,黄小华,张小明
    2015, 33(4):  393-39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5
    摘要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相关性,为临床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和相关测值。 方法 采集100例经诊断无病变的成人头部磁共振图像,按照年龄16~25、26~35、36~45、46~55、 56~65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例。观测纹状体与海马结构的面积、横径、矢径等线性指标,标准化前、后数据均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   结果 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无性差,尾状核头矢径、海马面积、海马横径、矢径存在性差(女性>男性),颞角宽度存在性差(女性<男性);尾状核头横径存在侧差(左>右),壳面积、壳矢径存在侧差(左<右)。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纹状体面积与年龄、颞叶钩回间距呈负相关,与颞角宽度呈正相关;海马面积与尾状核头面积、颞角宽度呈正相关。  结论 成年人纹状体面积随着年龄增长而缩小;海马结构与纹状体在形态结构上具有相关性;壳面积右侧大于左侧;女性海马面积大于男性;颞角宽度可以作为研究纹状体与海马结构形态变化的共同参考指标。

    孕中晚期胎儿小脑形态发育的MRI研究
    刘菲,刘树伟,李振平,张忠和
    2015, 33(4):  399-4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6
    摘要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胎儿标本MR图像观察14~40周胎儿小脑结构发育情况。  方法 87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胎儿,孕龄为14~40周,行3.0T磁共振扫描,根据所得横矢冠图像分析小脑各结构发育情况。 结果    T2WI图像观察可见各结构出现时间不同:16周时可见齿状核,17周时被盖-小脑蚓角闭合,20周时原裂出现,22周时锥体前裂,第四脑室显示清晰,24周时次裂,后外侧裂出现。孕晚期,小脑体积增长迅速,前后叶比例由大变小。   结论    3.0T磁共振图像可以较清晰地显示孕中后期胎儿小脑各结构的发育情况,以此为依据可为临床宫内胎儿小脑发育状况的诊断与评估提供解剖和影像学依据。

    正常成人松果体MRI研究
    邓玲,钱学华,周庭永,刘敏,白桂芹,吕发金
    2015, 33(4):  403-40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7
    摘要 ( 8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正常成人松果体MRI测量标准,并分析其性别差异及年龄变化规律。  方法 MRI扫描327例正常成人头颅,测量并分析松果体相关数据。  结果    松果体矢径女性(7.12±1.11) mm,男性(6.52±1.01)mm(女性>男性,P<0.05);松果体横径女性(5.72±0.98)mm,男性(5.38±1.07)mm;松果体高女性(4.38±0.43)mm,男性(4.03±0.62)mm;松果体体积女性(88.92±27.90)mm3,男性(74.35±23.62)mm3(女性>男性,P<0.05)。  结论    松果体矢径和体积女性大于男性,松果体体积性别差异出现在31~60岁。

    MRI三维重建及旋转分割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半月板形态、位置变化的临床对比研究
    孔令伟,崔志新,王瑜,赵景新,纪海茹,孔祥玉,金宇
    2015, 33(4):  408-41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8
    摘要 ( 6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MRI三维重建及旋转分割方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及正常人半月板的形态及位置进行定量测量并对比分析,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半月板的形态、位置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II、III级患者20例(共20膝)作为关节炎组,另选择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相匹配的正常人10例(共10膝)作为正常组。所有研究对象先行MRI 3D薄层扫描,后行三维重建及旋转分割,在分割后的图像上对半月板进行定量测量,以半月板整体宽度、半月板覆盖胫骨平台宽度和半月板厚度作为量化指标进行两组间对比研究。  结果 内侧半月板整体宽度在所有方向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覆盖胫骨平台宽度从60°~120°位关节炎组明显变小,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厚度在60°~130°位关节炎组明显变厚,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侧半月板整体宽度及覆盖胫骨平台宽度在10°~50°及140°~170°位关节炎组显著变宽,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厚度在120°~170°位关节炎组明显变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研究为临床上半月板的MRI检查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思路;通过测量发现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半月板的形状、位置与正常人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这种变化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相关性。

    骶骨Ⅱ区骨折螺钉固定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史黎晗,高仕长,周程鹏,刘杰,周华,蒋电明,孙善全,李咏梅
    2015, 33(4):  414-42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09
    摘要 ( 5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骶髂关节三维重建模型进行解剖参数测量和虚拟骶髂螺钉固定,明确骶髂螺钉的最佳进钉点和安全置钉范围。   方法 用Mimics软件对50例骨盆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切割出骨盆三维模型,测量S1椎体解剖参数,在同一骶髂关节多次虚拟置钉,确定螺钉最佳进钉点,计算其安全角度。三维重建骨盆表面软组织,确定髂前上棘顶点N、髂嵴上点M、进钉点P的体表投影点N1、M1、P1,分段测量各投影点之间的长度。   结果 骶骨Ⅱ区中心螺钉骨面进钉点P到髂前上棘顶点N的距离PN男性为(95.17±5.59)mm, 女性为(98.49±7.71)mm; 经点P作PN的垂线与髂嵴交于点M,PM长度男性为(58.71±4.33)mm,女性为(54.59±6.01)mm;从髂前上棘顶点N沿髂嵴到点M的长度男性为(129.78±6.25)mm,女性为(130.64±7.79)mm,其中男女间PM长度有显著差异。中心螺钉前、后倾安全范围男性为(10.70±2.00)°,女性为(7.20±1.64)°;头、尾倾安全范围男性为(12.36±2.68)°,女性为(11.27±3.29)°,男性前、后倾安全范围明显大于女性。男女间体表投影点之间的长度仅P1M1有显著差异。   结论 通过触摸髂前上棘顶点N和髂嵴上的点M,可确定骶骨Ⅱ区骨折固定螺钉的体表进钉点。以S1椎体上表面为横截面,后表面为冠状面,男性螺钉前后倾安全范围约10°,头尾倾安全范围约12°,女性前后倾安全范围约7°,头尾倾安全范围约11°。

    宫颈癌患者盆腔静脉CT成像的优化及应用研究
    朱洪磊,王显龙,何援利,彭冬先,王燕钰
    2015, 33(4):  421-4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0
    摘要 ( 4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宫颈癌患者盆腔脏器亚毫米CT静脉成像的最佳时间,为CT诊断及三维重建提供实践基础。  方法 将45名不同期别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人,自注射造影剂起分别延时70s(A组)、90s(B组)、120s(C组)进行扫描。所得图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诊断工作站进行观察,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级和评分。对评级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各组宫颈癌患者静脉期扫描图像评价中B组总体评分最高,增强扫描后经统计学分析,三组延迟增强扫描效果均有统计学差异,B组图像整体增强效果最佳。  结论 自注射造影剂起延时90s行静脉期扫描,可获得图像质量最好的扫描数据,从而有利于宫颈癌的诊断及为三维重建提供实践基础。

    畸形与变异
    胃癌合并小肠禁锢症1例
    邹磊,侯庆生,姜明静,管杰
    2015, 33(4):  42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30
    摘要 ( 3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SETD4蛋白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的表达
    雷烨铭,崔航,钟玙沄,王义乾,黄穗,赵舒祺,蔡军伟,姜勇,刘靖华
    2015, 33(4):  426-42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1
    摘要 ( 6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SETD4(SET domain-containing 4)蛋白,并纯化SETD4蛋白,为深入探讨SETD4的功能奠定基础。  方法 提取小鼠正常肝组织的RNA,通过RT-PCR扩增SETD4基因,并克隆至pFastBac-HTB构建重组载体,再转座获得重组杆粒;通过脂质体介导将重组杆粒转染SF9细胞产生重组病毒,扩增病毒感染细胞并获得重组蛋白;利用Ni2+亲和柱来纯化蛋白,并通过Western Blot及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SETD4蛋白。  结果 经双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SETD4基因插入了供体质粒;经PCR鉴定证实SETD4基因插入了穿梭载体;经考马斯亮蓝染色证实纯化得到重组蛋白,用His-Tag抗体和SETD4特异性抗体在50 kD处可检测到目的条带。  结论 成功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够表达了SETD4,并纯化了SETD4。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模型大鼠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
    张应花,贾云杰,张天然,崔卫刚,王中平,文小军
    2015, 33(4):  430-43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2
    摘要 ( 5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发生过程中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 方法 利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孤独症动物模型,检测了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及其负性调节因子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小脑脑区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孤独症模型大鼠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SK-3β、β-catenin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运用旷场实验检测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小脑脑区模型组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β-catenin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均增加。  结论 孤独症大鼠小脑脑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运动亢进,提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可能导致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进而导致对孤独症的易感性增加。

    辛伐他汀对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TGF-β1/ 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桑遥彩,包翠芬,武蕾,张苗苗,王艳,秦书俭
    2015, 33(4):  434-4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3
    摘要 ( 4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simvastatin,SIM)是否可以通过调节TGF-β1/Smad通路从而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BMSCs)分化为成骨样细胞。 方法 复苏、培养大鼠B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样细胞分化。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SIM(10-8 mol/L、10-7 mol/L、10-6 mol/L),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干预。加入成骨诱导液,7d后运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观察细胞成骨能力,21d后用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化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2、Smad3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应用10-8 mol/L~10-6 mol/L SIM处理细胞7d均可使细胞ALP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浓度为10-7 mol/L时效果最显著;应用10-8 mol/L~10-6mol/L SIM处理细胞21d后可使细胞钙化结节明显增多;应用10-8 mol/L~10-6 mol/L SIM处理细胞7d后细胞内TGF-β1、Smad2、Smad3蛋白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 辛伐他汀可促进大鼠B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Smad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畸形与变异
    副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1例
    张庆颜,刘芳,陈筱羽,赵珍玉
    2015, 33(4):  4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31
    摘要 ( 5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验研究
    LPS直接及间接作用致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的建立
    陈英华,吕嘉文,翟启良,谢哲凡,胡国栋
    2015, 33(4):  439-44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4
    摘要 ( 28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呼吸系统的急性炎症所致的急性肺损伤(ALI)是临床常见的急症、重症,也是目前实验研究的热点。在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的探讨过程中,动物模型的有效建立极其重要。  方法 本实验比较了气道内直接滴入和腹腔注射给入两种LPS给入方式,通过组织学病理评价、炎症细胞的细胞学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分泌物蛋白水平的变化等炎症反应指标,评价了LPS两种不同的给入方式对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建立的有效性。  结果 组织学水平显示,气道内直接滴入LPS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的病理改变较腹腔注射LPS组更明显,肺损伤的组织学病理改变也更明显;细胞学水平,气道内直接给入LPS组肺泡灌洗液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渗出,而腹腔注射LPS组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渗出少,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无差别;细胞因子水平,气道内直接滴入LPS肺组织组肺泡灌洗液蛋白水平明显升高,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腹腔注射LPS组。  结论    气道内直接滴入LPS是一种有效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制备方法,可通过LPS的直接气道内分散和刺激至直接肺损伤。

    微种植支抗压低犬前牙过程中牙周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变化
    刘效文,黄敏,赵悦
    2015, 33(4):  444-44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5
    摘要 ( 5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应用微型种植支抗使犬牙齿移动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骨改建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应用微型种植支抗压低犬上颌右侧第二切牙的实验模型。对其施加100 g的牵引力后,分别于加力后6、12、24、36周处死。选择一侧第2切牙连同牙龈、牙槽骨完整切取,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2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左侧上颌第2切牙不予施加力作为对照组,并选取同名牙周围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 HE显示对照组中犬牙齿根尖部有大量牙骨质,而被压低牙齿根尖可见牙骨质吸收。免疫组化显示牙周组织中MMP-2的表达在加力6周后开始增加,24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结果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压低犬切牙过程中,MMP-2参与了牙周组织的改建。

    Sulindac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
    邓晓慧,张应花,方方,宋海岩,付升旗
    2015, 33(4):  447-45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6
    摘要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Sulindac对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凋亡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ulindac抗肝癌的可能机制。  方法 不同浓度的Sulindac作用HepG2细胞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Sulindac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HepG2细胞在Sulindac作用后Wint通路中β-catenin的表达变化。 结果 Sulindac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Hoechst33258结果显示,Sulindac作用24 h后HepG2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增多;随着Sulindac浓度的增加,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  结论 Sulindac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通过阻断Wnt信号传导通路,降低β-catenin表达,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的凋亡。

    人参皂苷Rb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
    胡光强,张慧,萧洪文,高小青,杨朝鲜,余录
    2015, 33(4):  451-45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7
    摘要 ( 4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l(Ginsenoside Rb1,GS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白质重塑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媒处理组和人参皂苷Rbl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 MCAO/R)损伤模型,用LFB染色观察大鼠胼胝体和内囊的髓鞘变化,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缺血侧胼胝体GFAP和APP的表达以评估星形胶质细胞和轴突的改变。  结果 缺血2 h再灌72 h后,溶媒处理组胼胝体和内囊有明显的髓鞘紊乱、脱失,胼胝体GFAP和APP表达显著增加。与溶媒处理组相比,GSRb1处理组髓鞘脱失有明显改善 (P<0. 01, P<0. 05)且胼胝体GFAP和APP表达显著减少(P<0. 05)。  结论 GSRb1可能促进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白质重塑。

    临床生物力学
    腰椎间盘退变对软骨终板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赵亮,闫广华,瞿东滨,赵卫东,史占军,张美超
    2015, 33(4):  455-46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8
    摘要 ( 4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腰椎终板不同位点的压应力分布规律,分析腰椎间盘退变对软骨终板压应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一青壮年男性新鲜尸体的腰椎运动节段标本,螺旋CT机对腰椎运动节段进行连续CT扫描,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L4/5运动节段有限元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模拟椎间盘正常状态和椎间盘退变状态,在L4、L5椎体终板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结点,分别代表椎体终板正中部、左右侧边缘、后中部和前中部,对上下软骨终板压应力分布进行有限元分析。  结果 椎间盘退变组较正常组的终板压应力均显著增大,上下终板在轴向加载、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加载时椎间盘退变组较正常状态时应力分布均显著增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腰椎椎间盘退变因素对终板的应力分布有明显影响, 随着椎间盘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应力显著增大。

    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腓连结固定效果的实验研究
    甘煜东,丁晶,侯春林,黄志伟,徐永清
    2015, 33(4):  461-46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19
    摘要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胫腓连结的活动度及不同内固定方法对胫腓连结效果的影响。  方法 新鲜冷藏的成人小腿标本8侧,常温下解冻,自踝关节离断,剔除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保留胫腓关节、胫腓连结和骨间膜的完整,置于SWD10万能材料实验机上,测量胫腓连结的正常活动度,完全切断胫腓连结,分别用普通螺丝钉、拉力螺丝钉和“U”形钉固定,测量固定后的活动度。  结果 胫腓连结正常的生理活动度为前→后(1.83±0.38) mm、后→前(1.89±0.38) mm、外→内 (1.42±0.34) mm、内→外(1.36±0.65) mm。胫腓连结用普通螺丝钉和拉力螺钉固定后,外踝的活动明显受限,虽然拉力螺钉固定更牢,但二者相差不显著,与正常比较相差非常显著;用“U”形钉固定后,活动度与正常比较相差不显著。  结论 胫腓连结是一个具有一定活动度的弹性结构,用螺丝钉固定后活动度明显变小,使用胫腓连结钩或“U”形钉进行弹性固定可保留胫腓连结的生理活动。

    包含种植体下颌骨颏部受力的有限元分析
    张政,刘阳,毕振宇
    2015, 33(4):  464-46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0
    摘要 ( 2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右侧下颌第1磨牙为种植牙的下颌骨,颏部给予100 N水平力作用的有限元分析,揭示种植体对下颌骨应力传导的影响。  方法 利用CT图像,建立缺失第1磨牙的下颌骨和种植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保持下颌骨的边界约束,给予颏部100 N的水平外力作用,分析下颌第1磨牙种植牙区域应力变化和整体下颌骨的应力变化。  结果 颏部受到水平外力100 N作用后,右侧第1磨牙种植区域断面应力变化:10.37 mm与86.38 mm位置出现应力最低,其最大应力峰值分别为9.005 Pa、9.067 Pa;52.97 mm位置处出现应力最大,应力的峰值94.962 Pa。左侧第1磨牙断面应力变化:10.82 mm与83.82 mm位置出现应力最低,其最大应力峰值分别为18.227 Pa、8.867 Pa;54.66 mm位置处出现应力最大,应力的峰值93.912 Pa。下颌骨的整体应力变化:颏部受力部位最大,最大的应力峰值为260.524 Pa。  结论 一定条件下第1磨牙位置的种植体植入不影响下颌骨的正常下颌骨的应力传导。

    临床研究
    颈椎和腰椎并发椎管狭窄症Ⅰ期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
    申连成,龙厚清,徐晶辉,黄阳亮,李佛保
    2015, 33(4):  468-47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1
    摘要 ( 4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 回顾22例Ⅰ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平均年龄(68.7±9.3)岁(55~83岁),随访24~5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月和随访末期JOA评分(颈椎17分法、腰椎29分法)及其改善率;患者满意度;并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是(189±49)min、(490±70)ml、15.9 d;随访末期JOA改善率分别达到67.9%(C-JOA)、63.5%(L-JOA),较术前显著改善(P <0.05),病人满意度73.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8.1%,包括急性失血、脑脊液漏、深部感染、短暂性神经损害各1例。  结论 Ⅰ 期手术减压治疗颈腰椎并发的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围手术期并发症并未因此增加,但应严格手术指征。

    老年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的变化
    林周胜,江成,夏雄智,黎飞猛,孙鸿涛
    2015, 33(4):  472-47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2
    摘要 ( 4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骨近端几何结构参数值的变化。  方法 选取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36 例,分别在术后即刻与术后1.5~2年的骨盆平片上测量股骨近端几何参数(包括顶高距、偏心距、近端长度、颈干角),比较其术后即刻与骨折愈合后股骨近端形态学变化。   结果 患者术后即刻与骨折愈合后几何参数比较,术后1.5~2年所测量顶高距、偏心距、近端长度及颈干角均较术后即刻有不同程度的变小,其中顶高距变化值为(1.25±0.94)mm,偏心距的变化大小为(0.36±1.13)mm,近端长度变化大小为(3.25±3.06)mm,颈干角变化大小为(0.22±0.76)°,术后即刻与术后1.5-2年的资料比较,除顶高距、近端长度外(P<0.05),其余项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应用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经股骨颈传导的应力作用导致近端受力解剖结构参数不同程度变小,可接受的几何结构变化值有助于维持内固定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3D-FIESTA及MRVE成像技术对Ⅸ、Ⅹ脑神经与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初探
    徐建民,黄泽第,黄振林,甄云
    2015, 33(4):  475-47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3
    摘要 ( 5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MR新技术探讨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延髓的血管与神经解剖比邻的空间关系。  方法 应用高分辨3D-FIESTA及MRVE成像技术对临床拟诊断神经源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检查。  结果 脑神经进入脑干区延髓腹外侧血管压迫或接触占59.38%(19例),其中V 2例、Ⅸ和X 17例,未见明显血管压迫及接触的占40.62%(13例)。其中血管与脑干不相交未接触占21.86%(7例);血管与脑干相交未接触例占18.75%(6例);血管与脑干轻微接触占28.13%(9例);血管与脑干接触并压迫脑干移位变形占31.25%(10例)。与神经接触主要是小脑下后动脉与椎动脉,分别占52.6%(10例)与36.8%(7例);小脑下前动脉仅占10.5%(2例)。  结论    MR 3D-FIESTA成像及MRVE后处理技术能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延髓的神经血管关系,对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明确病因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

    可视喉镜在解剖结构异常的困难气道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应用
    刘喜成,杜冬,吴文燕,张耀贤
    2015, 33(4):  479-48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4
    摘要 ( 6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UE可视喉镜在解剖结构异常的困难气道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 ASAII~III级,Mallampati气道分级Ⅲ~IV级,随机分为UE可视喉镜组(A组)和Macintosh直视喉镜组(B组),每组10例。记录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前(T0)、置入气管导管时min(T1)、置入气管导管后1min(T2)、3min(T3)和5min(T4)的Sp02、HR、SBP及DBP,以及气管插管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T1、T2和T3时B组的HR、SBP及DBP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B组患者HR、SBP及DBP高于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插管时间显著低于B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  结论 UE可视喉镜可减轻解剖结构异常的困难气道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能有效保障患者围麻醉期的安全。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肖隆艺,禤天航,曹正霖
    2015, 33(4):  482-48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5
    摘要 ( 5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 ,明显低于术前 (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 20 例,良 3 例,可 1 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技术探讨
    焦阳,杜冬,董发进,范海波,郑静
    2015, 33(4):  485-48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6
    摘要 ( 4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通过产前超声提高胎儿肢体畸形诊断率的操作技巧。 方法 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42,17例孕16~37周孕妇常规行胎儿肢体超声成像。 结果 全部胎儿中发现肢体畸形41例,检出率为0.28%,其中包括肢体大部分缺失1例,肢体部分缺失4例,桡骨缺失6例,马蹄内翻足9 例,裂手畸形2例,腓骨缺失2例,多指(趾)2例,羊膜束带综合征2例,手姿势异常4例,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2例,并腿畸形3例,严重短肢畸形4例。漏诊16例,占所有畸形的28%,包括7例并指畸形,5例多指(趾)畸形,4例重叠指,误诊2例马蹄内翻足,均经引产或出生后证实。 结论 产前超声能直观显示胎儿肢体结构,是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首选方法,熟练的操作技术及操作技巧是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关键。

    综述
    技术方法
    人肝脏分段分色血管铸型透明标本制作
    张健飞,郑楠,宫瑾,张国伟,于胜波,迟彦艳,徐强,王晓梅,王滨,隋鸿锦
    2015, 33(4):  494-49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15.04.029
    摘要 ( 7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