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成年男性脐动脉的应用解剖
    霍介超, 杨美, 郑银, 张杲黎, 万珊珊, 刘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4): 383-38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02
    摘要489)      PDF(pc) (3229KB)(416)    收藏
    目的    研究男性标本脐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膀胱癌切除术中结扎脐动脉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随机选用福尔马林液固定的成年男性尸体19具(38侧),解剖观测脐动脉的起点、走行、起始端外径及分支,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脐动脉均起自髂内动脉。脐动脉起始端外径为(3.02±0.30)mm。脐动脉均发出膀胱上动脉,其分支有5种类型:数支膀胱上动脉型,占总标本量的52.6%(20侧);数支膀胱上动脉和1支膀胱下动脉型,占28.9%(11侧);2支膀胱上动脉、1支膀胱下动脉与闭孔动脉的共干动脉型,占5.3%(2侧);数支膀胱上动脉和1支闭孔动脉型,占7.9%(3侧);2支膀胱上动脉和1支精囊动脉型,占5.3%(2侧)。  结论    脐动脉起始位置固定,起始端外径狭小,分支数目变异较多,对膀胱手术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结肠镜检查致气胸、纵隔气肿及皮下气肿1例及文献总结
    刘露, 李耀岐, 祝成楼, 彭灵智, 夏雨, 邓维博, 达明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6): 741-74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22
    摘要328)      PDF(pc) (3615KB)(40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喙突的形态变异与相关疾病
    胡健, 禹宝庆, 刘丙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496-50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4.026
    摘要611)      PDF(pc) (1808KB)(365)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基于JAK2/STAT3信号通路观察右美托咪定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抑制凋亡作用机制
    吴亚辉, 王韬甫, 林洪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55-6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1
    摘要139)      PDF(pc) (8201KB)(345)    收藏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中的抗凋亡作用,以及其对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nus kinase 2/signal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JAK2/STAT3)信号的调节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实验组及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实验组、对照组大鼠术前1 h分别腹腔注射5.0 μg/kg的右美托咪定、JAK2/STAT3信号通路激动剂SC-39100,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心彩超仪检查各组大鼠的左室收缩压(1eft ventricular systohc pressure,LVSP)、左室舒张末压(1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1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rise,+dp/dtmax)及左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1eft ventricular pressure drop,-dp/dtmax)。TUNEL染色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DCFH-D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p-JAK2,p-STAT3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明显降低,LVEDP、心肌凋亡率、ROS荧光强度、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对照组大鼠的LVSP、+dp/dtmax、-dp/dtmax、p-JAK2,p-STAT3表达明显升高,LVEDP、心肌凋亡率、ROS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降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降低心肌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新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和TRPV4蛋白siRNA双沉默模式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的修复作用研究
    周勇伟, 章才华, 李晓飞, 蔡迅梓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6): 692-69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4
    摘要171)      PDF(pc) (9129KB)(331)    收藏
    目的 探究新型机械敏感离子通道Piezo1和TRPV4蛋白siRNA双沉默模式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的修复作用。  方法 构建SD大鼠的OA动物模型,根据处理方案的不同,将SD大鼠分成4组,即空白对照组,siRNA-Piezo1组,siRNA-TRPV4组和双基因沉默组。通过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等方法,利用改良Minkin’s评分和OARSI评分进行评估。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中Aggrecan蛋白和Collagen II的表达。  结果 HE染色和番红-固绿染色等结果显示,siRNA-Piezo1组和siRNA-TRPV4组膝关节软骨组织的评分要明显优于模型组,siRNA-Piezo1组和siRNA-TRPV4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双基因沉默组中Aggrecan和Collagen II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siRNA-Piezo1组和siRNA-TRPV4组(P<0.05)。  结论 Piezo1和TRPV4蛋白siRNA双沉默模式可以促进Aggrecan和Collagen II的表达,进而对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变异1例
    杨吉平, 李浩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501-.  
    摘要652)      PDF(pc) (1724KB)(320)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真菌性蝶窦炎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分析
    谢铠鹏, 康渊春, 刘海斌, 邹柳凤, 彭浒, 纪振华, 程寅, 杨子轩, 陈进璜, 张国民, 伍小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473-47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4.021
    摘要938)      PDF(pc) (1645KB)(297)    收藏
    目的 探讨真菌性蝶窦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评估鼻内镜手术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月3家医院收治的67例真菌性鼻窦炎侵及蝶窦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所有患者接受鼻内镜下蝶窦开放、病灶清除术,术后随访6~12月,评估手术疗效,主观症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客观体征采用Lund-Kennedy评分,比较术前与术后3、6、12个月的差异。  结果 本组67例均经1次手术痊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评分术前为(8.34±1.36)分,术后持续下降,术后3个月为(2.45±1.06)分,术后6个月为(1.65±1.24)分,术后12个月为(1.21±0.66)分。Lund-Kennedy评分术前为(8.42±1.16)分,术后3、6、12个月分别下降为(2.56±0.86)、(1.74±1.16)、(1.15±0.76)分。两种评分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真菌性蝶窦炎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无特殊规律性,内镜检查可见蝶筛隐窝黏膜水肿、窦口有干酪样分泌物及黏脓性分泌物,CT影像特征为蝶窦腔内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内有高密度斑片状钙化影,窦壁骨质有硬化增厚。根据不同范围的病变,采用全麻下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开放手术治疗真菌性蝶窦炎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肠道菌群在高原低氧肠道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王昱昊, 施艺, 李文豪, 王舒, 沈学锋, 杨建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6): 666-67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9
    摘要413)      PDF(pc) (6755KB)(234)    收藏
    目的 探讨肠道菌群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参与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20只C57 BL/6小鼠按1:1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暴露组,建立6000 m高原低氧模型,造模成功后收集两组小鼠粪便、血液和近端结肠组织。采用16S rDNA测定粪便中肠道菌群结构;检测小鼠血液生化指标;HE和PAS染色观察结肠肠道黏膜结构的改变;RT-qPCR测定结肠组织ZO-1、Occludin、IL-6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暴露组小鼠血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显著升高,高原低氧模型建模成功;16 SrDNA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紊乱、多样性下降,黏蛋白降解菌艾克曼菌,普雷沃氏菌、梭状芽胞杆菌XVIII等致病菌含量上升,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罗斯氏菌、Odoribacter菌、Lachnospiracea菌、Butyricicoccus菌和欧氏菌等益生菌含量下降;HE和PAS染色结果显示结肠组织上皮连续性中断、腺体萎缩、隐窝变短、杯状细胞数量减少,提示肠道结构损伤且黏膜屏障破坏;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 ZO-1 mRNA表达水平下降,进一步暴露组小鼠肠道黏膜受损,炎症因子IL-6和TNFα 的mRNA表达量上升,可能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  结论 高原低氧环境导致的肠道损伤可能与肠道菌群改变有关。肠道菌群紊乱、多样性下降,致病菌相对丰度上升,益生菌相对丰度下降,菌群的这些改变造成肠道黏膜损伤,引起肠道炎症,进而出现肠道损伤,最终导致高原肠道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METTL3调控SPRING1促进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贾波, 杨宙, 喻广力, 吕运成, 彭田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6): 686-69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3
    摘要291)      PDF(pc) (2762KB)(218)    收藏
     目的    探讨METTL3调控SPRING1促进巨噬细胞脂质蓄积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100 ng/mL PMA诱导THP-1细胞贴壁后,50 μg/mL Ac-LDL孵育THP-1细胞。Western blot测定METTL3和SPRING1蛋白;qRT-PCR测定SPRING1mRNA水平;细胞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以及游离胆固醇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SRAMP和RMBase网站分析SPRING1 mRNA上的m6A修饰位点情况;质膜红色荧光标记探针Dil-Ac-LDL观察巨噬细胞脂滴摄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c-LDL孵育后THP-1细胞METTL3和SPRING1蛋白表达上调,并且SPRING1 mRNA水平上调;过表达METTL3会使SPRING1蛋白表达上调,巨噬细胞对脂质摄取增加,细胞内Dil-Ac-LDL明显增多;反之,沉默METTL3表达,SPRING1蛋白表达下调;甲基化抑制剂环亮氨酸处理可部分抑制METTL3过表达对SPRING1表达的促进作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PRING1 mRNA存在m6A修饰位点。  结论    METTL3上调SPRING1表达,促进巨噬细胞脂质蓄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内蒙古地区成年人下颌骨三维CT测量及分析
    张凯, 王一丹, 戴丽娜, 于静红, 张云凤, 金凤, 王海燕, 李筱贺, 温彦鑫, 温鑫, 樊建进, 谢宇轩, 倪敏, 张铁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4): 404-40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06
    摘要187)      PDF(pc) (2028KB)(200)    收藏
    目的   为成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重塑面部骨骼整体形态提供解剖学参数。  方法     招募志愿者49例(男21例,女28例),收集71例下颌骨干骨标本进行CT扫描,使用Mimics软件建立内蒙古地区人120例下颌骨三维模型,测量120例内蒙古地区人下颌骨指标,并将下颌骨数据作两侧比较、男性与女性比较以及与现代华北地区下颌骨数据比较。 结果   男、女志愿者双侧所有测量数据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骨各项测量数据除下颌角外均为男性大于女性,下颌角女性大于男性。  结论   内蒙古地区人群较华北其他地区人群下颌骨更宽、下巴更为突出,下颌角小,咀嚼肌力量大;为内蒙古地区人群设计下颌骨假体时,设计为下颌体厚,矢状面横截面积较大,体高与下颌支高较小的形态更为合适。
            【关键词】 下颌骨;    三维测量;    内蒙古地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右侧颈外静脉缺如合并头静脉汇入点变异1例
    杨吉平, 成娟娟, 钟钰西, 李浩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5): 52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26
    摘要213)      PDF(pc) (2290KB)(197)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不同年龄正常人群骶髂关节间隙的CT影像解剖学观测
    肖平, 李杨涛, 言羿文, 侯德淼, 张坤木, 徐准,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2): 143-14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2.05
    摘要121)      PDF(pc) (5591KB)(189)    收藏
    目的    观测不同年龄段正常人群骶髂关节间隙宽度的CT解剖学特征,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   对480例无骶髂关节病变受检者的骶髂关节CT影像进行观测,分别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层面及不同区域的骶髂关节间隙宽度的差异。  结果   (1)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骶髂关节间隙宽度有明显的差异,随着年龄增大,间隙宽度逐渐变窄;(2)女性骶髂关节间隙宽度稍大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不同层面的骶髂关节间隙宽度有明显差异,下部间隙宽度最小;(4)同侧前、中、后3个区域的骶髂关节间隙宽度有明显差异,但同一区域的左侧和右侧无明显差异。  结论    骶髂关节间隙宽度存在年龄相关性、空间不均匀性和多样性。本研究可为不同年龄人群骶髂关节间隙宽度提供影像解剖学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颈椎间孔韧带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余盛, 庞清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109-11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3
    摘要222)      PDF(pc) (2936KB)(181)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CT三维成像在颈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术中“V”点定位的作用
    简伟, 徐聪, 艾雯, 尹生江, 毕振宇, 吴泽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6): 720-72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16
    摘要587)      PDF(pc) (1655KB)(174)    收藏
    目的    探讨CT三维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中“V”点确定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行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椎间孔减压髓核摘除术并成功随访的患者50例,均为单侧症状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经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且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发现颈椎失稳。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4.2(40~75)岁,C4/5节段14例,C5/6节段25例,C6/7节段11例。患者分为两组,术中常规C臂X线机下定位“V”点为A组(26例),术前通过3D-CT技术确定“V”点为B组(24例),比较二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手术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5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7.20±2.56)月(3~13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多于B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术后随防评分、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稳定性,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3D-CT技术在颈椎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手术中“V”点定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正中神经双束变异引起腕管综合征1例
    陈步国, 吴贞志, 董自强, 吴尧, 郑大伟, 朱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4): 50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26
    摘要266)      PDF(pc) (1156KB)(17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肱骨大结节上方的解剖分型及临床意义
    张磊, 何雪, 周鑫, 熊鹿静, 张梦瑶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5): 513-51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3
    摘要700)      PDF(pc) (1507KB)(173)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肱骨大结节上面观的形态学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296例肩关节CT扫描图像根据大结节上面观形态进行分型,分别测量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以及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  结果    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形态可分为3型:弧形45.60%(135例),平坦形44.26%(131例),丘形10.14%(30例)。弧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止点长度短于平坦形和丘形;丘形的肱骨大结节,其冈上肌肌腱在大结节上的止点长度、肩胛下肌肌腱在小结节上的止点长度、结节间沟的宽度和深度均短于弧形和平坦形;丘形的大结节最高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大于弧形和平坦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解剖学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分型的肱骨大结节上面观对临床肱骨大结节相关疾病诊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的支气管树三维模型构建及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模拟仿真
    杨静怡, 胡昕, 姚洁, 徐洲, 杨智, 陈志, 吴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3, 41 (1): 1-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1
    摘要499)      PDF(pc) (8102KB)(169)    收藏
    目的    构建人体肺支气管树详细的三维数字化结构,并进行虚拟仿真和3D打印,为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虚拟仿真提供精准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选择中国数字化人体CVH1,2,5,6胸部的断层解剖图像,使用AMIRA软件对肺和支气管树进行分割并三维重建,使用Cinema 4D软件平滑,构建交互式3D-PDF模型,并进行3D打印,创建虚拟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仿真模型。  结果   我们构建了4例详细的肺支气管树三维数字化模型,包括3例成人,1例儿童,展示了人体支气管树3~6级分支,4级与6级分支数都为上一级分支数两倍左右,左肺段支气管为8段,6级支气管分支数为63.8±3.6,右肺段支气管为10段,6级支气管分支数为63.8±3.6,左右肺6级支气管数比为0.79。支气管最长长度均位于左叶,儿童管腔直径均小于3例成人的管腔直径。  结论   支气管树的三维数字化模型、3D打印模型、3D-PDF和手术虚拟仿真软件,提高了对支气管树解剖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认识。我们认为,左肺的B1+2和B7+8段支气管为单独的段支气管,而不是两段合并的段支气管,此研究为临床解剖学教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虚拟仿真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腰椎手术Wiltse入路准确进入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的解剖学基础
    单建林, 张志成, 陈萌萌, 陈浩, 贾璞, 包利, 冯飞, 唐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6): 631-63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1
    摘要814)      PDF(pc) (3435KB)(168)    收藏
    目的 探讨腰椎手术Wiltse入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方法 成人标本20具,通过解剖观察双侧竖脊肌腱膜与多裂肌的关系;最长肌与竖脊肌腱膜的关系;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是否清晰,是否存在稳定的解剖标志;竖脊肌腱膜表面及其深面是否还存在其它结构可作为多裂肌和最长肌之间隙的解剖标志。  结果 多裂肌虽有少许纤维与竖脊肌腱膜相连接,仍可视为在竖脊肌腱膜上无起点;在腰部,最长肌在竖脊肌腱膜形成起点,起点的内缘自内上向外下斜行,并发出筋膜向深部延伸副突、横突,由此形成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的分隔;在所有20具标本的左右两侧,以此隔膜为解剖标志向深部钝性分离,直接、顺利到达关节突;在竖脊肌腱膜表面未发现任何可作为多裂肌和竖脊肌间隙标志的解剖结构,剥离竖脊肌腱膜后在最长肌和多裂肌表面亦未发现可定位二者间隙的解剖标志;在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内,最长肌的内侧面可见清晰的节段神经及伴随血管。  结论 竖脊肌腱膜在最长肌内侧向深部的延续是腰椎手术Wiltse入路准确进入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的可靠解剖标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
    吴铭杰, 庄伟达, 郑杰, 李修往, 陈敏, 樊晓海, 吴家昌, 桑宏勋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454-45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4.017
    摘要335)      PDF(pc) (4816KB)(164)    收藏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9例,根据是否用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分为导航组29例,非导航组3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钻孔次数、总手术时间、术中人员流动情况及术后患者正侧位X线片任意2枚螺钉的夹角、2枚最远距离的螺钉在股骨颈的离散程度等指标。  结果 导航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导针钻孔次数、总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人员出入人次均少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正侧位X线片任意2枚螺钉的夹角及2枚最远距离螺钉在股骨颈的离散程度优于非导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置入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安全精准,值得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CT图像和重组技术在骶椎临床影像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王诗鸣, 肖智博, 陆云峰, 廖军义, 金瑞, 李巧琳, 何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4): 410-41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07
    摘要184)      PDF(pc) (1262KB)(164)    收藏
    目的   观察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位置关系,为骶椎正位X线摄影体位的优化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随机收集1000例患者骨盆腔CT影像,借助CT图像重组技术观测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关系。  结果   骶椎均为前面凹陷、底朝上、尖向下后方走行,骶椎上下端中点连线M与人躯体长轴之间的夹角A均为锐角,耻骨联合位于骶椎的前正中偏下位置,其与骶椎下缘的连线N和躯体长轴垂线间夹角B>0 °(即耻骨联合上缘低于骶椎下缘的位置)占89.7%(897/1000);青少年组(14~45岁)角A为(35.86±6.88)°,明显低于中年组(46~69岁)(37.82±6.34)°和老年组(>69岁)(37.60±6.65)°(P<0.05),青少年组角B为(10.27±7.02)°,明显高于中年组(8.88±7.23)°和老年组(7.83±6.93)°(P<0.05),而中年组和老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角A(36.12±0.27)°和角B(6.27±0.25)°,均明显低于女性(38.03±0.33)°和(12.79±0.33)°(P<0.05)。  结论    CT图像重组技术可用于观察和分析骶椎的解剖形态及其与耻骨联合的位置关系,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者骶椎与耻骨联合的相对位置情况差异显著,可为骶椎正位X线摄影检查体位的优化设计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肌硬膜桥的研究进展
    徐强, 于胜波, 隋鸿锦, 林祥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3): 366-36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3.023
    摘要257)      PDF(pc) (543KB)(162)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椎动脉和第1颈神经穿经硬膜处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高血压颈枕痛的关系
    杜心如, 孔祥玉, 郭森, 王佳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379-383.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4.002
    摘要378)      PDF(pc) (5015KB)(155)    收藏
    目的 观察椎动脉和第1颈神经穿经硬膜处的形态特点及毗邻结构,探讨高血压合并枕颈部疼痛的发生机制。  方法 头颈部标本18具,解剖剥离法暴露,观察椎动脉穿经硬膜处部位及毗邻结构、椎动脉与第1颈神经(C1)的位置关系。  结果 椎动脉在寰枕外侧关节内后侧穿经硬膜,穿经处形成边缘光滑的圆孔,直径6.5~9.0 mm,硬膜与椎动脉外膜由纤维结缔组织连结。C1神经前后根自脊髓发出向外侧走行于椎动脉内侧并在其下方相伴共同穿经硬膜孔(100%),其中与动脉壁相贴者66.7%(12例);神经嵌入动脉壁者22.2%(4例);隔有硬膜组织者11.1%(2例)。C1神经根出孔后走行于椎动脉与椎动脉沟之间。  结论 椎动脉穿经硬膜孔处位置固定,孔边缘致密,限制椎动脉扩张,利于颈椎活动时维持椎动脉供血,当全身血压波动时椎动脉管径不会产生明显变化,以维持后循环血液动力学稳定,但血压升高有可能将C1颈神经根卡压在硬膜边缘,椎动脉搏动刺激C1颈神经根导致椎枕肌痉挛,出现枕颈部疼痛。这可能是高血压合并枕颈部症状的形态学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肝肺综合征大鼠模型肺组织巨噬细胞表型变化
    李旭炯, 张慧英, 陈云霞, 田小霞, 来丽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44-4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9
    摘要115)      PDF(pc) (6652KB)(152)    收藏
    目的 探讨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发病过程中巨噬细胞的表型变化特点。  方法 制备肝硬化合并HPS大鼠模型,随机设立4周组、6周组、8周组3个时点,同期设置正常对照组。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肺组织病理变化;VG染色法对肝纤维化进行观察;免疫荧光法对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进行观察,RT-PCR检测肺组织标本中M1、M2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CD86及CD206,Elisa检测iNOS、TNF-α、Arg-1及IL10。  结果 随病程进展,模型组大鼠CD86、iNOS及TNF-α在肺组织中表达逐渐增高,CD86及iNOS至6周达到高峰后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D206、Arg-1及IL-10的表达于第6周开始明显增加,第8周CD206及Arg-1亦有回落。上述指标在各时点的表达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模型组大鼠肺组织iNOS与CD86呈正相关;Arg-1与CD206呈正相关;IL-10与CD206呈正相关。  结论 HPS的发病过程中,肺组织巨噬细胞经历了一系列的表型变化,6周前以M1为主,第8周以M2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解剖学依据
    肖忠洲, 刘家明, 黄山虎,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5): 507-51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02
    摘要219)      PDF(pc) (1591KB)(149)    收藏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人双侧的胸椎及腰椎椎体解剖学参数,为新型防神经根损伤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纳入200例健康志愿者,在仰卧位CT片上测量胸椎T1~12及腰椎L1~5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的分段长度(椎体段、椎弓根段和椎板段)、进钉外展角及椎弓根峡部宽度和高度。计算各解剖参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结果 纳入胸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21岁,腰椎志愿者100人,平均年龄31.05岁。胸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19.09±2.36)mm,右侧(19.77±2.54)mm;螺钉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7.67±1.19)mm,右侧(8.17±1.16)mm;螺钉椎板段长度为左侧(9.94±2.02)mm,右侧(9.06±1.71)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8.61± 2.57)°,右侧(8.44±2.71)°;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8.44 ± 2.71)mm,右侧(5.95 ± 1.16)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1.76±1.86)mm,右侧(11.79±2.24)mm。腰椎组螺钉椎体段长度为左侧(26.99 ± 3.37)mm,右侧(27.06±3.24)mm;椎弓根段长度为左侧(10.00±1.58)mm,右侧(10.37 ± 1.53)mm;椎板段长度为左侧(12.74±2.16)mm,右侧(13.96±2.46)mm;进钉外展角为左侧(16.16±2.93)°,右侧(16.31±3.05)°;椎弓根峡部宽度为左侧(9.72±1.59)mm,右侧(9.45±1.84)mm;椎弓根峡部高度为左侧(14.50±2.83)mm,右侧(14.05±2.39)mm,胸椎与腰椎螺钉椎体段长度、椎弓根段长度、椎板段长度、进钉外展角各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L5椎弓根峡部高度分别与椎弓根峡部宽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通过对正常人群胸椎及腰椎椎骨较为细致的相关解剖学测量,可获得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的较准确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CT数字重建技术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应用解剖参数
    李栋, 马运宏, 周金华, 王新明, 奚彬, 殷渠东, 蒋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17-21.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4
    摘要228)      PDF(pc) (2727KB)(148)    收藏
    目的   测量经骶椎后方骶髂关节螺钉(sacroiliac screw passing the back of sacrum,SISPTBOS)固定的相关解剖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分析32例骨盆正常的成人三维CT重建图像,观察SISPTBOS钉道范围,采用CT数字重建技术模拟植入SISPTBOS,测量钉道有关解剖参数,包括钉道长度(L)、进针点与S1上关节中央的距离(M1)、出针点与髋臼后上缘的距离(M2)、前倾角(e)、外倾角(f)、矢状面安全角(a)、冠状面安全角(b)、矢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1)和冠状面钉道最小直径(d2)。  结果    钉道内侧壁为弓状线,外侧壁为椎管后外侧壁和髂骨外层,下壁为S1骶孔与坐骨切迹的连线,上壁为骶骨翼斜坡、骶髂关节表面和大骨盆底部。L为(11.90±1.62) cm,M1为(2.07±1.40) mm,M2为(4.78±2.57) mm,e为(57.97±4.28)°,f为(54.89±5.13)°,a为(11.45±2.73)°,b为(7.46±1.34)°,d1为(8.57 ± 0.99)mm,d2为(6.75±0.84) mm。男女比较,仅e和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可选择直径5.0~6.0 mm、长度9~10 cm螺钉作为SISPTBOS固定。该通道植入螺钉可行,较为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伴“无脉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于铁强, 左玉明, 王月光, 廉小婧, 李飞, 万广亮, 李晓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85-8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17
    摘要131)      PDF(pc) (2051KB)(147)    收藏
    目的 总结不能触及桡动脉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住院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肱骨髁上骨折伴“无脉手”的病例45例。其中男孩23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女孩22例,平均年龄5岁6个月;摔伤37例,乘坐电动车摔伤4例,高空坠落伤3例,交通伤1例。均为Gartland Ⅲ型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18例,切开探查血管及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术27例。多普勒评价动脉搏动及有无血流灌注。术后4周去除石膏及克氏针。  结果    患儿随访12至15个月,平均随访13个月。骨折均在4 ~ 12周骨性愈合。采用Flynn等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肘关节功能优42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桡动脉搏动良好,未出现再移位、针道感染及肘内翻等并发症。  结论    “苍白手”应立刻探查血管,“粉红手”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后48 h内应密切观察桡动脉搏动,闭合复位术失败者或术后多普勒检查与术前有异者应切开探查血管、复位骨折并固定。移位大的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术后应注意观察桡动脉搏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正畸微种植钉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临床研究
    赖玲芝, 吴欣帆, 陈空, 梁志超, 徐会勇, 郭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477-47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4.022
    摘要485)      PDF(pc) (1775KB)(144)    收藏
    目的 评价颊腭侧微种植钉压低上颌伸长磨牙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5名需要压低伸长磨牙(后续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利用微种植钉分别粘结在过长的磨牙颊舌两侧辅助加力进行压低。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  结果 25名患者的30枚伸长磨牙均获得良好的压低正畸治疗效果,平均压低(2.52±0.76)mm,压低治疗的平均时间为(5.7±2.8)个月。  结论 应用微种植钉压低伸长磨牙,为长期缺失牙获得种植修复提供位置,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正畸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鸢尾素抑制JAK/STAT3通路促进炎症状态下的血管生成
    胡思涵, 薛源, 金叶盛, 张元澍, 施勤, 芮永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6): 680-68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12
    摘要196)      PDF(pc) (5554KB)(143)    收藏
    目的 研究急性炎症状态下鸢尾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通过CCK-8检测不同浓度(0.1、1.0、5.0、10.0、20.0 ng/mL)的鸢尾素对HUVEC增殖的影响;用脂多糖诱导HUVEC急性炎症状态,通过划痕和成管实验,研究鸢尾素对细胞迁移及管样形成的影响,通过RT-PCR研究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PDGF-BB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3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Erk1/2、Jak、Stat3的表达。  结果 各浓度的重组鸢尾素均不影响HUVEC的增殖;在急性炎症状态下,鸢尾素可以促进HUVEC细胞迁移和管样形成,并且抑制HUVEC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基因的表达,增加组织修复相关因子PDGF-BB的基因表达;鸢尾素抑制LPS诱导的JAK/STAT3通路激活。  结论 鸢尾素可以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缓解LPS诱导的HUVEC急性炎症状态,促进血管新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经胆囊板入路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肖乐, 江宗兴, 罗皓, 王涛, 谭震, 汪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4): 480-484.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20
    摘要359)      PDF(pc) (3039KB)(143)    收藏
    目的    探索经胆囊板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势。  方法    回顾2016年7月~2019年12月我中心完成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80例,其中经胆囊板入路110例(实验组),传统入路17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结石大小数量、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生物夹使用数目、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引流液体总量。  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中出血量(P=0.004)、生物夹使用数目(P=0.000)、术后引流液体总量较少(P=0.005),术后疼痛较轻(P=0.015)。  结论    经胆囊板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理论上具有规避术中胆道损伤风险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国人肱骨近端解剖学参数
    刘蓬然, 申澳, 吕静, 陈宇飞, 袁剑, 廖胜辉, 刘立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10-1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3
    摘要259)      PDF(pc) (2454KB)(142)    收藏
    目的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国人肱骨近端骨解剖参数,为手术中骨折端复位、内植物放置及设计匹配我国患者的内植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3-2019年肩部外伤患者90例,根据有无肱骨近端骨折诊断设置为骨折组和正常组。使用E-3D数字医疗软件对60例骨折组模拟复位后,测量90例患者肱骨近端骨骼的肱骨头参数、肱骨干髓腔参数、肱骨头干间参数和肱骨头及大、小结节垂直距离参数:肱骨头高度(HH)、肱骨头关节面直径(ASD)、肱骨头关节面曲率半径(ROC)、颈干角(NSA)、向内偏心距(MO)、向后偏心距(PO)、多层面肱骨干髓腔直径(L0、L20、L40)。  结果 在冠状面和轴位面上,正常组HH为(15.5±2.0)mm和(15.7±2.3)mm;ASD为(42.0±3.5)mm和(40.0±3.5)mm;ROC为(22.3±2.0)mm和(20.8±1.9)mm;L0为(26.0±3.1)mm和(23.3±2.9)mm;L20为(15.2±2.5)mm和(13.3±2.0)mm;L40为(12.0±2.4)mm和(10.6±2.1)mm;NSA在冠状面角度为(132.1±4.9)°;MO在冠状面距离为(4.2±1.2)mm;PO在矢状面距离为(3.4±1.4)mm。骨折组与正常组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测量肱骨近端解剖参数的方法精准、可靠;E-3D数字医疗建模软件在骨骼三维重建、骨折块模拟复位、骨骼参数测量功能方面具备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手风琴”技术对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的影响
    韩晓飞,  孙振中,  宋升,  刘学光,  张树军,  杜世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5): 598-60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5.018
    摘要453)      PDF(pc) (2627KB)(134)    收藏
    目的 探讨“手风琴”技术对Ilizarov骨搬运治疗骨缺损疗效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7年2月本院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大段胫骨骨缺损的29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缺损长度、手术次数、骨搬运术前邻近关节评分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外固定时间、骨愈合时间、骨愈合分级、术后并发症和下肢功能恢复等。  结果 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时间20~40个月,平均24.3个月。对照组(15例)骨愈合时间为(14.35±3.39)个月,“手风琴”组(14例)为(12.56±2.80)个月,两组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骨愈合分级优8例,良4例,优良率为80%;“手风琴”组优7例,良5例,优良率为85.7%,“手风琴”组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风琴”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肢功能恢复分级优7例,良6例,优良率为86.7%;“手风琴”组优8例,良5例,优良率为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外固定时间为(15.15±2.86)个月,“手风琴”组为(14.09±2.2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手风琴”技术可以缩短对合端骨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和减少并发症,对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应重视其在骨搬运技术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的解剖学研究
    武平华, 莫立根, 陈海南, 郭方舟, 穆军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3): 255-25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2
    摘要193)      PDF(pc) (4464KB)(131)    收藏
     目的    探索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暴露颅底中线区域的解剖结构,为临床该术式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解剖5具成人尸头标本,观察该入路暴露的颅底中线区域脑组织、血管及神经。  结果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可充分暴露前床突及其内侧前颅底硬脑膜、嗅沟及嗅神经;蝶鞍区可显露视神经、视交叉、视交叉前间隙、垂体上动脉、眼动脉、颈内动脉及其周围间隙;上斜坡区域可显露鞍背硬脑膜、乳头体、基底动脉末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及脑桥腹侧。  结论    内镜经眉弓上锁孔入路切除颅底中线区域肿瘤在解剖学上可行,临床上可作为常规显微镜手术及经鼻内镜入路手术的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氯碘羟喹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窦晓娜, 李霞, 李心雨, 张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33-3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07
    摘要120)      PDF(pc) (4795KB)(122)    收藏
    目的    研究氯碘羟喹对癫痫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学习记忆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匹罗卡品癫痫小鼠模型。实验动物根据给药方式分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癫痫组(匹罗卡品+生理盐水)、氯碘羟喹组(匹罗卡品+氯碘羟喹)。金属自显影技术观察海马锌的分布;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和数量;免疫印迹检测海马Bcl-2和Bax表达;ELISA检测海马Caspases-9和Caspases-3表达;动物行为学观察自发性癫痫发作次数、发作级别和发作持续时间;T迷宫和Y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  结果 氯碘羟喹组小鼠海马锌显著减少;神经元损伤减轻,细胞数量增多;Bcl-2表达增多,Bax、Caspases-9和Caspases-3表达减少,Bcl-2/Bax值增大;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发作级别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学习记记能力增强(P<0.01)。  结论    氯碘羟喹能保护小鼠海马神经元,改善学习记忆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经腋中线胸腔入路显露T2~5椎体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侯俊, 施冬冬, 潘青, 陈昌成, 陈前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384-388.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4.003
    摘要805)      PDF(pc) (2352KB)(121)    收藏
    目的 观察胸椎体T2~5与毗邻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探讨经腋中线胸腔入路显露T2~5椎体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10具(20侧)胸廓及上肢完整的福尔马林处理的尸体标本,分别从左侧、右侧经腋中线胸腔入路模拟T2~5椎体手术,逐层解剖至胸椎侧前方,观测该入路皮肤切口长度、肋骨离断处纵向撑开宽度,撑开口上下两端、主动脉弓上缘、奇静脉弓最高点及胸导管平椎体位置,胸交感干至肋头关节前缘的距离,模拟T3椎体切除+肋骨植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手术。  结果 腋中线皮肤切口的长度为(11.63±0.50)cm,第3肋处撑开宽度为(7.04±0.47)cm;撑开口上下缘分别平T2、T5,主动脉弓上缘平T3者占70%,奇静脉弓最高点平T4者占60%,胸导管从前方跨过T5者占70%;胸交感干至第1 ~ 4肋头关节前缘距离分别为(6.84±0.55)mm、(6.99±0.51)mm、(6.98±0.56)mm、(7.07±0.47)mm;模拟手术野可显露T2~5椎体,各毗邻结构位置相对固定,可安全完成椎体切除+植骨+内固定重建胸椎稳定的手术操作。  结论 经腋中线胸腔入路可显露T2~5椎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小鱼际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徐丹, 刘鹏, 郑雪峰, 曹敏, 丁自海, 艾旭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4): 396-39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4.006
    摘要588)      PDF(pc) (2232KB)(121)    收藏
    目的    为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掌心皮肤缺损提供临床解剖学基础。 方法 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采用42侧上肢新鲜标本,其中28侧经肱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进行解剖,14侧经肱动脉灌注ABS后制作铸型标本,解剖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在小鱼际区的分支、走行、分布、交通和吻合形式,测量其外径。  结果    从豌豆骨到环、小指指蹼间画一连线,并将其分成3等份。结果显示每侧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发出14.5条分支,其中在远、中、近1/3段共发出皮支6.8支,交通支7.7支。各皮支在小鱼际浅筋膜内相互吻合,形成1~2级皮支链,皮支长(1.80±0.60)cm,直径(0.23±0.10)mm。交通支分别与深部的尺动脉掌深支、掌浅弓尺侧缘、尺侧指掌侧总动脉或小指尺掌侧动脉吻合,交通支长(1.60±0.50)cm,直径(0.16±0.06)mm。在近、远1/3段各有1~2支较大的交通支,是转位较理想的血管蒂。  结论    小鱼际皮瓣的尺动脉腕上皮支降支血管蒂位置恒定,皮瓣内皮支链丰富,皮肤结构与手掌心部位同源,是修复手掌心小面积皮肤缺损的较理想的供区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基于MRN技术的下腰椎Kambin三角的解剖学研究
    王洪伟, 李铠湘, 王青云, 李锐冰, 刘晓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3): 267-270.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3.05
    摘要461)      PDF(pc) (1987KB)(121)    收藏
    目的    测量分析正常成人下腰椎Kambin三角工作区磁共振神经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的相关解剖数据,为下腰椎微创手术的选择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对2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0例,女10例)进行腰椎L4~S1节段的MRN扫描,通过Osirix软件对图像进行神经成像并测量以下数据: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间距(A)、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间距(B)、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α)、Kambin三角的面积(S),并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自L4~S1,同侧神经节与上位椎弓根的距离逐渐减小(P<0.05),而同侧神经节与下位椎弓根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L4~S1,同侧出口神经根与硬膜囊夹角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L4~S1,Kambin三角面积逐渐增大(P<0.05);此外,所有测量指标同节段左右两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MRN技术对下腰椎Kambin三角各组成结构的解剖关系显像清晰准确,便于相关解剖测量并指导临床腰椎微创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手术安全性的评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肾嫌色细胞癌的MDCT多期增强模式及影像学分析
    黄启林, 朱育婷, 陈少斌, 张玮, 罗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 39 (6): 660-665.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1.06.008
    摘要168)      PDF(pc) (3366KB)(120)    收藏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平扫及多期增强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68灶)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MDCT征象,按肿块大小分为两组(最大径≤4 cm及>4 cm组),比较两组肿块MDCT特征,计算肿块实性部分在平扫、肾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的CT值及其与同侧邻近肾皮质CT值的比值(La0、La1、Lv1、Lp1)并分度,分析肿块的强化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肿块内出现钙化、中央瘢痕及皮质期小血管征及肿块邻近肾盏、肾盂受压、肾门血管受压推移的百分比有显著差异(均P<0.05);肿块实性部分La1、Lv1、Lp1间有显著差异(P<0.05);强化峰值多出现于皮髓交界期或实质期(42/68),皮质期次之(23/68),两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的部分MDCT特征与肿块大小有关,其强化方式多样,仔细观察肿块平扫及多期增强特点,有助于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显微灌注结合3D打印制作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
    张向南, 邓伟, 张松强, 王宏宇, 李雷, 鞠文, 周广良, 居发新, 周正虎, 李关兴, 巨积辉, 侯瑞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1): 103-106.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1.21
    摘要124)      PDF(pc) (3742KB)(114)    收藏
    目的    探索制作猪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的血管显示方法。 方法    于3例猪股骨头3根支持带动脉主干显微灌注环氧树脂大红色精混合液,凝固后进行碱腐蚀去除软组织,3D扫描股骨头轮廓并打印模具。酸腐蚀及冲洗股骨头至完全显露头内动脉。3D打印模具置于暴露血管的股骨头上并填充环氧树脂,凝固后去除模具并对股骨头表面进行抛光,制成显露股骨头内血管网的透明股骨头。结果    环氧树脂大红色精混合液铸型剂灌注后酸碱腐蚀冲洗,成功制成了猪股骨头内动脉铸型标本。应用3D打印技术成功复原股骨头,并制成了显露股骨头内血管网的透明股骨头。 结论    显微灌注腐蚀法能成功制作股骨头动脉铸型标本,此标本为研究股骨头血液供应提供了形态学基础。3D打印填充技术成功建立了透明股骨头血管标本,能够较好的保留股骨头的轮廓及头内血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的CT解剖学研究
    李玉标, 任安利, 丁宁, 赵喆, 董小涵, 李志敏, 董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4): 414-417.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08
    摘要366)      PDF(pc) (1682KB)(112)    收藏
    目的    研究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left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LPPrS)的CT表现。  方法   对1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制作断面标本,观察双侧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并记录灌注剂在LPPrS的弥散情况;分析50例正常成人腹部CT资料,观察LPPrS的形态及脂肪厚度、LPPrS血管显示情况及其与左侧肾后筋膜的关系;测量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厚度的最大值以及第2腰椎体水平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   (1)标本轴位断层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后筋膜间平面后沿LPPrS的纤维分隔蔓延。肾旁后间隙呈弯月状,见多条血管。(2)轴位CT图像上LPPrS可见多条血管影,主要位于左肾外侧、后方;血管可穿过肾后筋膜。LPPrS可见纤细的分隔,显示欠清。LPPrS的形态呈弯月状;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最厚处位于左肾外侧、后方,平均厚度为0.77 cm。第2腰椎体水平皮下脂肪面积平均为112.37 cm2,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283,P<0.05)。  结论    LPPrS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关注LPPrS的CT表现有助于LPPrS病变及其邻近脏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髂后上棘的解剖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
    祁冀, 李静, 王海洲, 陈平, 林定坤, 陈海云, 平瑞月, 徐燕笑, 李义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 40 (4): 377-382.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2.4.01
    摘要1003)      PDF(pc) (3716KB)(108)    收藏
      目的    研究髂后上棘的解剖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80例干燥人体髋骨标本,以髂后上棘为A点,髂前上棘为B点,坐骨结节为C点,髂棘最高点为D点,耻骨结节为E点,耳状关节面后缘中点为F点,髂后上棘尖端A点的宽度为W0,A点的厚度为H0。髂嵴后部最大宽度为Wmax,其与A点的距离为D0,分别距离A点0.5、1.0、1.5、2.0 cm测量髂嵴的宽度,记为W1、W2、W3、W4,以髂嵴转折部为G点,G点宽度记为W5,分别测量AB,AC,AD,AE,AF,G,CD长度。  结果    髂后上棘形态大致分为4型:Ⅰ型“V”形(38.2%),Ⅱ型“U”形(43.2%),Ⅲ型“W”形(11.1%),Ⅳ型“增生型”(7.5%)。Ⅰ型的AB长度显著小于Ⅲ型和Ⅳ型,Ⅰ型的AF距离显著小于Ⅱ型和Ⅲ型,Ⅰ型的W0、W1、H0显著小于Ⅱ型、Ⅲ型、Ⅳ型,Ⅲ型的W0大于Ⅰ型Ⅱ型和Ⅳ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髂后上棘有4种形态变异,以“U”形为主,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