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解剖学会
编辑出版: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委会
顾  问:钟世镇
名誉主编:徐达传
主  编:欧阳钧
主  任:黄美贤
国内发行: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
订  购:全国各地邮局
邮发代号:46-108
邮  购: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地  址:广州市沙太南路1023号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510515
电  话:(020)61648203
E-mail:journal@chjcana.com
国内刊号:CN 44-1153/R
国际刊号:ISSN 1001-165X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3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1-25
      
    应用解剖
    小脑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毗邻关系的应用解剖
    田维东, 彭龙锋, 祝绍磊, 王孝文
    2020, 38(6):  625-62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1
    摘要 ( 30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小脑动脉的起始位置、行程特点及其与三叉神经根的毗邻关系,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采用12个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分别解剖小脑上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及三叉神经等结构。观察相关动脉、神经的位置、走行特点,测量上述动脉的起始段外径及其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等相关数据。  结果 共发现小脑上动脉27支,2支压迫三叉神经根,5支与神经根接触,其余无接触压迫者与三叉神经的最近距离为(3.87±1.58) mm(0.55~6.30 mm);小脑下前动脉23支,压迫神经根1例,与之接触者2例,其余20支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4.67±1.77)mm(2.65~9.50 mm);小脑下后动脉21支,与三叉神经根最近距离为(17.12±3.86) mm(10.45~25.70 mm),未发现与之接触或压迫者。   结论 小脑上动脉与三叉神经关系密切,常与三叉神经接触并压迫神经,成为三叉神经痛发生的主要结构。小脑下前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稍远,也可与三叉神经接触或压迫神经。小脑下后动脉与三叉神经相距较远,但偶尔也会压迫三叉神经根导致三叉神经痛。
    基于解剖学研究的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精准开颅技术探讨
    盛敏峰, 姜雷, 李鑫, 张燚, 陈延明, 王中勇, 吕璇, 陈刚
    2020, 38(6):  629-6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2
    摘要 ( 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表面解剖标志指导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技术。  方法 从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选取15具颅骨标本和8具尸头标本,定位颅骨标本解剖标志点:二腹肌沟顶点、乳突尖、星点及关键点(横窦-乙状窦移形处相对应颅外标志点),研究颅骨解剖标志点间的关系,制定开颅技术,并将该开颅技术应用于28例患者,通过评估相关指标,评价此开颅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   (1)解剖研究及尸头验证:关键点与二腹肌沟顶点距离左侧为(16.79±3.50) mm、右侧为(14.82±2.96) mm,关键点与星点距离左侧为(19.53±3.84) mm、右侧为(22.59±4.08) mm,关键点与乳突尖的距离左侧为(33.98±3.87) mm、右侧为(32.78±3.29) mm,关键点与星点的距离左、右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将开颅技术应用于8例尸头标本,均未出现静脉窦损伤。(2)临床应用:28例患者进行开颅技术验证,23例横窦乙状窦暴露充分,无钻孔所致静脉窦破损,平均开颅时间为(23.1±2.2) min,骨瓣1.8 cm×2.0 cm,骨窗直径2.0~2.5 cm,术中骨瓣复位。  结论 以眶下缘与外耳道上缘连线为基线,过二腹肌沟顶点作基线的垂直线,在垂直线上定位二腹肌沟顶点上方14 mm(左侧)/12 mm(右侧)的点,确定此处为钻孔骨孔中心点并形成骨孔,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区显露,避免静脉窦的损伤,为临床安全、精准、快速开颅提供依据。
    “椎动脉-硬膜动脉导管韧带”的解剖学及临床意义
    孔祥玉, 杜心如, 刘宏伟, 王佳佳
    2020, 38(6):  635-6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3
    摘要 ( 10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椎动脉第3段(V3段)的垂直段(V3v段)与硬膜囊前壁和周围骨性结构间的连接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头颈标本16具(32侧),在C3~4节段,将V3段周围的软组织及其相关联的连接结构分离,探寻“椎动脉-硬膜动脉导管韧带”,观察其解剖学特点。取该韧带与椎动脉壁相连部,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摄片。  结果 所有标本在寰枕关节后内侧V3v段发现“椎动脉-硬膜动脉导管韧带”共11条(43.7%),长度9.25~4.76 mm,平均(7.39±1.33)mm,直径为(1.16±0.15)mm。该韧带出现于硬膜外层,自V3v段发出,末端分叉或呈分枝状穿入枕骨或连于硬膜。组织学特点为空心管状,管腔与椎动脉相通。  结论 “椎动脉-硬膜导管韧带”是椎动脉连于硬膜和骨之间的空心圆索状结构,可能是椎动脉的脑膜后动脉闭锁形成,是有孔型椎动脉畸形的形态学基础,其对椎动脉的固定及头活动时颅内压的形成有一定作用。枕颈部显露椎动脉时此结构断裂可能是造成椎动脉大出血的原因。
    断层影像解剖
    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的CT影像学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卫禛,  熊文峰,  张世民
    2020, 38(6):  639-645. 
    摘要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转子间骨折中股骨干近侧断面环周皮质在CT三维影像上的形态学特征,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皮质支撑复位提供结构基础和解剖学依据。 方法 收集80例AO/OTA 分类31-A1、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通过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导入Mimics软件,进行骨折块分割与模拟复位后,沿与股骨干轴线呈130°角方向的斜断面,测量股骨干近侧断面残留的环周皮质长度及其前侧壁、外侧壁、后侧壁构成的宽度、以及前后壁皮质断面夹角。  结果 A1型骨折21例,环周皮质长度平均为88.7 mm;前侧、外侧、后侧皮质宽度为36.9,36.9,27.3 mm;前后皮质断面夹角16.2°。A2型骨折59例,环周皮质长度平均为60.0 mm;前侧、外侧、后侧皮质宽度为32.3,27.4,9.2 mm;前后皮质断面夹角40.2°。A2型骨折残留环周皮质长度显著小于A1型骨折(P<0.01)。其中后侧皮质宽度变异度最大,前侧皮质宽度变异度较小,基本维持稳定(C.V分别为75.5%、20.0%)。  结论 转子间骨折中股骨近侧断面残留的环周皮质长度在A1与A2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后侧皮质宽度明显为小且变异度大,但前侧皮质宽度基本稳定,可作为骨折复位中获得皮质支撑砥住的主要结构。
    臂丛分支的CT定位研究及在Bristow-Latarjet术式的临床意义
    谭志超, 袁胜超, 林馥纯, 杜二珠, 郭金华, 杨春
    2020, 38(6):  646-651.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5
    摘要 ( 5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臂丛分支在肩胛下肌前方的CT定位,提高Bristow-Latarjet术式临床操作时安全范围的认知。  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上肢标本16侧(男10,女6)。解剖和使用显影线标记16侧肩的臂丛分支(肌皮神经、腋神经、桡神经)在肩胛下肌前方的位置、行程,CT水平位上测量肩关节内旋45°、中立位、外旋45° 3个体位2~5点位置肌皮神经到关节盂的距离及成角规律,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结果 ⑴臂丛在肩胛下肌前方,由内往外神经的排列分别是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⑵CT水平位上测量肌皮神经在3个体位的数据,组间比较:角度上比较,2~5点位置的内旋位与中立位、与外旋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距离上比较:2点位置的外旋位与中立位、与内旋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立位与内旋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15);3~5点位置的内旋位与中立位、与外旋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点位置的外旋位与中立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7)。组内比较:内旋位2点位置的角度分别与3~5点位置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5点位置的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 Pearson分析:盂的高度HL与内旋位2点位置的角度呈负相关,与3点位置的角度呈正相关,与内旋位2点位置的距离呈负相关,与3~5点位置的距离呈正相关。  结论 肩关节内旋45°时肌皮神经的安全范围显著大于中立位及外旋45°,建议内旋位操作。
    应用Mimics软件构建钩骨3D可视化解剖学研究
    魏明杰, 徐永清, 罗浩天, 吴一芃, 王毅, 张旭林, 吴欢, 许育健, 袁礼波
    2020, 38(6):  652-65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6
    摘要 ( 5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利用Mimics软件3D可视化分析钩骨形态及其骨内血管走行,为钩骨骨折治疗及其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上肢标本12例,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钩骨及其血供。  结果 钩骨有3个非关节面。背侧和掌侧表面呈三角形,掌侧面尺侧向掌侧延伸形成钩骨钩。钩骨钩分为顶部,中部及基底部。钩骨远端关节面与第4、5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桡侧与头状骨形成关节,尺侧与三角骨形成关节。在背侧非关节面由微小动脉网分支成数根滋养血管进入钩骨体内,并在各方向分支营养钩骨体。在掌侧非关节面钩骨体钩骨钩移行处,即钩骨钩基底部桡侧1-2根滋养血管直接或分支进入骨内,并分别向钩骨体及钩骨钩内走行。部分标本钩骨钩基底部尺侧出现滋养血管由此进入骨内并向钩骨钩内分支走行。钩骨钩顶端有单独的小血管进入并在骨内分支。钩骨钩基底部桡侧滋养血管骨内分支分别与由钩骨体背侧及钩骨钩顶端滋养血管骨内分支相互吻合。  结论 钩骨体和钩骨钩内血供丰富,较难发生缺血性坏死。钩骨钩骨折保守治疗不愈合可能是由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较大导致。
    基于结构光扫描手部软组织三维模型的准确性研究
    俞芳, 程志全, 唐举玉, 隋鑫磊, 曹哲明, 潘丁, 李辉
    2020, 38(6):  657-66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7
    摘要 ( 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设计基于结构光的手部三维扫描系统,并评估其应用于手部三维重建模型的准确性。 方法 通过自制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扫描5名志愿者左手,将掌侧和背侧的三维图像拼接、封装、填充、表面光顺,后对生成的手部三维模型进行手指长度、关节周径和宽度的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直接测量法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自制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扫描速度快(时间均为1 s),且三维手模型的外形逼真、皮纹细腻;在28项测量指标中,除示、中指背侧长度和示指远指间关节周径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但两种测量方法所得差值均小于2.0 mm),其它测量指标的差值均在1.0 mm以内,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自制结构光三维扫描系统能快速进行手部软组织模型重建,且所重建的三维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实验研究
    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TOR表达水平的关系
    曹娜, 程子娟, 李肇蕤, 刘漫君, 朱琳, 夏春波
    2020, 38(6):  661-66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8
    摘要 ( 5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对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其与mTOR表达水平的关系,为糖脂代谢神经调节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建立离断迷走神经肝支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另设迷走神经肝支探查的假手术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术后每两周检测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和皮质醇水平、肝和骨骼肌组织的糖原含量以及mTOR的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术后2周胰岛素水平升高、肝糖原含量增多、血糖水平降低(P<0.05);术后6周,肝、骨骼肌组织mTOR表达增多、肝糖原及骨骼肌糖原含量降低、血糖水平增高、甘油三酯水平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P<0.05)。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大鼠各项指标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离断大鼠迷走神经肝支可导致糖脂代谢以及糖原含量异常,其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水平变化以及肝、骨骼肌mTOR表达水平升高有关。
    BMSCs移植通过T细胞免疫抑制缓解1型糖尿病小鼠发病实验研究
    余佳珊, 杨文江, 彭丽娟, 高杰, 李红, 苏敏, 胡蓉
    2020, 38(6):  668-673.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09
    摘要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移植缓解1型糖尿病小鼠(T1DM)发病及机制。  方法 BMSCs分离培养及鉴定;第3代培养的上清作为条件培养基,与2周龄NOD小鼠脾细胞共培养,FACS检测CD4+和CD8+T细胞增殖及活化;2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BMSCs组、PBS组、对照组,每组6只,对照组2周处死;BMSCs组和PBS组12周分别腹腔注射100 μl(2×107细胞)BMSCs或等体积PBS,监测小鼠血糖和体重至26周;HE、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腺炎性细胞浸润;FACS检测CD4+和CD8+T细胞增殖及活化。  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BMSCs;BMSCs条件培养基抑制CD4+及CD8+T细胞的增殖及活化(P<0.05);BMSCs组小鼠体重高于PBS组(P<0.05),糖尿病发病率降低,炎性浸润减少(P<0.05),脾脏CD4+和CD8+T细胞增殖及活化降低(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能通过T细胞免疫抑制缓解T1DM小鼠发病。 
    TRPC6特异性抑制剂SAR7334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研究
    蹇梦婵, 范丽, 吴昀, 史丹丹, 卢敏, 刘睿, 贺细菊
    2020, 38(6):  674-679.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0
    摘要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TRPC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抑制剂SAR7334对Siha(人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宫颈鳞癌的11例病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取同一患者正常宫颈组织,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检测宫颈组织中TRPC6蛋白表达;使用20、100、1000 nmol/L SAR7334处理Siha细胞,CCK8法和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划痕实验和Transwell法验检测细胞迁移。免疫印迹法检测TRPC6通道阻断后Siha细胞自噬程度的改变。  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TRPC6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用100 nmol/L SAR7334阻断TRPC6后,Sih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凋亡率增加(P<0.05)。TRPC6通道阻断后,Siha细胞自噬减弱。  结论 TRPC6在宫颈癌中表达上调,其抑制剂SAR7334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自噬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蛋白激酶WE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菁, 金玉, 李启阳, 许英卓, 刘超, 肖建英
    2020, 38(6):  680-68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1
    摘要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WE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阐述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使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WEE1在胃腺癌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选取100例胃腺癌和80例癌旁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芯片技术检测WEE1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中染色的比例以及染色程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对半定量分析结果与胃癌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WEE1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WEE1在100例胃癌患者中的阳性率为86%,高表达86例,低表达14例。通过Oncomine数据库分析,蛋白激酶WEE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1)。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均显示,WEE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化还显示WEE1的表达量随着胃癌组织分期的增加而增加(P<0.01)。  结论 蛋白激酶WEE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可作为胃癌治疗靶点之一。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
    汤银娟, 罗华, 朱国富, 蔡维君, 罗明英
    2020, 38(6):  685-690.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2
    摘要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的影响。  方法 28只成年SD大鼠,给予高脂饮食8周,建立结扎股动脉诱导的高胆固醇血症大鼠侧支血管生长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单纯股动脉结扎组(L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HL组)和阿托伐他汀(0.3 mg·kg-1·14 d-1,腹腔注射)+高胆固醇血症+股动脉结扎组(AL组)。存活7 d后,采用血管造影,HE染色和共聚焦免疫荧光术,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情况下,阿托伐他汀应用对侧支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促侧支血管生长分子在侧支血管表达模式的变化。  结果 与L组比较,HL组的侧支血管数目减少,侧支血管生长受到损害,表现为血管内膜过度增生,中膜明显增厚,导致血管腔狭窄,且血管壁细胞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减少;AL组应用了阿托伐他汀,侧支血管的生长较HL组明显改善,发育为管腔较大的侧支血管,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炎症细胞增多,侧支血管数目增加。其侧支血管数目,血管横截面积和免疫荧光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损害大鼠后肢侧支血管的生长;阿托伐他汀可促进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和外膜巨噬细胞的增多,从而改善和恢复侧支血管的生长。
    HOXD13调控SOX9基因可能参与先天足部软组织畸形的发生
    王正东, 颜南, 刘丽英, 李舒, 陈尧, 孔锶慧, 李培源, 金春莲
    2020, 38(6):  691-69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3
    摘要 ( 3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HOXD13与SOX9基因在单纯性马蹄内翻足(idiopathic 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ICTEV)足部软组织畸形发生中的分子机制。  方法 软件预测SOX9基因5′上游3个HOXD13结合位点,构建SOX9基因上游不同长度片段以及结合位点野生和突变序列载体,并测定其荧光素酶活性。在体内用ChIP验证HOXD13与SOX9基因启动子区3位点结合作用。干扰HOXD13基因表达,qRT-PCR检测HOXD13和SOX9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荧光素酶检测发现在SOX9基因5′上游-1158至-770 bp(位点1)和-512至-368 bp之间(位点3)为负调控区;-770至-512 bp之间(位点2)是正调控区。ChIP检测显示HOXD13蛋白可与SOX9基因位点3结合。干扰HOXD13表达,SOX9基因mRNA表达上调。  结论 HOXD13结合SOX9基因5′上游负调控区可上调SOX9基因表达。干扰HOXD13会上调SOX9基因表达,高表达SOX9基因可能与足踝部软组织的挛缩发生相关。
    临床生物力学
    三维重建及3D打印技术在骨盆三维特征测量准确性研究
    张勇, 张雁儒, 杨云峰, 陆炎, 童朝辉
    2020, 38(6):  697-70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4
    摘要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分析尸体骨盆与其三维重建数字化模型及3D打印实体模型的三维特征测量结果差异。  方法 选择1具中年男性骨盆标本,根据骨盆的生理学结构特点在骨盆标本表面选取并固定共计14个特征点,并使用三坐标仪测量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CT设备对固定了特征点的骨盆标本进行1.0 mm的断层扫描;使用三维医学图像软件(Delta Medical Studio,DMS)对获取的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使用3D打印设备(熔融沉积成型,FDM)及光固化成型(Stereo Lithography Appearance,SLA)打印三维重建模型,三坐标仪测量记录特征点的三维坐标;通过记录的三维坐标分别计算尸体标本、数字模型、3D打印实体模型的特征点之间的距离及夹角;从最大误差、平均误差、t值验证等角度分析三组数据的误差情况。  结果 三维重建数字化骨盆模型的特征测量距离的平均误差约为0.5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35 o;3D打印模型相对于骨盆标本的距离测量的平均误差约为0.8~1.1 mm,角度平均误差约为0.4°~0.5°。  结论    三维重建模型和3D打印实体模型对于骨盆术前的参考及测量精度方面具备可靠性,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3D打印模型作为骨盆术前规划的参考。
    临床研究
    双通道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的手术要点和早期疗效
    梁昌详, 郑晓青, 肖丹, 黄勇兄, 梁国彦, 陈崇, 尹东, 昌耘冰
    2020, 38(6):  703-70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5
    摘要 ( 5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介绍双通道镜下腰椎间融合术(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BELIF)的手术要点,报道短期临床疗效及手术并发症。  方法 54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30例,年龄38~79岁)接受BELIF术并随访3个月以上的。记录术前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评分。统计总手术时间,镜下操作时间,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计算围手术期失血量,测量植骨区域占总椎间盘面积的百分比。  结果 腰疼VAS评分由术前(6.13±0.64)分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2.21±1.04)分(P<0.05),ODI评分由术前(46.54±13.75)改善至(14.78±9.23)(P<0.05)。平均手术时间164 min,平均镜下时间102 min。平均出血量为(156±31)ml。平均植骨面积(48.5±9.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BELIF术短期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兼顾微创,安全及效率的腰椎融合手术。
    比较经皮侧路镜BESI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薛厚军, 潘磊,  黄杰彬,  雷宇,  王诗成,  陈伟雄
    2020, 38(6):  709-71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6
    摘要 ( 36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经皮侧路镜BEIS技术与TESSY技术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佛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BEIS技术组(观察组)和TESSY技术组(对照组)两组,各30例,并进行6~18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手术时间、术中C臂X光机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以评价不同技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   结果 60例患者平均随访12月,两组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BEIS技术组较TESSY技术组手术时间短,C臂透视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使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1年患者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各有1例术后复发,经二次手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经皮内镜BEIS与TESSY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均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BEIS技术操作更易掌握,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透视方面在L5~S1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优势。
    内镜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
    伍小琴, 康渊春, 邹柳凤, 刘海斌, 杨子轩, 彭浒, 纪振华, 程寅, 张国民, 陈进璜, 谢铠鹏
    2020, 38(6):  715-71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7
    摘要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径路治疗上颌窦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2018年1月三家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采用内镜辅助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的各种上颌窦病变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上颌窦内下壁囊肿20例,上颌窦内下壁息肉6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真菌球性鼻-鼻窦炎23例,变态反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3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1例。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充分显露上颌窦腔,彻底切除上颌窦内的病变,手术操作方便,能够有效治疗上颌窦各种良性病变,如有明显的泪前隐窝及齿槽隐窝存在,可作为上颌窦前内下壁病变的首选手术入路。
    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OSAHS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曾宪平, 陈晓明, 张洪涛, 曹宸, 郭雪雪, 李芊颖, 陈合新, 郑莹
    2020, 38(6):  719-72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8
    摘要 ( 3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扁桃体部分切除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r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医院2016年8月~2019年1月收治的138例扁桃体肥大合并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术(TT组,69例)和扁桃体全切除术(TE组,69例),比较患儿术后疼痛指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术后发热、术后再发上呼吸道炎症、住院时间、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术后进食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TE组患儿相比TT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疼痛指数较高,但术后发热更少见。TT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TE组,术后更快恢复进普食。两组患儿术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再发上呼吸道炎症两组大致相同。  结论 对于OSAHS患儿,扁桃体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出血机会更低,且同样达到缓解患儿上呼吸道阻塞的目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频谱Tardus Parvus波形和超声造影微灌注定量技术的临床价值
    赵宁波, 冯文霞, 邓芬, 董常峰, 周鹏, 贡雪灏
    2020, 38(6):  723-727.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19
    摘要 ( 4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频谱Tardus Parvus波形和超声造影微灌注定量技术的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60例肝移植术后病人的相关影像资料,记录肝动脉多普勒超声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及加速时间(SAT)等参数,Tardus Parvus波形的诊断标准为RI<0.5且SAT>0.8 s;超声造影分别记录肝边缘区域和中心区实质基础强度(BI)、到达时间(AT)、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及中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实质增强程度差异绝对值(REI)等定量参数,以CTA或DSA诊断肝动脉直径狭窄率≥50%为标准,将患者分为肝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  结果  肝动脉狭窄组多普勒超声表现为Tardus Parvus波形阳性(P<0.05),超声造影狭窄组与非狭窄组相比,REI减小(P<0.05),中心区域TTP延长(P<0.05)。  结论 Tardus Parvus波形和超声造影微灌注定量技术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手术因素分析
    牛国庆,  吴峰,  彭智浩,  卢国良,  霍志谦
    2020, 38(6):  728-7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0
    摘要 ( 5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  结果 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  结论 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女性巨大肾积水并膀胱结石1例
    涂和平, 汪开保, 刘广义, 钟晖, 张际青
    2020, 38(6):  735-736.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1
    摘要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技术方法
    SD大鼠脑血管的乳胶灌注方法
    王伟,  穆书闻,  尚明超,  王守森
    2020, 38(6):  737-73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2
    摘要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综述
    肾副动脉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
    韩帅红, 贾杰东, 张彬, 王东文
    2020, 38(6):  743-74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4
    摘要 ( 6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拓扑优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在骨科金属内植物的应用进展
    温湘源, 郑秋宝, 詹潇锐, 王华, 樊仕才, 唐毓金
    2020, 38(6):  745-748.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5
    摘要 ( 2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畸形与变异
    肝右动脉和副肝管变异1例
    王雅洁, 马建军, 张格格, 杨彪, 朱星强, 白昀峥, 黄子芮, 赵萱杰
    2020, 38(6):  645.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6
    摘要 ( 4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肝管及胆囊动脉变异1例
    何越, 单增强, 黄德焕, 梁金宝, 孙程
    2020, 38(6):  734.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7
    摘要 ( 2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左椎动脉变异1例
    谷凯莉, 方瑞贤, 夏子怡, 刘姗姗, 冒淑连, 秦向征, 全贵红, 刘环宇, 朴成哲
    2020, 38(6):  742.  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0.06.028
    摘要 ( 5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