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1-25
      
    断层影像解剖
    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的支气管树三维模型构建及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模拟仿真
    杨静怡, 胡昕, 姚洁, 徐洲, 杨智, 陈志, 吴毅
    2023, 41(1):  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1
    摘要 ( 510 )   PDF (8102KB) ( 2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人体肺支气管树详细的三维数字化结构,并进行虚拟仿真和3D打印,为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虚拟仿真提供精准的形态学资料。  方法    选择中国数字化人体CVH1,2,5,6胸部的断层解剖图像,使用AMIRA软件对肺和支气管树进行分割并三维重建,使用Cinema 4D软件平滑,构建交互式3D-PDF模型,并进行3D打印,创建虚拟纤维支气管镜手术仿真模型。  结果   我们构建了4例详细的肺支气管树三维数字化模型,包括3例成人,1例儿童,展示了人体支气管树3~6级分支,4级与6级分支数都为上一级分支数两倍左右,左肺段支气管为8段,6级支气管分支数为63.8±3.6,右肺段支气管为10段,6级支气管分支数为63.8±3.6,左右肺6级支气管数比为0.79。支气管最长长度均位于左叶,儿童管腔直径均小于3例成人的管腔直径。  结论   支气管树的三维数字化模型、3D打印模型、3D-PDF和手术虚拟仿真软件,提高了对支气管树解剖学和发育生物学的认识。我们认为,左肺的B1+2和B7+8段支气管为单独的段支气管,而不是两段合并的段支气管,此研究为临床解剖学教学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虚拟仿真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肺静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研究
    梅艺璇, 刘海蓝, 柳橙, 张翼, 刘树伟
    2023, 41(1):  8-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2
    摘要 ( 186 )   PDF (9220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描述肺静脉的解剖变异并分型,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和心胸外科手术提供解剖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0例应用MSCT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成像(MIP)和容积重建(VR)观察肺静脉解剖结构,对其分型并统计出现频率。 结果 共同静脉出现率38.8%,副肺静脉出现率14.8%,均无性别差异。左心房-肺静脉连接方式可分4型:标准型最常见,有130例(52%);共干型83例(33.2%),是最常见的变异类型;副静脉型23例(9.2%);混合型14例(5.6%),最少见。两侧肺静脉引流模式的变异率为54%,右侧26.8%,左侧42%,均无性别差异。 结论 肺静脉具有较大变异性,MSCT可详细显示肺静脉,是研究其解剖结构的有效手段。 
    胎儿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对脑实质体积影响的MRI研究
    孙珊珊, 田迷迷, 赵鹏, 蔡硕, 杨涛, 杨咏青, 马文静, 林祥涛
    2023, 41(1):  15-1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3
    摘要 ( 167 )   PDF (227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单侧侧脑室扩张对脑实质体积的影响并探讨其对胎儿诊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 收集经超声证实的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的胎儿,行胎儿颅脑1.5T MR扫描。测量扩张侧及正常侧的侧脑室宽度、相邻外侧脑实质厚度、侧脑室体积、大脑半球体积,并计算脑实质体积。每隔1月随访侧脑室宽度随孕周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最终纳入研究的23~31孕周的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胎儿共49例,按扩张程度分为3组:轻度扩张组12例、中度扩张组27例、重度扩张组10例。对比研究结果如下:① 3组病例的扩张侧与正常侧比较,扩张侧邻近脑实质厚度减小,脑实质体积未见明显差异;② 3组病例间的扩张侧侧脑室宽度、体积及大脑半球体积均存在差异(P<0.05),扩张侧脑实质厚度及体积未见明显差异;③ 随访发现轻中度扩张组侧脑室宽度逐渐减小者占76%,重度扩张组流产率达80%。  结论 孤立性单侧侧脑室扩张对脑实质的体积没有影响,轻中度扩张胎儿预后好,这为侧脑室扩张胎儿的评估、预后和干预提供了重要影像学信息。
    淋巴瘤累及胃结肠韧带的CT表现
    吴航, 周陶胡, 李玉标, 黄文君, 丁宁, 董小涵, 董鹏
    2023, 41(1):  20-2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4
    摘要 ( 180 )   PDF (2315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累及胃结肠韧带(gastrocolic ligament,GCL)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的累及GCL的NHL病例,着重观察GCL的CT表现。  结果    GCL受累主要表现为GCL内淋巴结增大,增大淋巴结呈散在分布,未见淋巴结融合。增大淋巴结表现为均匀强化者25例,均匀强化合并环状强化者1例。有2例显示GCL增厚、局部呈饼状改变,伴有腹腔积液。  结论    熟悉GCL影像解剖学特点有助于累及GCL的NHL的CT诊断。
    基于CT图像对人体肝副裂的观察研究
    何祥发, 邱银汝, 王茹, 叶丽丽, 梁明, 庞瑜, 潘伟, 刘斯润
    2023, 41(1):  23-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5
    摘要 ( 184 )   PDF (2110KB) ( 1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总结分析肝副裂的CT影像,以期提高对肝副裂的认识,避免误诊及手术损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2月东莞康华医院1449例上腹部CT,观察肝副裂的检出率及影像表现,记录其分布及形态。 结果    1449例CT中共检出205例具有肝副裂,其CT发现率为14.1%(205/1449),其中男性125例(61%),女性80例(39%),不同性别肝副裂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c2=0.592,P[>]0.05);所检出肝副裂分布以肝右前叶下段发生率最高(55%);随着年龄的增长,肝副裂的数目、长度、宽度随之增加,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副裂CT影像可表现为波浪型(24例)、膈褶型(5例)、楔型(107例)、沟型(68例)及不规则型(1例)。 结论    肝副裂在人群中分布广泛,多排螺旋CT可有效地观察到肝副裂的存在,了解其形态、分布特点,有助于减少对肝副裂的误诊。
    正常胸廓比CT影像解剖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李至彦, 陈熙璞, 蔡明辉, 程书文, 岑少钦, 阿布都哈卡尔·克拉木, 马德华, 王朝, 李玉露, 张昕昕, 邹卫, 朱成楚, 易龙
    2023, 41(1):  28-3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6
    摘要 ( 196 )   PDF (114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应用影像解剖学技术获取胸廓参数,计算胸廓比,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浙江台州地区和江苏南京地区560例体检人群、368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PSP)患者的胸部CT平扫影像,按其年龄及性别进行分组,于T6平面测量胸廓横径和纵径,并计算胸廓比,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体检人群正常胸廓比参考范围(1.62±0.14)。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1.60±0.14)和女性(1.67±0.18)组间胸廓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胸廓比随年龄增大逐渐减小,不同年龄段组间胸廓比有显著差异(P<0.01)。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人群胸廓参考范围为(1.79±0.20)。其胸廓比与正常胸廓比各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正常胸廓比参考值的确立可为胸廓畸形的相关疾病提供可靠参照。
    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弥散张量成像及临床应用
    李品品, 李培, 关文华, 李盼, 付升旗
    2023, 41(1):  31-3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7
    摘要 ( 143 )   PDF (1718KB) ( 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影像学依据。  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段的膝关节弥散张量成像正常者60例和单侧格林-巴利综合征住院患者20例,在工作站划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不同部位的感兴趣区,测量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生成纤维示踪图像,加以比较分析。  结果    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左右侧、不同年龄段、不同部位的FA、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合并处理得出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65±0.05)、(1.04±0.12)×10-3mm2/s和(0.63±0.04)、(1.09±0.13)×10-3mm2/s。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ADC值分别为(0.55±0.06)、1.26±0.19)×10-3mm2/s和(0.50±0.07)、(1.36±0.18)×10-3mm2/s,与正常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组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的FA值均低于正常组,ADC值则高于正常组。  结论    弥散张量成像可以早期诊断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纤维示踪成像可以显示病变的神经纤维形态变化,从而提高膝部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病变早期的诊断率。
    实验研究
    灯盏乙素通过STAT3信号对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贾秋叶, 张晓丽娜, 陈浩伦, 袁云, 吴春云
    2023, 41(1):  36-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8
    摘要 ( 104 )   PDF (456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灯盏乙素(Scutellarin)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下M2型小胶质细胞极化的作用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调控机制。  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Con组)、STAT3抑制剂α-氰基-(3,4-二羟基)-N-苄基霉素-烟酰胺组(AG490组)、LPS组、LPS+AG490组、LPS+灯盏乙素预处理组(LPS+S组)、LPS+S+AG490组,共6组。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和M2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白介素10(IL-10)的表达。  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组的P-STAT3、IL-10表达显著增强,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使用灯盏乙素干预后P-STAT3表达明显降低;IL-10表达显著增高;均与LPS组有显著差异(P<0.05)。AG490增强灯盏乙素的作用。此外,STAT3在各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灯盏乙素干预后可降低LPS激活的BV-2小胶质细胞P-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强IL-10蛋白表达。各组STAT3的蛋白水平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灯盏乙素通过抑制STAT3活化促进BV-2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可能与灯盏乙素减轻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前边缘皮质Kv7.3钾通道在甲基苯丙胺条件性位置偏爱中的作用
    杭兆芳, 刘敏, 慕寿红, 韩伟凯, 张静, 岳庆伟, 孙晋浩
    2023, 41(1):  45-5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09
    摘要 ( 185 )   PDF (5266KB) ( 54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前边缘皮质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诱导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中的作用,以及电压门控型钾离子通道Kv7.3在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rl)内的调控机制。  方法    给予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METH(2mg/kg)建立CPP成瘾模型。通过化学遗传学技术,在前边缘皮质内注射hM4di-mcherry病毒载体,经N-氧化氯氮平诱导激活小G蛋白Gi信号通路,观察Prl脑区在METH致CPP中的作用。应用PCR、Western Blot检测Prl内Kv7.3的表达情况。在Prl脑区埋置套管,定位注射瑞替加滨(Kv7钾通道激动剂),观察对CPP评分的影响。   结果    METH导致Prl内神经元明显活化并降低Kv7.3表达水平。通过化学遗传学特异性沉默Prl脑区神经元,明显减弱CPP分数,激活Prl脑区的Kv7.3通道亦明显降低CPP评分。  结论    前边缘皮质参与了METH诱导CPP的形成,Kv7.3钾离子通道蛋白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miR-133-3p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生物学行为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段方方, 侯小霞, 周寒丽, 陈露, 王留晏, 赵晓丽, 张玉洁, 孔天东
    2023, 41(1):  51-5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0
    摘要 ( 124 )   PDF (8721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miR-133-3p对甲状腺癌SW579细胞和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方法    甲状腺癌SW579细胞分为对照组,miR-NC组,miR-133-3p mimic组,按分组转染miR-NC和miR-133-3p mimic。qRT-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转染后细胞中miR-133-3p的表达,克隆形成;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caspase-3蛋白表达;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OD和MDA含量。裸鼠皮下注射转染miR-133-3p mimic或miR-NC的SW579细胞,qRT-PCR检测瘤组织中miR-133-3p表达量,记录瘤组织体积,TUNEL检测瘤组织凋亡,免疫组化检测瘤组织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miR-133-3p的表达降低。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33-3p组miR-133-3p表达量增加,细胞克隆形成率、EDU阳性细胞率和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上清液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均P<0.0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R-133-3p组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瘤组织中miR-133-3p表达量、TUNEL阳性细胞率和caspae-3阳性细胞率均增加,Survivin阳性细胞率减少,均P<0.05。  结论    miR-133-3p能够抑制甲状腺癌SW579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线粒体氧化损伤,进而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有望成为甲状腺癌基因治疗的靶点。
    COX-2/sEH双抑制剂PTUPB抑制肝星型细胞活化减轻小鼠肝纤维化
    马玲, 洪洁茹, 金玲, 刘昱镳, 杨金桐, 周勇, 张晨宇
    2023, 41(1):  58-6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1
    摘要 ( 274 )   PDF (8723KB) ( 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ARA)经细胞色素P450(CYPs)及环氧合酶2(COX-2)代谢途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相关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并从肝星形细胞(HSC)活化的角度探讨其机制。  方法   采用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高糖高脂饲养(HFD)诱导小鼠NAFLD相关肝纤维化模型。给予小鼠每天皮下注射COX-2/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双抑制剂PTUPB(5 mg/kg)。12周后观察COX-2/sEH双抑制对小鼠NAFLD相关肝纤维化的影响。记录小鼠体重变化;检测小鼠葡萄糖耐受性;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脂质堆积;Masson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胶原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相关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TUPB对棕榈酸(PA)诱导的肝星形细胞JS1活化的影响。  结果    PTUPB可显著降低HFD小鼠的体重,提高小鼠葡萄糖耐受性,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脂质堆积和胶原沉积;PTUPB亦可降低HFD小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及Timp2的基因表达;在细胞水平观察到PTUPB可降低PA诱导的JS1细胞的活化。  结论    抑制ARA的COX-2/sEH代谢可减轻HFD诱导的小鼠NAFLD相关肝纤维化,其机制与抑制HSC的活化有关。
    大黄素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保护机制研究
    黄慧, 熊雁, 唐艺加, 陈付利, 李其勇, 周咏梅
    2023, 41(1):  64-7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2
    摘要 ( 97 )   PDF (9836KB) ( 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的调节机制。  方法    采用结扎左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0只;同时另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动物在造模术中只进行穿线,不结扎;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每日分别以20、40、60 mg/kg大黄素灌胃,对照组以10 mg/kg卡托普利灌胃处理,连续给药14 d,统计分析各组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等心功能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JC-1染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complex Ⅰ)蛋白和p-ERK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LVEDD、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complex Ⅰ和p-ERK的表达均明显升高,LVEF、IVS、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大鼠的LVEDD、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心肌组织中complex Ⅰ和p-ERK的表达均明显降低,IVS、LVEF、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这些观察指标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大黄素剂量依赖性(P<0.05)。  结论    大黄素能明显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线粒体损伤以及能量代谢,降低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改善心功能。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PAR-2水平的影响
    熊杨, 陈艳, 魏东, 张琴, 程茂杰, 宋琪
    2023, 41(1):  72-7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3
    摘要 ( 149 )   PDF (4118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皮肤损伤病理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血清和皮肤组织中IL-6、PAR-2水平。  结果    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鳞屑、红斑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苦参凝胶组大鼠症状减轻程度优于维A酸组。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维A酸组。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IL-6、PAR-2水平测试,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较维A酸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表现及IL-6、PAR-2水平具有改善作用。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生成预防骨丢失的研究
    陈俊泽, 俞辉, 肖进
    2023, 41(1):  77-8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4
    摘要 ( 99 )   PDF (3017KB) ( 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建立大鼠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40只2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雷公藤甲素(每天15 μg/kg腹腔注射)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15μg/kg腹腔注射),连续8周。采用显微CT分析胫骨近端骨松质的骨密度(BMD)和骨显微结构。WB检测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TRACP-5b染色法测定破骨细胞数,同时检测骨吸收标志物表达水平。  结果    显微CT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治疗组大鼠骨密度、骨体积/总体积比值(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间距(Tb.S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TRACP-5b染色显示雷公藤甲素减少了体内破骨细胞的数量(P<0.05),同时血液骨吸收标志物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   结论    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生成进而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有保护作用。雷公藤甲素可能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可行方案。
    临床生物力学
    Chevron截骨术对母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马冬, 王镱凝, 徐楚江, 肖进, 冯正宽, 许广威, 于宛琪, 钱蕾, 欧阳钧
    2023, 41(1):  81-8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5
    摘要 ( 132 )   PDF (2717KB) ( 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外侧位移距离对母外翻足关节接触特征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位移距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测量踝关节中立位状态下正常足、母外翻足及母外翻足Chevron截骨术截骨远端分别向外侧位移2.0、4.0、6.0 mm后前足、中足和后足各关节接触力、峰值压强和接触面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与正常足相比,母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t=-3.33, P=0.02)、跟骰关节(t=-2.74, P=0.03)和距下关节(后关节面)(t=-2.89, P=0.03)的接触力显著增高;母外翻足距舟关节(t=-2.73, P=0.03)与跟骰关节(t=-2.74, P=0.03)的峰值压强显著增高;行Chevron截骨术后,随着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距离的增加,母外翻足第1跖楔关节和跟骰关节的接触力逐渐减小;母外翻足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的峰值压强逐渐减小。  结论   中度母外翻足行Chevron截骨术后,当第1跖骨截骨远端向外侧位移6 mm时能有效恢复部分关节间力的分布,且能缓解部分关节局部应力集中现象。
    临床研究
    环抱法切除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与解剖学基础
    黄阳亮, 钟祎, 刘少喻
    2023, 41(1):  87-9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6
    摘要 ( 153 )   PDF (274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明确I期后入路徒手环抱法切除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指征、临床疗效与解剖学基础。  方法   回顾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符合以下指征行I期后入路徒手环抱法手术切除胸椎骨化黄韧带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2岁,43至75岁):第一诊断为胸椎黄韧带骨化;排除Sato分型中的融合型及结节型;排除术前CT检查具有硬膜骨化征患者;排除各节段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大于55%患者。收集术前与末次随访的改良JOA评分、临床解剖学特点及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总结。  结果    20例患者均行环抱法经后路I期切除骨化韧带,共36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116 min,出血量131 mL。术中有1例脑脊液漏,术中予缝合,术后无症状。病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48~54个月,平均50.9个月。术前mJOA评分(7.50±1.02),末次随访(10.25±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善率平均80.43%,优13例,良7例。未出现复发病例。  结论   对符合手术指征的黄韧带骨化患者行环抱法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辅助工具少,手术时间短,效疗确切的优点。术后未见复发,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的固定角度与下颈椎曲度相关性研究#br#
    李建扬, 李波, 欧阳北平, 罗春山, 马向阳, 邹小宝, 陆廷盛
    2023, 41(1):  92-9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7
    摘要 ( 125 )   PDF (2864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不同枕颈角(C0~C2)、C1~C2角与术后下颈椎曲度(C2~C7角)之间的相关性,探索最佳的寰枢椎固定角度并评估两种指标对下颈椎曲度影响的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 2016年1月至 2018年6月对上颈椎疾病行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78例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分别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颈椎侧位片C0~C2、C1~C2角、C2~C7角,前凸为“+”值, 后凸为“-”值,并观察夹角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6月,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0~C2角平均值分别为 (11.87±1.36)°、(20.14±5.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35, P<0.001);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1~C2角平均值分别为 (15.55±1.70)°、(26.67±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8,P<0.001) ;术前及末次随访时 C2~C7 角平均值分别为(18.16±2.81)°、(13.05±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0,P值0.000);其中末次随访C0~C2角 < 20°(10-20°)37例, ≥20°(20°~28°)共计41例;C1~C2角 < 25° (10°~25°)共计 37例, ≥25°(25°~42°)共计 41例。末次随访 C1~C2角 < 25°、C0~C2角 < 20°与 C2~C7 角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635和0.510,r值分别为0.081和0.112);C1~C2角 ≥25°、C0~C2角≥20°与 C2~C7 角之间存在线性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2和0.000,r值分别为-0.466和-0.872);C0~C2角 ≥20°与C2~C7 角之间的强相关(r= -0.872,绝对值>0.8),而C1~C2角 ≥25°与C2~C7 角之间的弱相关(r= -0.466,绝对值<0.5)。   结论    后路寰枢椎固定融合术中,C0~C2角 ≥20°或C1~C2角 ≥25°可能引起术后下颈椎曲度的减小,而C1~C2角10°~25°、C0~C2角10°~20°,可能更好的维持下颈椎生理性曲度,且以C0~C2角作为参考指标更为可靠。
    依那西普和传统合成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序贯治疗轻中度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期疗效随访研究
    江伟州, 胡勇, 宋旻恺, 刘欢, 黄文华, 肖军
    2023, 41(1):  97-10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8
    摘要 ( 187 )   PDF (310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随访评估依那西普和传统合成改变病情抗风湿药(conventional synthetic 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csDMARDs)序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药物组合方案治疗轻中度AS的中期疗效。  方法     纳入南方医院2017~2018年确诊的轻中度AS患者64例,疾病活动期短期选用依那西普,疾病缓解期改用csDMARDs药物组合口服维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评估临床缓解率,并应用BASFI、BASDAI、SQOL-AS量表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随访3、6、12个月,Patient Global、BASFI、BASDAI及ASDAS-CRP评分,CRP及ESR值均下降(P<0.05),SQOL-AS评分提高(P<0.05)。随访终点分别有85.9%、79.7%的患者达到ASAS 20、ASAS 40缓解标准。随访期间无结核、机会感染、肿瘤发生。  结论    对于轻中度AS,依那西普和csDMARDs序贯组合方案展示了良好的中期疗效,有望成为低收入AS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
    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受压的影像流行病学调查
    朱桥华, 朱辉严, 陈敏明, 孔伟, 冯瑞枝, 罗钧, 陈德华
    2023, 41(1):  104-109.  doi: 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19
    摘要 ( 82 )   PDF (242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广东省非选择性人群左髂总静脉(left common iliac vein,LCIV)受压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进行多中心抽样。测量样本的CT参数,如LCIV最小短径(DLCIV-min)、右髂总静脉最小短径(DRCIV-min)、下腔静脉分叉角度(IVC-BA)、腹主动脉分叉角度(AA-BA)、下腰椎前曲角(LLLA)、压迫点附近腰椎骨质增生(LVH)及髂动脉钙化(IAC)发生率等。计算LCIV受压比例(LCIV-CP),根据LCIV-CP将受压程度(CS)分为轻度(CP≤50%)、中度(50%<CP≤70%)及重度(CP>70%)。  结果    本研究样本数为1078,其中男584,女494,年龄中位数为56.00岁。LCIV-CP中位数为44.21%,范围0~89.86%。轻度、中度及重度受压的人群比例分别为61.41%、29.31%和9.28%。男性和女性CP的中位数分别为42.12%和46.61%,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青年、中年及老年人群的中位CP分别为52.00%、45.24%和38.13%,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重度受压人群中,中年女性占比最高。影响LCIV-CP和CS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年龄。  结论    LCIV受压是普遍存在的,性别和年龄影响LCIV-CP和CS的分布。中年女性是LCIV受到中重度压迫的高危人群。
    儿童胸椎化脓性脊柱炎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
    林杰钊, 林雨聪, 罗金舟, 王涛, 陈奇凡, 周初松
    2023, 41(1):  110-11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20
    摘要 ( 164 )   PDF (1653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特洛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子标记研究现状
    王田玮, 王佳, 魏航之, 吴发洪, 马汉伟, 张有成
    2023, 41(1):  115-11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3.1.22
    摘要 ( 143 )   PDF (503KB) ( 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